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特斯拉今后的中国路会怎样走?

互联网 2014-05-14 06:49:40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特斯拉依然在紧锣密鼓地为产品畅销中国开道。但它能一如既往地顺风顺水么?先看看这几步路它怎么走

特斯拉依然在紧锣密鼓地为产品畅销中国开道。但它能一如既往地顺风顺水么?先看看这几步路它怎么走。第一步,在上海购买特斯拉能否享受补贴政策和免费上牌政策?

就在上海特斯拉交车仪式的第二天,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公室有关人士说,特斯拉目前还未被列入上海新能源车推荐目录,因此首批特斯拉上海车主还不能享受国家和上海市的新能源车补贴及相关优惠政策。但该人士也透露,上海市发改委、经信委、车管所等相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针对特斯拉的新能源车政策,有可能特事特办,应该会尽快出台。如此表态,足见特斯拉在中国的推进力度。

一旦上海对购买特斯拉用户给予补贴的政策出台,对中国市场破冰意义非同小可。其它城市政策将有松动效仿依据;其它外国品牌电动车也将步其后尘,不会放过政策庇护机会而奋力公关。但有两个因素可能导致政策出台受阻:仅上海的补贴兑现,就将需要财政承受上百亿元的代价;为购买奢侈品的中国富人提供补贴,易遭诟病,对绝大多数消费者说不通。

假如无所不能的特斯拉最终能够拿到政策支持,那也很可能是上海个例,其它各地,未必愿意和能够提供相应的财力支持。而且,其它国外品牌电动车也未必有如此幸运,毕竟上海是“特事特办”。

第二步,继续寻求外围合作。继联通、汉能之后,此前支付宝也已成为特斯拉合作伙伴。支付宝以为特斯拉中国提供在线预订付款通道为合作方式。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平台天猫,也是特斯拉争取合作谈判的重点。如果谈判顺利,特斯拉中国旗舰店可能进驻天猫商城。特斯拉中国还在为车载导航系统寻找供应商,而高德已进入特斯拉视野。至此,特斯拉依然保持无往不利的局面。

第三步,谁将是特斯拉产品的国内合资生产伙伴?无论此前多么顺利,这一步注定艰难。特斯拉的合资对象容易选择,但合适又理想的,很难。马斯克曾向中国吉利集团抛出“绣球”,约见李书福,但遭到拒绝。李书福不愿被“收伏”,有“看不懂”的言论在先,还与吉利的战略转向有关。

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北京车展,吉利的新闻发布会上,吉利集团宣布,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推出,将成为今后吉利汽车近期和长期工作重点。笔者采访吉利副总裁孙晓东时提问,这是否意味着吉利企业战略的转向,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

吉利重点转向新能源,底气源于沃尔沃。吉利精心打造的帝豪C ross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首发本届北京车展,另一款帝豪EC 7油电混动车型也在车展亮相,吉利随后声称在混合动力领域的研发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迅速实现这些技术和车型的市场化,还有纯电动车已经研发成功,准备择机推向市场。上述车型混动技术和纯电动技术,虽然经过9年研发,但主要来源于沃尔沃。吉利声称自己的新能源产品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从未有过的自信,来自于对沃尔沃技术的移植和吸收。在此之前,吉利还低调顺手收购了一个电动汽车企业。既然如此,基础日渐雄厚的吉利不需要特斯拉,更不甘心逐渐强大的自己被特斯拉吞下。大不了竞技场上一较高下。这样看来,李书福拒绝马斯克的约见,就在情理之中了。

最先开始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并驾齐驱的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更有图强之心,十数年前就放言要通过电池技术,“废掉传统变速箱”,一直在与国外电动车赛跑,并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研发电动车腾势,即将推向市场。比亚迪白手起家研发的电动车经深圳出租车大面积实验,反响很好,其混合动力产品比亚迪秦,官方0-100K m /h加速(s)5.9,国内同类车型销量第一,今年前三个月的销量超过去年全年。此次北京车展,比亚迪在双驱战略基础上提出542战略,将后续新能源车型性能指标设定为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全面极速电四驱,百公里油耗2升以内,从性能、安全、油耗三方面重新定义汽车标准,并声称助力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企业正值潜力释放期,多年耕耘今朝收获,其技术路径与特斯拉不同,比亚迪长于电池研发,特斯拉长于电池管理整合技术,二者缺少技术融合度和契合性,一旦合作,技术只有交叉冲撞,难有叠加。比亚迪也不需要特斯拉,只能把特斯拉视为不可掉以轻心的竞争对手。

特斯拉最有可能合作的企业,是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缺少电动车资源的企业。在中国100多家企业中,这样的企业还不难找。

4月23日的上海交车仪式透露,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与特斯拉签署的合作协议中说,远期将优先在浦东设立汽车制造厂。此言耐人寻味。远期,优先,是一种意向性合作,但目前为止任何外资品牌在中国生产,都离不开合资的形式,而浦东新区,显然没有可以合资的汽车企业。平地起高楼的“设立”工厂,采用合资的方式,将很难。

特斯拉已经明确3- 4年之内在中国建厂生产特斯拉产品,这将倒逼其加速寻找合作伙伴。这将是特斯拉下一步的最大悬念。

如果准许特斯拉和国内企业合资合作,中国有关方面至少应该提出一定准入条件,其中就应该包括设施联网通用,特斯拉的所有超级充电站,面对国内各电动车、混动车品牌免费开放。当然,中国企业的充电设施,也应该为特斯拉免费开放。

竞争结局,中外电动车大战将鹿死谁手?特斯拉来了,中国新能源企业应该怎样应对?

比亚迪、吉利、北汽和长安各自都有新能源车型规划,产品逐渐成熟,只需快马加鞭,在特斯拉的中低端产品推向市场之前,抢占市场份额,先入为主,通过高性价比和国家地方双重补贴,巩固专属阵地,如果各家联合作战,会增加胜算。中国自主品牌中低端新能源车型优势,特斯拉近期中期很难超过。其产品的出现,只能为市场提供另一种选择而已。

特斯拉的高端豪华产品,将受到未来自主品牌高端产品的顽强抵抗。凭借国内企业技术基础,也将有所斩获。但与特斯拉抗衡,困难很大。

特斯拉的鲶鱼效应在促进市场升温、新能源企业危急中发力的同时,或许会促成国内企业间的联合。至少应该有通用充电端口,各企业所有电动车和混动车,可以共用充电桩、充电站,避免绕过遍地林立的充电桩寻找自己品牌专用的充电设施。相关部门需要以新的姿态,审时度势,重新审视特斯拉效应,认真应对特斯拉带来的冲击,协助中国汽车人,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夙愿。

晓程(知名汽车评论家)

标签: 特斯 拉今 后的 中国路 怎样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