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ID]企业名称:杀价王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时间:2009年创业地点:台湾创始人:杨济成商业模式:杀价式拍卖平台,不中标的用户以积分的形式退还手续费,可以到合作商家兑换。融资情况:正在募资提起拍卖,“价高者得”的规则早已深入人心,而来自台湾的网站“杀价王”却偏要来个大颠覆,自创一套“出价最低且唯一者中标”的玩法
[创业ID]
企业名称:杀价王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时间:2009年
创业地点:台湾
创始人:杨济成
商业模式:杀价式拍卖平台,不中标的用户以积分的形式退还手续费,可以到合作商家兑换。
融资情况:正在募资
提起拍卖,“价高者得”的规则早已深入人心,而来自台湾的网站“杀价王”却偏要来个大颠覆,自创一套“出价最低且唯一者中标”的玩法。创始人杨济成对南都记者说,低价人人都爱,更重要的是,哪怕不中标也没有损失,手续费会以积分的方式返还,可以到合作商家兑换商品。凭借这一独特的商业模式,杀价王在台湾积累了15万用户,据悉目前正筹备开拓大陆市场。
自购杀价商品
杨济成曾经在游戏公司工作,后来一直做互联网方面的创业。2005年的时候,雅虎拍卖在台湾非常火,这激起了他研究拍卖的兴趣。他试着拿了个小布娃娃在网上卖,结果发现买家都特别喜欢杀价,这给了他灵感:既然那么多人爱杀价,为什么不做一个专门的杀价式竞拍网站呢?至于游戏规则,传统英式拍卖是价高者得,何不来点新意,反过来谁投得低谁中标,但要加一个条件,这个最低价必须是唯一出价,以免出现重复中标。
举个例子,杀价王要拍出某商品,两个人出1元,四人出2元,一人出3元,三人出4元,一人出5元,那最终出价3元的标得这件商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兴趣杀价的都是高单价的商品,3C、家电等是热门。不过,有谁愿意把高价商品放到平台上低价卖呢?杨济成分析,杀价其实是一种广告方式,哪怕商品一分钱卖出去,但对于商家却赚到了快速曝光的机会,一下子找到对其商品感兴趣的目标顾客群,尤其适合那些想推新品、打品牌的企业。不过,前提是杀价王把平台做得足够大,才可能具备这样的广告价值,他坦言,在起步阶段,团队得先自掏腰包买商品、聚集人气。
杀价+兑换=导购
平衡在杀价王上的商品投入,杨济成最初设想的商业模式很简单,既然台湾的线上游戏习惯收费,那玩杀价也不例外,让用户每次出价都交一定的手续费就行。这一招一开始似乎行得通,平台一个月就盈亏平衡,但随之却面临用户流失的问题:如果老是不中标,又不断亏手续费,那谁还有兴趣继续玩呢?
于是,一年以后杀价王转型,在“杀价”之上增加一个“兑换”的环节,没中标的手续费以积分的形式退还,可以到合作商家购买商品。这部分兑换商家不难找,给他们导流量自然乐意,台湾地区第一大在线商城雅虎购物、最大电信运营商中华电信以及当地近5000家7-11连锁便利店等都是杀价王的合作伙伴。
不过,南都记者了解到,在台湾杀价王的积分使用是有限制的,每次只能抵扣一定数额的购物金,比如说用户积攒了100点积分,商品价格50块,但他可能只能使用其中的30点抵扣30块钱。这相当于变相让用户多消费,杨济成坦言体验不好,在大陆会优化兑换规则,积分百分之百使用,或许只是适当收一点手续费。
在新的游戏规则下,杀价王希望形成一个消费闭环,但杨济成却告诉南都记者,平台不能指望靠导购赚钱。简单算笔账,用户把没中标的100块兑换商品,平台从中大概赚1-2块佣金,但是买一台iPhone吸引杀价就得花去5500块了,那得导购多少才能回本。“其实真正能让杀价王赚钱的是用户的消费轨迹。”杨济成表示,已经有企业预约要买他们的报告,不过现阶段杀价王还没有大规模运作、沉淀足够多的消费,因此大数据短时间内还不能成为平台的主要营收来源。
从台湾到大陆
把杀价王做大,更广阔的市场在大陆。事实上,杨济成早在2010年就计划进军大陆,这些年都在为杀价王的品牌做积累。
“杀价式拍卖最大的问题是解决人们的信任,而这也是大陆市场所最缺乏的。”因此,杨济成打算在大陆不再用实名制,可能用手机认证就行,从另一个角度看,凭借目前积攒的知名度和信用度,也不需要再重复实名制的老路。
目前,大陆版的杀价王还没上线,杨济成透露,大陆版会先推APP,届时与台湾的网站同时开展大规模运作,迅速拓展用户。跟当地有实力的O2O商家合作,借助对方的资源迅速扩张,按计划会先在上海试点。
号脉
点评嘉宾: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庄帅
大数据盈利路难行
这种杀价式拍卖也许在台湾能活,但来到大陆就不一定行得通了,信任机制这一关不容易过,怎么保证拍卖过程的公平、怎么消除消费者的质疑是个问题。另外,杀价王靠的是在没有中标的人身上赚导购的佣金,这一来赚不到多少,二来有兴趣参与杀价的人就是想占低价买商品的便宜,没占到便宜的人,虽然可以换积分,但如果老是这样,总会有意见,如此下去容易恶性循环,最终形成负面口碑。总的来说,我觉得杀价式拍卖虽然够热闹、抢眼球,但目前来看还没有很清晰的盈利方向,几年前就有家采取类似模式的网站倒闭了,需要引以为戒。
至于想往大数据的方向走,在我看来不怎么接地气。想想看,连拥有海量数据的BAT都没想好怎么用大数据盈利,何况是初创企业呢?就凭一个杀价、导购网站,得砸多少钱才算积累下大数据呢?事实上,国内没多少企业愿意花钱买数据报告的,外资企业可能有一些会买吧,但也要看你提供的数据分析是否真有指导价值,总之,现在国内做数据的企业都活得一般。
采写:南都记者梁卓慧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