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各个领域的顶尖企业正不断拉大与其他同类企业的距离,而且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从而在营收、利润和生产力增长上占据着业内的最大份额。对此,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可能的解释,如,优质高管涌向领军公司、自动化导致生产力不平衡、并购热潮兴起、反垄断监管匮乏等等
7月28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各个领域的顶尖企业正不断拉大与其他同类企业的距离,而且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从而在营收、利润和生产力增长上占据着业内的最大份额。
对此,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可能的解释,如,优质高管涌向领军公司、自动化导致生产力不平衡、并购热潮兴起、反垄断监管匮乏等等。
但新数据显示,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能取得全球性成功的秘密在于,它们不惜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自身技术的提升中。
在PC革命的最初数十年,大多数公司都会购买现成的硬件和软件。随后随着云服务的问世,它们转而使用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公司提供的服务。
IT支出存在不同类型。有一类支出是至关重要的竞争优势――把IT支出用于招聘开发者和制作供企业自身专门拥有和使用的软件。这类支出与我们对研究与开发(R&D)的传统理解不同,因为这些软件仅供这个企业使用,并不是针对一批用户而开发的产品。
在波士顿大学法学院授课的经济学家詹姆斯・贝森(James Bessen)最近针对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面临的政策挑战撰写了新论文。他表示,当前的大赢家都在全力以赴。谷歌、Facebook、亚马逊和苹果等科技公司、通用和日产等汽车行业巨头以及制药行业的辉瑞和罗氏都在不断研发自主软件甚至硬件,发明和完善自身的工艺,而不是根据一些外部开发人员的想法调整自身的商业模式。
现代经济存在一个问题,企业收益之间的不平等状况与个人收入之间的不平等状况相似:少数几个企业垄断式地占有收益,而许多企业越来越落后。最终是否会出现这种可能性:巨无霸公司不只是占据主导地位,而是统领一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经济学家萨拉・卡利加里斯(Sara Calligaris)表示,贝森称之为“IT强势(IT intensity)”的公司支出衡量标准不仅适用于美国,也适用于其他国家。她指出,如果把任何行业中表现最好的公司与较弱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生产率增长的差距将继续扩大。结果是,如果这种经济不算是“赢者通吃”,那么至少是“赢者蚕食最多”。
贝森指出,生产率差距与自主IT支出(spending on proprietary IT)的增加有关。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1985年,企业平均将7%的净投资(涵盖软件、新建筑楼、研发等)用于自主IT。?2016年,美国企业把大约24%的净投资用于自主IT,这一年的自主IT投资额接近2500亿美元,几乎与这些企业在研发和基本建设方面的支出相当。
这也影响着员工工资。国家经济研究局表示,自1978年以来工资差距的扩大几乎完全归因于较高生产率的企业发放的工资增加了,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在工资上相对变化很少。
在过去,新技术问世后,它们会以足够快的速度扩散到其他公司,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率。“美国工业革命之父”塞缪尔・斯莱特(Samuel Slater)为一名英国织布工当学徒期间记住了他的织布机和工厂的设计,几乎单枪匹马地将英国开创性的动力织机技术引入美国。20年前,一些企业若采用微软Office或Adobe桌面出版软件,就足以立即扰乱对这类新技术采用速度较慢的大公司。
但想象一下,如果有人试图效仿和仿制谷歌的云基础架构,而不是动力织机,会怎么样?如果Excel从来就不是消费级软件,而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严格保密的内部基础设施呢?
卡利加里斯博士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所谓的‘扩散机器(diffusion machine)正在减速。”
对此的解释之一是技术变得太复杂了。贝森表示,我们现在所依赖的技术是庞大的,与围绕它们的工程师、员工、系统和商业模式密不可分。虽然在过去授权、窃取或复制其他人的技术是可能的,但现在,技术无法与其所属的系统分离。
想想Facebook的人工智能引擎,这是Facebook为其社交网络花费巨大成本开发而成的,后来能够相对轻松地迁移到Instagram。但是Instagram能够自主开发出与之相当的技术吗?Snap和Twitter或许尝试过仿效其中的某些方面,但它们没法实现真正的复制,因为无法获取足够的后台技术。
亚马逊呢?当然,你可以使用它的云计算服务、在亚马逊网站上出售商品以及利用它的物流平台,但亚马逊AWS云服务和零售服务背后的软件本身并不提供给其他公司使用。
沃尔玛围绕条形码扫描仪打造了精心设计的物流系统,由于这一点,规模较小的零售竞争对手无法与它抗衡。值得注意的是,沃尔玛从未将该技术出售给任何竞争对手。
然而,仅仅投资技术并不能保证成功。贝森表示,“上世纪80年代的零售业巨头西尔斯百货是IBM的头号客户,它向IT投资了大量资金,但事实证明他们无法与沃尔玛及其系统有效抗衡。”西尔斯的部分问题可能在于,它聘请了一家外部技术公司,而不是自己执行这项任务,并为公司打造由人才、系统和制度融合而成的基础架构。
贝森指出,大企业的IT强势带来了一种似乎无法超越的竞争优势,这可以解释当前的并购狂潮。以任何其他方式获得关键技术可能很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
贝森认为,这种优势并非源自监管差异,因为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和欧洲)的顶级公司的生产力都提升了。事实上,欧盟最近对谷歌等科技公司处以巨额罚款的努力或许会化为泡影,这就是可能原因。
这种现象将推动每个行业中的顶尖公司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发展,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推动效应将持续多久。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巨头不断接近垄断地位,一旦这些超级巨头收购或打败竞争市场中的所有其它企业,我们只能从它们那里购买所有的商品和服务,而值得反省的是,现代科技社会应怎么做来扭转这种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惜辰)
标签: 如何 科技 巨无霸 实现 强者 愈强 学学 它们 花钱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