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李国庆放言“出版社价值归零”遭逐条反驳

互联网 2016-01-04 21:57:0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编者按】2015年12月19日,当当CEO、联合创始人李国庆在第十七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对互联网+的六点看法。其中,在第一点就提出了当当“能不能把出版社拿下”的命题,并表态,“我觉得未来出版社的价值将会是零”

李国庆放言“出版社价值归零”遭逐条反驳

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

【编者按】

2015年12月19日,当当CEO、联合创始人李国庆在第十七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对互联网+的六点看法。其中,在第一点就提出了当当“能不能把出版社拿下”的命题,并表态,“我觉得未来出版社的价值将会是零”。

国庆的判断能成立吗?资深出版人刘明清表示,“我并不认同李国庆总裁的看法与主张,互联网不会让未来的出版社价值为零,互联网也许会革一些出版社的命;但革不革得了出版(社)的命,我是怀疑的。至少在今天我们可以预期的时间里,出版(社)是不可以替代的。”刘明清也在本文中逐条阐述了他的理由。

2015年年底之际,当当CEO、联合创始人李国庆先生在第十七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公开喊出了“未来出版社价值将为零”的主张;他甚至还提出了自己的路线图:“下一步当当的挑战是什么?即出版社是不是可以中间化?能不能把出版社拿下?”有鉴于当当,有鉴于李总裁在目前中国出版发行业的市场地位及影响,我想作为业界每一名参与者,我们不能不认真倾听并思考他的意见。特别是联想到前不久当当宣布未来3年将在全国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的新闻,这似乎就更让我们不知是欢喜还是惊恐了。

当当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图书电子商务网站,近年来之所以迅猛崛起与发展,完全有赖于伟大的互联网在中国的勃兴――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网民数量,更重要的是多数网民具有阅读,且深入阅读的消费需求。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出版机构,无论是国有出版社还是民营出版商,这些年来一直以极其低廉的成本和越来越巨大的利润牺牲,来源源不断地为当当等互联网图书电商企业提供了适销的产品。

一方面,我相信以当当为代表的互联网发行巨头,一定凭借其掌握的大数据及资本优势,继续强化他们的市场垄断地位,并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进而进一步胁迫出版机构和其他发行商(新华书店和其他图书电商)臣服、缴械――亚马逊就是样本;而另一方面,我也不认为,互联网只是商业巨头们的制胜核武,而不能够成为亿万网民和千万中小企业自卫并发展的有力工具。也就是说,我并不认同李国庆总裁的看法与主张,互联网不会让未来的出版社价值为零,互联网也许会革一些出版社的命;但革不革得了出版(社)的命,我是怀疑的。至少在今天我们可以预期的时间里,出版(社)是不可以替代的。

李国庆放言“出版社价值归零”遭逐条反驳

当当CEO、联合创始人李国庆

出版社的不可替代性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与发展趋势。出版社最核心的业务就是编辑;编辑最重要的内容则为选择与加工。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大爆炸,而且具有推动人类社会“去中心化”、“民主化”(每个人对自己负责)与“共享化”(互联网将人的联结更为紧密了,致使利益共享成为可能)。下面,我们就进行详细分析之:

一、互联网时代导致信息大爆炸,人们可以轻松、迅捷地获取各种信息;但是面对海量信息,理智而聪明的选择则是至关重要的。

出版社的编辑选择,就是帮助读者在海量可出版的信息中,专业选择出具有价值、具有意义的出来。当然一些互联网专业人士,包括李国庆总裁认为可以让千万读者通过评论去决定什么书可以出不可以出;另外 ,就是依靠机器智能依据大数据选择(如“今日头条”、包括“豆瓣猜”)来代替专业编辑选择。当然,我无意否认互联网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编辑选择的困难,但是否可以代替编辑选择,仍然是极大的疑问。

比如一个图书选题、或者一本已经成熟的书稿,是否有出版价值并不是完全以市场有多少人愿意购买(购买意愿,大数据是很容易捕捉到的),更多时候是要考虑其有无创新性、解决了人类哪方面的知识问题、有无文化与文明的传承意义等等,这些如果没有编辑个体和集体的专业判断以及研讨是无法进行出版选择的,甚至编辑还需要征询学术专家的意见。

出版是生意,却不是彻头彻尾的生意,如果只是生意,大作家卡夫卡的书(他的处女作首版只印了800本)是出不来的;今天同样有大量有创见的学术作品也是出不来的(不赚钱)。由此可见,互联网或许对于我们判断出什么书赚钱有更大帮助,但对于出什么书更有文化价值显然帮助不会更大。另外,即使对于图书的商业价值判断,互联网也并不一定万能。因为读者的阅读兴趣总是在变化的,互联网捕捉已经以及正在进行的流行阅读潮流会很在行,但未来怎么样,机器如何知道?但编辑会理性预判,他们会基于自己的专业本领来预判什么题材、什么内容、什么类型图书会流行起来,会依据预判去策划选题、去组稿。我个人一直有个观点,认为互联网时代反而可能是抬高了编辑选择的门槛,而不是代替了编辑选择。

二、互联网时代凸显了编辑加工的重要性。

我们都只知道中国的互联网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的年代,特别是在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尊重的条件下野蛮长大。即使今天,我们的各大门户网站和商业网站上,都很少有原创内容,基本上是copy传统媒体(报纸、图书、期刊、电视和广播)内容――当然,今天已经不可能完全免费获得了。不过,我们的互联网曾经依靠免费抄袭而生长并壮大起来,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样野蛮生长的结果,导致中国今天仍然有大量的读者还是不大习惯为网络阅读付费。

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互联网内容,缺少编辑加工,错误普遍存在(当然读者由于免费获取,也相较传统媒体更宽容)。而出版社编辑加工是其基本职责所在,对于出版的每一种图书不仅自身重视珍视编校(也包括设计、装帧和制作)质量,而且政府出版管理部门也高度重视,并经常进行检查。除非,我们中国的读者对于图书错误百出不在乎,那么让互联网出版平台将专业编辑加工在出书环节中省略掉或成为可能――可这又怎么可能呢?那样的话岂不要出现文化大倒退了!我相信,这一定也不是互联网商业大佬们所愿意看到的结果。

我自己在出版行业工作几十年,深知图书编辑是一个有着较社会平均水平高很多的专业技术门槛的职业。即使是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也需要编辑的专业帮助(特别是编辑加工)才能将自己学术成果出书公诸于世;更何况那些初出茅庐的作者,将其文字出版成合格的图书,若没有编辑的二度创造是不可想象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可以让出版更容易――因为图书不仅可以以传统纸质书的形式呈现,也可以以电子书的形式被读者购买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出版品质的降低啊。有品质的图书一定是经过了专业编辑加工的;否则一定没有品质。

三、互联网时代迄今为止还不能根本改变中国(世界)的学术(文化)评价规则。

中国目前同西方主流国家一样,知识、学术的评价标准与规则仍然是传统纸质媒体的规则。一个学者由讲师晋升为副教授一定以他在出版社是否出版过学术专著、是否在学术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为评价标准的,这一点中国目前的学术界似乎比国际学术界强调得更多一些,我们甚至有转载率、引用率和出版机构、期刊社的等级标准等要求。我们至今天还没有发现一个学者只是因为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和论文便获得学术职称晋升的。而且这样做,我认为也是合理的。毕竟在传统媒体机构发表作品,要比在网络上发表作品难度更高,且审读评价标准更严格。真正严肃的学术出版社和期刊,发表学术作品,专家匿名审读评价是通行的做法。

有鉴于互联网开放、自由的精神,如果收紧互联网内容发布的审查标准,似乎又与互联网精神相悖了。好在传统媒体机构也都在“互联网化”了,一旦某学术作品在传统纸质媒体发表了,很快我们也会可以在网络上阅读到。当然,这也只是传播手段的变化,尚没有将出版社彻底“干掉”的事实与趋势。当然,我注意到,时下学术评价规则也在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比如在图书中、在论文(文章)中,学术注释来源也开始承认引用网络媒体的合法性了――也就是说来自权威网络媒体的观点、材料也被允许引用到传统纸质出版物中。这一细微的变化,我想同样也还不能够达到推翻“互联网没有根本改变学术评价规则”结论的地步。

四、互联网“去中心化”、“民主化”与“共享化”的趋势,为个性化出版打开了想象的空间。

出版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文化行业,可谓历经波折,只是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才得到真正的发展。中国则是在民国时代和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了出版的繁荣景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出版是与知识生产力的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互联网之所以在人类20世纪末诞生、21世纪初迅猛发展,显然是与世界民主化、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相契合的,正可谓应运而生。互联网具有“去中心化”、“民主化”与“共享化”的特点,出版的本质恰恰也更注重个人经验、个人创造、个性才能的展现与张扬,每一本图书都是个性化产品、每一个作者都需要独立思考,每一个编辑都必须独立工作。可以说,出版社的业务的本质要求也是“去中心化”、“民主化”的,也是需要资源、与权利“共享”的;这与互联网的发展理念是多么地合拍。

尽管今天,无论是中国,还世界范围内,出版都呈现出集团化、资本化与国际化的趋势,但如果仔细考察,会发现,好书、有价值的书、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书,却多是中小出版机构,甚至独立出版机构的成果。出不出得来好书,与出版机构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倒是商业成功与否与出版机构规模有关系。由此,我个人以为,互联网“去中心化”、“民主化”与“共享化”的发展趋势或许对于更强调统一、集中与计划性的大企业更具有“解构”作用,而为中小企业、个体企业则更像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马云淘宝、天猫等商业模式的成功即是范例。具体到出版业本身,我以为,互联网“去中心化”、“民主化”与“共享化”的趋势,正在为个性化出版打开了想象的空间。

马云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闭幕发言中说,没有未来的专家。对于未来,我们可以想象,却未必有准确预测的本事。因为今天互联网我们所能够看到的部分,也许只是冰山之一角。世界唯一不变的趋势就是变化。所以互联网背景下的出版业,同样必是变化万千,但变化的结果是什么?当当的李国庆总裁认为是干掉它、“拿下”它;而作为出版从业者之一员,我的答案是会变化得更美好――至于结果如何?那么就只能让时间来检验了!

标签: 李国庆 国庆 放言 出版社 价值 逐条 反驳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