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世玲 杭州报道“一旦医生把自己的行医品牌跟个人联系起来的时候,互联网提供给医生所有的功能,医生都是需要的。”11月22日,在杭州举行的“2014长城国际健康论坛-移动医疗跨界融合与医生多点执业”上,张强的演讲回答了移动互联健康医疗行业的最为关注的痛点问题,即医患线上互动的医生动力是什么?张强称,如果借助移动互联医疗能够对品牌产生影响的时候,医生就会不求回报的花精力在上面
本报记者 王世玲 杭州报道
“一旦医生把自己的行医品牌跟个人联系起来的时候,互联网提供给医生所有的功能,医生都是需要的。”11月22日,在杭州举行的“2014长城国际健康论坛-移动医疗跨界融合与医生多点执业”上,张强的演讲回答了移动互联健康医疗行业的最为关注的痛点问题,即医患线上互动的医生动力是什么?
张强称,如果借助移动互联医疗能够对品牌产生影响的时候,医生就会不求回报的花精力在上面。自由执业是移动医疗的催化剂,而移动医疗也是自由执业的催化剂。
作为“自由执业”走出体制的先锋医者,张强敏锐地把握了互联信息时代契机,凭借鲜明的个性特征,成就了“张强医生”的个人品牌,充分挖掘了医生该有的市场价值。
相比上一辈医者,以张强为代表的走出体制的医生们,更具有国际眼光,也具有创新与资本市场意识。张强构建了“医生集团”组织形式,试图探路中国的新型医疗服务提供关系。
“医生集团”遴选投资机构的四个要素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据称今年7月1日,“医生集团”落地了。具体公司注册来看,是以什么形式落地?“医生集团”定位是什么?
张强:“医生集团”是帮助医生自由执业的平台,包括帮他选择专业方向、签约医院、保险、患者接待的客服、执业秘书等。从注册公司角度而言,是上海市一申医院投资管理事务所,跟医院签约是以这家事务所为主体签约的,这是工商局备案的咨询机构。我们就称之为“张强医院集团”组织,其实就是医生的一个群体。
现在我们正式成立了上海张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公司跟签约的医生专家和雇佣的护理等员工签订劳动服务关系。目前正在做股改,在做股份制改制,股份制结构在最近一、两个月完成,会成立董事会、会有监事,未来目标是上新三板。未来,我们可以进行托管或项目的输出等,如某一家医院有“张强医生集团”来托管。而项目输出指,某一个科室的某项医疗技术、学科建设等由我们来托管,这个是我们将来真正要做的方向。
当然这些还不是我们未来的重点,将来的重点是会投平台。也就是说,最优秀的医生可能成为我们的股东,但主体仍是张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其由董事会股东构成。未来平台上,会有期权奖励和股份构成给最优秀的医生专家。
《21世纪》:上海一申医院管理事务所和张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什么关系?
张强:一申事务所是之前的一个公司,现在慢慢的转到了张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因为事务所是一个独资公司(我个人独资),而张强医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未来会有期权奖励制度,甚至有合伙制度。我们会按上市要求的正轨架构来组织。
《21世纪》:现在有投资机构来谈?
张强:太多了。我们也挑机构的。因为我们的医生是控股的,要求与我们的文化、品牌要相契合。投资公司毕竟对医疗行业不熟,要由医生集团来决定战略。
具体哪些文化、品牌要一致呢?第一,就是投资机构要对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在认识层面上是一致的,即未来是开放医疗资源、医生要解放,不能看短期收益,周期要在5年以上。
第二,投资与管理分开,管理运营应该交给“医生集团”。
第三,这些投资公司本身具有强大的资源,如运营能力、人才储备、社会资源,空间资源,弥补我们的不足。也希望投资机构有董事进来,帮助我们在财务和运营上面的缺陷等。如保险公司和一些有运营能力的机构、互联网资源的机构。
第四,要懂得品牌的价值所在,这种品牌是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比如,我可能用一笔钱去建一个医学博物馆等,这需要投资机构赞同这样的理念。
医生如何在“医生集团”中体现个人价值?
《21世纪》:医生专家在这个平台上,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并获得相应的收益。那么,围绕这些专家的其他医护助理等,他们会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什么?对这些人员有足够的吸引力?
张强:一些年轻人跟着这些专家学习,到一定时候他也会成为专家,他会成长。有些岗位如护士,是可以一直做下去,也可能转型管理经营人员。我们的团队结构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不会说,找几个专家搭起团队。而是以专家为核心,其他为辅助人员。这个平台对这类辅助人员也充满了吸引力,全国各地想到我们这里来的人很多。
《21世纪》:医生集团对其医生的介绍推荐中,很注重医生个人的特征,包括业余爱好等。
张强:不是一般人能参加这个平台,都是非常优秀的医生。目前医生集团内有5个签约的专家医生。我手头上还有5位待加盟的人选,都属于自由执业的医生。即已经辞职的医生,还有几个正在等着我们,随时可投身医生集团的队伍中。这些医生进来,我们要做前期的准备如市场调研、配助手,待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进来。
《21世纪》:“张强医生集团”本身在社会上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影响力,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加盟这个平台的医生可以共享平台价值,并产生聚集效应,但会不会同时掩盖了这些医生个体品牌与价值?
张强:我们每个专科只招一个医生,团队以医生的个人名字命名,相当于是医生的个人团队。我们只是合作关系。这意味着,患者既要认可“张强”、也要认可这位医生。如果不认可,患者也不会来。比如,看脊柱外科的病人不会找我,会找相应的医生及团队,名还是这位医生的。只是“医生集团”为其搭建了平台。
《21世纪》:未来签约医院的扩展和布局有什么规划?
张强:如果我们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和已经签约的医院已经满了,就不会再另找医院。除非是这些医院提供的服务出现瓶颈,我们会重新找,或者自己投资建医院了。
《21世纪》:“医生集团”要在杭州建立日间手术中心,位置选择好了?是医生集团的升级?
张强:基本上已经选好了,不出意外的话可能是杭州市滨江区。我们自己投资的第一个实体,介于医院和门诊之间,这种国外比较常见的医疗业态,但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如果建成是中国第一家,是国际标准、也是国内最高标准的日间手术中心。关于投资方面,我们会融资。
医生集团是一个主体,甚至可以研发医疗器械、建养老院。我们投资实体如医院的有利之处在于,有些是医院建好了发现没有医生没有病人,而我们开始就是有病人的,成功率比较高。杭州的手术中心要做成一个模板,未来肯定会辐射到北京,上海等地。
目前我们已经启动了智囊团计划,已有5位人选加入,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在管理或精益医疗方面的顶级专家。“日间手术中心”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一个梦想,我们想要在中国打造一个在国际上都有竞争力的中心,是一个标杆,我相信建成后会有很多医院管理者和医生会来参观与交流。
《21世纪》:这样的手术中心投资额度大致多少?
张强:5000万到1亿。相比建医院而言,并不高。我们的手术中心面积在2000-4000平米左右,单面积投入是比较大的。我们把钱用在了最关键的环节,即手术室设备。
事实上,医院病房的前期建设投入并不高,找一个大楼投入几百万,就能建设得非常好。但是后期的运行维持费用高,因为要配护士站,要值班,水电煤的耗费等。我们不想把精力耗费在这些领域,病人的随访可以在家里完成。
也就是我们要做的是日间手术,最多是over night 即过夜。符合日间手术的种类我们都会开展,这是有国际标准的,要保证安全性。其实,日间手术的感染率比住院病例要低,医院交叉感染多,尤其是住院部。
互联网时代,医生的价值越来越透明化
《21世纪》:中国医疗现状中,患者不仅选医生,有时候更看重医院品牌。很多医生出来后,发现没有了病人。我们观察,张强医生集团很好的把握了时代脉搏,凭借互联网介质塑造了医生品牌。
张强:从病人的本质来说,他是认医生的。但不知道哪个医生好的时候,就认医院了。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医生的价值越来越透明化,医生的言行很容易暴露于公众。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医生个体的能量在增加。以前资本是投医院的,现在资本开始投资医生个人了。医生的价值得到了外来的支撑,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使得病人找医生成为了可能,有千分之一的患者能够找到医生,对我们来说已经够了。
医生集团的形成,不仅仅是互联网介质,政策鼓励也分不开。包括资本市场上资金的充裕程度,以前建造一家医院几个亿,哪里敢想。现在资本很多。公立医院垄断地位会慢慢弱化。
《21世纪》:在互联网时代,医生不仅能让外界了解到医术,还能了解到医生的个性特征,一个全面的人体现出来,一个有魅力的人展现出来。
张强:科学和人文是离不开的。对医生的考验是全方位的。过去职称高就行了。现在你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你的素养等整体,也是病人做选择时的一个指标。(编辑:王世玲,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络:[email protected])(编辑 王世玲)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