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的首席执行官玛丽莎・梅耶尔是谷歌的第20位员工,预计3亿美元的净资产,早已让梅耶尔开始享受奢华的生活。周末的时候,梅耶尔常与丈夫在维尔滑雪度假,她还曾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共进晚餐
现任的首席执行官玛丽莎・梅耶尔是谷歌的第20位员工,预计3亿美元的净资产,早已让梅耶尔开始享受奢华的生活。周末的时候,梅耶尔常与丈夫在维尔滑雪度假,她还曾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共进晚餐。梅耶尔同时还收藏设计精美的奢侈品。精致的生活也让梅耶尔在2009年曾经登上了《时尚》杂志。但现在人们开始担心,她如此强盛的胃口,会给雅虎带来怎样的后果?
年近四十的玛丽莎・梅耶尔曾经是Google公司最有权势的女人,也被公认为硅谷第一美女。但她的身上集结着太多自相矛盾的东西:她长着一副俏丽迷人的面孔,头脑却比男人更为冷静,行事也比男人更加硬朗,甚至冷酷。她自认是奇客,却截然不同于那些埋头编程的传统奇客――她时尚而高调,成为IT业最受关注的公众人物之一。她热爱生活,但却是个典型的工作狂,被媒体称作“机器人”。
事实上,雅虎的收购基因由来已久。早在梅姐接手之前,雅虎旗下的社区照片服务Flickr也是通过收购得来。虽然一度被称为扼杀创新、错失移动互联网社交良机,Flickr至今仍是许多专业摄影人士活跃的相片分享社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仍能与Facebook旗下占尽风头的Instagram分一杯羹。 今天,它已成为雅虎留住用户的核心产品之一, 梅姐在任时促成的改版更让它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两年来的收购,梅姐吃下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次收购的智拓科技团队将加入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之前将多家风格各异的创业公司收入麾下,也可避免大公司内部臃肿与创新不足的沉疴。
抛却Web1.0时代的残羹剩饭,拥抱社交、时尚、个性化的未来。萎靡不振的昔日巨头面前,梅姐不信兴奋剂和强心针,科学食补才是强身健体之道。 除了全面更新产品线,梅耶尔自己也以时尚靓丽的形象做出表率。不仅鼓励时尚的着装风格,她还是JawBone UP董事会成员,刚刚大度地向员工赠送了一万多条JawBone UP健身腕带,意在从内而外塑造一个朝气蓬勃的雅虎。
连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雅虎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公司。没有争抢“平台”、“入口”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内部重组之类的噱头,在当年一蹶不振的看衰言论下,也没有苦大仇深之色。收购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给雅虎带来了新鲜的企业文化。俗话说,“You are what you eat.” 且不论成败,梅姐手下的雅虎,起码有个好胃口。
技术狂人的时尚神经刀尽管梅耶尔自认是技术奇客,但是她却不像普通奇客一般在着装上不拘小节。追逐时尚、保持有品位的生活是她的一大爱好。梅耶尔喜欢穿名牌,用名牌。早在十几岁的时候,她就曾为了攒钱买下最新款的GUESS而去帮人家看小孩。梅耶尔认为对于时装的一个原则就是外套一定要买好的。梅耶尔有件绿色外套绣有精细的金色饰边。
朋友们都称之为“沙皇皇后”外套,因为它看起来很有俄罗斯风情,让梅耶尔一下子就显得雍容华贵起来。 在当年的纽约时装周上,梅耶尔与她最喜欢的设计师奥斯卡・德拉伦塔一起吃了午饭,听取德拉伦塔的时尚指点。这个机会可是梅耶尔在一次慈善拍卖上用6万美元买下的。照梅耶尔所说,这是她“在时装上挥霍的最大一笔钱”。梅耶尔已将自己对时尚的热爱倾注到了工作中。在她的领导下,Google已经创造出将近70种数字 “皮肤”,用户可以下载它们以对其iGoogle页面背景进行个性化设计。
在生活中,梅耶尔是个有情调的人。她亲自在客厅设计和安装LED点阵背景板。她非常喜欢优雅的紫色,把卧室的墙涂成了紫罗兰的颜色。她还特别热爱烘焙蛋糕。梅耶尔喜欢公开谈论自己的这些爱好,所以有人讥讽她爱出风头。对此,梅耶尔感到委屈:“我并不是那种想出风头的女子。我不是这样看待自己的,但是别人喜欢这样给我定位。”尽管如此,媒体发现,梅耶尔确实很喜欢谈论自己。去年夏天,她接受Yelp网站采访大谈自己最喜欢的干洗店和修鞋店以及在哪个商店能买到最好的菠萝。
梅耶尔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自爆她还有一些被媒体忽视的喜好,比如说体育运动。梅耶尔说:“可能以前我并没有说过,我在体育运动方面非常活跃。我参加过好几次马拉松长跑。昨天我还去滑雪了。我还准备参加北美最长距离的越野滑雪比赛。你看,人们了解的我和真实的我可能有很大差距。”更有趣的是,梅耶尔对于外界曝光她的个人隐私也毫不介怀。她曾将与美国Montara私募合伙基金经理兼律师扎克・博格悄悄订婚。两人的生活照立即被发到网上。
坚定自信 改变谷歌还是在1999年春天,24岁的梅耶尔即将获得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主攻方向为人工智能。当时,已经有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麦肯锡咨询公司和甲骨文公司的12家工作单位决定录用她。她倾向于去麦肯锡公司,但是也想留在大学任教,一时拿不定主意。4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梅耶尔坐在电脑旁,一边吃着意大利通心粉,一边查看电子邮件。她看到了一封主题为“来Google工作”的招聘邮件,于是打算习惯性地按Delete键删掉,谁知俯身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空格键,邮件被打开了。阅读邮件时,梅耶尔忽然想起去年秋天跟导师的一番谈话。当时,导师听了她关于建立网页推荐系统的叙述后,指了指楼上,说四楼有两个家伙在做同样的事情,并建议梅耶尔去找他们。可是,梅耶尔对斯坦福的博士们没什么好感。她说:“我知道那些斯坦福博士是什么模样。他们喜欢踩着轮滑鞋在校园里窜来窜去,喜欢拿比萨做早餐。他们不经常洗澡,而且在过道里撞到你时从来不说对不起。”而且,梅耶尔的事情太多了,除了学习和研究,她还要为近400名本科生教授计算机科学,所以当时她没有认真考虑导师的建议。但是这次意外的“邂逅”引发了梅耶尔的好奇心,她决定去会一会“四楼的”那两位博士――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
就这样,梅耶尔成为Google创业之初的第20名员工,也是Google历史上第一位女工程师。加盟Google初期,梅耶尔不但亲自参与编程,而且还负责领导用户界面和网页服务器的开发设计。除了编程能力毫不逊色外,梅耶尔还具备其他同僚所不具备的优势:对外观设计的敏感度。她力主将Google的搜索主页设计成白色背景,并配以粗体的Google全称。
在她的坚持下,Google搜索主页多年来一直坚持使用这种非常简洁的白色背景,而“GOOGLE”的各个字母则依次使用蓝、红、黄等粗体字。这种外观设计很像梅耶尔童年时住过的房子,也与她在四季酒店第38层的高级公寓的装修风格很相像。梅耶尔说:“到过我公寓的人总是问我 到底是你的公寓像Google呢还是Google看起来更像你的公寓? ”曾有媒体评论说,在Google的产品面前,梅耶尔是一个聪明、严谨、充满野心甚至有点强迫症的女主管。著名的硅谷八卦博客Valleywag 甚至称她为机器人。在Google内部,她的产品评判因为作风强硬而被称为“玛丽莎生死牌”。
梅耶尔有一项不可思议的才能,那就是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每个技术团队只有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项目,在这期间,她神情专注,不接电话也不收电子邮件。她说,这种工作方式是高中参加辩论队时培养的。
毫无疑问,这项能力使她赢得了冷静、精确的名声,但是也为她带来了飞扬跋扈、冷酷的恶名。曾有媒体报道称,有人认为她是Google有史以来最令人讨厌的高管。在与下属的会议中,梅耶尔经常扮演热心的审稿人和挑剔的艺术教师的双重角色,毫不客气地指出下属的错误。梅耶尔为自己辩解说,Google每年都招聘大量新人,必须有人出面告诉这些新员工Google是怎样做事的。
美国著名科技杂志《连线》创始人约翰・巴特利说:“梅耶尔说话极快,对那些跟不上的人表现得极为不耐烦,但她的性格跟Google的文化很契合。在那里,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才能,你如何捍卫自己的观点,而这些,梅耶尔都很在行。”
也有人为梅耶尔辩解。Google产品经理桑达・皮采跟梅耶尔已共事4年,他说:“人们觉得梅耶尔精明、尖刻,常常牺牲Google的利益,但她其实是个很好的人。她是管理层,但做起事来,也像个工程师那么令人舒畅。”
她曾花整个下午跟同学辩论到底棒球场的边有多长。巴特利说,自己这些年也曾经看过梅耶尔温柔的一面,可能是随着媒体曝光率与日俱增,梅耶尔意识到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她的强硬,从而刻意收敛锋芒。
强大的心脏和说服力梅耶尔一直很有能力说服别人接受她的观点。她能够与佩奇和布林轻松地交流,并且能让他们接受自己的看法。
自梅耶尔加盟谷歌以来,已就100多项产品和服务向谷歌高管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很多都很受欢迎,包括谷歌新闻、Gmail电子邮件收发服务、图片搜索等。
罗森伯格对此表示:“梅耶尔会想方设法让别人接受她的意见。她参与和见证了谷歌产品发展史,她是产品作者之一,她能懂得谷歌产品需要什么样的外观设计和用户界面。”
在谷歌部分员工近日举行的一次产品讨论会上,一位产品经理表示,可在网页中使用灰色文本。但梅耶尔否决了该建议,称灰色文本不适合网民阅读。实际上,在很多类似产品讨论会场合下,其他产品开发人员认为,采用其他颜色的文本和背景,会更吸引网民阅读和点击,但最终肯定是梅耶尔的意见胜出。
当被问及总是做出相同指示是否感到无趣时,她叹了口气。很显然,她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她表示,她和一个设计团队正在制定一个风格指南,从而可以减少她的重复工作。此外,制定风格指南和基于研究做出决定能够避免她的主观观点起作用。
不过梅耶尔表示,她往往以图表和数量分析作为决策依据,特别是评价个人表现时。
目前梅耶尔直接管理着200名产品经理,而这些产品经理又领导着3000名技术工程师,约占谷歌员工总量的10%以上。由于梅耶尔同谷歌CEO及两位创始人的关系较为密切,不少产品经理会想尽办法“讨好”梅耶尔,希望借梅耶尔之口,把自己所负责开发项目传达到谷歌决策人那里。(记者 柳赫)
本文系新华网国际频道刊载《世界博览》2014年第3期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