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OpenAI自研AI芯片即将流片: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迈向AI芯片自主之路

业界动态 2025-02-14 15:01:06 转载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北京

OpenAI自研AI芯片即将流片: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迈向AI芯片自主之路2月11日消息,OpenAI正积极推进其减少对英伟达芯片依赖的计划,并已进入关键阶段。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首款自研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工作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并计划送交台积电进行“流片”,即试生产

OpenAI自研AI芯片即将流片摆脱英伟达的依赖,迈向AI芯片自主之路

2月11日消息,OpenAI正积极推进其减少对英伟达芯片依赖的计划,并已进入关键阶段。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首款自研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工作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并计划送交台积电进行“流片”,即试生产。OpenAI和台积电对此均未予置评,但这一消息预示着OpenAI有望实现其2026年在台积电大规模生产自研芯片的目标。

流片过程通常耗资数千万美元,且需要大约六个月才能生产出成品芯片,除非OpenAI支付额外费用加快生产速度。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流片并不保证芯片能够完美运行,如果出现问题,OpenAI将需要进行诊断、解决问题,并重新进行流片。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充足的资金支持。

OpenAI自研AI芯片即将流片: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迈向AI芯片自主之路

这款专注于训练任务的芯片,在OpenAI内部被视为一项战略性举措。它不仅仅是一颗芯片,更是OpenAI增强自身议价能力的重要工具,使其在与英伟达等芯片供应商的谈判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首款芯片投产后,OpenAI的工程师们计划逐步开发性能更强、功能更广泛的后续处理器,不断提升其在AI领域的竞争力。

如果首次流片顺利,OpenAI将能够大规模生产其首款自研人工智能芯片,并在今年晚些时候测试其作为英伟达芯片替代品的可行性。OpenAI计划今年将设计图纸送交台积电,这一速度令人瞩目,因为其他芯片设计公司通常需要数年才能完成类似的设计流程。 相比之下,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在芯片生产领域多年的努力,至今仍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这凸显了OpenAI在AI芯片研发领域的快速进展。

近期,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引发的市场动荡,也引发了业界对AI模型开发所需芯片数量的质疑。DeepSeek事件或许暗示着,未来开发强大AI模型,未必需要依赖如此巨量的芯片,这为OpenAI等公司在芯片研发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这款芯片由OpenAI内部团队设计,由Richard Ho领导。该团队在过去几个月迅速扩张至40人,并与博通公司展开合作。Ho一年多前从谷歌跳槽到OpenAI,此前他在谷歌负责自研AI芯片项目。与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庞大芯片研发团队相比,OpenAI的设计团队规模相对较小,但其效率却令人印象深刻。

据熟悉芯片设计预算的行业人士透露,开发一款具有大规模应用潜力的芯片,其设计成本可能高达5亿美元。再加上开发必要的软件和外围设备,整体成本可能会翻倍,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投资。OpenAI、谷歌、Met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开发公司已经证明,数据中心内通过大量芯片互联互通的方式,可以显著提升模型智能化水平,因此对芯片的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Meta此前宣布,将在未来一年内投入60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而微软则计划在2025年投入800亿美元,可见AI芯片市场规模之巨大。

目前,英伟达的芯片在市场上占有约80%的份额,是AI领域最受欢迎的选择。OpenAI也参与了美国总统拜登(原文错误,应为特朗普)上月宣布的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Stargate)AI基础设施计划。然而,随着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性日益增加,微软、Meta以及OpenAI等主要客户都在积极探索自研或外部替代方案,以降低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寻求更稳固的供应链和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知情人士称,尽管OpenAI的自研AI芯片具备训练和运行AI模型的能力,但初期将主要用于AI模型的运行,并在有限范围内进行部署。如果OpenAI希望建立一个像谷歌或亚马逊那样的大规模AI芯片项目,它需要招聘数百名工程师,构建更加庞大的研发团队。

台积电将采用其先进的3纳米工艺技术制造OpenAI的AI芯片。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款芯片采用了常见的系统阵列架构,配备类似英伟达芯片的高带宽内存(HBM),并具备广泛的网络功能。这些技术细节表明,OpenAI在芯片设计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功底,并致力于打造一款性能卓越的AI芯片。OpenAI的这一举动,不仅关乎其自身的未来发展,也预示着AI芯片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并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摆脱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将使OpenAI在激烈的AI竞争中获得更强大的竞争优势,并为其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颗芯片的成功与否,不仅是对OpenAI技术实力的检验,更是对整个AI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标签: AI 芯片 OpenAI 自研 即将 流片 摆脱 英伟 依赖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