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云计算 >> 云资讯

再谈“可穿戴科技产品”,它真的如你想象般火热吗?

云资讯 2014-07-04 13:22:1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译者注:本文作者鲁本·马丁内兹(Ruben Martinez)是科技圈中的活跃人物,网站开发,iOS 和 android 系统的研究者,企业家,黑客,曾与其他人合办 Dining 公司。在本文中,他客观,全面的分析了针对”可穿戴科技产品“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并且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

【译者注:本文作者鲁本·马丁内兹(Ruben Martinez)是科技圈中的活跃人物,网站开发,iOS 和 android 系统的研究者,企业家,黑客,曾与其他人合办 Dining 公司。在本文中,他客观,全面的分析了针对”可穿戴科技产品“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并且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可穿戴科技产品”到底在人们心中是什么印象和地位?本文也许会让你有了更加清楚的答案……

前言:

“可穿戴科技”现如今可是个最热的词汇。在科技圈子,甚至在其他主流媒体上,你都很难不谈及它的方方面面。诸如 Apple,Google,Samsung,Motorola 等公司,都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它们如此果决的行动背后,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即它们相信人们需要这种科技产品。但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很自然,围绕可穿戴科技的两个问题浮出水面。第一个问题:人们是否真的对可穿戴科技产品感兴趣?Pebble 以及 Galaxy Gear 两个产品在市场上差强人意的表现,似乎让人们开始疑惑重重。不过平心而论,这两款产品的市场表现,固然没有像之前外界评论中那样吹的天花乱坠,但是它们也并没有完全失败。因为每一款产品所分割的市场空间都太细小了。没有一款产品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吸引到所有人。第二个问题是:抛开人们是否对现在市场上的产品感兴趣不谈,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可穿戴产品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想要通过这个产品满足怎样的需求?正如之前所说,科技必须负有解决某种特殊问题的使命,所以我们就得问清楚,人们究竟有怎样的问题,非得需要可穿戴产品进行解决。到头来,我们会发现,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可以通过一些数据分析工具获得部分的真相。

“可穿戴科技产品”的正面意见:

网络博客和新闻网站上,对可穿戴科技的利弊权衡已经分析了太多。很多人声称它是科技圈中了不起的产品,智能手机的替代者,在科技圈里不亚于一场革命。确实,毫无疑问它确实给人以希望。那些相信可穿戴科技产品将引领一次革命的人们,赞美可穿戴科技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水平不再那么突兀,具有干扰生活的作用;赞美可穿戴科技产品能更加人性化的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贴合。这当然没错,尽管我们个人所拥有的科技产品数量增加了,我们与之互动的方式变得更加隐蔽,不会如手机一样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其中一个方式,可穿戴产品希望以更加科学智能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平日里,我们时不时笨拙的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而可穿戴科技产品会让我们在需要它的时候它才出现,并且迅速的在视野中消失。可穿戴科技产品领域中的引路者"Google Glass",就提供与场合情景密切相关的信息。离家多远?眼镜会向你提供交通信息。在线查阅产品信息?如果你在户外,眼镜会指引你去最近的商店看看你要的商品。这些产品的意义也远远超过了日常琐碎生活所能够提供的便利。鉴于可以在周围布置一系列的传感器,可穿戴产品可以追踪你的心跳,血压,睡眠质量,以及其他健康信息。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你和你的医生更好的,更重要的是实时的分析你不舒服的原因在哪里,或者更有效的检测出来病因。 睡眠中所发挥作用的,眼球运动跟踪(REM)传感器可以让你知道你的睡眠质量到底如何,同时还能够在你睡眠周期最理想的那个阶段让你醒来,从而让你开始一天的工作时精神百倍。

有了这么些个丰富的功能应用,似乎不用过多考虑,都会相信人们会非常热切的想要购买这些可穿戴产品。难怪专家预测可穿戴产品的市场价值,到 2018 年会达到 300 亿没劲。从众筹中走出来的 Pebble 智能手表,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 Kickstarter 上的募资目标,从 7 万个投资人那里获得了超过 1000 万美元的投资。这个事实似乎就在印证即将吞噬可穿戴科技产品的,汹涌而来的热情。

“可穿戴科技产品”的负面评论:

但是,尽管前景光明,在“可穿戴科技”领域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笑的灿烂无比。除了 Pebble 这个独树一帜的正面例子之外,还有更多的“可穿戴科技产品”遭遇的是冷淡,甚至是厌恶和排斥。(Google Glass 就是一个例子)很多产品都让人们开始重新讨论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因为带着诸如 Google Glass 眼镜的人们,很容易窥视并且记录别人的隐私。还有一些人警告说,如此多的数据上传之后,方便了政府的监管和洞悉每个人的隐私生活。最近发生在美国的 NSA 丑闻事件就又是一例。

还有就使产品设计问题。当大多数的大公司都在绞尽脑汁钻研工业设计的时候,似乎没有人将其定位成一个时尚的标志。就拿 Google Glass 为例,它的设计确实精美,但是就它“将一个小型的电脑放在你的眼前”这个事实而言,它会让人显得宅气十足,与主流文化和潮流格格不入。你不管喜欢与否,这些玩意儿并不能够像首饰一样彰显我们的品味,个性,告诉外界我们作为个体究竟是怎样的人。另外,智能手表和健康跟踪器的制造商们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30% 的女人表示她们不想在手腕上戴上任何的科技产品,要么是因为她们的手腕上已经有喜欢的装饰物了,要么是因为她们压根不愿意戴任何东西在身上。除了像 Motorola 这样的公司,打造 Moto 360 的时候极力往时尚潮流的方向开发之外,绝大多数公司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正是因为如此之多的"准消费者"存在这么多的疑虑,问题,还有雷区,才使得"社会大众是否真的能够喜欢可穿戴科技产品"这个话题变得越来越火热。分析家们似乎对这个市场即将获得的成功信心十足,而消费者们却对入手这样一个设备,感到有些担心。

我的实验:

为了有效衡量“可穿戴科技及产品”目前对人们的吸引力,我利用各种数据挖掘工具来收集信息。我的数据来自于 Twitter。利用一款数据挖掘工具“ ScrapeWiki",我将从 1 月 14 日到 2 月 14 日为期一个月的,带有”可穿戴“标签的推文全部找了出来。虽然 ScrapeWiki 无法在这个时间段内,把所有与之相关的推文全部找出来,但它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告诉我们”可穿戴“概念究竟有多么流行。在这些提取出来的推文中,还有一部分自行带上了地理位置标签,这样我就可以将它们各自分类,查明世界各个地区的意见都是怎样的。以下这个图就是我经过大量总结梳理过后的结果。

图1:

图2:

由图 1 和图 2 我们可以得知,推文与地理位置呈高度相关性,样本中大部分推文都是英语。这当然和我所搜索的标签是英语有关。从推文内容上看,除了媒体所给出的闪亮未来之外,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它是个新生事物,只是留给那些有足够购买能力的人把玩的,它的吸引力比较有限。

图3:

接下来,我用文本分析工具 Wordle 来视觉化所获取的信息,这些字眼都频繁的出现在我所抓取的推文中,这能让我们更加宏观的看清楚这些推文都在谈论些什么。这个简单的工具实在太实用了。把所谓的冗余词汇“RT”,“VIA”等剔除掉,剔除掉所有不相关的词汇。正如你在图 3 所看到的那样。这就是过滤出来的话题:健康,医疗保健,睡眠追踪以及相关话题。以黄色高亮出来的词组,都是直接与健康有关的,而那些橘色词组都是间接相关的。这个时候,我认为我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才能得出我自己的结论。然后,我利用 Google Trends 这个工具,来收集更多的信息。Trends 有个好处,能够图形化一定话题的流行程度,将话题与话题的流行程度进行对比,并且估计一定时间后的搜索量。我利用这个工具来追踪词组“可穿戴产品”“可穿戴科技”,以及“Samsung Galaxy Gear”,“iWatch”,“Fitbit”等等。我将它们汇集整理到一起,创建数据化图表,以组为单位分析流行度,最后汇总为一个整体来评定流行度。最终做出来的样子请见图 4 。

图 4:

尤其要说明的一点是,“可穿戴产品”,“Samsung Galaxy Gear”,还有“Smartwatch”在最近数月内一直呈下滑状态,高峰出现在 2013 年的年末。这就是我的第一个有力证据,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大众对‘可穿戴科技产品’的兴趣正在持续滑落”。为了继续验证这一结论。我决定再在 Google Trends 上面多收集一组信息,一组直接与“健康”相关的可穿戴科技方面的词组。之后所发现的结果令人吃惊。见图 5,即便大众对其他可穿戴产品的兴趣持续滑落,但是对于这些与健康有关的可穿戴产品,兴趣则在不断上升!

图 5:

结论:

当然,我所使用的工具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工具,鉴于受到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结果相对片面。但是,Wordle 以及通过 Google Trends 所进行的实验能够告诉我们,总体来说,大众对可穿戴科技产品的兴趣不断滑落,而对其中与健康相关的“可穿戴科技”的兴趣在不断上升。

这个结论告诉我们几件事。第一件:智能手机在我们的时代,仍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会被可穿戴科技取代。尽管人们对健康领域的可穿戴科技的兴趣不断增长,但是人们对智能手表领域不太感兴趣,更不会把手机功能转移安置在自己的手腕上。 Misfit Wearables 公司的 CEO,苏尼·徐(Sonny Vu)表示,目前人们对可穿戴科技持有的普遍看法是,它们只不过是手腕上的“智能手机”,这还不是人们想要的东西。这种看法在我的数据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第二件事:“可穿戴科技产品”将会以特殊的方式,促进人们健康习惯的养成。因为它一直在你身体上的某个部位,可穿戴产品能够追踪饮食,运动,心跳等各种关键的生理活动。更重要的是,所收集的数据能够让人们更加注意到自己平日生活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这些数据还可以用来娱乐游戏,比如跟某个好友联机,比拼谁的数据更加健康!它对医保公司同样有帮助,公司可以对拥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们给予奖励,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率。提供医疗服务的商人们也有福了,他们能够更加准确的提供高度私人化定制的诊疗和治疗方案。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迎合趋势,着手行动了。诸如 Zocdoc 的移动 App,希望提供特殊的能够将病人和医生连接起来的服务,借此赚得利润。还有以 Lark 为代表的产品,能够帮助你监测睡眠状况。诸如 Foc.us 的产品,甚至声称帮助你提升注意力,其方式是你只要戴着这款产品,让它对你的大脑发出细小的,不易察觉的震动。近日,致力于监测睡眠以及在最理想的睡眠周期中把你唤醒的 App 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最后,我们还注意到另外一个有趣的结论。看起来,在科技领域中,规模越大,实力越强的公司,(如 Google,Microsoft,Apple 等)似乎都远离了健康主题相关的“可穿戴科技产品”的竞争。这就给诸如 Nike 这样的运动品牌公司留下了足够的商业空间,让它们能够开发可穿戴的健康设备。同时,逐渐的诸如 Fitbit,Jawbone 甚至其他的你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公司,如 Foc.us,Lark 或 Zeo,都会加入战团。

可穿戴科技,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似乎注定会成为科技圈中无法回避的大事件。在这样一个新开辟的战场上,我们别光是被那些聚光灯下诸如 Pebble 以及 Samsung Gear 等智能手表吸引了眼球。其实,人们开始越来越喜爱可以监测个人健康,并且能够分析健康数据的产品,而不仅仅是推送一个手机上的通知,或者在社交网络上分享某些东西。另外,可穿戴领域让数据可视化功能变得越发重要。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是可以提供各种数据,但是没有一种有效的方式,总结它们,表现它们,就好象画龙没有点睛。就像我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实验一样,如果没有那些可视化图形,也许实验到最后很多意义都无从找寻了。

来源:Medium

编辑:admin

标签: 再谈 穿戴 科技产品 真的 如你 想象 火热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