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网站运营 >> 电子商务

上市对决:京东和阿里巴巴的贴身肉搏

电子商务 2014-03-15 01:16:3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文/阳光 大年三十晚,京东商城发布即将赴美国IPO的消息听上去更像是一个偷袭计划。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还有特定的偷袭对象

文/阳光

大年三十晚,京东商城发布即将赴美国IPO的消息听上去更像是一个偷袭计划。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还有特定的偷袭对象。

像此前许许多多的互联网领域一样,电子商务也是一个被风险资本催熟的行业,一方面先前的投资者要退出,另一方面电商需要在更大的融资平台上实现规模扩张,因此,选择何时上市,不仅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结果,更是业务发展的迫切需要。2010年,优酷在和土豆的上市竞赛中拔得头筹,在网络视频的血拼江湖中脱颖而出,进而通过并购后者而赢得更加有利的市场发展机会。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京东商城应该在2014年上半年就能抢先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这一“偷袭”行动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阿里巴巴的上市节奏,甚至会不会改变国内电商的市场格局,中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变数,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京东商城在和阿里巴巴上市竞赛中如能抢到头彩,不仅有利于自身能争取到更高的估值,也会对阿里巴巴的上市进程造成干扰,进一步强化后者寻求上市的焦虑感。

根据京东商城向美国SEC提供的招股书,目前京东自营业务的直销收入(主要为3C电子产品)为76%左右,但第三方平台收入对于总营收的贡献比例从2011年的8%已经提升到现在的23%。此前京东商城曾透露,2013年其平台上的卖家数量已近3万家,商品品种约1100万个。按照京东商城的发展规划,到2016年,其第三方卖方平台收入将升至其总营收的50%。这样的业务部署,京东在不久的将来几乎要和阿里巴巴玩贴身肉搏

两家企业除了主营业务的差异外,京东截然不同的经营风格和阿里巴巴也形成了鲜明对照。和淘宝网的成立时间差不多,京东2004年从中关村的一家经营电子产品的小摊铺转型网上销售,一路磕磕绊绊走下来,发展成为国内第二大电商,刘强东务实而不失精明的经营风格,主导京东商城在获得风险资本支持之后一直在夯实业务基础,其近年来大手笔建设线下的仓储物流尤其令外界印象深刻,根据其招股书披露,公司现有的3.8万名员工中,光是专业快递人员就接近占到了一半,达到1.8万人,如果再加上库房员工8000多人,将近3万人的专业队伍,堪称得上是国内仓促物流配送领域的一支“蚂蚁雄兵”,想象一下其82个配送中心遍布全国34个城市,1453个配送点散步在460个城市,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把京东商城首先理解为一家专业的物流配送公司,一点都不为过。

反观阿里巴巴,从淘宝到天猫,阿里巴巴不卖一针一线,提供平台服务的净利润率竟高达40%以上(京东2013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率只有0.12%),不同的主营业务特点,影响了两家公司的经营风格,悬殊之大,形同泾渭。2012年阿里巴巴员工总数就超过了2.2万人,其中一支庞大的营销和服务支持队伍是其最重要的业务基石,阿里巴巴B2B员工数高达11000人,其中大多数为销售人员,而淘宝、天猫和一淘超过6000名的员工队伍中,像店小二这样的服务支持人员也占了绝大多数。长久以来,阿里集团掌门人马云的经营风格更为讨巧,其推崇的武林江湖风格帮助阿里巴巴建立了国内电商领域最初的混沌生态,马云高调的个人风格固然服务于公司早期品牌塑造的需要,用来聚合更多的外部资源,但也容易落下过度营销的口实,2013年5月宣称退休下来的马云甚至比之前更加忙碌,就是这一过度营销后遗症的产物。对于阿里巴巴而言,最近几年一直不断从淘宝的C2C业务中孵化和分拆出支付宝和天猫等新业务,如何从早年混沌的电商生态中实现更加有序的商业开发,将是考验其未来技术服务能力体系的一大关键所在。

眼下的阿里巴巴还在为上市地点(香港还是美国)和上市时间的选择摇摆不定,如果京东商城能在2014年上半年顺利上市,势必将对阿里巴巴的平台业务形成更强的正面挤压。

刘强东公开表示,2014年,京东商城将在移动和大数据技术、互联网金融、渠道下沉等业务方向上加大力度,可以预见,上市之后的京东不仅获得重要的融资平台支持,公司品牌得以提升,可以聚合更多的高质量合作伙伴,更有助于规模化之后的效益提升和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外界有评论认为阿里巴巴比京东商城有着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但人们容易忽略另一面:京东近年来花大力气建设的物流体系,将为未来业务的规模化运营夯实了基础(不仅仅是自营业务,当然也包括了第三方平台服务),毕竟国内零售业的物流基础尤其薄弱(即便在零售业发达的美国市场,亚马逊近年来一直在物流领域大手笔投资,从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巨头抢夺市场,其超过10万的员工总数中相当一大部分服务于仓储物流领域),京东正在做的电商基础建设部分,恰恰是阿里巴巴想做却一直没有完成的计划,2014年京东持续投入的大物流建设,将是其未来挑战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业务基石。

未来京东商城和阿里巴巴都面临着如何提升技术服务能力的重大挑战。对京东而言,自营业务是其最坚固的堡垒,它只要继续咬紧3C业务,将来可以从苏宁、国美等传统销售商那里继续掠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收获更加健康的现金流基础上(截止到2013年第三季度,京东拥有88亿元人民币现金和21亿元人民币的经营净现金流),同时在平台服务领域以进攻姿态拓展市场;对阿里巴巴而言,它以前长于资源开发,但后续如何实现有效利用、通过提升技术服务能力留住平台上的众多商家,则面临着比以前更加严峻的考验,一旦商家不能从平台服务提供商那里获得有吸引力的技术服务支持,它们就会很容易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阿里巴巴也出现了业绩增长放缓的迹象。雅虎2013年财报披露,阿里巴巴集团2013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71%、61%和51%(三个季度的营收分别为13.8亿美元、17.37亿美元和17.76亿美元),毛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92%、74%和58%(三个季度的毛利润分别为10.2亿美元、12.88亿美元和12.6亿美元),如此高的利润额虽非京东所敢想象,但考虑到在平台服务市场一家独大的背景下,阿里巴巴连续三个季度的增速放缓,也开始让外界怀疑:此前坐享红利的阿里是否已经开始从顶峰下滑?

2014年年初京东在资本市场的偷袭只是开始,上市后的京东在固守自营业务的同时,一定会抓住机会从正面进攻阿里巴巴的平台业务市场,剩下的另一个悬念就是阿里巴巴的上市计划了。此前,阿里巴巴高达80亿美元的银团贷款计划已经从2014年1月30日推迟到了2014年12月31日,想必这一计划的变更和阿里的IPO进程密切相关,而京东的偷袭计划将加速阿里巴巴的上市进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阿里巴巴不会等到2015年才谋求在美国或香港上市,2014年下半年可能就是它最佳的上市时机,到那时,电商领域两大巨头的捉对厮杀才会真正上演。

(阳光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作者简介:阳光,原名马向阳;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记录、观察与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网络社会和数字城市等。

标签: 上市 对决 京东 阿里巴巴 贴身 肉搏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