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远见2022:双奥之城】“闭环”冬奥,特殊的“奥运账”怎么算?

互联网 2022-02-09 18:38:47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本期话题:北京2022冬奥会如火如荼。因疫情防控,这届冬奥成了定向开放的 “闭环冬奥”

本期话题:北京2022冬奥会如火如荼。因疫情防控,这届冬奥成了定向开放的 “闭环冬奥”。超过2000亿投入的“经济账”怎么算?闭环管理,给冬奥带来哪些挑战?怎样看盈亏账,怎么算节俭和环保账?如何避免“蒙特利尔陷阱”,释放双奥之城的红利?

本期嘉宾:

《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奥林匹克文化研究学者 娄晓琪

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奥凯旋体育董事长 王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评论员、《远见》栏目制作人 王思远

超2000亿投入,“闭环”冬奥的经济账怎么算?

王思远:欢迎两位。一位是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奥凯旋体育董事长王奇,多年从事大型体育赛事运营的资深从业者。

另一位是《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奥林匹克文化研究学者娄晓琪。《文明》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国家原创视觉人文杂志和国际奥委会合作伙伴。

对奥运东道主而言,每届奥运都是大考——北京冬奥这次投入高达331.7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2000亿元,包括赛事运营预算、奥运村和场馆建设,也包括配套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轨道等,历史上仅次于索契冬奥(投入510亿美金)。这么大投入,经济账该怎么算?

王奇:从奥运市场推广和开发经验看,北京冬奥会比索契冬奥会投入低是由于中国在2008年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文化遗产基础上,将“水立方”改成了“冰立方”,同时对首都体育馆、五棵松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进行了再利用,使得雪上项目的投资减少了。

冬奥会收益板块通常包括市场开发、赞助商、特许商品、票务、旅游接待和转播权等,疫情下,票务板块相比影响较大。不过,虽然票务收入规模很小,但通过票务带来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消费规模巨大。

2008年奥运会门票最便宜是每张50元,最贵是每张5000元,共销售700多万张,带来巨大旅游和综合消费。但眼下,显然靠冬奥的市场开发商业,很难在冬奥期间达到收支平衡。

冬奥“节俭账”:不比省钱,比增效

王思远:这次冬奥的300多亿美金是在2008年奥运会硬件建设基础上的再投入,这么算,冬奥的投入实际可能会更高。这次从官方到舆论都提出“节俭办冬奥”理念。晓琪老师,冬奥的“节俭”体现在哪?

娄晓琪:奥运的价值,要从世界、亚洲、中国自身这三个“半径”考量——我认为这次冬奥的收益大于投入。冬奥会对全民生活状态的改变、对城市的改变,对社会教育——教育包括社会规则的普及——的推动。奥运会是规则性很强、管理系统很严密的社会组织活动,这次冬奥对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管理方式的影响都很大。面对疫情,世界更关注组织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常运转。从这方面看,“经济账”不亏,当然,肯定有眼前的困难。

王思远:在2008年的经验和基础上,怎样在冬奥舞台继续展现中国实力、定力很重要。奇哥,怎么理解“节俭办冬奥”?

王奇:“节俭”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刚才提到的场馆建设和再利用。2008年奥运坐拥中石油、中石化两家赞助商,奥运会进行过程中,圣火在鸟巢熊熊燃烧16天。这次冬奥火炬传递,改变了奥林匹克的火炬传递历史——最后一棒火炬就是“圣火”,既环保、又节俭。

王思远:数据预测,2022冬残奥会结束时,冬奥会场馆通过节能减排,可减少标准煤燃烧1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节俭不是指花钱少,而是提高效率,减少多余和不必要的消耗。

因为疫情防控,这是首次实施“闭环管理”的冬奥会——定向开放、定量放票,差点成了没有现场观众的冬奥。对这种闭环管理,大家有心理准备吗?最大挑战和困难是什么?冬奥以来,克服了吗?

王奇:这次“闭环管理”,大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东京奥运会时,大家最担心的是,一旦北京冬奥因为疫情也推迟一年,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和损失——开幕式彩排、志愿者工作人员已经到位,若推迟一年,这期间要不要解散?所以,冬奥会闭环管理,保证了如期举办。

“减排绿色账”:践行碳中和,谋国际认同

王思远:闭环管理牺牲了些账面利益,但控制住了“风险”系数。我们再来算一笔“绿色账”,本届冬奥会提出“要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冬奥运营过程中,这个目标是否能实现?

王奇:从2008年夏奥到2022年冬奥,中国真正开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迈进。“健康中国”也包括了环保、空气、能源、百姓生活品质的提高。从以往经验看,只要中国政府想干的事就一定能干成,所以冬奥的碳中和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王思远:我也看到这次冬奥会的很多案例,像奥运场馆中都是氢能源车;消费上,进一步推动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和实践,通过数字支付节能减排等。

王奇:是的。有个小细节值得注意,奥运会通常都要考虑赞助商的利益,这次冬奥的全球汽车赞助商是一家日本企业,但这家企业解决不了氢能源的大巴、大货车和冷链车。最后,车辆都是由北京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

娄晓琪:随着奥运会传播度和关注度加大,要引进新理念和寻求国际认同。北京也是这样,最终要改变大众对碳排放的认知。技术发展是有规律和逻辑的,并不是想改变就可以。技术到一定程度后,要推动社会的接受度和共同认知度,才能让技术有效推广和应用。北京冬奥推动“碳中和”,实际也是对我国每个城市和每个消费者理念的梳理和落地、体验。之前,很多人担心疫情会让冬奥会参与度、互动度不够,实际恰恰相反,现在比过去更聚焦了。这笔“冬奥账”的效益、效果更明显了。

避免“蒙特利尔陷阱”,双奥之城持续释放经济红利

王思远:长期看,完整的奥运周期由奥运会和后奥运共同组成。此前有很多成功案例,也有不少教训——如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出现10亿美元亏损,这在当时是天文数字。15天奥运会让蒙特利尔背了20年的债,这个现象叫“蒙特利尔陷阱”。

北京是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同时承办过冬奥会和夏奥会。这个特殊的身份,有哪些实际的意义?头顶“双奥之城”光环,怎么让经济红利持续释放?

王奇:这次北京冬奥对世界影响巨大。通过冬奥,我们展现和传播了许多中国文化,未来能衍生很多产业。举例来说,开幕式后第二天,我接到三个来自安徽省黄山市的电话,包括当地体育局、宣传部和市委,他们说“虽然是北京冬奥,但最后焰火展示的时候是黄山的迎客松,这将是未来黄山拉动旅游产业的概念和入口”;一位福建当地的大茶商告诉我,每年茶叶产业收入将近3000亿,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融入中国24节气概念,这背后就有大健康产业的商机——大家会明白“清明有明前茶,谷雨有谷雨茶,霜降吃大闸蟹,冬至进补”。这就是冬奥会的衍生价值,也传递了中国的优秀文化,这样的故事和例子还有很多。

王思远:这届冬奥会,北京在前台唱戏,幕后还有很多兄弟城市,全国连成一片给冬奥会添上了一抹重彩。晓琪老师怎么看?

娄晓琪:冬奥会虽然在北京举办,但全国支持、全国受益——这和很多国家只是申办城市在算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奥运小账”不同。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组织管理,都将对中国和世界有深远影响。奥运会是西方的,中国借鉴过来后“为我所用”,又向西方奥运注入东方文化。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退任前,也提到“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相融合,为奥林匹克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奥林匹克的“账”到今天,是经济、社会、环境、教育、文化等全方位的账。

王思远:如两位所说,冬奥会的奥运账既有大账也有小账;既有短期账,也有长远回报账;既有显性的经济账,也有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力的隐性账。正所谓“一动聚灵气,起身冰上风,落笔凝万里,此刻正相逢”。

今后本系列节目还将给大家带来——奥运特许经营商的生意经,冬奥黑科技一览、Z时代(1995至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的奥运面孔等一系列有关冬奥的财经和文化话题。《远见2022:双奥之城》专题图文,还将在央广网、央视财经APP、中新网、财新传媒冬奥专栏、新浪财经、网易科技同步刊发。

编辑:程小红

标签: 远见 2022 双奥 之城 闭环 冬奥 特殊 奥运账 怎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