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网站运营 >> 电子商务

失控的“秘密”

电子商务 2014-04-09 12:07:54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文/王杰聪 顾晓波如果有一个APP,可以告诉你你的老板和你同事有奸情,你会爱上它吗?在安卓平台上迅速算红后,“秘密”APP在4月4日登陆了苹果App Store,并且在短短的一天内蹿到了免费榜第11,社交类免费榜第一的位置。然而在用户量和传播超出预期的同时,“秘密”在内容上也开始失控

文/王杰聪 顾晓波

如果有一个APP,可以告诉你你的老板和你同事有奸情,你会爱上它吗?

在安卓平台上迅速算红后,“秘密”APP在4月4日登陆了苹果App Store,并且在短短的一天内蹿到了免费榜第11,社交类免费榜第一的位置。

然而在用户量和传播超出预期的同时,“秘密”在内容上也开始失控

在匿名身份的掩护下,“XX是个混蛋”、“XX和XX偷情”、“XX是同性恋”等等内容流传在整个App中时,多位遭受攻击的知名互联网人士高调宣布删除该应用,甚至直言“该应用勾起了人最恶毒的东西”、“让自己觉得身边充满了伪装的骗子”。

一边是产品炙手可热,一边“秘密”的团队却决定短期内对外封闭,将更多经理放在更新版本、维护内容等方面,但不管如何低调,这个之前维护“无觅”的团队现在正处于风口浪尖。

“匿名”掩护下内容失控

“秘密”基于手机通讯录传播,一个用户现阶段可以用任何手机号注册,实际上随意输入11个数字即可,但登陆后可以看到的就是自己手机通讯录上的用户留言,然后是通讯录上的朋友的朋友,加上系统推送的一些同城热门秘密,这就是目前一个用户能看到的全部信息,同时用户可以选择“赞”和“评论”,来加速内容的传播,而这些行为都是匿名的。

4日晚间,一位朋友分享了一个真实的经历,在当天下午她将这款应用分享给一个只有100人的小公司后,从下午到晚上,她的秘密信息上关于这家公司的内容就开始了刷屏,大部分是对老板XXX的直接攻击,有“XXX太抠了”“XXX就只会让人加班”,甚至还有“我就是XXX,你们下周别想好过!”这样的信息出现。“甚至有一些信息太特别,这让我一想就能知道大概是谁说的。”

这个经历在这一天不止发生在了这一个公司。在4日下午登陆App Store之前,该应用就已经在小范围的内部传播,那时还只能用网页推荐下载,那时还只是一些VC投资圈的相互吐槽。但登陆后,关于各大互联网公司、各类人士的好的不好的言论都出现了。其活跃度可见一般。

如最开始所说,一部分用户对该评论做了明确的反抗,称“诱发恶意”、“并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等,然后声称删除,不过结果是没有人高调站出来力挺这款应用,但这款应用中发言的人却是越来越多了。

除了工作环境中认识的人的恶意评论,“秘密”的内容中色情和性的内容充斥期间。在用户评论都匿名之后,那些说人好的、描述正能量的内容很快沉了下去,而那些诋毁人的、恶意的传播则因为很多的“赞”被更多的人看见。

从无序发帖到钓鱼贴,到后来的相关话题聚集贴,到现在发展到各种分支,目前秘密上的内容和用户已经开始慢慢摸索着匿名社交的路子,在自发产生着各种玩法。

官方:没人会知道是谁发的

对于所有用户来说,有一个信息是所有人最想知道的,那就是“这个发言真的是匿名吗?系统后台是否能看到?”

对此,“秘密”运营团队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表示,在设置中,后台所有信息都是加密的,所有人都不可能识别出内容是谁发的。这个“所有人”也许才是内容如此活跃、鼓励所有人说坏话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该团队也在努力让内容变得更为可控。首先是一个规则的设立:“官方对发布以下内容者一律给与封禁处理。1、冒充官方发布本产品谣言;2、危害社会稳定及色情内容;3、点名恶意人身攻击的内容”。但对于这些规则有怎样的限定,团队是否有高效的执行力,这个还需要继续观察,毕竟从新浪微博开始运营到内容完全可控,新浪微博花了一年的时间和最多时数千的审核人员。

另一方面,秘密官方支持用户点击举报,在用户发现违规内容、遭受恶意攻击时,发邮件或直接举报就会直接得到处理。个人经历过一个真实的经历就是,有一条直接侮辱笔者的评论在存在了十分钟后被删除了。

重蹈“骂人网站”覆辙 难逃追责

事实上“秘密”目前的情况和多年前的发泄网站和骂人网站很像,由于可以匿名发布内容,此类网站一度充斥人生攻击的内容,其中不乏谣言和诽谤。

秘密上内容则更为宽泛,除了直接谩骂发泄不满,还不乏曝光他人私生活、歪曲他人形象、曝光公司内部信息等内容。

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网络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信息。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游云庭向网易科技表示,社交平台上涉及个人的恶意攻击的确有侵犯名誉权的风险,对于传播的热点,团队有较高的注意义务,如果一个恶意的言论保留时间不短,那删除后也不一定可以免责。

知名律师赵虎表示,爆料的内容如果真实,但是属于他人隐私的范围,就要看具体情况。对普通人侵犯个人隐私权,明星的隐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容忍。如果属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不但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此外,赵虎称如果通过特征描述,让大家都知道是谁的情况下,相当于点名。

赵虎称,网络平台不直接承担法律责任,只有在通知网络平台要求删除屏蔽侵权内容,网络平台不屏蔽删除的情况下,才承担连带责任。不过对于匿名社区,在用户举报,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平台需要提供信息,不能提供的需要承担责任。

“匿名的工具肯定有这种风险,如果只是个人名誉权还好说,如果被用来政治谣言后果可能很严重,有被关停的可能。”游云庭这么认为。

截至发稿时,“秘密”在App Store的排名还在上升,而安卓上大量被卷入人身攻击的用户已经开始逃离。

标签: 失控 秘密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