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媒体自欺欺人的“神话”该终结了) 50个编辑打理981个公号,人均20个,以8小时工作时长来算,24分钟就得完成一个公号的内容生产和推送,让人无法理解。在自媒体内容创业的江湖上,又一起限制想象力的事曝光了:主营农药、兽药、游戏的瀚叶股份近日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
50个编辑打理981个公号,人均20个,以8小时工作时长来算,24分钟就得完成一个公号的内容生产和推送,让人无法理解。
在自媒体内容创业的江湖上,又一起限制想象力的事曝光了:主营农药、兽药、游戏的瀚叶股份近日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据预案披露,公司拟作价38亿元收购量子云100%股权。而作为依托“微信生态圈”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公司,量子云主要运营微信公众号,旗下50个编辑人员运营的公众号数量多达981个,这些公众号累计粉丝2.4亿。
考虑到重组或存在“追热点”的风险,上交所发出问询函,列了10项问题。包括这些公号是否涉及内容低俗、标题党,是否会侵犯知识产权,有没有违法违规记录,能不能持续运营,客户是否稳定持续,等等,直指量子云的运营、盈利模式和政策风险。
50个编辑打理981个公号,人均20个,以8小时工作时长来算,24分钟就得完成一个公号的内容生产和推送。不仅上交所不理解,很多自媒体从业者也感到瞠目结舌。是否撑得起38亿的估值,有待进一步资产评估,但做号的疯狂和泡沫,也该被戳穿了。
和绝大多数自媒体一样,量子云旗下的公号矩阵,虽然覆盖2.4亿粉丝(不考虑重合),但并没有比较高阶的内容建设。与其说是编辑,不如说是文字工业流水线上的计件工人,他们或许正是以轻车熟路的方式,快速地完成内容制作。
从效率上,这种生产模式不允许耗时持久的原创内容,但为了保证有产量和吸粉力,往往会在其他方面做文章。比如很多公号涉嫌侵权转载,剪刀加糨糊式地洗稿,甚至明目张胆抄袭;而在内容制作层面,迷恋标题党,打低俗内容擦边球,迎合极端情绪,散播无脑鸡汤,甚至炮制谣言。一句话,流量为王。
传统媒体也追求传播和流量,但恪守内容生产严谨负责的行业铁律。新媒体江湖匪夷所思的地方在于,来自资本市场的青睐,却让新媒体行业的造富极限越来越夸张,以至于我们动辄看到过亿的估值。以量子云为例,平均每个号的估值也都接近400万元。
但建立在粗制滥造甚至洗稿抄袭之上的新媒体生态,精明的资本难道一无所知?当然不是。移动出行到社交到内容创业,流量依然是最大的利好。站在流量“圈地运动”的逻辑下理解,可以发现时下很多资本并不看重内容,因为内容消费者才是他们的关注重点。瀚叶股份买的,其实是量子云这2.4亿粉丝。因此,量子云内容再烂,不影响瀚叶股份董事长用“估值合理”四个字来回应,毕竟一个粉丝不到20块。
唯流量至上的资本逻辑,会反过来强化自媒体纯流量导向的内容逻辑。二者之间互为因果的共振,已经催生出一个扭曲的行业生态。
问题在于,这种扭曲可持续吗?答案是否定的。数据显示,公众号2018年1月、2月的图文打开率,已经从2017年3%的基础,降到了2%左右。也就是说,靠低质内容圈住的粉丝,没有真正的黏性,对粗制滥造的信息产生疲劳并离开,已经是正在上演的事。而且,建立在粗制滥造乃至抄袭侵权至上的内容运营与资本逻辑,其实,也站在了风险不可预估的火山口。
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其实是把时下一些新媒体内容运营的风险敞口进一步放大、前置,通过资本运作,让资本市场和公众为一些劣质新媒体的运营风险买单。
上交所此次问询,在资本层面戳穿了新媒体造富的泡沫。在新媒体投资领域,资本只重流量而不重价值,这样的投资逻辑本身就非常粗暴而荒唐。另外,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各大平台不惜重金投入的“信息流战争”,不但缺乏真实的信息基础,而且,可能还缺乏真实的信息受众。不管是新媒体还是自媒体,有些自欺欺人的“神话”该终结了。
标签: 50人 运营 981个 公共 号新 媒体 神话 该终 结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