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趣科技

宇如聪:西北变暖变湿如同双刃剑

趣科技 2020-06-02 10:56:05 转载来源: 中国青年报

去年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变暖变湿”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北地区暖湿化,有很多待解谜题,必须科学规划,趋利避害,积极应对

去年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变暖变湿”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北地区暖湿化,有很多待解谜题,必须科学规划,趋利避害,积极应对。

宇如聪说,深处我国大陆腹地的西北地区,面积约300多万平方公里,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会造成气候和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从而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带来重大影响。

“当人们发现这片以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著称的区域中,有不少地方干涸多年的湖泊再次湿润,荒山上绿色显现,还有一些常年干旱的地方甚至出现洪涝,不免引发讨论。”宇如聪说,西北地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地带之一,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区。

研究表明,西北地区气温呈升高趋势,1961年至2018年,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30℃/10年,而全球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12℃/10年,全国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23℃/10年;西北地区降雨总体呈增加趋势,新疆年降水量增加速率为9.6毫米/10年,青海、甘肃中西部年降水量增加速率为5.4毫米/10年。

不过,宇如聪认为,由于西北地区基础降水量偏少(常年平均260毫米/年),降水量增加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而位于其东部的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年降水量还在减少,所以,水资源短缺仍是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

他告诉记者,目前,对于西北地区暖湿化现象及其成因、趋势和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尚不完全清楚,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研究,并在“十四五”等中长期规划中充分考虑暖湿化影响。

宇如聪说,在长期极端缺水的西北地区,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有人关注西北降水增加,由此可能带来更多的绿色和生机,也有人关注到极端降水的概率加大带来的灾害风险。

他建议,利用好气候和生态环境禀赋变化机遇,加强气候和生态系统综合监测能力建设,补齐站点稀疏、观测要素的不完整短板,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的动态变化监测与分析,为开展精细化分析、分类研究和差异化应对打好基础。

“气候变化会造成气候系统五大圈层关联变化,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带来复杂的、利弊兼具的影响。”宇如聪说,西北地区暖湿化趋势,如同一柄双刃剑

他举例来说,比如气温升高导致无霜期延长,有利于植物生长,对高寒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等可能带来正面影响;而气温升高也会造成冰川退缩、冻土消融,蒸发量增加,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等。

因此,他认为,要加强西北地区暖湿化对经济社会的综合影响评估,强化风险管理研究,为趋利避害与科学应对提供科技支撑。

宇如聪从趋利避害两方面,提出加强农业区划研究、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加强自然灾害防御应对工作等建议。

他说,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水果、畜牧等生产基地。相关方面应加强气候资源调查、评估和作物气候适应性研究,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畜牧业,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宇如聪同时认为,也要加强西北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开展植物气候适应性研究和区划,因势利导,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湿地保护、沙漠化治理等工作,助推生态环境改善。

当然,西北地区暖湿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次生灾害增加、高原铁路和公路冻土地基变化以及气象、水文、地质、交通、生态等灾害风险不可忽视。宇如聪呼吁,加强自然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强化灾害防御应对工作,完善西北地区高风险区、高脆弱地区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标签: 宇如 西北 变暖 变湿 如同 双刃剑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