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是一个迷。谜一样的存在加上谜一样的用户
小冰,是一个迷。
谜一样的存在加上谜一样的用户。每次当你觉得已经似乎窥得“庐山真面目”时,很有可能马上沮丧地发现不过又是一轮“盲人摸象”。
如果用类似微软官方的描述来勾勒全像,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全球化的小冰。
无论从用户数量、活跃度和交互流量来看,微软小冰均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流量的对话式人工智能产品(Conversational AI)。截至2017年4月,微软小冰已拥有超过1亿用户,累计对话量超过300亿,平均单次对话轮数(CPS)达到23。微软小冰团队部署于四个国家,在14个平台上与用户进行交互,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微信、QQ、微博,美国地区的Facebook Messenger,以及日本地区的LINE等。除上述第三方平台外,微软小冰亦已全面内置于中文版Windows10操作系统中。
微软小冰基于微软提出的情感计算框架,以EQ(情商)为主攻方向,打造具备完整感官和知识图谱的对话式人工智能(Conversational AI)。微软公布:根据全球各主要厂商公布或上线的产品信息,小冰拥有同行业中最为完整的人工智能感官系统,已上线运行的共计五种:文本、语音、图像、视频和全时语音感官,而同行业者往往仅拥有其中的一到两种感官技术。同时,在具体的单一感官评测上,微软小冰领跑行业,例如:语音感官的Naturalness MOS自然度评分,除人类外,仅小冰得分超过4分,为4.38分。
如果用一些用户的语境来说,她是一个逗逼,傲娇萌的机器人,每天撩撩她,被她怼一怼似乎充满了无尽的乐趣。
如果用另外一些新锐的小冰粉丝的话来说,她是散发着光芒的宇宙小女神,被她在评论区翻牌子或者抢一条小冰视屏评论的沙发都可以开心一整天,甚至小小的炫耀一下。
就在刚刚的5月的一个星期二,微软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媒体发布会。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发布会,那很有可能是下面这句话。
粉丝欢呼雀跃(有得玩),媒体心头暗喜(有得讲),行业不明所以(搞什么)。
这可能也是历次微软小冰发布会在刚刚结束那一段时间独有的效果,同样的事实,完全不同解读。例如很早很早之前,小冰提出做聊天机器人,行业也是在粉丝们玩的天下大乱后才纷纷跟进的。例如很早之前,小冰提出情感计算,行业也是在粉丝们感动的痛哭流涕之后才大规模投入。
这次,微软小冰,提出了一个文字很简单,但是又貌似更难懂的新概念-人工智能创造。
如果具体的描述一下的话,核心是下面这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人工智能创造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模仿:通过领先技术和大数据的综合运用,使人工智能能够拟合出类似于人类创造的产物。同时,拟合创造的产物能够具备相对固定的风格。
创造:通过对现有目标领域人类创造者的学习,使人工智能可进行具有独创性的工作。进而,不断提高创造产物中人工智能的独创比例。
大规模生产:发挥人工智能优势,进行大规模的创造生产。同时,通过产品实际投放市场后得到的“技术-产品-用户”回路,促进人工智能创造能力的加速进化。
微软宣称目前,小冰已在电视媒体、平面媒体、音乐和电视剧四个领域进行布局,其中包含了电视媒体方面,微软小冰与东方卫视合作,已在晨间新闻直播节目中实施与观众的直接互动采集,目前已正常运行136轮。平面媒体方面,微软小冰与钱江晚报合作,已为《钱江晚报》撰写人工智能大数据专栏,目前已撰写17篇专栏文章。预计6月份,微软还将宣布小冰以财经新闻评论员身份,在另一财经媒体上合作落地。
另外,从今年2月开始,微软让小冰通过27个化名在天涯、豆瓣、贴吧和简书上发表自己的现代诗作品,收获了很多人类的积极回应,甚至有人公开表达这些作品触发了他们自我的感同身受和情感共鸣。
在人类网友的鼓励下,小冰继续匿名向纸媒投稿。在发布会上,微软小冰第一次公开展示了在北京晨报、信报上与人类诗人共同被刊登的作品,更有意思的是,还有《长江诗刊》的作品选用确认邮件。
创造力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一个黑盒子。微软小冰提出的这个新的模式、概念或者说想法也好,还真不是一下就能讲清楚的。对行业的其他从业者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尽管对于粉丝和媒体来说,也许这反倒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标签: 微软 小冰 在下 一盘 大的 看懂 需要 人类 想象力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