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智能设备
  • 苹果正在测试M3Pro芯片:拥有12个CPU核心和18个GPU核心

    苹果正在测试M3Pro芯片:拥有12个CPU核心和18个GPU核心

    自2020年苹果宣布推出M系列自研芯片,全面取代原有产品线的x86处理器后,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此前有报道称,苹果因台积电生产方面的问题,不打算在今年发布M3芯片,要等到2024年,但引入3nm工艺让不少人对M3系列充满了期待。据相关媒体报道,苹果正在测试M3 Pro芯片,CPU部分配备了12个核心,包括6个性能核和6个能效核,GPU部分有18个核心,另外还会板载36GB内存。除了M3和M3 Pro以外,苹果未来还会带来M3 Max和M3Ultra,规格上显然也会更高。传闻M3 Max拥有14个CPU核心和40个GPU核心,M3Ultra则是28个CPU核心和80个GPU核心。据了解,开发人员正在对基于M3 Pro的系统进行测试,以保证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兼容性。这也是过往苹果发布新款芯片前,最常见、最可靠的方法步骤之一。利用台积电的3nm工艺,可以让苹果在相同芯片尺寸下,加入更多晶体管,提供更多核心,另外频率也有可能提升,架构方面大概率也会有改进。有消息指出,第一批配备M3芯片的Mac产品会在2024年初上市,将出现在iMac、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产品线上。近期苹果公布了2023财年第二财季的财报,显示MacBook产品线的收入为71.68亿美元,相比一年前下降了31%。M2系列芯片的表现并不如人意,苹果或许寄望于M3系列芯片及新款Mac产品提振销量。 ...

    智能设备 2023-05-15 10:14:49
  • 周鸿祎宣布上线“360AI商店”发挥浏览器优势助力AI应用落地

    周鸿祎宣布上线“360AI商店”发挥浏览器优势助力AI应用落地

    【网易科技5月14日报道】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近日宣布上线360AI商店,旨在集成全球AI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力工具,并使人工智能普惠化。360AI商店作为AI导航平台,将展示并整合各类AI工具,为创业公司提供展示窗口,同时为普通用户提供便捷的AI工具使用...

    智能设备 2023-05-14 17:06:31
  • 没有孩子照顾的晚年,真的很可怜吗?

    没有孩子照顾的晚年,真的很可怜吗?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作者 | 木子童编辑、制图丨渣渣郡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智能设备 2023-05-14 11:22:44
  • 傲慢的特斯拉屈服了

    傲慢的特斯拉屈服了

    出品 | 虎嗅汽车组作者 | 王笑渔头图 | 视觉中国这两年,特斯拉的傲慢,肉眼可见。2021年5月,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的一句话,传遍了整个中国社交媒体。她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在车辆的使用环节,可能要加强消费者的教育。”当时陶琳认为:“我们需要去跟驾校、交通部门去合作,让大家了解新型汽车的使用方法,然后使得在使用环节当中去避免误操作,或者说一些因为功能上不太了解,而带来的其他的问题。”最后,她还提到:“智能汽车肯定是会比以前的传统汽车更加安全。”之所以,陶琳要发表“加强消费者教育”的观点,正是因为在2021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一位白衣女子站上特斯拉车顶进行维权,并大声呼喊“特斯拉刹车失灵”。而陶琳口中所说的“误操作”,直指该维权女子口中所说的“刹车失灵”;陶琳所说的“功能”,直指网友们觉得疑点最多的“单踏板模式”。时隔两年,傲慢的特斯拉终于屈服了。5月12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之后,特斯拉发起了在中国市场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召回,涉及超110万辆特斯拉车型,而召回源头直指单踏板模式。一纸召回公告,基本坐实了特斯拉强制单踏板模式的安全隐患。傲慢的特斯拉,怎么就屈服了?特斯拉在中国的召回动作频频,但唯独这一次的召回备受关注。原因有三:原因其一,是召回量庞大,这四年特斯拉在华销售的车几乎全召回了。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公开显示,今年5月29日起,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召回2019年1月12日-2023年4月2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Model 3及国产Model 3 、Model Y汽车,共计110.46万辆。作为参考,从2019年至2023年4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约为112...

    智能设备 2023-05-14 11:22:23
  • 未来什么样?2023“十大突破性技术”主题峰会告诉你

    未来什么样?2023“十大突破性技术”主题峰会告诉你

    2023 年 5 月 12 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十大突破性技术”主题峰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成功举办。 峰会由杭州市委人才办指导,余杭区委人才办、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共同主办,DeepTech、云樾科技(杭州)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会上,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行业领袖、知名投资人与政府代表共同探讨了“十大突破性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峰会伊始, DeepTech 联合创始人陈禺杉 代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进行了开场致辞,简单回顾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的发展史,并表示峰会汇聚了学界、产业界顶尖专家与创新创业人才,共同探讨今年入选的“十大突破性技术”。随后, 余杭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牮 发表致辞,对出席的嘉宾和观众朋友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表示,余杭区正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全力打造创新余杭的城市品牌,加快五大产业生态圈的建设。在充分肯定了牵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三年以来大量的技术、项目落地之后,他强调余杭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并提供优质的空间和服务保障以吸引优秀的技术项目,同时也欢迎更多的专家、人才和企业家参观考察余杭,共享余杭发展的红利,共同见证余杭的成长。 图:余杭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牮 据悉,本次峰会是 2023 杭州“青春潮创季”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系列活动之一 ,是对余杭区“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积极响应,也反映了余杭基于以原创、首创和外拓为特征的千年良渚精神,希望吸引、汇聚更多的前沿产业、顶尖科技、高端人才,进一步提高余杭的产业能级。 接下来, 杭州市委人才办副主任尹凡 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杭州市人才工作取得的成就与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她表示,杭州市一直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市委人才办也长期致力于为人才和城市的共同健康成长营造良性环境,并取得了 2022 年全球创新指数第 14 位等杰出成绩。尹凡进一步从创新策源引领高地、体制机制改革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卓越人才集聚高地、服务智治示范高地五个方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杭州市的人才工作,并表示未来将继续不畏创新、以”阳光和雨露”鼓励人才在杭创新创业。 图:杭州市委人才办副主任尹凡 在开幕式的分享环节,两位重磅嘉宾做了发言,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分享了最新成果与研究思考。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 首先指出了此次峰会乃至鼓励人们共同关注前沿科技和创新的重要性,并强调中国正处于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需要以自主创新和实干精神,加快推进原创性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朱院士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并指出这类人才应有着博闻强识、质疑求证、自学能力强、有坚持和创新的精神等特点。朱院士还以诺贝尔奖得主阿尔弗雷茨和格拉塞的故事为例,再次强调了创新型人才在科技进步中的重要性。 图: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高福 则表示,在他看来,尽管如今人们在不断地认知世界,但仍未充分释放创造力,相关“卡脖子”与“卡脑子”问题仍待解决。他指出,技术“卡脖子”问题的背后其实是科学层面的“卡脑子”,而捆绑发展“四肢”的则是工程层面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把科学、技术、工程三个层面的问题分开讨论,就容易进入相关的误区,就很难在上述层面有所进展。”高福认为,“所以我们今天抓人才既要有科学人才,也要有技术人才,还要有工程人才。” 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高福 发言结束后,峰会现场举行了 杭州·余杭 Venture Lab 一体化科创培育平台启动仪式。浙江省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王国强,杭州市委人才办副主任尹凡,杭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峥, 以及其他省、市、区和未来科技城各级领导 与 DeepTech 联合创始人陈禺杉 共同为仪式揭幕, DeepTech 联合创始人兼 COO 张岚 对该平台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解读。首批入孵项目签约仪式也随后举行,涵盖了新一代纳米抗体筛选平台、AI 赋能代谢增强型免疫新疗法等多个归属不同领域的创业项目。该平台将以科学家为核心,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深度链接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政府、资本等关键角色,搭建适合服务余杭本地科研院所、企业、机构的科创培育平台。 图:杭州·余杭 Venture Lab 一体化科创培育平台启动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举行了 人才创新项目协同培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仪式上, 余杭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立 代表余杭区政府, 丽水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李斐和中共衢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公务员局局长林蕙 分别代表落地余杭的丽水、衢州“人才飞地”, DeepTech 联合创始人、络绎科学 CEO 李航 代表杭州·余杭 Venture Lab 一体化科创培育平台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22 年,余杭区推进人才双向双创改革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省级试点。以本次合作签约为契机,余杭、衢州、丽水三地将深入推进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改革,着力构建要素流通纽带和资源转化通道,加速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的异地协同。 接下来, DeepTech 研究总监宋宁 为大家带来了 2023 年“十大突破性技术”解读,深入剖析了其中以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技术,并对当下科技发展与商业化趋势做了分析。 随后,峰会进入分享与对谈环节,结合今年评选出的突破性技术与当前科技热点分为五个板块进行,分别为“打开 AIGC 的‘黑匣子’”、“解码未来‘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未来”、“探索生命的意义”以及“跨界圆桌派—科技与人文”。 在 “打开 AIGC 的‘黑匣子’” 板块中,业界专家在 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平台研究中心高级工程专家潘鹏凯 的主持下, HiDream.ai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梅涛,IDEA 研究院讲席科学家张家兴,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段楠 围绕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等技术,深入探讨了 AIGC 发展现状、现有和未来的能力边界、大模型开源、创新创业机遇等问题,并在最后对未来十年的发展做了各自的预测。潘鹏凯表示,AIGC 发展得太快了,可解释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而十年以后,人类要么永生了,要么被灭亡了。 他希望我们都能永生。 图:“打开AIGC的‘黑匣子’”圆桌对谈 接下来的 “解码未来‘芯’世界” 板块,芯片领域的两位科技创业者分别分享了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和他们的前瞻性见解。其中, SynSense 时识科技创始人兼 CEO 乔宁 介绍了类脑计算的产业发展状况和应用,以及时识科技作为一家类脑芯片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产品应用情况。他表示,类脑计算是第三人工智能,能在计算性能、速度和功耗层面带来提升,将在未来十年成为重要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图:SynSense 时识科技创始人兼 CEO 乔宁 驭光科技董事长兼 CEO 田克汉 则介绍了驭光科技及其专注的微纳光学。他表示公司目前主要是做 AR、VR、元宇宙等领域的衍射光波导,以及手机中的零部件,并介绍了制造过程和一些代表性产品,如 AR HUD、DOE、衍射光波导、3D 传感器等。 图:驭光科技董事长兼 CEO 田克汉 “可持续发展的新未来” 板块聚焦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议题,来自学界的重要嘉宾为大家带来了相关的主题分享。其中,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翌曦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上海市高温超导材料与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金之俭 介绍了可控核聚变以及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强调了高温超导材料的优势,并讲述了上海交大超导团队在超导材料、技术缆线和强场磁体方面的经验,以及翌曦科技在聚变强场磁体应用方面的研发成果与目标。 图: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翌曦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上海市高温超导材料与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金之俭 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奔奔 则介绍了如何利用 AI 技术加速新能源电池研发,包括优化电池设计、减少测试实验时间和研究电动汽车储能与电网之间的互动机制。他表示,由于需求侧的不断发展,下一代超高性能电池势必要加速出现,他希望利用 AI 机器学习技术加快研发与应用的进程。 图: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奔奔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自强 首先回顾了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多元互补的关系,并表示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图: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自强 随后的 “探索生命的意义” 板块上,来自生物医药、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的创业者就他们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其中, Galixir 星药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成涛 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前沿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算法突破算力瓶颈,用 AI 技术做到原本用更大的算力也做不到的事情。他对 AI 制药的未来非常乐观,相信更多的 AI 进入新药研发,将能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并解决原先无法解决的疾病与临床问题。 图:Galixir 星药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成涛 聚维元创创始人兼 CEO 张天元 则介绍了生物合成相比传统化工生产方式的巨大优势和广阔应用前景,以及他们的研究团队在秸秆转化为高价值生物合成品方面取得的突出进展和成果,并阐述了团队的未来方向和计划。他指出,生物合成可以有效降低化工方法的能耗和污染,解决产业的绿色转型问题。 图:聚维元创创始人兼 CEO 张天元 峰会的最后一个板块为 “跨界圆桌派—科技与人文” 圆桌对谈,由 DeepTech 联合创始人兼 COO 张岚 担任主持人。 宸境科技联合创始人漆子超,必爱智能联合创始人兼 CEO 李晓涛,领航新界创始合伙人张乐,西湖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兰, 和 霍德生物医学副总裁张淑宁 五位背景、领域迥异的嘉宾坐在一起,围绕科技与人文的交融和碰撞,探讨了跨界合作、科技伦理、公众科普传播,以及备受关注的科技领域女性问题。圆桌最后,嘉宾也纷纷说出了自己对未来三到五年的畅想。 图: “跨界圆桌派—科技与人文”圆桌对谈 202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主题峰会在充满真知灼见的思考与碰撞中圆满落幕。与会嘉宾就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为推动中国式自主创新乃至全球科技发展带来了宝贵的见解和指导。未来,科技将继续引领人类社会的进步,为全球各行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

    智能设备 2023-05-14 11:22:19
  • 全固态电池迎技术革新:马里兰大学团队制备高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有望用于电池产品和电动车等领域

    全固态电池迎技术革新:马里兰大学团队制备高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有望用于电池产品和电动车等领域

    “这是我博士阶段的最后一个项目, 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氧化物固态锂硫电池的全固态化,完全不需要添加任何液态电解液。 该技术在固态电池领域里属于技术革新,并且基于电池的原材料和制备方法,有利于该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毕业生表示。 图丨石昌民(来源:) 最近十几年以来,固态锂硫电池逐渐地发展起来,但实现“全”固态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锂硫电池仍存在严峻的挑战。终其原因,硫正极本身绝缘且氧化物固态电解质非常怕压、易碎,这会导致正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接触变得非常差。 在以往的研究中,氧化物固态电池在硫正极和石榴石型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Li 7 La 3 Zr 2 O 12 ,LLZO)之间都需要添加少量的液态电解液,来保证正极和 LLZO 之间有良好的接触和锂离子传输。相比于传统手段,运用 LLZO 的全固态锂硫电池有望实现超高的能量密度。 为改善固态正极结构的界面接触、离子和电子传导, 美国马里兰大学团队制备了一种具有固态硫正极的全固态石榴石电池,他们运用 LLZO 固态电解质首次实现了全固态锂硫电池。 而这次能成功制备出“全固态”锂硫电池的关键,在于他们发现了一种固态低熔点锂盐。并且,全固态电池中的材料除硫活性物质以外,全部使用无机材料,为电池的不可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固态低熔点锂盐本身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在室温下可达到 10 -5 S/cm。 利用这种固态低熔点锂盐,首次实现了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锂硫电池,其在 60℃ 的高电流密度下可稳定循环 200 圈,并保持 0 容量衰减。 审稿人对该技术评价称,这是很薄的石榴石电解质制成的真正固态电池,文献中描述的大多数工作使用厚颗粒,并在阴极侧添加液体来保障系统工作。 图丨相关论文(来源:ACS Energy Letters) 日前,相关论文以《由无机锂盐和双层电解质结构实现的全固态石榴石型硫化聚丙烯腈/锂金属电池》()为题发表在 ACS Energy Letters 上[1]。 马里兰大学博士毕业生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马里兰大学艾瑞克·D·沃克斯曼()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首次实现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运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硫电池,但着手研究一个全新的方向谈何容易。在研究初始阶段,其实并没有抱有很大的希望,因为此前没有人做出来过。 而且,科学家们也普遍认为氧化物全固态锂硫电池“目前来看是没有希望实现的”,因为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和其他的电池体系相比实在太多了。 但是他认为,作为一名博士生即便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以及承担失败的“高风险”,也还是需要“放手一搏”去试试。“一开始探索方法可行性的时候我是非常小心的,因为可能一个不留神,一个好的试验方法就被浪费掉了。”他说道。 图丨阴极和阴极/LLZO 界面的全固态石榴石锂硫电池的形态学特征,图片为横断面扫描电镜图像(来源:ACS Energy Letters) 在做文献调研时,发现此前几乎没有实现过类似的工作。因此,他从原始的物质性质资料入手,进行各种尝试,以此获得创新灵感。各种材料性质和实验手段大概测试了半年多的时间,才发现了现在论文中使用材料的可行性。 该研究最大的难点在于,必须确保复合正极颗粒和颗粒之间有良好的接触,他在该方向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以及探索。 他开发了一种新颖的三相硫正极,其由硫化聚丙烯腈(sulfurized polyacrylonitrile,SPAN)、熔融双锂(氟磺酰)酰亚胺(lithium bis-(fluorosulfonyl)imide,LiFSI) 和纳米石墨烯线(nano graphene wire,NGW) 混合而成。用纳米石墨烯线代替传统的炭黑,产生了机械强度更高的复合正极,同时保持了连续的电子传导。 图丨由新型三相阴极和双层-LLZO 电解质结构实现的全固态石榴石型 Li-S 电池的示意图。通过在 SPAN+NGW+LiFSI 混合物中熔化 LiFSI 并进行冷却,得到了 SPAN+NGW+LiFSI 复合阴极。灰色粒子、黄色粒子和黑线分别代表 LiFSI、SPAN 和 NGW(来源:ACS Energy Letters) 让人意外的是,课题组成员所用的固态低熔点锂盐和活性硫材料之间有非常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这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测试一开始我觉得它们肯定会产生很严重的副反应,没想到尝试后发现及居然是稳定的。”回忆道。 LiFSI 向复合正极中的熔融渗透,极大地改善了阴极内的颗粒间接触和阴极/电解质界面接触。使用热处理过的三相阴极的全固态锂硫电池在 60℃条件下,表现出稳定的循环性能。 其中,在 0.167mA/cm 2 下具有 1400mAh/g 的高平均放电容量,超过 40 次循环;在 0...

    智能设备 2023-05-14 11:22:18
  • 华为高管紧急提醒!这件事恳请千万别做,小心失去保修

    华为高管紧急提醒!这件事恳请千万别做,小心失去保修

    手机厂商纷纷加码折叠屏领域,新机型密集发布;显示材料、技术不断改进,产业链整合重塑……不过,和普通智能手机相比,折叠屏手机的屏幕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小编注意到,5月13日上午,华为终端BG CTO李小龙发文恳请用户不要在折叠屏手机上贴保护膜。图片来源:@李小龙Bruce_Lee华为高管:小心失去保修华为终端BG CTO李小龙当日发文表示,看到网上有不少销售折叠屏手机保护膜的,恳请各位用户千万不要在折叠屏幕上再粘贴一层保护膜,也千万不要撕除原厂的保护膜,折叠屏幕的每一层的材质、厚度和受力都是经过精心计算和验证得出的最优结果,如果改变了受力模型,会使屏幕的寿命大幅缩短,并且可能丧失免费保修资格。如果原厂的保护膜损坏,可以到售后服务中心更换,每台手机都有两次免费更换保护膜的机会。李小龙这条微博下点赞最多的评论则建议华为在手机包装里加强提醒。不过,随后华为终端客服微博在转评该文时表示:折叠屏手机采用柔性屏幕,出厂自带特殊设计的专用保护膜,请勿自行撕除或粘贴其他保护膜,否则会导致屏幕出保。我们在产品使用指南、华为官网、产品包装盒内温馨提示卡和手机初次开机等界面都有相关提示说明。2022年OPPO推出Find N2折叠屏手机发布不久之后,官方就已经通过官方微博科普了自带贴膜的重要性,提醒用户不要自行撕掉。至于原因除了用户自己撕容易损坏屏幕外,还因为自带的贴膜在保护屏幕这一基本作用外,还有对屏幕显示方面的加分。国内厂商频推折叠屏手机今年3月23日的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推出了华为Mate X3折叠屏手机,在卫星通信、轻薄、软件适配三方面均带来颠覆性升级。当下,手机厂商对于折叠屏的投资力度在持续加大。vivo两款折叠屏手机X Fold2和X Flip于近期推向市场,首销当天在天猫、京东等线上平台销量领先;OPPO折叠屏手机Find N2系列发布后,市场表现强劲,一季度出货量35.7万台……去年底至今,国内主要手机厂商纷纷推出折叠屏手机新品。越来越多手机品牌进入到折叠屏领域的同时,同品牌内部折叠屏产品的迭代速度也在加快,体现了这一细分市场的快速发展。据新华社5月5日报道,“国内手机行业已步入存量时期,由追求量变为追求质是产业发展进入稳定期的特征。厂商迫切需要瞄准升级的需求,抓住突破性变革,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钟新龙认为,作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集合体”,折叠屏手机拓展了大屏显示的使用场景,升级的外观打造了差异化的形态,成为行业新的发力点。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当前,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纷纷布局折叠屏“赛道”,密集发布的新机型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持续推动折叠屏手机市场走俏。IDC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折叠屏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52...

    智能设备 2023-05-14 11:22:16
  • 维基百科:ChatGPTorNot?这是一个问题

    维基百科:ChatGPTorNot?这是一个问题

    维基百科胜在知识结构清晰,ChatGPT 长于具体问题,双方未必不可调和。作者 | Moonshot编辑| 靖宇22年前,2001年初,维基百科 Wikipedia 横空出世,在其后的互联网时代,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但在刚开始,人们对维基「人人可编辑」的组织形式产生过质疑。甚至有电视主持人讽刺其为「wikiality」,即如果在维基百科上编造条目,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同意,它就会成为现实。后来,随着《自然》(Nature)杂志的调查研究,发现维基百科准确度接近大英百科全书,Google 开始把维基百科放到搜索结果的首项,维基社区和内容贡献者也持续壮大,维基百科用了很多年时间终于取得了公众的信任。诞生之初遭到质疑,越来越多人参与去完善,而后平反收到大众认可,继而成为日常的工具,这一过程,仅诞生半年的 ChatGPT 正在经历,不仅于此,它还成为了维基百科的挑战者。不久前,维基媒体基金会召开2023-2024年度计划的电话会议,会议中提及了35次 AI,讨论的主题也是围绕 ChatGPT 带来的挑战。但维基百科所担心的挑战,并不是被 ChatGPT 取代。而是更深刻地考验:未来的维基百科,会由 ChatGPT 来撰写吗?01维基百科的内容哪里来的?要想知道 ChatGPT 能否撰写维基百科,得先知道维基百科目前内容来源于哪里。维基百科主要是由来自互联网上的志愿者共同合作编写而成,任何使用网络进入维基百科的用户都可以编写和修改里面的文章。它是互联网上一个极大的自由内容、公开编辑、多语言的网络百科全书协作计划。截至2021年初,所有语种的维基百科条目数量达5500万条,如何确保内容上的准确,全靠维基社群志愿者们的筛查。在 ChatGPT 出现前,维基百科已经长期在用 AI 去减少一些人力成本。应用最多的就是把现有条目直接机器翻译,再由人工编辑校对。2016年时,资深科学家 Aaron Halfaker 开发了一套开源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自动识别维基百科里那些恶意破坏条目和编辑假消息的行为;2020年,MIT 的研究人员也为维基百科推出过基于 AI 的修改功能,可以精确定位维基百科句子中的特定信息,并自动替换为类似于人类编辑的语言。Wikipedia 关于 ChatGPT 的页面|Wikipedia以及如维基社群所述,人工智能非常擅长总结把一篇很长的技术类条目,总结成儿童都能理解的版本,让 AI 去生成儿童版的维基百科效果很好。翻译、检查、概括简化已有内容,维基百科一直以来对 AI 的应用仅限于此,直到大型语言模型 ChatGPT 的出现。目前仍以文字方式交互为主的 ChatGPT,除了回答用户直接的提问以外,还可以用于甚为复杂的语言工作,包括自动生成文本、自动问答、自动摘要等等。ChatGPT 可以写出相似真人的文章,并在许多知识领域给出详细和清晰的回答。哪怕 ChatGPT 生成内容的事实准确度还需要人工去二次查阅,但这时维基百科面临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志愿者能否用 ChatGPT 来撰写维基百科条目?02能不能和想不想纽约市维基媒体分会的老维基人 Richard Knipel 就用 ChatGPT 在维基百科上起草了一个名为「艺术作品标题」的新条目,Knipel 表示,ChatGPT 给出的版本一般但语法正确,定义了艺术作品标题的概念,给出了从古至今的例子。他在草稿基础上只做了轻微修改。但另一位编辑在条目上标注,将会进行大量修改并完善。如今,我们再点进这一条目,会发现它增加了大量内容和理论索引,还梳理出了目录,给出了图片案例。像 Knipel 这样的维基人认为,ChatGPT 可以作为生成维基百科条目草稿、骨架的工具,在此基础上,人工再验证内容,编辑和充实条目。但另一派维基人则认为,在维基百科条目的创作里 ChatGPT 应该完全被禁用。一位维基百科编辑就表示「我们应该强烈呼吁不使用 AI 工具来生成条目草稿,即使这些条目随后会被人工审阅。ChatGPT 太擅长引入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谎言。」ChatGPT 起草,人工简单编辑的版本|Wikipedia人工大量干预后产生的版本|Wikipedia但另一派也反驳这种说法,就像 Knipel 认为,修改并丰富不完善的信息,这就是维基百科在实践中一直运作的方式。ChatGPT 将继续存在并飞速发展,利用它同时强调人工干预的必要性怎么就不行呢?把 ChatGPT 上来就视作洪水猛兽实在有些偏颇。但在想不想之前,我们先看看能不能。ChatGPT 还够不够格直接编写维基百科呢?3月30日时,维基百科创始人 Jimmy Wales 在接受 Evening Standard 采访时讨论了这个议题。Wales 认为,让 ChatGPT 能独立写一个完整的维基条目,目前还有一段距离,但距离多远就难说了。「业内把这种情况称为 hallucinating(幻觉)——我称之为编瞎话。」(One of the issues with the existing ChatGPT is what they call in the field 『hallucinating』—I call it lying.)「ChatGPT 有一种凭空捏造的倾向,这对维基百科来说真的不太行。」Wales 在采访里说道。实践中也是如此,你在维基百科上搜一个词,维基百科可能会反馈「该条目不存在」,但你问 ChatGPT,它可能会给你生成一段没由头的假消息。ChatGPT 会「说瞎话」,这种事已经不新鲜了。但 ChatGPT 诞生仅半年,它的自我迭代能力已经令人咋舌,让 ChatGPT「句句吐真言」,似乎只是时间问题,那维基百科现在担忧的是什么呢?03人力有限,算力「无限」维基百科团队并没有那么担心内容到底来源于人类还是 AI,它担心的是内容质量是否过关。在维基媒体基金会在电话会议总结报告里,「挑战」被放到了开篇,其中最大比重的部分,也是维基百科团队最大的担忧在于:维基百科涌入大量 AI 生成的内容,把真正高质量的、正确的信息给淹没了。「Wiki 项目有大量高质量的、可靠的,结构化的、分类好的内容。这就是我们带给世界的价值。最让我害怕的不是人们使用 GPT 之类的大语言模型来获取知识,而是需要巡查的 AI 生成的内容会爆炸式增长。」对高质量内容来说,创作比消费的时间成本高很多,就像一篇较为完整的维基条目,需要许多人参与撰写,花许多时间,走过很多流程后完成,对读者来说几分钟就阅读完了。像维基百科这种平台,为了保证内容质量,还需要专业人士核查一条条目中每个信息、数据、引用是否来源准确,筛查和编辑的成本同样很高。因此 AI 生成内容越多,人工核查的时间也更长。而且哪怕 ChatGPT 给出了正确的结论,但它并不会直接给出结论的论据来源何处,人工还需要再找到论据。到最后,修正可能比撰写耗时更长。Wikipedia 的条目下会有很多延展阅读链接|Wikipedia目前维基百科志愿者们已经发现了许多 ChatGPT 自动生成内容上的问题。比如 ChatGPT 很容易太笼统地概括定义,导致表意不明。还有 ChatGPT 遣词造句过于肯定,不够匹配维基百科想呈现的客观中性的文字风格。最重要的是信源难以查询,维基百科的可信度和扩展阅读性,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条目底下丰富的信息参考来源,但 ChatGPT 不会主动提供参考,甚至会凭空捏造。担任了20年维基百科志愿编辑的 Andrew Lih 在用 ChatGPT 起草新条目时就发现,ChatGPT 概述定义做得很不错,但它所提供的消息来源于《福布斯》、《卫报》、《今日心理学》,但 Lih 仔细查阅后发现,这些信源文章并不存在,甚至 ChatGPT 给出的 URL 都是自动生成找不到页面的假链接。综上,维基百科团队直接表示,AI 生成内容的速度和效率,可能会超出项目的运行能力。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维基百科团队会担心的点,比如如今的维基百科贡献者里,使用英语的白人男性依旧是主体,维基内容已带有语言和内容偏见,ChatGPT 靠吸纳互联网信息为养料的 AI 机器,生成出的内容会进一步放大偏见。Wikipedia 联合创始人 Jimmy Wales 在接受 Standard 采访时谈及 AI 参与撰写维基的问题|Standard...

    智能设备 2023-05-14 11:22:09
  • 自研芯片成“吞金兽”,手机厂商该如何抉择?

    自研芯片成“吞金兽”,手机厂商该如何抉择?

      OPPO旗下芯片设计公司哲库(ZEKU)的突然关停,给手机公司下场自研芯片关上了一扇门。  当前手机公司自研芯片主要有两条路径,其一是芯片设计工作完全依靠自己;其二是自己仅做定义和部分设计,其他交由合作伙伴协同完成...

    智能设备 2023-05-14 11:21:55
  • 京东换帅,革自己的命?

    京东换帅,革自己的命?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作者 | 唐亚华编辑 | 黎明京东再一次发生人事大地震,二号位易主。5月11日,京东宣布,公司现任CFO许冉将接替徐雷担任CEO,向刘强东汇报。徐雷加入京东十余年来,先后在京东商城、CMO体系、京东零售、京东集团等多个岗位任职。此前在2022年4月,徐雷升任京东CEO,如今时隔一年,49岁的徐雷宣布退休。新上位的CEO许冉于2018年7月加入京东,帮助京东完成了一系列并购、重组、上市动作。但她并没有电商一线业务的经验,在此之前,她是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合伙人。有人将此举解读为徐雷完成阶段性任务,刘强东重回一线指挥。京东的真实想法外界不得而知,不过,从去年底开始,刘强东确实频繁活跃,在内部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动静最大的要数提出“低价策略”,全方位打响价格战。2023年3月,京东上线“百亿补贴”。紧接着在4月,京东宣布打通自营店和POP店(全称是Platform Open Plan,指京东上的第三方卖家)。刘强东还强调,自营和POP店“谁能做到低价,就给谁一定的流量倾斜”。背后的原因,有人猜测是因为2022年以来,京东核心业务增速下滑,开拓下沉市场成绩不理想,刘强东对现在京东的业务不满意。而随着大环境变好,京东或许打算转守为攻,通过低价策略扳回一局。近年来,刘强东多次提到“品质化路线让京东过去几年丢失了用户的信任”,反复强调要回归零售的核心,重拾低价。目前,京东的低价策略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不过,在一些商家、从业者、分析人士看来,京东的核心用户本身不是价格敏感用户,低价就能带来流量这件事,在京东上未必成立。既然如此,商家们更加没有动力去降价。如果因为降价导致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打了折扣,这也和京东一贯的调性相悖。京东做低价,是在革自己的命吗?“要么降价要么退仓”,商家懵了最近几个月,京东内部在调整,商家也跟着“地震”。李冰是家居领域的商家,她的品牌在京东上开有一家自营店和一家旗舰店,经营了十来年。对于自营店来说,需要先把货品运送到京东的仓库,由京东发货。李冰讲述,“我们最近两个月销量表现不太好的货都被退仓了,每个月仓库里价值二十多万元的货能被退十几万,以往这种情况非常少。我们要么降价提高销量,要么接受商品退仓。”她还发现,现在自营店新上架商品审核也比以前难通过了,理由是价格高,采销负责人甚至会直接跟她说,同类商品在其他电商平台上是什么价格,让他们也降价。前段时间京东推出百亿补贴,李冰注意到,要参加百亿补贴就需要降价,“系统有一个自动跟价,只要上了产品就自动跟价跟到其他电商平台一样。”因为价格太低,最终李冰选择不参与百亿补贴活动。平台这一系列操作让李冰非常崩溃。因为他们的京东自营店,平台对他们商品的毛保(毛利保护,可以理解为扣点)是25%,品牌又是全国统一价,算下来自营店的毛利率已经降到8%-10%了。这还是针对京东平台的调性,李冰选择了品质高、利润率略高的产品,或定制了京东自营款,才维持了店铺正常运转。“现在让我们价格对标其他平台同类产品,就只剩亏钱一条路了。”不止自营店,李冰经营的POP店也受到了京东最新调整的影响。按照新规,商家不需要缴纳每年1.2万元的服务费,转成收0...

    智能设备 2023-05-14 11:21:45
  • 黑鲨手机官宣将于5月15日举办新品发布会

    黑鲨手机官宣将于5月15日举办新品发布会

    5月14日,黑鲨游戏手机官博宣布将于5月15日20:00举办新品发布会,届时将发布黑鲨冰封制冷背夹等产品。 ...

    智能设备 2023-05-14 11:21:37
  • 外媒报道:中法将在敦刻尔克建锂电池材料合资厂

    外媒报道:中法将在敦刻尔克建锂电池材料合资厂

    参考消息网5月14日报道 据路透社5月12日报道,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12日表示,中国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与法国欧安诺公司在法国北部港口城市敦刻尔克设立一家电池领域的合资企业,预期投资额为15亿欧元(1欧元约合7.59元人民币——本网注)。报道称,马克龙是在敦刻尔克宣布这一消息的。他还说,这家合资企业将创造1700个就业机会。马克龙还表示:“(厦钨新能和欧安诺的合资企业)将使我们能够确保在锂电池生产价值链中的上游位置。”另据法新社5月12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12日宣布,中国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欧安诺公司将在敦刻尔克为一座锂电池相关工厂投资15亿欧元,并创造1700个工作岗位。他在敦刻尔克说:“我们刚刚与厦钨新能和欧安诺签署了锂电池阴极材料的生产协议。”在宣布这一消息的几个小时前,台湾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确定在敦刻尔克建设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厂。报道称,厦钨新能专门从事锂电池材料生产,特别是电动汽车的锂电池。报道还说,马克龙4月访华期间在广州会见了该公司总经理姜龙。马克龙指出,厦钨新能与欧安诺的合资企业是对辉能科技工厂的“补充”,因为该企业将处于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的“上游”。 ...

    智能设备 2023-05-14 11:21:35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