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圆桌论坛:竞争是属于失败者的

互联网 2014-11-30 18:15:49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站长搜索科技讯 11月30日消息,脉脉CEO林凡、比邻CEO刘进龙、课程格子CEO李天放、Zank  CEO凌绝顶以及Blink CEO施凯文围绕垂直社交话题一起进行了圆桌论坛。以下为论坛讲话实录:主持人:各位嘉宾都是在垂直社交领域里深耕的,都是在一个相对垂直的领域切入进去的,切入进来的时候会有一些竞争者,我想问一下各位是怎样识别自己的现有的竞争者和潜在有可能的竞争者的?是怎样来评价他们的?目前是不是相对于现在已有的竞争者或者是潜在的竞争者在自己的领域里建立起了护城河

圆桌论坛:竞争是属于失败者的

站长搜索科技讯 11月30日消息,脉脉CEO林凡、比邻CEO刘进龙、课程格子CEO李天放、Zank  CEO凌绝顶以及Blink CEO施凯文围绕垂直社交话题一起进行了圆桌论坛。以下为论坛讲话实录:

主持人:各位嘉宾都是在垂直社交领域里深耕的,都是在一个相对垂直的领域切入进去的,切入进来的时候会有一些竞争者,我想问一下各位是怎样识别自己的现有的竞争者和潜在有可能的竞争者的?是怎样来评价他们的?目前是不是相对于现在已有的竞争者或者是潜在的竞争者在自己的领域里建立起了护城河。

林凡:我觉得我们可能比较特殊,要说竞争者的话可能有非常多的竞争者,现在大家比较多地把我们的竞争者说成是Linkedin的中国版本。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讲不怎么看竞争者,因为我们觉得如果说有成功的竞争者的话,其实在这个市场上就已经没有机会了,现在大家都没有做起来说明大家其实都没有把握住用户的最核心的需求点,所以我们可能更多地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跟自己的用户互动的层面上,他们对我们有什么地方不满意,背后包含了哪些更本源的内容和需求。所以我们可能不怎么看竞争者。至于说壁垒,我觉得中国产品的壁垒其实有几个,一种是品牌的壁垒,你的品牌做得非常强的时候,这时候后进者就非常难进去。比如说搜狗输入法,番茄花园捆绑了3000万的用户基本上品牌就建立起来了,即便是QQ捆绑输入法都没有超越搜狗输入法的影响力。第二种是用户群体多少人使用你,比如说易趣和淘宝争的时候就没有建立起用户的规模。我们现在没有壁垒,还在努力地构建这样的壁垒。

刘进龙:对我们来说也是这样的,我们不会太多地看竞争对手,因为我们一方面做的产品来说其实在国内和国外都没有同类型的产品,我们其实自己在做原创,我觉得为创业者来讲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如果有办法做一定要做自己最认可的一件事和方向,尤其是对最认可的分享有非常深入的理解,你会发现市场里某些产品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一定跟你想做的未来的事情不一样。你不用担心别人出了一个什么版本,关键还是要认清楚自己的事,那个东西一定要有很强的认知,你认知这件事的时候更多的人要效仿你,而不是你要效仿别人,当你效仿别人时,对创业人是死翘翘的,对腾讯和百度是没有问题的,创业者反过来做这件事情是没有事情的,因为你不可能靠这点优势来战胜别人。2003年的阶段阿里刚开始做淘宝网的时候,我相信有很多人知道电子商务,大多数人不认为电子商务有多么厉害,不认为这件事很强,这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即使是到今天来讲,对传统的零售行业,今天王健林和马云还在打赌,我认为99%的人不用答复的,线上一定会超过线下的,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这个如果有优势,这其实是最宝贵的,最难能可贵的,我们也是力争在这方面能有清晰的认知,不要让自己在方向上有更多的偏差,如果这个想明白就是你的优势,至于说壁垒,我相信我们还都是在构建的过程中,今天肯定不能说是哪个东西的壁垒很高,其实我们是一点一点在积累。

凌绝顶:首先还是欢迎竞争的,对很多大众的产品不担心竞争,因为出一个产品一定有很多同类的产品,我们在产品内部都在鼓励用户之间的竞争,比如说我们有群组的功能我不能把官方创建一个羽毛球群组,是让很多人建立自己不同的羽毛球群组,你会发现创建群组的人自己会通过拉用户和组织活动,让自己的群内部就活跃起来,所以一定要鼓励竞争。第二,防止被拷贝的很重要的点就是做你自己,我们同样是看新闻我相信很多人还是看站长搜索新闻,如果新闻只是有内容比谁速度快,其实腾讯、新浪都差不多,但我们为什么看站长搜索新闻?因为它是有态度的,它的跟贴很逗,我也看过腾讯的,我一看评论就不想看了,那真的不是我想看到的评论。同样的,产品也可以拷贝功能和UI,这些都可以,你有钱找一个人帮你做就可以了,但最难拷贝的是内心。做同志产品我知道我的弱点,我要做约炮就做不好的。我们公司有80%的人都是有另一半的,所以我们要做兴趣类的东西,做线下活动类的,做你自己的时候会做得非常愉快,也会做得非常好。

施凯文:社交产品的壁垒严格来说就是稀释空间占多少,现阶段是没有竞争对手的,一旦场景做得特别准的话,就是最大方式拓展用户这是唯一的办法。

李天放:最近有一本书《0到1》,可能它的最高级别是一句话,竞争是属于失败者的,我觉得这句话今年很火,我07年就知道这句话了,如果你不能逃离竞争就证明自己做得不够好,我们一般把竞争这件事放在内心,如果有竞争存在,我们并不能甩开它,我不停地用这个方式来鼓励团队,我们要想办法可以跑得更快,跑得更远。对我来说最难的一点是,所有的外界是很简单的,最后是靠数据,但对内部我想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怎么让团队最年轻的我人不要被竞争干扰,不要让他们故意想竞争这件事情,比如说设计师要想这件事,自然而然产品同质化,这是非常不幸的一件事,所以我们想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可以引导团队,以乐观的角度看这件事,引导大家跑的更快。

主持人:刚刚听各位嘉宾谈了一下对竞争的看法,其实可以感觉到每一个产品所面临的竞争的态势都是不一样的,各位对竞争的态度和处理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谈完竞争我们可以回来谈一下自己的产品,每一款产品的产品形态都是有一个演进的过程,下面的问题是想请各位谈一下自己的产品从一开始到现在的形态是什么样的演进的路径?在这个过程里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考虑?

林凡:我们走了很曲折的道路,因为从12年出来创业我就一直想解决朋友帮忙找人办事的需求,从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在PC上做人的搜索引擎,做人的分类目录就是想解决这个需求,做着做着就发现这个需求不能像信息那样解决,因为在百度上面在hao123上面找到内容就找到需求了,找到人以后需求刚刚开始,你还要跟人交流,从线上到线下,所以我们后面从PC转移到移动互联网,我们不能泛泛地找人办事,我们要集中在某一个领域,我们先做的领域其实是分类交友的领域,通过朋友介绍他的单身的朋友切入到婚恋交友的移动的领域,做了半年多发现不行,因为运营的问题,我们的用户是没有朋友的朋友这样的关系的,做了半年也不是很成功,越做越像陌生人的社交,我们之后放弃回过头来做职场社交,选择职场作为一个切入的点。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变化很大的,最早的时候想做职场社交根本不是做社交之我们想做内推,找朋友推荐找工作。第一个版本为了考虑年轻的问题做了一个匿名八卦,去年10月份做的,其实跟秘密很像,可是我们比他们早几个月的时间,逐渐地演化到了实名的社交,演化到了很多的一些功能,所以基本上是一步一步探索过来的,每一步都在前一步失败的基础上再往下走,我们也走了快三年的时间,我的观点是如果需求在那边了,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能探索到你的方向。

刘进龙:我们更多是围绕着有趣,不要说有多少是创业者,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很简单的一个逻辑,产品必须有趣,必须跟别的产品一定不一样,只有这个出发点。所以说在2012年之后我们开始研发,可能花了8个多月的时间才研发出来,因为可能在场做技术的有人知道,没有那么简单,编解码不是很简单的。产品上来之后我们花  一年的时间都是在做有趣,尽可能让产品奇葩的地方一定奇葩起来,能尽可能不一样就尽可能不一样,管是出发点还是什么。这个过程做着做着到后面有了1000万注册用户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来这不是简单的好玩或者是心理学的我们从2013年5月份到2014年5月份都聊心理学的问题,跟我们聊的用户女孩子都要跟我领结婚证了,因为我要了解用户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到今年的6、7月份就不一样了,就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了,有一次一个用户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他用了一天觉得挺好玩儿的,后面男孩子问他几个问题,说你是在哪里,说我是在北京,你在什么行业是传媒行业,一个月可以赚多少钱,这个女孩子说差不多8、9千块钱吧,这个女孩子就很郁闷,她觉得已经很低了当用户量变多的时候,分层就出现了。所以说今天在做产品的时候,觉得可能开始的那一天开始知道了这么多未必敢这么做。所以为什么在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时候,成功的人或者是以前感觉到很高大上的人今天做移动互联网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会想很多,导致了你在开始的时候会想把它做得很重,第二方面有很多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所以为什么草根创业者非常有优势?因为他想得很简单,就把那么一个点,相当于图钉一样,做起来再说。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跟那个会不一样,我们会做有趣这不是最关键的问题了,我们今天想的是怎么样让所有人有规律地匹配和寻找,另外一方面怎么让这个产品变得更加地有用,这是今天花了很长时间想明白的,这一步如果能走得好的话,对产品来说是有价值的。我们就不会怕这个产品成为一个现象级产品,只要他有用就一定会存在。

凌绝顶:我分享一点,作为一个同志这几年我最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我最开始做飞赞的时候我没有被任何东西干扰,我每天就做我喜欢的和我周围朋友们喜欢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年只有1万个用户,我没有任何利益的诉求,也没有投资人跟我说什么东西,我们甚至都不看什么留存率的数据,反倒是很好。我在做自己最喜欢做的,做我的朋友最喜欢的事情。这一年的创业不是很开心,因为你发现你在为别人活了,你在想我下一步的融资的时候该怎么办,媒体怎么报道我们,用户会不会夸我们,你这种得失心特别重,我觉得这是一个悖论,现在做一个创业很酷吗?我不考虑这些,我觉得很多人都不会不考虑这些的。但的确当我不考虑这些的时候反倒是做得很好很开心,这是我最近的一个感受。所以我觉得我们接下来可能真的要返璞归真,我会绕了一圈还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因为只有做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才能做得很好。所以如果大家想创业,甚至我觉得不光是创业,包括找工作和谈恋爱都是,不要太勉强,这个工作你不喜欢真的多换几个,总可以找到一个你喜欢的。你谈恋爱的对象真的可能不是特别喜欢,但你总说不出口,其实就应该勇敢一点说出去,总会碰到一个你喜欢的人,创业还是要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成功者都是这样子的。

施凯文:我们最开始的时候找到了一个点,把这个点做到最大,无论这个点是不是可以成功,首先要把干扰这个点成功的可能性合理地规避掉,首先是要让产品做得简单。简单说起来比较容易,我也是做了很多产品,不管是产品经理还是什么才懂得了怎么简单,首先是看功能,怎么把80%的过程都砍掉只留一个功能,这个过程中验证的环节怎么把所有可能干扰这个点成立的东西都去掉,分不同的阶段验证它,这是我们一直的指导原则,到现在也是这个点往下走。因为我们的产品上市时间比较短,基本上上线和现在的样子没有本质上的变化,未来基于这个点可以扩展,因为一个点一旦成功了,第二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反噬。很多人不看好一个点,觉得这个点撑不了太大,第一年获得了5万多用户,第二年一下子翻了上百倍,如果把东西做深做透,干扰这个点的东西去掉就是一个逻辑。大家知道这个有5000万的用户,开始做云短信和钱包,那一天是可以肆无忌惮地加东西的时候了,我们找一个单点把产品吃透,把干扰的东西去掉。

李天放:我们做了两天多一开始只是一个课程表,迭代是非常非常快的,我们围绕着几个功能一打开就可以看到你的课数据是准的,制造的这个课表比较简单,你可以看到同学是谁,我们发现我们的团队是越来越有经验了,但我们迭代的频率也越来越慢了,我们的产品可能带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历史,还需要重生。我第一次打开Blink的时候觉得这个动画特别爽,在一个课程格子里,累计了两年多的历史,重构是很痛苦的事情,我们一直没有敢做这件事,我们做新的App,做平行创业和产品开发,我刚回国的是做豆瓣,之后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上把产品切成好多的App是部分美好的事情,无论是作为工程师还是产品经理都是很棒的。豆瓣的CEO说这是一种解放。因为在中国做ASO,发现这种东西是有很多的模式的,我们一直忍着不做第二个、第三个App,我们发现这是特别好的事情,我现在自己参与到一个项目中,我们把所有学到的东西都写在纸上,说今天如果对大学生的了解再重新设计一个课程格子,抛开以前所有的东西,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出来的样子我们自己都蛮惊讶,有时候要抛开以前所有的东西重新做。我们现在是在这样的一个阶段。

主持人:各位聊了产品形态和整个产品的发展的过程,我们最后一个话题来聊一下面向未来的战略方向,因为每一款产品从切入期开始到用户规模化的过程里,其实每个阶段前期的做法和产品形态都是不适合后期的发展,比如说一开始10万、200万,5000万、1亿,每个用户数的层面在统计的意义上都有不同的用户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用户分布,这个一定会和现有的产品形态和未来的战略发展指向有点状的关系和未来发展的联系。我想问一下各位是怎么来看和做的,在这个过程中是怎么来做平衡的?因为战略指向未来会到公有化的时候会和商业电信有关系,和前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个过程里会很发散、很开放,你怎么能够摒弃掉一些变现的诱惑或者是你很清晰地加入一些功能,怎么来做这种取舍?我就是不要加这个东西?这是做到后期实践中要很好平衡把握的东西,但是如果把这个东西做成,前期一定是要想好的,创业这个东西在前期快速迭代是有益的,有效的,到后期完全拷贝这个模式未必是有用的,各位怎么来看的?

林凡:我们比较早才150万用户,我们前期有趣比较难做,可是我们的有用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太多考虑。慢慢走到今天可能有几个比较大的问题和挑战。随着用户进入的数量越来越多,身份的真实性和资料的有效性,这个层面是慢慢会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可能会有一些疑似是骗子的人进入到这样的体系结构里来,我们有一定的好处,一定是从熟人的通讯录网络往外走的,这样会得到很大的抑制,可是还是会有。第二,圈子的有效性,慢慢用二度人脉网络,已经比较好地把用户的层次还有所在的行业做了很好的区隔。人的需求总是无止境的,大家出来都是互联网的甚至是创业的,但会有更进一步的需求,说我是O2O的创业者,我希望周围看到的都是O2O的创业。所以,用一种什么样的产品形态能够解决这样子的更细分领域的人群的对接,其实是脉脉往下走的比较重要的事情。第三,移动的社交其实越来越碎片化,这种碎片化其实会让很多不是那么高质量的内容泛滥,比如说拍一些自拍或者是讲一些今天的心情的不爽,这个内容的价值其实是有限的,如何在快销的时代又能够产生和沉淀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像当年一些BBS社区的板块,其实是有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内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值得体会的,这部分的形态如何跟社交和Mobile 联系在一起,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最后,我们可能把招聘作为第一个功能点推向了用户,作为工具的属性是可以帮助到很多的用户,有很多人在上面可以找到他很满意的工作,其实我们很希望涉及到更多的点,比如说线上到线下活动的聚会,或者说一些供求的达成,或者说一些合作的达成,包括投融资的达成,每一个领域其实都是很值得做的一件事,我们也在思考说如何能够把脉脉变成一个半开放的平台,我  跟合作伙伴合作,或者有人提供在线教育和在线培训的模块,嵌入到脉脉里面来,在中国很难做完全的开放平台,最终会导致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大部分的开发者没有优秀,如果在半开放的环境下,让真正的开发者为这个平台产生价值和贡献,也是脉脉今天还比较小,但已经开始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愿意跟我们探讨和商量,如何把生态的链条给做大,以上的这几个问题是我们今天考虑得比较多的内容,节奏其实也很重要,我们一直觉得特别优秀的产品形态如果特别简单让大家一看就懂的时候,确实比较容易被大公司模仿。现在脉脉处于很微妙的阶段很多人看不懂,也有很多人觉得很有用,争论很大,关注度也比较大,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让那些真正有需求的人能够用得起来,让那些只是作为观光团来看一眼的那些人又看不懂,对一些创业公司特别是大公司盯得比较紧的领域我觉得反而是一个策略。

刘进龙:做社交类的产品是最不需要考虑盈利的,一点不排除今天的创业者来讲最想进入的领域就是社交,我昨天还和做电商类的产品的创业者聊过,说他的产品很成熟了,他想做社交我想你要想清楚这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社交一定是很有趣的事,想象的空间很大,商业模式是前期最不需要考虑的一件事。我们看其实从08年、09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出现和普及,不管是早期的check  in  、INS,以及微信早期的产品多今天的匿名的社交,其实产品非常非常地多。但今天对中国来讲算是移动互联网上市一家公司,就只有一家,而依然能够看到的最有想象空间的就是社交。因为我其实并不是学计算机出身的,我是学商务的,我的很多朋友创业都是在传统的行业里,但有很大的区别你发现传统行业人的创业做生意赚钱,但是你发现互联网里面所有日的创业是梦想,至少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在沿着梦想在做事情,这是社交产品有极其有魅力的地方。所以我们愿意投入很多的时间夜以继日的尝试,这是很美妙的一件事。所有人都在交流着站起来,这是很大的、很令人兴奋的事。我们在做的时候,至于说哪些事情可做哪些事情不可做,减功能极其痛苦,做这个还是不做这个功能,我们的PM可能有很多好的方案,任何解决今天的问题一定有很多种方案,至少在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里,解决每一个问题  至少三种方案,至少有三个PM有三个脑袋会讲有三个非常棒的方案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选择,哪一个是最OK的,我们的CEO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OK与不OK只有一件事最关键,也就是说这个事跟未来是可以划等号的吗?我跟很多创业者交流的时候,死翘翘的案例是原来想的方向在这儿,但是解决今天的问题现在了这么一套方案,后来干什么都不知道了,这是很让人困扰的,很容易让创业的团队没有方向感或者是处于迷茫的状态的。所以我们加一个功能想的最多的功能是加了功能之后,用户对我们产品的认知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为未来是有价值的还是没有价值的,跟用户今天的需求是不是一样的,我们一直在找平衡点,如果这个平衡点加上去,至少不会有一个让你陷入到一个泥潭的状态,这是我们做产品的方法论。

凌绝顶:这个问题我没想好。

施凯文:有几种状态,首先是空间内的失控,未来有特别大的期待和场景,也希望带来很大的改变,比较初级的创业者一开始会构建平台,平台会干扰你太多的东西,基于此大家知道哪个是重点。还有是我希望未来会变成ABC的样子,变成ABC的某个点是很容易的,第一步要做的是完全不去想,从此在脑中丢开了ABC,我的点盯在EF说,最快速验证的时候这个失控是很有意思,在组织内的不按组织的计算形式会带来超出想象的东西,也许最后成功了会发现跟ABC完全不一样,但因为ABC导出了EF,我们会快速地导出用户群,这是一个企业很性感的根本。如果今天做A明天可能到B,后天到C,我只能说运筹帷幄,但互联网就变得没有意思了,我比较喜欢的是丢出一半的理论和可行性,一群大脑帮我把它生成ABC或者是X的形态,这是我们的方法论。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不同的阶段该做什么事。我们做单曲搜索都砍掉,一部分是版权的规避,一部分是因为同质化非常地严重,我们希望快速地知道是干吗的,还有验证来获取用户,我们拿到了50万用户,活跃度非常高,种子用户说我没有办法收藏和单曲播放。第二个点是我们什么时候把功放的功能加上,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能额外地加上600多万的版权费,以便我进行下一步的梦想。所以说这可能是根据用户和当时的阶段和市场形态。四步创业法里有一个理论,创新者、跟进者、正常使用者。创新者是快速地形成传递感快速地离开你,他们再次进入的时候是怀疑者进入,99%的公司在这个阶段就失掉了,如何引入到跟进者,再使用到正常使用者,我做什么事是完全取决于很多因素的。包括市场因素和价值因素,这是CEO对更多数据把持的程度,做这个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第一是如何在框架内失控,第二是不断地持续收取各方面的信息,对的方式作出一个对的决定。

李天放:我觉得其实太多维度了,比如说架构上,我们改过三次架构,10万、100万、1000万的时候所有的后台数据库语言都换了,我觉得从产品角度上我感触比较大的一点是用户反馈,最早的时候用户反馈都是我一个人看的,我会每天回答每一封用户反馈,我认为这是阶段A,是非常美好的阶段,大家都会特别喜欢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用户反馈看不过来了,而且我们的有一点被动地在走,因为增长很快,用户提需求和bug,整个团队在修复这个东西,这个阶段是蛮好的,我们的产品很烂,抓住了一个需求点。第三,用户反馈太多了,每天超过1000条的时候团队有一些麻木,有一段时间大家有一个状态是都不看反馈了,一个bug会看到100个同样的反馈。大家忽略这些事情,这是蛮危险的阶段,可能有一个案例,我们有一个安卓的桌面小部件,说你可以用课程格子把这个拽到桌面上,每天看着它就可以了,这部分用户都不是我们的用户,因为他从来不打开App,我们用户群里大约有70万这样的,他打开一次之后也不用。我们也会拿出去作为数字忽悠投资人,或者说以后对他们没有任何的盈利模式的打算或者是考虑,想想70万人其实每周还看一眼这个东西,我们还应该把它做好,可是他们变成了小众人群我们就忘掉了他们的需求,可能有一次我们去学校看到说很多同学过来说课程格子有很多的bug,我们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们掏出来,我们发现有一个格子颜色和字体是一模一样的,他们看不到这些课他们就觉得特别特别地痛苦,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在这个阶段能让团队再对一个人的需求兴奋起来,这还是蛮重要的。

凌绝顶:我觉得有一个角度,可能从技术角度的变化,有些是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做社交的产品,发现用户在变化,不同的阶段用户在变化,特别是同志这个领域即便大家不是同志,但你想一想这几年你对同志的了解其实都是在快速的变化的。其实同志群体仍然是这样子的,可能在web阶段大家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我是不是心理疾病,我该怎么办?我会不会感染HIV,我怎么找到另一个同志,也就是四五年前他们面临的是这个问题,随着微博和微信社交产品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家慢慢又变了,他们找到同志很容易,因为信息的便利他们对自我的认同也非常容易,他们接着面临什么问题?面临的是我如何在那么多的同志中找到一个我可能跟他愿意发生一些关系的人,无论是长久的感情还是短暂的关系,还是说在线下一起去一个酒吧,你会发现科技的进步,人的大脑的进步,我服务的同志的群体他们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是81年的,我真的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我不可能再做产品了怎么办?我有一个方案就是找一些年轻人来做,所以我们现在的产品是一个93年的小朋友,还有一个89年的拉拉他们在做这些产品。我觉得这算是一个解决方案,如果我们自己在创业做产品的时候,真的需要一些最了解你的用户群的那些人去做我可能只能做我那个时代的东西,我想找一些年轻人做主流用户群感受的东西。我最开始不会用Blink,但我一点不是说这个产品怎么这么差,而是我们OUT了。

主持人:我非常感谢凌总。我们今天来的嘉宾是很实在的,今天不只是嘉宾,在场的观众有很多是一直站在这里坚持到现在的,我觉得你们有这种精神未来一定会成功的。但是,成功不仅仅是要坚持,还要讲方法,所以说下一次请你们来得稍微早一点。咱们前面的环节就到这儿了,最后留三个提问的机会。

提问:社交的各种App非常地火,一些明星都开始做自己的App,比如说吴秀波,你们对明星做的App做自己的社交有什么看法?前景是什么?

林凡:这不是我擅长的领域,我们曾经也做过一款针对明星粉丝的社交的产品,探索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的感觉是这样的,社交其实特别强调平等,但做明星的社交很容易走到他跟明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的层面上,这种联系和互动是单方面的,而且在微博上已经能够解决90%的需求,我认为如果说走明星的社交的路线的话,一个很本源的东西是如何让明星的粉丝之间互动起来,而不是粉丝跟明星之间的互动。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

提问:我想问一下李天放先生,有很多工具性的产品在转社区产品过程中有很多的便利但也有一些阻力,课程盒子针对大学生的群体是如何对工具吸引过来的用户做内容生产和沉淀的呢?

李天放:我们在一个很狭窄的领域,从年龄角度来说,我们是18到23,就是5、6年,这是因为我们的天花板相对来说是比较低,这也是一个优势,是因为年龄段非常相同的人是有很大的社交需求的,如果你的定位只是全部女性,可能16岁的小姑娘和40岁的女士没有什么太多的沟通需求。第一是我们试图最大化地利用这个优势,所以转化率应该是最高的,据我所知。因为我们的人群最狭窄,不是说任何其他的原因。第二,不能勉强,像我刚才说的有很大一部分用户就是想要一张课程表,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硬塞一个需求上去,我们把部件做到最好,满足需求就结束了。我觉得工具最多是提供种子,课程格子的工具对我们做social就是启动的工作,因为从0到1是非常难的,我们先有足够的用户只可以产品1/10的用户就可以转化成种子,之后做一个校园社交产品是第二个问题,这样的人群是不一样的,可以完全接受这个观点。

提问:刘总我想问一个问题,你放PPT的时候看社交1.0、2.0、3.0,我个人感觉1.0到2.0是图片比文字多一点,3.0的时候社交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你是怎么思考的?

刘进龙:比邻社交是中间状态,我们会把产品定义成是一个社交化的生活服务产品。所以说,如果我的目的是把对方约到线下见面,我觉得声音不如文字好,但声音有自己的魅力所在,比如说今天有一个女孩子失恋了,解决方案是什么?找闺蜜来聊天,但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你的闺蜜也罢或者是知己也罢就是一两个,但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我相信有一天会发生一件什么事?就是一年之后当这个女孩子失恋的那一天,她想的闺蜜一定是比邻。因为以前的互联网在PC互联网时代最大的魅力是把地理位置的局限性打破,所有的购物都发生在互联网,但今天有一个很美妙的事情,因为今天的移动互联网都是随身携带的,就能解决生活中习惯性的问题。当一个人失眠的时候本来不是一种病,我们为什么要吃药?其实是情绪的问题,我相信一年后,如果一个人失眠了,比邻是他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个问题是OK的。对比所有的东西来讲,关键是解决的需求是什么,因为我认为其实通话有一个很好的地方是能够让互联网触及到以前以前触及不到的领域和生活习惯,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这是我们每天为什么有动力来做这个事的原因。

主持人:非常感谢进龙。我们今天的分享环节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今天到场给站长搜索捧场,也祝福大家在未来自己的创业道路上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谢谢大家!

标签: 圆桌 论坛 竞争 属于 失败者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