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度)王子恢、林辉,进口运动装备特卖平台“遐客行”最早的两位创始人。王子恢,财经记者出身,创业前是搜狐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搜狐网副总编辑,是第一代从传统媒体转型到互联网公司的媒体人,此前一直侧重在媒体业务领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度)
王子恢、林辉,进口运动装备特卖平台“遐客行”最早的两位创始人。
王子恢,财经记者出身,创业前是搜狐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搜狐网副总编辑,是第一代从传统媒体转型到互联网公司的媒体人,此前一直侧重在媒体业务领域。
林辉,遐客行创始人之一,曾在搜狐无线事业部任职,是最早的无线互联网从业者,也是搜狐新闻客户端最早的创立者。
显然这是一个有跨度的创业。他们都有丰富的互联网从业经验,但却缺少电商基因,跨界进入运动装备跨境电商领域,他们是如何迈出这第一步的?
没有电商经验。但他们却在很短的时间内组建了专业团队,并在五分钟内拿到了天使投资,靠的是什么?
从一个微店开始,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营,他们在户外运动装备领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和自己的特色,成为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的装备首选站点,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遐客行的运动江湖
王子恢:这个可以有。就像传说一样,我们与投资人见面后,简单地介绍了我们的团队和想做的事情之后,投资人只问了两个核心问题:“1、干这件事,你们想要多少钱?2、打算开放多少股份?”听到我们的回答后,对方说 “OK”。这就算搞定了,我们随后又谈了一些细节。而且,投资人是先给我们钱才补了一份协议。
一千万天使。幸福来得太突然。
但要知道在这个传说中的情节出现前,我们在创业路上已经探索了太长的时间,我和我们的核心创始人伙伴,都有过很纠结很痛苦的创业历程,经受了很大的挫折和失败的磨砺。在此之前我们经历过资金断裂、商业模式不明、团队解散等各种不堪忍受之苦。应该说,没有此前的种种纠结与折磨,没有这些失败的经历做铺垫,也不可能有这次五分钟拿到投资的故事;应该说,是投资人看到了我们的成长,很清楚地知道了我们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他的投资也不是基于我们个人,而是一个团队。
问:对比之前创业的种种磨难,这次快速拿到创业投资的经历,你有什么心得分享?
王子恢:的确挺不一样的,与此前的纠结相比,这一次可称得上称心如意。若说心得,核心的的有三条:
一是商业模式。创业公司一定要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越具体越好。不要贪大求全。我第一次做蓝莓手机社交广播,在创业路上死过了一次。现在总结下来,就是当时太想做平台,只想做用户,不想设计商业模式。这导致产品设计不够聚焦,盈利模式不明,与资本对话困难。结果花了很大的代价去做系统的开发,很快耗尽资金。尽管我们带着产品经过重重筛选进入了创业者梦寐以求的微软创投加速器,但最终还是因为没有及时获得投资而搁浅。我的合伙人林辉,和我一样供职搜狐十年,他是搜狐新闻客户端的早期负责人,资深的移动互联网从业者,技术出身。做遐客行之前曾做过购物搜索比价,做了三年,积累用户数百万,但也是因为没有商业模式而放弃。所以我们再次出发的时候,第一命题就是,一定要做清晰的商业模式设计。
二是依靠团队。股聚人散,股散人聚。创业团队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下,一定要考虑用合理的股权设计吸引更多合伙人共同努力,高效率推进目标实现。单打独斗的创业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我和林辉的前一轮创业都是各自独行,公司股权都很集中。比如我的公司所有的股份都是我的,但100%攥到手心里,最终烂成零。同时,创业的过程非常孤独,没有人可以真正的和你分担压力。虽然我们也发了期权,但因为股权过于单一,其他伙伴从根源上缺少承担的压力源动力。去年春节前,我和林辉两个人坐在咖啡厅里反思我们的创业之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当我们有了这个共识的时候,就决定联合起来依靠团队去打拼。我们做了一个相对开放的股权设计方案,很快找到了其他合伙人。比如物流伙伴杨洪,他家在上海,加入我们团队之前有自己的国际物流公司,经营得很好,但听了我们的项目之后,非常果断地来到北京加入了我们。我们还有一位技术合伙人,他此前是京东的的大数据工程师。我们早期团队组建的效率非常高,皆是受益于商业模式与开放的股权结构。在我们接触资本之前,团队的基础架构就已经形成。资本能快速进入,团队是一个前提。同时我们能开展运动装备领域的跨境电商业务,也正是因为在技术、电商、物流、供应链、营销等领域都实施合伙人负责制,使得我们一开始就成为一个有协作基因的团队。
三是合理估值。现在我们明白:创业团队早期成长其实不需要太高估值。最重要的是快速地获得合适而足够的资本支持,敏捷地开展业务,进入市场,在后续的关键发展环节,不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产生运营危机。但往往很多创业公司陷入估值虚妄,因为估值过高而错过合适的资本,实际上丧失的是自己的发展机遇。这就是我们自己经过失败以后认识到的,在A轮以前,创业公司不要搞估值虚荣,没有用。而真正的估值,一定是要靠自己的数据和实力来支撑。
问:为什么选择做户外运动装备?这个跨度还是挺大的。
王子恢:首先是兴趣。我们合伙人团队都是男的,而且都喜欢户外运动。我曾经是搜狐登山队的主力队员,跟随登山队攀登雪山,三次登顶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进入了这个运动圈子,深知户外运动的魅力和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我们的合伙人则是自行车爱好者,经常骑行。后来我们接触到跑步,发现跑步运动正在席卷中国,而且更大众化。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适合男人创业。而且这是一个健康行业,基本上没有那么多负效应。
其次就涉及到商业模式与产业成长空间。我们需要精准的盈利模式,更希望创业团队所选的方向有无限大的增长空间。而户外运动装备市场,有广泛的用户需求,这种需求非常精准,并不需要我们去刻意制造。在我们决定做这个公司之前,已经有很多公司在此运动装备领域取得了成功,比如线下的三夫户外,线上的天猫、淘宝及各大电商的户外品类,还有从全球购领域切入市场的蜜淘、洋码头、聚美优品等新兴电商,运动装备都是热门品类。从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来自用户的实际消费需求支撑有多么强硬。同时我们也比照了国外的产业发展,在欧美市场上有许多专业运动装备电商,都已经做得非常成熟。
之前的创业项目挺情怀的。但我们力量不够,不足以支撑情怀的实现。现在看来,我相信绝大部分情况下是用户定义价值而不是创业者定义价值。大多数情况下,商业价值来自于用户需求驱动,当用户需求已经非常成熟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以更新锐更有效率的方式去满足它就可以了。何况中国有3亿运动人群,足够支撑起我们的梦想。
问:你们测算过市场规模吗?
王子恢:我们看过一些数据。2014年美国的户外运动装备市场规模是1400亿美元,而中国的市场规模只有400亿人民币,但却保持着50%左右的年增长率。因为中国的运动人群总数加起来已经超过美国的人口,而且消费结构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就意味着市场空间是巨大。
(中国马拉松跑步人群增长趋势图)
同时我们看过NIKE的一个可视化的大数据,NIKE的跑步APP将人们运动轨迹密度反映在图片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跑步人群在城市中的普及率。我们看到纽约、伦敦、悉尼等这些发达国家城市和北京的差别。这些城市整体上显示是橙色,到外都是跑步的人留下的轨迹,但在北京,只是几个点,比如奥森,朝阳公园等,总体上还处于启蒙状态。我们知道当北京都像纽约一样的时候我们就没有机会了,而且我们也相信这个增长的拐点已经到来,运动大潮必将席卷中国。果然,2015年最热的词汇,就是跑步,遐客行成了运动大潮的推进者。
(依据Nike跑步APP上的运动轨迹大数据制作)
问:但是在人们的印象中运动消费的频率是比较低的,这些人的消费习惯是什么样的?
王子恢:其实我原来也这样认为,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有运动习惯的人,他们的消费频率其实蛮高的。他们的消费特点其实有几个特征,购买力强,复购率高,有常用消耗品,还有冲动消费,同时喜欢通过社交网络交流装备经验。
从人均消费来看。跑步的人相对职业稳定,收入偏高,有购买力。权威杂志《跑者世界》的统计数据显示:一位美国跑友一生的花费由俭入奢分为14358美元、56942美元和212872美元。中国媒体依据相同方法测算,推出了中国版:节俭型要14100元,普通型243000元,土豪型要1101900元。而从我身边的许多朋友来看,他们这一生的花费恐怕要远远高于这个土豪型标准。
(资料图)
消费升级使得装备的细分与专业化已经成为大趋势。比如,徒步鞋和跑步鞋是不一样的,经常跑五公里和跑十公里,跑半马,马拉松,越野跑等,对跑鞋的功能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有运动习惯的人,对装备的需求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跟女人的衣橱一样,会永远缺一个装备,所以复购率很高,而且很容易通过社交网络传染给他人。
创业团队一定要选跑道,我们认为在运动装备电商领域一定会出大公司,而我们的团队组合非常棒,打着灯笼难找,如果把团队比成赛车的话,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进入这个跑道赛一把。
问:市场虽然很大,但要进入这个市场也是不容易的,你们是如何设计商业模式的?
王子恢:我们老家有够俗话叫“狼吃老天,无处下嘴”。创业者都有点像狼,都有想吃老天的野心。可是从哪里下嘴可真是个问题。面对一个竞争格局相对均衡的市场,新进入者如何找到突破口,需要精确的思考与路径设计。
户外运动装备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也极其激烈。各种业态、大大小小的公司和个人都在此领域精耕细作。经过以前创业路上的挫折,我们知道了,一个创业团队如果要进入这个市场,必须要精准横切。就像钉钉子,入口越精准,耗费的成本就越小。而且,在大公司碾压横扫一切的时候,我们必须选择一个深度垂直的领域,使我们有限的资源产生压强,掘地见金,活下来并长大。
所以我们研究了很多种切入方式,最终选择的方案是从跨境电商领域切入。起步时的模式为:跨境电商+运动装备,这个垂直设计使我们的商业模式有了自己的特色,并且从一开始就避开了和大公司的直接竞争。
到现在为止,所有跨境电商中,没有垂直从事动装备的,所有做运动装备的,没有从跨境电商切入的。所以我们在悄悄发力的一段时间内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来复制我们,使我们有了充裕的时间跑通了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乃至完成了不可避免的试错。可以说,通过深度垂直的策略,我们切进了运动装备市场领域,成了市场的一员。
问:这样设计有什么必然的道理吗?
王子恢:简单来讲这种选择是电子商务发展与运动装备产业链的市场现状决定的。
一是跨境电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全球化、信息化、自由贸易是当今世界的大潮流,而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开放、融入全球贸易,在完全实现自由贸易之前,必须有一个过渡的缓冲地带,跨境电商就是最好的方式,所以2014―2015年,我们看到跨境电商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并且成为资本逐鹿的风口,李克强总理也不止一次地为跨境电商加油,各种政策大开绿灯,国家级的自贸区建设如火如荼,公民个人消费的跨境邮包已成天文数字。这一切都已经证明了,跨境电商做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领域,是新的市场机会,也是发展趋势。
二是运动装备市场上,截止目前,国外品牌依然占据优势。发达国家的领先,更多方面体现在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上。运动这件事情,一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个历程,经过无数消费者的选择与市场竞争的磨合,他们的运动装备在设计、材料、品牌、工艺等许多方面都远远超出我们。这种差距直接体现在价格上,大众品牌如:耐克、阿迪,专业品牌如:ASICS(亚瑟士),高端品牌如:始祖鸟,价格都非常坚挺。而且因为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许多品牌在中国市场执行另外一套价格策略,加上中国有比较高的消费税和增值税,经过一般贸易渠道进来的运动装备,价格就比国产品牌高出很多。但在海外市场上,这个价格就相对很便宜。而我们用跨境电商的方式,用公民个人消费邮包入境,只缴纳行邮税即可。所以户外运动装备这个领域中的海内外价格落差及跨境电商的政策扶持,给了我们很好的进入市场的直切点。
这个非常给力,如果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好品牌,如果买同样的品牌可以用更少的钱,谁不愿意呢?这点遐客行已经做到了。
(来自王子恢朋友圈的推广案)
第三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品质升级的大趋势中。可以说未来很多年,这个升级需求将持续成为经济转型的内在动力。中国人的消费也从温饱消费、住房消费逐步开始转型到健康消费、品质消费、体验消费。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为引领,中国人的生活方开始转型,运动、健身、登山远行、亲近山水自然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而这个潮流中,装备需求是并行甚至先行的。
所以,我们用种模式设计启动我们的创业之旅,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快速进入市场,找到我们的盈利模式,而且可以看到长足的成长空间,看到企业发展的后续动力和各种可能性。可能性对我们非常重要。
问:价格落差会一直存在吗?落差红利是否会是一种商业模式呢?
王子恢:很显然吃落差不是商业模式。但事实上吃落差却是非常精准的出发点,甚至可以在一定时间窗口内支撑我们的盈利。创业公司还是要活在当下才有未来,所以我们不回避这个利差时代。我们相信这个价格落差还有几年的窗口期。我们也觉得非常幸运,在遐客行起步的时候,正好处在这个阶段。但我们也明确地知道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而且这种模式,个人代购也非常普遍。对于一些品牌,在适当的时候,一定会调整自己在全球市场内的价格策略,比如:Chanel(香奈儿),今年五月就调整了全球价格策略,调低了中国市场价格而调高了欧美市场价格,将中国消费者的海内外价格落差控制在了5%以内。所以,这种策略一定会在消费品领域传导,只是有一定的时间段。
问:那你们成长的方向是什么?价格落差没有了你们如何生存?
王子恢:遐客行不是一个海淘公司,不是代购公司,所以价格落差的消失不会消灭我们。实际上我们是一个运动公司,我们真正的商业模式是运动装备社群电商,我们要在早期成长阶段内快速地完成这个过渡和转换。在海内外利差存在的时间窗口内,完成新的供应链体系建设、同时建立运动产业社群生态,我们致力于在这个产业中建立新的生态系统,连接市场的各个环节,共同推进这个产业的发展。我们相信在新的电商形态中,连接和体验是致胜的关键,也是遐客行正在建设的新课题。从当下出发的同时,我们已经规划完成了未来发展的战略并开始建设新的平台。
问:“连接和体验是致胜的关键”能解释得更具体一点吗?
王子恢:总之,连接就是为产业链各个环节在这个平台上的共同繁荣提供价值;体验就是考虑终端消费者的综合感受。这个不是讲出来的,需要做出来,很快你们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遐客行。
问:这个全新与社群相关吗?
王子恢:一定是的。所以遐客行一直在强调运动文化。我们所有的伙伴都在坚持运动并融合到运动人群中去。我们团队里的运动达人很多。比如我们公司行政姑娘,她是自行车运动达人,放弃了薪酬更好的公司机会加入遐客行,就是因为看好运动文化。她住在很远的郊区,但只要天气允许,她都坚持每天骑车从家到公司,每天来回需要八十公里。
对运动文化的强调使我们团队本身成为一个重要的社群连接点。在建设自己的社群平台之前,我们的团队就通过微信渗透到了登山、徒步、跑步、骑行人群中,通过和他们的交互来熟悉社群文化和他们的需求,并和他们建立友谊。我们的伙伴都在坚持跑步,包括CEO在内的几位核心创始人每天都骑自行车上下班,深夜加班之后也是骑回去。我自己也在今年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马拉松,成为了运动社群中的一分子。
问:为什么还没有做APP?
王子恢:APP正在开发,顺利的话一个月后可以上线。
之所以半年多的时间内一直没有做APP,主要是我们需要更精准地掌握用户需求,使产品的设计更准确,开发更有针对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如果我们只做传统的电商,其实,从一开始就可以上APP,甚至可以不用自己开发,买一个就OK了。但实际上,电商发展到现在也需要创新,而且更多的是需要有新的消费文化,尤其是对于运动人群而言,他们不愿意只是在一个呆板的电商平台上买东西。消费者需要社群,需要交流互动,需要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并且希望在社群中共同成长。所以,反应在产品的设计上,就需要更加符合新的潮流,而不是简单地有一个APP。
所以我们对于开发力量还是蛮节约的,在需求没有精准掌控的前提下,在用户体量没有大规模引爆的前提下,不做铺张浪费的开发。在我们决定做APP的时候,是我们已经确立了做运动社群的想法,同时找到了合适我们的社群架构方式。与大多数运动APP不同的是,我们肯定不做运动工具,我们依然围绕装备需求来架构社群。具体只能看产品了。第一个版本会比较简约,但这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
问:之前提到你们是从一个微店开始的?
王子恢:的确是,我们的团队是一个有互联网基因的团队。但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做开发,而是直接用了有赞微店,因为我们认为,互联网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目前已经非常成熟,零用户起点的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精准的判断,盲目上马大规模的开发是非常危险而且极不明智的。我和合伙人都在互联网工作了十年之久,并不缺互联网开发经验。对于我们,做运动装备电商,缺少的是电商经验,不熟悉商品,不熟悉行业,对用户还不够了解,我们要补的并不是技术课而是行业课。所以我们决定至少用一个季度的时间,用最低的成本快速进入行业,并完成我们的业务模型的测试,来印证我们的判断。
我们几个人都非常认同精益创业的理念。并且在工作中实践《精益创业》这本著作所提出来的理念。精益创业(Lean Startup)做为一种创业创新方法论,它的核心思想是,找到你的商业模式的最简模式,然后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并持续收集用户反馈,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实际上遐客行的创业实践就是这样做的。
微店就是我们交易平台的最简模型,我的朋友圈加一个达人户外运动群,就构成了我们早期的种子用户。用“微店+微信”的模式,我们架构起了遐客行最简易的商业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我们跑通了供应链,建立起了多层次的海外装运装备供应链体系,确保在遐客行的平台上有正品海外价的国际名品运动装备持续供应,同时我们也成功地磨合了国际物流,并把物流时间控制在了平均15个工作日内,同时建立了初步的客服流程。可以说,这些事情,在我们以前的职业经验中是不具备的。但我们用最少的模型,完成了试验并跑通了基础服务。
我得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我通过朋友圈号召他们加入我们的运营实践,并鼓励他们购买,是他们的支持使我们获得了早期的交易量。那些坚挺的始祖鸟土豪订单支持了我们团队的创业信念,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而且也是这些资深的装备控和运动达人们,给了我们早期的装备经验,我们的早期选品,完全是用户需求引导模式,有用户的引导下,形成了现在比较成熟的装备品类体系。
直到两个多月以后,当我们的用户穿透我的朋友圈向外围辐射的时候,我们才上线了我们的网站和手机站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经历了一次比较重大的改版,应该说,走到现在,每一步,都是通过和用户的交互磨合出来的。因为很好地实践了精益创业的理论,这一轮创业,我们没有浪费一分钱。
问:能披露你们现在的数据吗?
王子恢:总体上,我们现在已经伺覆盖了500个跑团,近20万精英跑者,这些人都是我们的重度消费者,但他们还没有完全成为我们的用户。我们目前每天还不到200个订单,离我们的预期增长目标差很远。总体上,运动装备电商,尤其是专门做进口装备的电商,需要准备的功课其实非常之多,从交易平台的建设到商品供应链,到国际物流配送、客服等等,有一系列的基础功课必须要做好。应该说在早期的成长中,我们更多的是在奠定基础,建立流程规范。但我们们认为现在,我们有能力承接更大规模的用户增长,因为基础服务这块已经跑通了。目前我们平均客单价在1000元左右,复购率在38%,还是很不错的的,同时因为用户基数小,每个月都在大幅度地增长,但离我们预期的引爆点还很远。不过我们觉得,现在的遐客行,正处在一个增长的拐点期。也许等APP发布之后,会有一个增长惊喜。
问:你们的成长目标是什么?
王子恢:我们的目标是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运动装备社群电商。今天先吹个牛,但路要一步一步走,就像登山一样,能否登顶,充满不确定性。我们需要的就是要形成足够的实力,管理这些不确定性,通过各种专业手段,实现登顶这个目标。我们希望在未来成长的过程中,遐客行越来越有实力。
问:现在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王子恢:应该说,一个是国际物流。这是行业的共同痛点,在这个领域中有一些环节是我们不可控的,比如通关。我们现在在努力改进我们的业务模式,包括通过在自贸区备货的方式提高物流效率。但中国的电商用户是阿里和京东这些大户人家的孩子,享受过好服务,当天隔天到货成为普遍潜在心态。所以我们在物流方面,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方面要让用户普遍认知到国际物流的特殊性,二是要拼命改善我们的服务,这个的确是有难度,好在我们有专业的团队与成熟经验,在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前提下持续改进中。
其次就是用户规模的扩大和社群生态的建设。应该说创业公司获得早期种子用户不难,我们早期的种子用户基本上来自微信跑团,非常精准。但如何将我们的服务推广到更广泛的目标人群去,同时让这些用户在遐客行的平台上栖息、交互,与产业链共同成长,这是我们成长路径上必须要过的大坎。应该说,伴随着APP的正式发布,我们将迎来真正的大考。
问:下一步融资计划准备好了吗?
王子恢:到现在为止,我们并没有乱烧一分钱。也就是说,并没有花钱去买用户和流量。除了人力成本和必要的办公和营销开支,其它的市场费用几乎是零。所以我们目前还不缺钱,现有的资金足够我们穿越冬季,而且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自身业务增长带来必要的利润,让公司尽快形成造血能力,可持续发展。
更重要的是,我们对遐客行目前的基础服务能力、平台现状、订单数据并不满意,希望还有更大的用户规模与社群效应,所以我们目前的主要工作还是炼内功,解决所有服务中的痛点,让业务增长的基石更加牢固。所以我们目前还没有启动A轮的融资计划,但我们也不排除有实力且能从战略上支持我们更快发展的资本接触。我觉得这个要顺势而为,要看缘份。如果只是资本,而不能为我们输入战略成长资源的话,我们并不需要。我们希望遐客行的投资者是专注于运动与电子商务领域的实力机构,拥有行业经验且愿意做战略成长投资的成熟VC。
问:如何看待遇资本寒冬?你们如何应对?
王子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冬天还是春天,相对于个体的公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像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每天都会有人死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来临。整体上,资本市场预期不好,会影响风险投资的上游资金与投资决策,但客观上又会挤压创业泡沫,让市场回归理性,好的公司会更加彰现它的价值。遐客行是一个小公司,但却是一个好项目,我们已经进入市场且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并成功验证,同时过冬的资金也还充裕。目前我们团队还比较小,遏制不切实际的冲动就会让我们穿越冬天,就像冬天里还会有梅花,资本寒冬里也会有高速成长的故事,必定会有慧眼识珠者,必然会有志同道合者。前提是我们自己必须持续强大。
问:对其它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王子恢:不敢对别人有建议。有一句老和尚的禅诗送给自己: “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信平生被眼瞒。”我想和伙们们在今后的创业实践中,能有足够的智慧,可以发现“来时路”,少撞玻璃墙。
(完)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