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智能设备

中国企业发展困局利润不应是企业的唯一底线

智能设备 2015-11-06 16:27:11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中国企业不应短视,而将目光望向未来。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企业,其中不乏巨头

中国企业发展困局利润不应是企业的唯一底线

  中国企业不应短视,而将目光望向未来。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企业,其中不乏巨头。中国有着一大批的精英商人,修炼出了最优秀的赚钱技巧,他们在中国社会也获得了足够的尊重。诚然,盈利是创办企业的初衷,正所谓物质决定意识,大家只有在吃饱之后才有力气干活,

  但问题在于,中国企业商业化气息太过严重,导致“钱”几乎成了企业唯一的目标,更可怕的是,中国企业普遍有“只重短期利益”的毛病,没有给科技人员以足够的尊重,则是这个毛病最重要的体现之一。

  众所周知,科技研发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任何领域的突破都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和失败,一般都需要从业者废寝忘食地干上很多年,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的头发看上去总是乱糟糟的,他一忙起来估计就没有时间打理了,但老爷子提出的相对论之于人类社会的贡献前无古人、难有来者,比起人类历史上全部商人的贡献总和还要大50倍。

  其实,即便在中国,商人也不是生来得志的,在古代四大行当中,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末位,执政者认为他们只不过是把东西从南蛮拉到北夷,并没有直接创造价值,故算不上真正的社会贡献。中国古代执政者的看法,虽有些偏激,但主体思路还是对的,商人之于社会的贡献,不应该高于农业、工业、科技等基础从业者。

  但问题在于,他们是专门研究资本运作的,知道如何快速赚钱,而偏偏中国人又穷怕了,对于钱的追求、对经济增长的追求,远远超越了对科技的追求,渐渐地在中国企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也只留下来单一的成功偶像和价值标准,也即:谁能赚钱、谁牛逼。加之,科研是一件艰苦卓绝的事儿,自然不受年轻人待见,他们更乐于走一条创业的道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骗到融资,造成一种成功的假象,这是一条快速获取财富和社会尊重的捷径,当然,也是一条死胡同,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前仆后继地走进这条死胡同,无法回头也不想回头。

  中国手机,资本游戏

  谈到资本和科技的结合,手机无疑是最佳的范例,事实上,只有兼具科技与资本的企业才能真正地做好手机,而那些曾经的枭雄或者未来的常青树,无一不是重视科技的典范,至于赚钱,看上去更像一件顺便的事儿,可惜中国手机总是舍本逐末。品味一下世界手机和中国手机的命运差异,读者可能会更清楚地感受到“尊重科技”的重要性。

  手机的鼻祖应该是摩托罗拉,他们是最早拥有GSM技术的企业,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通信卫星,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自己设计手机、定义手机功能、几乎参与全部的环节,包括最难搞的芯片,如基带、射频等通信核心元器件都是自己设计生产。另外,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生产加工、无线网络测试等环节也都是在自己的体系中完成的,这样的研发周期常常需要1~2年,但因早期技术垄断,摩托罗拉有的是时间搞长期研发,后来因技术普及,市场竞争加剧,才出现了手机产业链的国际化分工。

  但站在产业链制高点的企业,永远是重视科技,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而那些只有资本的作坊,纵然投入再大,工作再辛苦也只能赚着微博的利润且朝不保夕。拿中国2008年的山寨风潮为例,涌入市场的大都是快钱、热钱,企业CEO通常是煤老板、娱乐明星或者是城乡结合部放高利贷的人,他们有着大量的资本却对技术知之甚少,更不要提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高级活儿了,唯一的技术含量可能就是架起一条永不停止转动的组装流水线了,至于芯片、设计、专利等等,只要花钱能搞定的事儿,绝逼不会自己搞研发,所以,与其说山寨机属于手机行业,倒不如说是彻头彻尾的一场资本游戏,一桩纯粹的生意罢了!

  山寨机风光一时,有些老板们也赚了不少钱,但生意的本质注定了其短暂且不美好的命运。iPhone横空出世之后,原有的产业链一片哀鸿遍野,山寨机企业几乎毫无抵抗之力便悄然倒地,深圳地区原本热火朝天的手机工厂,现在已经长满了高高的野草,孩子都能跑到里面玩捉迷藏了,而山寨时代的big boss联发科却能摇身一变成为智能机时代三大芯片供应商之一,自然地,他的主要客户也来自于中国大陆。

  最近两年,中国智能机获得了比较不错的口碑,成为苹果、三星之外的有力补充,销量成绩单更是亮眼。但因缺乏核心技术专利、缺乏软硬件的研发能力,中国智能手机只是虚假繁荣。事实上,除了华为、中兴、联想等少数巨头企业重视科技,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研发之外,更多地中国制造商也只是抱着“再发一笔横财”的商业想法。

  因MTK的廉价和Android的免费,手机制造业的门槛正无限制降低,这给了中国商人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如当年的山寨风潮,各路资本密集涌入,首先是互联网企业的特供机,中国有头有脸的互联网企业几乎全部参与其中,而且没有一家活下来,用硬件卡住流量入口的想法落空;后来,做空调的、做电视的、做冰箱地也都杀入智能机领域,效果也非常不好。

  这些企业都是科技型企业,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巨头,但因缺少对手机科技的积累,败走麦城只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了,更何况还有空调女CEO要求旗下手机开机画面必须是自己头像,连乔布斯、库克、李健熙都没这么霸气,这样的做法简直连生意都算不上,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中国的英语老师、脱口秀主持人,还有武媚娘都曾爆出要进入手机领域,有的还真推出手机了,只是卖得不好,自己打脸玩儿,有的永远只是一个脱口秀的笑话罢了。

  尊重科技,善待未来

  其实,除了中国手机之外,其他领域也都浸润在无休止的利益纠葛之中,当大家都全力以赴地追求金钱之时,也就很难在冷静地尊重科学家了。从最早的PPS和PPTV的口水,再到后来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烧钱补贴,中国的高端论坛上似乎永远都是商业与金钱,还真没有听说,中国企业为了某一个技术而吵得不可开交。

  反观Google、苹果、微软这样的企业,在科技和商业面前,这些人永远选择把前者做好,再谈商业利益,苹果会因GATA蓝宝石硬度不达标,而果断放弃最大的商业噱头;Google、微软的组织中都设有一个高薪部门,他们的任务就是把科幻小说里的东西变成现实,而不用操心花多少钱,至于,这些企业那些“改变世界”的崇高理想就更让中国企业望尘莫及了,事实上,我们没想过改变世界,只是想改变自己的银行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健康的企业结构应该是科技决定了商业利益,而后让商业利益对科技的发展起到反作用。比如中国最强电信企业华为,他们依靠长年的科技研发,沉淀出了大量的通信专利,这些科技成果让他们在电信设备、终端网络等领域攫取了不错的商业利益,而任正非又舍得把利润的10%投入到研发之中,最终形成正循环。

  或许苹果、华为式的正循环并不容易形成,这个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加上合适的机遇,但中国企业从现在就应该开始着手改变企业风气,让科技从业者,真正有智慧的人获得更高的薪水以及更多的尊重。比如企业需要建立清醒的制度,努力激发员工的好奇心,从而创造出更多的idea,而不是以老板老朽为中心,让官僚、政治斗争、商业纠葛抑制了好奇心的出现。另外,企业并不能满足于微创新,所谓的微创新只不过是给“抄袭与模仿”找了一个体面的说法而已,沉溺于此,永远走不出自己的风格。

  最后,也是笔者最殷切希望的,希望社会文化能更多地倾向于科学家,在大众消费领域能更多地看到科学家的身影,让全民崇拜科学家,更有利于科技创意的出现,而不是让大家只会崇拜娱乐明星,每天练习撕名牌。

  科技品质与快速变现的选择很沉重,但是轻装才好上阵。

(作者:苏越责任编辑:苏越) 请关注天极网天极新媒体 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评论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标签: 中国 企业发展 困局 利润 应是 企业 唯一 底线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