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熊钢:用理性的思维做投资

互联网 2014-08-18 09:53:08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李静颖在投资圈内湘军是个大门派,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熊钢也是其中的一员

李静颖

投资圈内湘军是个大门派,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熊钢也是其中的一员。

熊晓鸽曾说,湖南人最适合做风险投资,理由很简单,因为“湖南人霸得蛮”。这一点在熊钢身上也显露无遗:有蛮劲、不服输、好打硬仗、做事雷厉风行。

从2003年获得第一笔50万美元的委托,到现在管理着约3.2亿美元的外币以及11亿元的人民币,熊钢在同行圈内走得并不快,但稳健。据熊钢向记者透露,迄今为止,他亲身参与投资并管理了37个项目,目前尚有12个项目未退出,但所有的项目都达到了投资标准,即本金安全,而这也是澳银资本的投资底线。

或许是因为理工科出身,熊钢非常讲究做事的逻辑、规则,他坚持投资是在做一件大概率的事情,而不是靠灵感。“投资的冒险是基于对较高成功概率的认知,而非一时的投资灵感。凭灵感能成功一时,但要持续成功却很难。”在他看来,一只基金的成功70%基于稳定的投资框架,30%基于经验的调整。

对于业内盛传的“风口论”,熊钢就不赞同。“猪就是猪,站在风口上也不会飞,即便飞了出去还是会跌下来,投资是一个需要冷静、理性的行业。”快人快语的熊钢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投资模型化与模型IT化

早在2007年,硅谷的风险投资人特雷弗・金茨勒(Trevor Kienzle)和大卫・寇兹(David Coats)辞去了主流风投的职位,成立了硅谷第一家量化风险投资公司,即Correlation Ventures。他们当初的想法是,通过25年积累的有效数据,用专有的算法去梳理这些数据,然后通过模型匹配软件来挑选投资项目。

Correlation Ventures在2011年募集到资金并开始投资,目前管理的资金达到1.66亿美元,并根据算法进行了85笔初创投资。其中最出色的一笔交易是2011年年中向存储软件公司Virsto投资的100万美元,该公司在2013年2月被VMware以2亿美元收购。这为Correlation带来了5倍回报,相当于186%的年回报率。

彼时,熊钢也在与他们做着同样的事情。熊钢告诉记者,自己和其他的合伙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钻研,试图将投资的经验标准化、模型化,以期通过机器量化的形式对拟投项目进行初步科学的分析。

对于研发这套IT系统,熊钢有自己的理由,他表示,投资是基于良好训练的艺术创造,但这个前提就是要有一个稳固的基础,就好比对画家而言,基本的画工是底层的基础,顶层才是灵感的发挥,熊钢认为,投资也该有分析的底层,要建立一种投资的工具。他打比方道,Windows是底层的基础系统,不管是Excel还是Word这都是程序,但前提必须是要有系统的支撑。

在具体的设计环节,据熊钢介绍,这个底层投资分析框架的建立是基于经验的积累,通过分析要素的确立形成分析体系,比如罗列几大指标,涉及商业机会、企业竞争力体系等六大核心,每大指标之下还会再分列不同的参数,设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树立整个投资模型,把感性的经验上升到量化的标准。

但熊钢补充道,其实仅有机器的分析远远不够,这只是一个打基础的前提,之后还需要人为进一步干预,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既有机器的逻辑性,又有人为灵感的判断,两者结合最终形成投资的基本原则。

熊钢觉得,通过这套系统,机构在投资框架的稳定性、公司治理、投资规范等方面都可以按照规则来行事,每一位澳银资本内部投资人的业务活动都会记录,每个投资决策过程都会在系统中有所体现,LP们甚至可以在系统里看到从2003年开始的所有资料以及投资的轨迹,他认为这些大数据的积累从长远来看会越发具有价值。

但他也强调,这样的模型设计并非万能。有些早期项目的投资其实就是个影子、趋势,过于依赖这样的一种分析方法可能会丧失投资机会,所以这套模型不具有普适性,更适合投资布局以中期为基础向两边延伸的机构。

投资干预者

在熊钢的投资判断体系中,行业是顶层,投资分析是底层,团队判断是中间层。但他直言,在看人这个问题上自己一直不敢触及太多,因为很难把握。

“有时候大家把投资即投人看得太过理想化,好像是一场谈恋爱式的投资,其实不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想象。”熊钢说,“投资即投人看似是看创业者,但其实还应该是看投资人自己,套用数学术语就是,创业者的素质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必要条件,投资人的素质能力则是决定成败的充分条件。”

熊钢表示,如果自己觉得没有能力来帮助这个创业者,即便这个项目再优秀,他也可能选择放弃。因为在他看来,投资决策一旦敲定后,干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如何干预却往往是投资人、创业者都不愿意过多提及的。“一方面很多投资人没能力或是干预不当,而另一方面创业者也往往不愿意被干预。”熊钢说道,“但是如果投资人只是做一个判断的决策,那么做风投跟在二级市场投资股票有什么本质区别?”

“一个好的选手一定是在一个优秀教练的调教下才能出好的成绩,不是仅靠运动员就能把比赛打好。”这是熊钢反复强调的观点。

在他的认识中,投资干预其实是教练的一项工作,这种干预应该以正向为主,反向为辅,而在澳银资本内部,熊钢的最大工作就是负责投资干预,他甚至把自己称为机构内部的核心干预者。

这与他过往的经历不无关系。研究所工程师、自主创业、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独立投资人这些曾经的身份让熊钢积累了组织、运营、管理、协调的经验,这也让他有底气来扮演好干预者的角色。熊钢告诉记者:“干预的前提是要让团队建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工作方法;让他的思想认同你的思想,一旦获得认同,这种干预的想象力就会很大。”

但是,如何平衡干预是门艺术,熊钢认为,在企业具体操作时不宜干预,投资人是要给创业者一些工具,给决策的建议,但绝不能代替,就好像教练不能当运动员,这个是基本的底线。

然而,他也坦言,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下,比如在企业出现问题时,一定要通过干预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扭转局面。熊钢举了个例子,在与企业签订投资协议时,创始人会给一个关于企业年度计划及绩效成绩的承诺。“这个承诺完全由企业方来定,我会给你充分的自由,但如果三次机会后还达不到既定的目标,我就一定会干预,把劣势尽可能转为优势。”熊钢说,“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这么做很强势,但这是必须的,也是为了确保项目良好运作以及保障资本的收益。”

据熊钢透露,自己面临过的最极端的案例就是曾出现投资判断错误,但通过干预控制了局面,最终不仅收回了投资成本还收获了2倍的收益。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中午,熊钢刚处理完一笔并购的后续事宜,包括如何让买家顺利接管,如何协调双方之间的关系,以此平稳经历过渡期,整个长达一年多的并购工作都是由企业全权委托熊钢一手主导。

投资机会少

当下传统产业衰退是不争的事实,熊钢看到,眼下传统产业的投资机会已趋少,而退出的资本却越来越多,当现金膨胀时资本往往需要寻找出路,这两年的热门行业诸如TMT及生物医疗自然成为了宠儿。对此,熊钢觉得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压力在于这两个热门行业也是澳银资本关注的重点,但寻找新的投资标的时的价格高企却让他感叹竞争激烈,动力在于行业受关注,对已投项目的出手也变得更为容易。据熊钢透露,仅去年一年澳银资本就做成了8单并购退出。

熊钢说,现在早期投资的泡沫都集中在互联网,之所以泡沫没有破是因为有资金在持续支撑,而一旦一个行业没有资金进入、纷纷撤离时就是泡沫破灭的时候,但在什么时间、由于什么原因现在不得而知。

眼下的情况是,在资金没有找到另一个新的支撑点时,投资机构仍然需要面对今年愈演愈烈的投资压力,熊钢坦言,他的打算是今年针对热门行业在找不到好项目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动,而对于一些已衰退的被边缘化的比如传统行业则要想办法在弱势中挖掘好的机会。

对于有过制造企业管理经历的他来说,传统行业往往模式清晰,在100家企业中能挑出10家企业作为投资参考,虽然可能这其中的大部分都会被证明不具备投资条件,但相比于互联网的瞬息万变,在100家互联网企业中或许只能挑出1家企业,仅是这1家可能还很难看准方向。“关注冷门行业中的投资机会也许在眼下更能看清价值。”熊钢判断。

标签: 澳银 资本 创始 合伙人 熊钢 用理 性的 思维 投资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