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APP别忙着把未成年用户“流量变现”

互联网 2018-12-12 11:03:06 转载来源: 新京报

(原标题:APP别忙着把未成年用户“流量变现”) 远山(财经评论人)根据新京报日前的调查发现,在目前未成年人占比最高的30款APP中,学习类与漫画类APP占比最高。而令人担忧的是,相当数量的漫画类、学习类APP存在软色情等内容、游戏类APP没有实名登记程序

(原标题:APP忙着未成年用户流量变现”)


远山(财经评论人)

根据新京报日前的调查发现,在目前未成年人占比最高的30款APP中,学习类与漫画类APP占比最高。而令人担忧的是,相当数量的漫画类、学习类APP存在软色情等内容、游戏类APP没有实名登记程序。与此同时,学霸君、作业帮等多个APP则开启了麦克风、相机、位置信息等权限。

显然,这些漫画类、游戏类、学习类APP都在忙着做一件事,那就是收割未成年用户的“流量生意”,包括商业变现。打软色情内容等擦边球,看似是因为有相应的需求量,有制作上传此类内容的“UGC(用户自主制作)”者,APP只不过是承担了一点监管不力的责任。但实际上,APP及背后的企业则成为相应流量的主要受益者,也就是利益相关者。对于此类内容的监管力度轻重,取决于企业对此的价值判断,一旦流量考量高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那么企业必然会放松对软色情等内容的监管。

与此同理,学习类APP开启了麦克风、相机、位置信息等权限,其对用户带来的危害更甚。因为相比其他APP使用者主要是成年人,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对于开放个人信息,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做好事先安全措施,比如对弹出的开放隐私要求说不。

虽然新京报在调查中发现,基本上所有APP都遵循了“明示提醒”原则,在安装之前,大部分APP就对开启何种权限进行了弹窗提示,少部分APP则在安装后第一次打开时对开启何种权限进行了弹窗提示。但开启这种权限是否与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业务功能有直接关联,是否会危及用户个人乃至更广范围的亲朋好友隐私,未成年人做出明确判断的可能性远小于成年人。

将用户个人特征、兴趣爱好及行为偏好等数据化,通过集中搜集及分类分析,应用于企业的用户画像、功能测试及市场反馈等,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行业最热门的模式。但是,这一模式更多服务于企业的利益诉求,一旦不受控而肆意越界,就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本身就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在精心设计的各类商业博弈中,如果企业忙着通过APP等载体,把未成年用户“流量变现”,孩子们是不可能自主构建其权益防线的。

也因此,企业基于社会伦理及市场正确价值观的道德自律,建立必要的日常边界,就应成为社会为未成年人上网提供的第一道防线。现实证明,由于目前不少企业的自律性远低于社会期望,那么来自立法及执法层面的外部监管就更重要,通过组建类似于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的专业机构、推行网络游戏分级、实名制等举措,从而构建起第二道防线。

对此,笔者也建议,在相关举措的后续完善中,除了继续强化对未成年用户的权益保障举措,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动对企业违规侵犯用户权益的综合惩戒体系,比如,对于存在软色情等内容、不严格遵行实名制举措、要求用户“隐私换权限”等行为的企业,不仅要有主管部门的约谈、警告、下架等行政处罚,也要逐步探索建立用户集体索赔等维权机制,鼓励用户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来共同惩罚越界企业,形成更高的违法成本,从而让更多企业建立心理红线:不要轻易把未成年用户使用你家APP及其他应用,异化为“流量变现”生意。

标签: APP 忙着 未成年 用户 流量变现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