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关于知乎最真诚的一篇分享 认真的人永远存在

互联网 2016-04-30 12:00:18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原标题:认真的人永远存在:关于知乎,这可能是最真诚的一篇分享了) 文/知乎用户 闫浩本文全文约四万五千字,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知乎目前火爆的数据 ,引入全文(第二到第五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分四个角度介绍知乎为什么有这样火爆的数据,共四个章节第三部分:从内容和用户两个角度分析知乎特点,共三个章节第四部分:从内外部对知乎产品现有格局进行分析,共三个章节第五部分:探讨知乎商业化变现的可能,共三个章节第六部分是后记:简单讲述对知乎环境氛围「水化」的看法一、从第143名到第29名,知乎用了20个月――火爆的数据2016年4月20日,ALEXA排名显示,zhihu.com已经成为中国第29大网站,而此时距离知乎热门问题:“如何看待知乎成为中国第 40 大网站?”的提出仅仅过去3个多月。如果这样的对比还不够明显的话,在2014年8月一场关于知乎和人人孰弱孰强的论战中,知乎用户Leo Fang在《知乎超越人人:新旧社交平台的更迭》中关于知乎的数

(原标题:认真的永远存在关于知乎,这可能是最真诚一篇分享了)

认真的人永远存在:关于知乎最真诚的一篇分享

文/知乎用户 闫浩

本文全文约四万五千字,分为六大部分 :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知乎目前火爆的数据 ,引入全文

(第二到第五部分是正文)

第二部分:分四个角度介绍知乎为什么有这样火爆的数据,共四个章节

第三部分:从内容和用户两个角度分析知乎特点,共三个章节

第四部分:从内外部对知乎产品现有格局进行分析,共三个章节

第五部分:探讨知乎商业化变现的可能,共三个章节

第六部分是后记:简单讲述对知乎环境氛围「水化」的看法

一、从第143名到第29名,知乎用了20个月――火爆的数据

2016年4月20日,ALEXA排名显示,zhihu.com已经成为中国第29大网站,而此时距离知乎热门问题:“如何看待知乎成为中国第 40 大网站?”的提出仅仅过去3个多月。

认真的人永远存在:关于知乎最真诚的一篇分享

如果这样的对比还不够明显的话,在2014年8月一场关于知乎和人人孰弱孰强的论战中,知乎用户Leo Fang在《知乎超越人人:新旧社交平台的更迭》中关于知乎的数据是ALEXA中国区排名第143位,距今仅仅过去20个月。

而在移动端,根据appannie 知乎 iOS 版本中国区排名显示,其在社交类app中国区下载量排名最近一年已基本稳定在10到15位之间,作为一款非典型社交类产品,达到如此成就已然卓绝。

认真的人永远存在:关于知乎最真诚的一篇分享

而知乎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目前惊人的6000万注册用户数据的支撑。(此数据基于2015年3月知乎ceo周源接受媒体采访预估年底5000万到6000万注册用户的目标保守推算)

2012年,豆瓣创始人阿北在创新工场演讲时说:

豆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品牌了。

2016年的知乎,同样如此。

二、为什么知乎会有这样火爆的数据?

分四个角度介绍知乎为什么有这样火爆的数据:

1、以问题为中心,形成有序的「公共领域」――问答模式的过人之处;

2、「见解文化」――知乎独特的社区风格

3、「社会化关系」――知乎运营的核心思路

4、「自生长化」:人治→德治→法治――适时调整运营策略

1、以问题为中心,形成有序的「公共领域」――问答模式的过人之处

问答模式,是知乎作为一种非典型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独特之处;而作为新型网络「公共领域」,这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机制彰显出有序性的特征。

1)「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的概念:

公共领域是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地发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看法、意见,不受政府的干涉,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对其关系进行调停的领域。

知乎的问答框架,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公共领域」,它更符合美国人魏菲德、黄宗智提出「管理型公共领域」或「第三领域」理论,是一种阉割掉政治批判功能的「公共领域」。

2)知乎问答框架:以问题为中心带来的有序思辨流程。

同所有传统媒体、社交媒体不同,知乎的核心内容来自问答框架,它天然的规则就是:问题就是中心,所有回答都必须围绕问题本身。

在围绕问题的前提下,如果说传统媒体乃至新浪微博这种互联网社交媒体最终产出的内容是一个个单独的「议案」的话;那么知乎的这种问答框架可以完整的展现「议案」形成的整个流程:

认真的人永远存在:关于知乎最真诚的一篇分享

当然这套流程中颇为关键的地方在于:

  • 一个核心「议题」统领;

  • 由用户互动投票选择;

  • 「议题」最后并不一定会盖棺定论,没有哪个答案会因为他得到更多人点赞而成为终极标准;

  • 议题没有时间限定,尽管抢先回答往往占有先机,但原有高赞答案随时可能被新的答案超越。

3)与之对比,传统媒体和其他社交媒体作为「公共领域」有序性流程的缺失。

传统媒体:

  • 首先:PGC模式下,没有资源去兼顾众多「议题」;

  • 其次:视角单一,尽管对一个社会现象有可能刊发多篇不同视角的文章,但现实往往是一篇记者的报道就可以给一个事件定性;

  • 再次:互动环节缺失或作用微小,即使发展到PC、手机平台上,普通读者也基本不能对这些「议案」产生影响;

  • 最后:基本会随着时间而沉淀。

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

  • 首先:产生的内容虽多,但不可能使关注某一「议题」的人看到所有相关内容;

  • 其次:大部分内容生产者不会主动添加话题标签;而即使主动添加,同一件事物用户添加的话题标签往往是不同的,也不可以像知乎的话题一样事后编辑修改;一个话题标签下的内容也往往是无序乃至有可能被话题开创者操纵的;

  • 再次:互动评论局限于一个单独的「议案」,用户充其量可以对单条「议案」产生影响;一个「议案」经常仅仅在片面的受众中获得高转发高评论高点赞就会对「议题」定性;

  • 最后:问题随着时间的流动就会慢慢沉淀下去。

而这些流程的缺失,最为关键的就是没有以问题为中心统领全局,除了一些重大事件会形成「 特别专题」以外,大部分情况下传统以及社交媒体产生的内容都会呈现出无序的「散兵游勇」状态,用户没有一个核心入口(问题)去专注。

1、「见解文化」――知乎独特的社区风格

如果说问答体系是知乎外在的独特之处的话,那么「见解文化」则是知乎区分于别的网站的内核,甚至连知乎的母体――著名问答网站Quora也没有如此鲜明的风格。

1)「见解文化」:知乎区别于豆瓣、果壳、贴吧的独特之处

豆瓣是文艺、情感文化,果壳是科学、知识文化,贴吧是多元、八卦文化相比;知乎最大的社区风格在于在于他的观念、见解文化。

知友“动机在杭州”在“知乎、豆瓣、果壳有什么相似之处?”中有对知乎的「观念流」有着这样一番理解:

观念融合了我们自身的经历、感悟和由此沉淀下来的人生智慧,它是灵活的知识,是有思想的情感,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无法复制。而在回答中阐述观念的过程,也正是提醒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期待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过程。

而这种社区风格成为知乎独树一帜的重要法宝。

2)「见解文化」带来的用户归属感:从「发现更大的世界」到「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如果说知乎起初的宣传语「发现更大的世界」更强调的是知识和经验的话,那么随后的「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更在乎「见解」这个词眼。

是的,来知乎,写答案,最核心的要点不是情感、不是知识、不是八卦,而是隐藏在情感、知识甚至八卦里的见解,每一个问题就像一道命题作文,你回答的要首要因素是传递你的观念、见解、你自己的独特领悟,一切的形式皆服务于此。

在这种「见解文化」的包围下,用户对答案点赞可能不是因为他了解了这个知识,而是因为,他拥护答案背后的理念,他感受到答案独特的含蕴;你也许会觉得这种行为过于感性,但在这种「见解」的渲染中,用户的社区归属感油然而生。

3)「见解文化」催生的社区代表性符号:「知乎体」

知乎经典语录:

「看脸」

「人丑就要多读书」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你不能评价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好像有了软肋又好像有了铠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轮不到拼天赋」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跳脱的想象力配合超凡的行动力来解决」

知乎经典提问范式:

「如何评价XXX?」

「如何优雅地XXX?」

「XXX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知乎经典回答体例:

「泻药/谢邀/卸腰」

「实名反对加没有帮助」

「求折叠」

「XXX的回答已经很完善了,我再补充几点。」

这些「知乎体」作为「见解文化」催生下的代表性符号,像图腾崇拜一样在知乎风行一时后,又盛行在中文互联网的其他角落,类似「XXX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提问甚至已经成为各种文案百试不爽的标题词。

4)「见解文化」的吉祥物:刘看山

每个没有头像知乎用户的默认灰阶图像就是刘看山。

认真的人永远存在:关于知乎最真诚的一篇分享

5)「见解文化」的疏离:Quora与知乎渐行渐远

两个问答社区基于用户结构、实名制程度、语言习惯,以及知乎「大V导向」和Quora「问题导向」等种种差异,产品风格已经大为不同,而这其中,最明显的不同就是二者「见解文化」的疏离。

知乎与Quora的自两者诞生之日起就有很多比较:

Quora上的问题:How does the Chinese Q&A website Zhihu compare to Quora?;

知乎上的问题:知乎和 Quora 有哪些不同点?

在我看来:Quora的答案更重视理性分析的过程,而知乎答案中理性分析虽然不缺市场,但「见解」独到、有趣、有内涵往往也深受欢迎。

当然,知乎用户珞凌在“Quora 里的段子手和营销号目前是什么状况?”中所揭露的Quora用户「抖机灵」的现象不是个例;但总体来看,知乎中这种「抖机灵」、「段子手」、「政治正确」等「见解文化」的重要流行代表相对更容易得到正面反馈。

3、「社会化关系」――知乎运营的核心思路

1)知乎产品本身存在三种需求关系:

  • 第一是单纯的问答关系,我把它理解为类似于百度知道的「工具性」关系;

  • 第二是问答与用户的关系,我把他理解为「社会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问答需求是第一位的,但背后社交「弱关系」亦不容忽视。

  • 第三是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交关系」,QQ、微信皆如是。

2)知乎内部在早期阶段对这些关系就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思考:

知乎团队成远在“2011年什么原因会让你离开知乎?”的答案下,曾经这样说明当时知乎运营的重要性评级:

按照重要性排序知乎应该是:

1、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2、信息和人(包括个人经验、社区关系)的关系;

3、人和人的关系。

其实在知乎上最重要的是前两个,而且前两个很大程度靠UGC,第三个不是不存在,而是很大程度靠底层算法、信息设计以及前两大类数据,而不是人际互动。

可以看到,「问答大于社会化大于社交」可以说是知乎早期的一个理念。

而之后知乎团队黄继新的看法变得更加直接,在2011年6月“目前知乎的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回答中,他着重强调了知乎的「社会化」关系是其最大价值。

知乎是新建社交关系的一个典范,而非映射或迁移现有的社交关系。

因此,知乎最大的价值,与其说是人脉,不如说是知乎帮助用户建立人脉的这个社会化知识、经验网络。

2012年,知乎重大改版之后,知乎CEO周源在“知乎团队的路是怎么走来的,知乎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以「连接」来作为知乎今后运营的主旨。

但我想说的是,问答或许不应该是知乎的全部。

知乎的使命是把人们大脑里的知识、经验、见解搬上互联网,让彼此更好的连接。

所以,接下来我们既要提供工具,也要建设社区,我们在做问答,还会做搜索,做阅读,和更多的事情。

连接才刚刚开始。

而这种「连接」,就是要营造知乎用户的「社会化关系」。

3)知乎运营核心思路

基于「社会化关系」这个关键,知乎的运营核心思路可以总结为:

  • 通过UGC模式生产出大量以问答关系为主、专栏模式为辅的优质内容吸引用户;

  • 通过用户的自我筛选(筛选用户进行关注;筛选信息进行点赞)和主页推送机制,强化内容与内容生产者乃至内容传播者之间的联系;

  • 最终形成一种基于内容的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弱关系」。

「弱关系」形成路径流程图:

认真的人永远存在:关于知乎最真诚的一篇分享

即“提问、关注问题;回答;浏览内容、互动;关注用户”这个几个环节的循环。

「弱关系」形成路径简明图:

如果将上述思维导图再归纳细化的话,知乎采铜老师2011年在个人博客网络图谱论“知乎”里所作的图更加简练。

认真的人永远存在:关于知乎最真诚的一篇分享

4、「自生长化」:人治→德治→法治――适时调整运营策略

1)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知乎社区运营的发展脉络。

知乎种子阶段(即2011年上半年)

  • 严格限制用户来源,必须通过邀请码注册;

  • 知乎官方运营人员直接参与大量问题的提出与回复;

  • 回答审核压力小,基本依靠人工模式。

知乎内测阶段(即2011年下半年到2013年3月)

  • 依然实行邀请码制度,但用户来源扩大,已不受官方控制;

  • 知乎运营人员开始对一部分问题折叠或删除;

  • 回答审核压力加大。

开放初期(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

  • 知乎官方运营人员基本退出了人工提问、回答的阶段,但依然对优质内容点赞来达到依靠影响力扩大传播的目的;

  • 知乎社区规范启用,大量依靠用户的力量对恶意答案进行折叠或删除;

  • 反垃圾系统启用,但仍处于雏形阶段,不堪大用;

  • 知乎社区公共志愿者广泛地参与问题编辑。

开放中期(2014年4月至今)

  • 2014年4月回答审核机制上线,因为用户多次修改内容仍然不能正常显示,遭到广泛指责,形成知乎史上的「419危机」。

  • 2014年12月对回答引入新的排序算法(即威尔逊算法)

  • 2015年4月,新一代「悟空」反垃圾系统上线,成为知乎发展的一代里程碑

  • 2015年4月,引入知乎友善度机制,引起一定争议但效果拔群。

2)脉络总结:人治→德治→法治

  • 前两个阶段(种子期和内测期),靠人治(社区管理人员);

  • 开放初期,靠德治(强调用户自觉性的社区规范);

  • 开放中期,靠法治(强化奖惩的社区规范,并用不断成熟的技术来维护)。

知乎不断因时制宜调整运营策略,使社区迈入了「自生长」的良好运行轨道

标签: 关于 知乎 真诚 一篇 分享 真的 永远 存在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