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匿名”只是社交噱头 投资需要识破画皮

互联网 2014-07-04 10:20:13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前些天被朋友推荐了一款名叫乌鸦的吐槽应用,号称是“国产的Secret”,“本土匿名社交应用保卫者”。好奇之下上网查了关键字,是开发过啪啪的许朝军团队一手打造出来的新产品,从出身上来说也算是个小名门了

匿名社交

前些天被朋友推荐了一款名叫乌鸦的吐槽应用,号称是“国产的Secret”,“本土匿名社交应用保卫者”。好奇之下上网查了关键字,是开发过啪啪的许朝军团队一手打造出来的新产品,从出身上来说也算是个小名门了。

秉承着营销人要多尝试新事物的原则(其实是闲的),我还是去下载试用了一番。遗憾的是,就算本人已经尽可能地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乌鸦,可在玩了几条“重口味吐槽”测试后,还是很快就感到无聊下来。

乌鸦,不过是另一个脸萌而已,利用人们窥探隐私和重视外界对自我评价的心理,可能会短期引爆传播,但是缺乏长久生命力,最多是一个插件产品。 就像当时新浪微博红火后,微应用平台出现不少浩浩荡荡的开发应用,但是也最终因为缺乏生命力和用户粘性而衰亡。匿名社交实际上是互联网倒退的信号。

“匿名社交”的概念传入中国时,恰逢国内的社交网络处于一个相对瓶颈时期,微博和微信陷入自己固有的模式之中增长减缓;独立应用开发者则在巨头的绝对统治地位下四处碰壁,苦苦寻找新的细分。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突然从大洋彼岸传来Secret好莱坞式的逆袭神话,顿时让圈子里的创业者们喜出望外:嘿,这点子不错,趁国内还没有赶快抄一下!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陷入到某种畸形的生态中:要么是靠山寨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在正品还没进入中国前抢先推出山寨版本,要么是把曾经用过的概念重新拾起来,镀一层华丽的金漆重新上架。匿名社交在大洋彼岸是的美利坚是现象,但在中国的社交网络圈子里,却多半是掏投资人的腰包的幌子而已。

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圈已经被所谓创业者们先后给分割成了陌生人社交、熟人社交、实名社交、匿名社交、关系社交、兴趣社交、娱乐社交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领域,甚至在这之上还玩起跨界,又发明出陌生人实名、陌生人匿名、熟人实名、熟人匿名blablablabla……其实说白了这无非是社交型产品中的垂直化细分,或者从用户身份上进行“实名”或者“匿名”的概念包装而已。“匿名”概念早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就已经被玩了个遍。

互联网不管有多么神奇,归根结底也还是人类发明出的工具,满足需求是它最核心的属性。对于一般人来说,通过互联网满足的需求无外乎四大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社交沟通、娱乐休闲。在此之上则衍生出了互联网四大主流网络产品类别:

订阅型产品:互联网媒体、定制邮件、电子杂志、自媒体等等,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借助互联网信息快、广、深的特点,突破了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局限。

工具型产品:购物、翻译、支付、安全等,以用户刚性需求为出发点,发挥快速和方便的特性无缝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的生命力极强。

社交型产品:从互联网时代的BBS、博客到今天种类繁多的社交App,根植于人的社会性需求,通过用户的自发活跃产生内容,实现自我驱动型运转。

娱乐型产品:游戏、视频网站,在社交媒体领域中则是带有一定游戏内容的应用,如唱吧、友加等,其生命力体现在趣味性,竞技性和更新上。

从根本上说,网络就如同报纸、广播、电视一样,是信息传递的渠道、平台、介质和载体。即使是号称“改变一切”的移动互联网,也无非是将媒介的形式一个一个搬过来。就像平面报纸被门户网站搬到了网络,聊天室被BBS搬到了公共大广场;博客和聊天室被搬到了微博;微博和QQ以及淘宝被搬到了微信……当然,随时社会科技力量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更,可能每次搬运的时候,在原有的不足上进行优化和提升。但这只不过是技术因素,并不能改变其内在的本质。

为什么说匿名社交互联网的倒退?我们不妨回溯一下互联网上诞生过哪些种类的社交型产品。

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型产品起源于电子公告版,满足个人信息发布以及轻层次互动需求。之后出于电子公告板的延时性缺陷和受众即时互动需求,网络聊天室诞生了。从现在的眼光来看,网络聊天室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匿名社交产品。那句“你永远不知道对面是人是狗”的经典评论就是对它最好的描述。

但聊天室的交流比较随意,而且不方便保存,由此又分化出两个更为具体的细分产品需求:喜欢在公共场合发表意见又享受被人围观以及喜欢拍砖打酱油的人去了BBS,在一个长期可固定、可记录、又容易形成圈层的地方继续happy 去了;而另外一部喜欢私下里勾搭其他用户谈人生理想的人则成为IM(QQ)软件的首批使用者。

最初的BBS同样只有匿名形式,这一方面源于人们对网络安全的顾虑,另一方面则出于大多数人比较羞涩的内敛的心理。在匿名ID的掩护下可以畅所欲言,潘勘涓吒凰В竦眯槟馐澜绲娜贤5亲芤醒萁舱吆臀Ч廴褐冢谑且徊糠肿吭降难萁舱叱晌艘饧煨洌币桓鲂槟ID的知名度达到一定层面,受到大多数人群的了解和认同时,这个ID的意义就几乎等同于实名。

安妮宝贝、李寻欢、宁财神都是BBS时代“匿名”红人的代表,可他们的“匿名”太过显眼,早已经承担起实名的大部分功能。当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叫自媒体。也就是说,虚拟ID既可以满足人们发泄阴暗心理做现实生活里无法做到事情外,还给予一部分真正有才华的人崭露头角的机会。

但问题是,互联网上的普通用户一样有被认同的需要,他们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制作那么多精品内容。于是,开心网等一批SNS以实名社交的概念横空出世,依靠消费用户已有的熟人关系开拓出新的领域。实名制的好处在于将用户自身的线下关系移植到了社交网络内,让每一个用户都有天生的粉丝圈,哪怕你没有什么才华,光是分享分享自己吃了什么买了什么也一样可以得到关注。

如果说BBS的匿名社交让潘科窘璨呕筛吒凰В吕宋⒉┑氖得缃辉蚋枭钪械母吒凰б徽派矸萑现そ没У南质涤跋炝Π嵋频搅松缃幻教迳希惨虼硕黾恿苏屎诺娜ㄍ浴<词沟夭绱罄腥沃厩吭谀涿BBS时代恐怕也只能是一个无人理睬的ID,而新浪微博的实名则让人家每天转发语录也能混成大V每天都有上万用户的互动。

基于熟人关系复制开心网成功经验的微信,在SNS的模式上更进一步,靠庞大潘咳巳河锰煜拢参薹鞘谴PC端搬到移动端的多种产品的“创新型抄袭”(不好意思我想不到更完美的词语了,但我真心是腾讯的粉丝啊)。

而目前看似火热的号称“匿名社交”的产品,如乌鸦、秘密这样的匿名爆料应用,只能承载两个功能:要么满足人们阴暗心理发泄和爆料的短暂需求型产品,要么成为抱微信这样的大腿一个短暂游戏插件,无他。

当然,对于国内的创业者而言,要在BAT阴影笼罩的大环境下活下来,搞些噱头来增加曝光度也无可厚非。可噱头终究是噱头,不管是创业者、广告营销人还是风投都应该抱有清醒的认识,别把自己也忽悠进去。

当然,对于营销人和广告主来说大可以无节操地跟风投入,因为有用户的地方总有营销的价值;可对于风投而言,面对一大波匿名社交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时请千万保持清醒,毕竟这不是大富翁游戏,你投出去的那都是真金白银。

社交网络的重点是“社交”两个字,而社交的核心需求是关系,不管噱头花样百出,背后不变的是对需求的满足。 对于广告主和风投来说,一个社交媒体做的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背后所代表的是什么需求,平台本身又如何长期刺激和满足这种需求,才是这个产品最重要的属性。至于实名还是匿名,不过是画皮而已。

标签: 匿名 只是 社交 噱头 投资 需要 识破 画皮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