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特约记者 朱丽娜 台北报道互联网创业者们正在遭遇新一轮洗牌。“我觉得现在整个投资界突然进入冬天,趋于谨慎
特约记者 朱丽娜 台北报道
“我觉得现在整个投资界突然进入冬天,趋于谨慎。这对创业者是个好消息,对他们而言是个警钟。那些创造泡沫而非创造价值的创业者会缩减或离开,而一些领域也即将面临考验。”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坦言。
自2009年9月创立以来,“创新工场”在6年内已培育200家新创企业,其管理资产规模达12亿美元。从职业经理人到天使投资人,李开复实现了华丽转身,他所投资的美图、知乎和豌豆荚均被业界奉为成功典范。
创新工场于11月初正式冲刺“新三板”。根据股转系统披露公开转让说明显示,在创新工场的平台上,超过一半的创业企业已获得下一轮融资或被并购。其中,超过20家创业公司目前的市场估值超过1亿美元,累计吸引风险投资近50亿元。
“互联网+”的泡沫何在
《21世纪》:你对目前国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怎么理解?
李开复:大众创业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普及性,比如服务业、淘宝店、摆地摊、Uber、滴滴,这些行为符合世界潮流。以前那些拥有几十万员工的大公司会慢慢碎片化,越来越多小公司甚至个体户涌现,我相信五年以后的全球经济会有更多的小公司。因此,从一个大公司打工者文化走向个体户和创业者文化是必然的道路,而且95%以上的创业都是这种类型。
另一种是能够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创业,通常被称为精英创业。这些创业者具有宏观格局感,产生巨大经济价值,产品的崛起并非按照人数或者小时计算,而是以相对少数人产生指数成长的公司。
这两种创业的模式和目的完全不同,前者主要扮演大众教育的角色,是共享经济趋势带来的变革,而其中5%能带来巨大经济价值的公司能产生下一个百度、腾讯。后者必须对其更有力的提供针对性帮助,作为创新工场,我们本身就是扮演孵化“独角兽”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的角色,主要针对精英创业。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互联网创业热潮的泡沫问题?
李开复:这可以从几方面来看,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战略是否具有可持续经济价值,是否存在泡沫?我觉得是没有泡沫的。从过去六年,我们可以看到不到100万的智能手机用户目前已增至6亿,还在继续成长。手机已经实现支付,微信、地图、O2O已经改变我们工作生活习惯,颠覆传统习惯进入随时互联互接的时代。这其中仍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未被挖掘,机会是巨大的。
至于一些公司的估值是否存在泡沫,肯定是有的。我觉得比较大的几个泡沫,首先,大部分在国内上市的所谓互联网概念股,存在相当的泡沫可能性。因为大部分最优质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朝着海外上市的路线目标,从第一轮融资开始直至最终上市,都是基于境外架构VIE,主要目标是美国市场。目前互联网+的概念很热,但国内的股民买不到这类公司,导致过分过激炒高国内互联网概念股。这是一个危险性较大的投资。虽然有人认为一定程度这些泡沫已经完全破灭了,但我认为并未完全体现。
同时,很多传统企业尝试一些互联网+转型,从而做出一些收购、投资后,股价涨了两三倍。这也是让人非常担心的,这些传统企业试图互联网转型会困难重重。比如,美国、日本的例子表明,新经济崛起的通常是一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公司。整体来说,一个成功的传统公司有其自身的基因文化,这是很难改变的,而且过去的成功可能会成为一种包袱。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传统企业的转型并非不可能成功,但必须有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将其主营业务转向互联网。而且一些传统公司试图互联网+转型的动机可能在于将股价炒高,并非产生协同效应,带来用户价值。
此外,一些未上市的公司,泡沫较大的是一些持续烧钱而未能产生可持续的用户价值,而是主要依靠补贴的方式来获取用户,而这些用户未必能沉淀成为公司忠实的长期用户。这些公司的服务是否具有真实的竞争优势,产品是否足够优质,从而让用户产生忠诚度。若两者都无,这就是一个可替代的产品,纯粹是价格优势,烧钱可以烧出巨大的量,一旦停止烧钱,量就不见了,这些是目前倒闭最快,有明显泡沫的。
看好四大领域前景
《21世纪》:作为投资人,目前你认为哪些具体领域的潜在价值巨大?
李开复:我觉得现在整个投资界突然进入冬天,趋于谨慎,这对创业者是个好消息,对他们而言是个警钟。那些创造泡沫而非创造价值的创业者会收缩或离开,而一些领域也即将面临考验。
我比较看好的是共享经济,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和方向,我们更喜欢那些真的有可持续价值,很难被抄袭的公司,比如我们投资的多彩世家、新客多,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产生一定的行业壁垒。未来的共享经济或者O2O,创始团队对线下的行业是否有深度的参与和了解,别人很难抄袭,是否能产生真实的用户价值。
第二个领域就是智能硬件及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硬件的生产工厂,从软件时代步入硬件时代,全世界都是寻找各种模式,主要在于创业者能否将软件时代的优势部分迁移至硬件时代,比如通过硬件后台了解用户,并以电子商务、广告、订阅等方式产生盈利。对于那些烧钱、不留存用户的公司我们抱着相当怀疑的态度,相比之下,我们更喜欢那些本身就能给用户带来价值,让客户喜欢的产品。中国利用制造、成本以及市场的优势,智能硬件走向国际的可能性非常大。
机器人、大数据也有很多机会,这些领域目前硅谷仍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创新工场作为国内唯一的VC在硅谷设立分队,以便更早的理解当地最领先早期创业者的想法思路,打造中美桥梁,提高国内创业者的水平。
此外,我们对新内容、娱乐业的转型特别看好,相比服务或者硬件行业,内容领域是一个相对成本较低、回报更大,比如动漫、网剧等,我们注意到更多的电视台以及一些电视领域的名人或者旗帜性人物快速转向网络。看电视的眼球很大一部分转移至网络,相应的广告投放转移将非常快速凶猛,从而产生网创内容的良性循环。
《21世纪》:你是如何筛选所投公司的创业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李开复:创业团队必须有个领头人物,这个人必须有魅力来凝聚整个团队,创业是很辛苦的事情,面临各种挑战,他要让团队愿意继续跟随他,而且他必须具备很强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另外,创业者能够真正深入参与整个执行的过程,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自己做过事情,操盘过,而并非觉得自己是老大,雇一帮人来做事,自己是指挥。我们认为执行能力、参与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参与,他才能对行业真实了解。我们希望他对创业的领域懂的比我们更多,而那些希望某个VC的合伙人来指导如何创业,这一类往往还不够强大。
除执行能力外,创业者须具备很强的专注能力,因为很多聪明人点子很多,但创业阶段资源有限,必须专注。
《21世纪》:创新工场“投资+孵化”的模式具体如何执行?
李开复:我们提供给创业者各种服务,弥补他们的短板,比如市场、公关、财务、法务等,当然不是帮他做事情,而是快速教会他做事情。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如何获得下一轮融资,这包括产品针对什么市场,如何推广,如何得到用户,什么时间适合获得盈利。这其中每个时间点我们都是和创业者一步一个脚印一起走过的。
比如,我们9个月前判断市场的融资环境非常好,所以无论团队是否急需钱,都应尽快去融资下一轮。并让这些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互相交流,让那些很会做流量的学会如何营收。
目前,创新工场有20人的投资团队负责寻找项目,并有约30人的投后团队来帮助这些团队。
《21世纪》:目前创新工场共投资了200多个项目,已经退出的有十几个,由于国内前期暂停IPO,是否会影响这些项目的退出?
李开复:我觉得没什么太大影响,有一些公司朝着国外市场的还是继续走,有一些想要撤回来还会继续撤,撤回来和上市还有一段距离。很多希望在国内挂牌的,往往是先走新三板,然后寻求转板的机会。只有一家企业真正在这个时间窗口被阻拦。
投资周期平均七年
《21世纪》:你提到在9个月前就判断资本市场即将进入寒冬,是如何做出这种判断的?
李开复:当你看到一个泡沫的时候,你知道它会破灭。但很难预测何时破灭,往往会有一个事件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去年秋天开始,股市过热的一年左右的时间窗口,我们很好地把握了。在9个月左右时间,我们帮投资的这些公司融到了接近7亿美元的资金。
《21世纪》:你们基金的投资周期大约多久?目前融资端的市场情况如何?
李开复:我们的平均退出周期在7年左右,做早期投资一定要有耐心,一旦有退出压力,可能会要求创业者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创业者需要空间,比如小米、美团都对外宣布他们不着急上市,如果作为一个基金要求四年退出,那就给所投的公司添乱带来麻烦。我们的基金都是相对长期持有的,甚至公开说我们不在乎短期的商业利益。我们的理想是把创业者放在第一位,相信以这样的态度来做事,长期的回报会最高。
现在所有的资本市场环节,都被寒冬所波及。我们自己的融资状态一直非常好,手上有大笔的美元,目前管理的资金大约为12亿美元。
目前早期投资有几个不错的机会。一些我们过去认为不错的项目以前太贵,现在有机会可以进入,而且这些早期公司的期望值有所下降,新创项目的要价更加合理,这样有更多筛选的空间。(编辑 李艳霞)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