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杀马特”级农民工APP机会何在?

业界动态 2015-10-07 18:00:1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本文是我最近4个月在工厂“卧底”的调查总结,算不上条理,希望记录的各种散点,能给这个方向创业的朋友一点点启示。农民工产品现状和总结作为一个完全不懂手游的产品狗来说,做点线下接地气的活一直是我所愿

本文是我最近4个月在工厂“卧底”的调查总结,算不上条理,希望记录的各种散点,能给这个方向创业的朋友一点点启示。

农民工产品现状和总结

作为一个完全不懂手游的产品狗来说,做点线下接地气的活一直是我所愿。当时看农民工有点自以为是的需求方法论:

1)人群集中;2)年轻好奇;3)收入不低,至少在逐年增高;4)都持有智能机(我曾在2011年去晋江西滨镇,但当时还是山寨机的世界,因此这事没得做);5)交互陌生、有社交需求。因此,个人觉得从社交切入应该有的做,虽然也知道社交离钱很远也难做。

但后来的打工生活一条条的把预想的击破,最终回到我曾经最坚信的两个产品信条:1)产品经理做产品,你必须是跟用户一样所想所知,一定要成为最懂行的人;2)需求从用户中来,不是从方法论、意淫中来。即便引领新需求,也是要吃透旧需求。

能算上陌生人社交的APP非常多,抱抱、探探、偶然、领爱、美丽约、初见等等,但产品同质化很强,并非针对农民工用户群。有所针对的算是闰土、橄榄公社、赶集网(APP里有个版块主叫『乡聚』)、工猫。纯社交出发的只有闰土,老乡语音社交,基本停止更新了。其他以强大的线下劳务中介资源支撑做招聘方向,还在迭代中。大家早两三年听过的买卖宝,也都销声匿迹了。

有个其实显而易见的道理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很大的生活工作特点,就是其实在马斯洛需求的比较下层,这点想通了,很多行为、产品点都可以想明白。结论是在纯线上APP或者纯社交方面,这个群体很难有作为。

推荐大家了解下ABH效应,关于一线城市向乡村文化传导的研究,可以增加些理解。

文章开篇的几点说明:

是体验经历的总结,不以精确数据支撑(具体可见各种报告、论文书籍和统计局数据)。里面提到的数据都是泛调约千人、精调约百人得来,数据可以±5%为准。

中国农民工聚集城市不少于30个,我只去了四五个,不一定具有总体代表性,仅作为感受农民工生活细节的参考。

我就是农村出来、也是被农民工带大的,尊重这个人群。但做这个方向的创业,是梦想也是生意,总结尽量不装逼,行文表述直抒胸臆。如有得罪,先行抱歉。

农民工的“杀马特”现象

我个人将农民工定义为:持有农村户籍,离开农村原籍地、在各大中小城市从事中低端的以劳动力支出为主的第二第三产业人群。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算,当前我国农民工人群超过了3亿人,其中1985后、1990后已成为非建筑行业的主要人群,总计超过约1.2亿人。

常看到新闻,说哪个农民工保安经过苦读考上研究生等。这样的例子,一定发生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有个很重要的差别,在一二线城市中,本土居民生活为主、农民工服务为辅,农民工兄弟基本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业,各种服务业工种很分散。想想清华大学保安跟学生一个年龄,也许高考就差几分便是命运之差;高端物业保洁员分分钟见拿着iPhone读英语的业主进出;这种生活状态下,他们非常容易被城市影响。

相反,昆山、太仓、晋江、石狮、东莞、江门……这些城市农民工占主要人群(如晋江总共近200万人,农民工超过120万),在这些制造业集中的四五线城市中,他们的工种集中在普工、车工、前整、后整、质检……等,在吃喝用度审美消费上,他们自成体系(这也是为什么一二线城市很少有杀马特,而遍布制造业城市工厂),土著居民反而通过出租、交通等为农民工们提供服务。所以,我的关注点主要在后者制造业人群,85后主要90后为主。

工厂“卧底”寻找农民工的需求点

作为一个完全不懂手游的产品狗来说,做点线下接地气的活一直是我所愿,我发现农民工大概有这么几个特征:

1)人群集中;2)年轻好奇;3)收入不低,至少在逐年增高;4)都持有智能机(我曾在2011年去晋江西滨镇,但当时还是山寨机的世界,因此这事没得做)5)交互陌生、有社交需求。

因此,我觉得从社交切入应该有,也知道社交离钱很远也难做,但后来的“打工生活”逐渐把我预想的击破,最终回到我曾经最坚信的两个产品信条:

1)产品经理做产品,你必须是跟用户一样所想所知,一定要成为最懂行的人;2)需求从用户中来,不是从方法论、意淫中来。即便引领新需求,也是要吃透旧需求。

进厂打工、跟农民工住在一起,这没什么可说的。但对一个近200斤的白白嫩嫩的大胖子,没人相信我是农民工,最终找了熟人才进工厂做工,也算是我在工厂的一次“卧底”。

中间各种累成狗(虽然都是在跟90后、95后女孩子一个工种的质检等部门)、聚餐、打扫老鼠屎、蟑螂身上爬等等就不细提了。这几个城市是这样过的:进厂打工无论多久(东莞除外,发现其实进厂打工无非是消除戒心以便沟通,其实工作时段很难说话,好在东莞可以进厂就可以沟通),交三五个朋友深聊,朋友再扩散30-50个朋友泛聊,抽烟烧烤等瞎扯淡。观察厂区生活区,到主要消费的超市镇中心聊,观察周边商业业态等。

下面,我整理下抽样调查情况和“卧底”感想(比较零散):

农民工常用APP

从北到南,85%的人都有QQ,70%-80%有微信;50%-60%用360手机助手,且常用一键查杀清理。

近100%人会有视频音乐类app,视频类中很奇怪爱奇艺能超过70%;优土、搜狐、腾讯视频等占有剩下的。在主要APP被鹅厂占有下,腾讯视频比例挺低的。音乐类超75%是酷狗音乐,其他天天动听、网易云音乐等分占,未见一例豆瓣FM。

60%左右淘宝,且多见于坐办公室女生(工厂里,办公楼里的女文员和普工虽然工资接近,但是前者天然优越些),但支付宝不到30%,使用率很低。多说句,网购习惯绝不是大家的主流消费行为,因为:

1)操作绑卡邮递等,对多数人复杂,且大家因为不熟悉操作,还面临对安全的怀疑。

2)晋江不少工资卡直接是晋江农商银行,支付宝都加不进去的这种。所以最后都是微信红包直接充话费了。

3)大家并没有多样性、冲动性网购需求,说白了还是没钱。镇上夜市足以满足低价消费需求,真正能买得起的产品在网上的质量不会比线下好。东莞比较明显,产品集散地,线上线下差别不大。

应用商店多数超过2个,但常更新的不会超过10%。一来没用,原版本APP已经够用;二来怕浪费流量或者更新中被偷流量等。留个伏笔,整个APP的使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频繁。

低于5%―15%的但是见过有人用的还有大姨吗、美丽说、蘑菇街、9.9包邮、楚楚街、穿衣助手、百度地图等。

女生中30%-40%会有美图秀秀。

游戏类没见过一个MMORPG的,天天消消乐之类的居主流。

有一个从南到北100%都装的APP,仅此一个――WIFI万能钥匙。晋江东石厂区分散,工人为了蹭网,往往半夜还待在办公楼附近。

看的手机APP很多,如有没提到的,大家可以留言沟通。

APP装多少个,使用习惯都因流量、时间、需求等相对固定,其他的app很少打开。自己再刷root的很少(还有其他刷root情况,详见下述)。

超过50%的人会同时有QQ和QQ空间,空间是『浏览朋友生活状况』的主要地方,但我观察更多是习惯,呆久了逐渐都过渡到微信朋友圈了。发帖的并不多,主要是滚屏看别人,点赞发表情而已。

QQ进入空间的话,附近的人、部落等功能一概不看,直接进入。几乎100%都用过附近的人,但是当前失望的、不再用的超过95%。详见下。

农民工的“移动社交”形态

腾讯之前发布微信使用报告,说90后人群微信使用率很低。这种情况在我高中的妹妹那里适用,因为社交人群是全班人,全班人都不用微信,我妹也可以不用。这种情况在农民工90后中不适用。农民工孤身一人到大城市进厂打工,TA可以谁都不认识埋头苦作,一天之内一定会认识工位前后的两三人,因为有协作关系。

一周内一定认全一组的人(组是一般工厂最小单位,排班、第一步验收等都是组长来,一组大约十来人),因为有早晚点名,流程作业一组是一个单位。组长都在用微信通知事情,你不可能不用微信,只是频率问题。微信定义了语音交流,逐渐大家都会习惯使用。

我们之前都以为背井离乡自然会想找老乡,还因此看过赶集的『乡聚』,南都人做的『闰土』等,虽然从产品形态上一看就觉得会死,但老乡社交的确值得去观察。结果是『老乡』这个标签是很弱化的。多数农民工存续较久的朋友大约2-4人不等。不限于同组、同宿舍、老乡会等。最初交友是工位前后2-3人,熟络之后是同组,然后2-3人会拉老乡或朋友的朋友一起聚餐,逐渐剥离出2-4人左右。为何这个数量?因为聚餐都不是AA制的,轮流做东吧。

如果维系超过4人的关系,那么每月就要聚餐多次。聚餐消费女生会超过50元/次,男生一般70元/次,每周一次(以2-4个朋友计),一月就要200-300元,这还是最保守估计。如果维系朋友过多,费用过多。现实点的问题是,其实朋友都过得一样,多了并不能带来什么本质的工作生活改变,只是吃吃喝喝吹牛逼而已。能保证2、3人好友可以一起购物、吃饭、聊天就是朋友群的常态了。

异性社交

大家做这个群体都想直指异性约炮。说个正经的,CCTV7有个农民工相亲节目,正经配对恋爱结婚那种,据说排队到了3年后了。然而农民工中一直有个难解的矛盾,由于老家穷风俗旧娶妻贵,外出打工都想找个近乡甚至老乡女的回去结婚过活。男普工都想找个女普工,但女普工都不想找男普工,一定要找个男组长以上的级别的,这是长期的矛盾,难以通过软件弥合。

做这个群体的社交需要区分:1)通过社交打发无聊;2)交泛泛的朋友/炮友;3)正经交友,注意这三个是完全不同的需求。

实际情况第一点最多,可被软件替代性也多。我在东莞试验用抱抱发乱码,很快就有17个抱抱(点赞),但是真正能约见的一个都没。第二种男生想的最多,重点谈下。

接上。其实多数男生文字聊天并不通畅,很多人在用联想词输入,全屏打字如飞的没见到。作为男生起头引导的异性社交,男生往往就会问『美女在干吗?』『美女下班没?』『美女吃饭没?』。而我问女生,女生最讨厌就是男生问这些无聊的问题。我最早考虑用VOIP免费电话做――大家都在乎省钱嘛,但是不行,你想泡妞,我真拉个女的在你面前,你根本不会搭讪聊天,不能形成有效的对话。男的不会聊天泡妞才是线上陌生约炮很难成的重要原因。插一句,晋江话费普遍是39元/月,100分钟通话+600M流量;东莞是59元/月(有些手机厂如步步高系有厂内话费制度),150分钟通话+1000M流量。流量基本用完稍稍不够,但是通话都比较富余,基本打给家人、朋友等,这印证了上述的结论。

同去调查的一位女产品经理线上吊人。一屏内对话是这样的:『美女下班没?』『下班了』『美女你吃饭没?』『还没』『要不要一起吃饭?』『好』『你还是单身么?』『嗯』『那我们谈恋爱吧。』。第一次招呼,一屏之内,就是这样对话的。

很多约炮社交APP都搞拉群真心话大冒险,其实就是创造话题增加沟通黏度。我觉得很low,于是在产品角度做了些变通想法,问男生愿不愿这样多费点力泡妞。『不愿意』。因为基于『无聊』想泡妞的男生,一天可以扫一百次附近的人,每个都问『美女在干吗?』总有同样无聊的人会回应。

真想找女朋友式的,可以通过聚餐、请对方小组朋友KTV等,一两次大方就能搞定对方。即,大家(尤其女生)对线上完全未知的人戒心重,但是对同厂、隔壁厂,二三维度的朋友关系经过认识后,戒心低。这样情况下,再剩下的就是三巴掌拍不出屁来、很内向不会说话的、闷骚的、不善真实环境下交友的、压抑性需求的男生/女生等。我觉得靠社交APP这样剥离太难了。

据上,有了很不错的改进现在蓝领/灰领社交APP功能的点子,但是这些点子不足以支撑一个新产品。从需求可行性出发,准备放掉这个方向了。

商业业态、生活场景、消费习惯

从北到南,制造业农民工厂区主要店铺(有门面的店铺,其实还有大量的流动铺)有几种:1)大排档、快餐馆;2)医院、药店;3)理发店;4)便利店小卖部;5)奶茶冰沙冷饮店;6)手机店。

挑几个重点说下。

餐馆的类型非常接近,更新率很低。之前看到数据,上海餐饮店铺更新率15%左右,但是询问东莞昆山,估计不会到3%。大城市会因为服务、地段等淘汰饭店,但厂区只要卡住了位置,饭店基本不会死。有门面的主要是烤鱼等大排档、川菜湘菜,穿插一些沙县小吃、黄焖鸡等。饭点时路边摊的样式就非常多了,不枚举了。你发现最终留下的都是重口味店铺,食材不新鲜糊上一层酱吃不出来的那种。原因还是消费价格。这些店铺的日常餐饮都提供套餐、盖浇饭一类,单人基本都在8-15元之间,15元可以吃的很不错了。东莞的餐饮、冰沙等,基本是上海消费的三分之一价格。

厂里其实都有食堂,多数管住不管吃,食堂也收费,相对便宜,但是质量较差,老员工基本不在食堂吃。东莞28个镇,去了6个,主要在长安。离开镇中心的大润发、万科地产等,2、3公里外就都是电摩天下,是点评、美团没有进入的地方,最多有些KTV打折券,餐饮类几乎没有。

多数正规点的厂,医保社保都是监管部门强制的,基本都是最低额。小病小灾都是自己处理了,医院也是人流广告多。晋江时最后跟三女孩吃饭,吃完才知道一个2000年,两个1999年的,其中一个99年的流产两次了。我极为惊讶,女孩不觉得这是多么大的事情,从黔东南带她们出来的姐姐也是这样过来的。吃完饭,三个女孩各自跟小男朋友在街上说说闹闹回厂了――还是一群孩子啊。医保社保、医院药店的情况,直接导致了一个新的想法,还在考虑可行性。

重点要说手机店。上述主流门店中,手机店是消费价格最高的店铺,分布密集程度难以想象。东石镇是晋江最偏的镇,繁华街道也就2公里长。我数过,四五百米内有26家手机店,那种一个玻璃柜台的不算,都是两三间门面的小卖场,非常壮观。从昆山到东莞皆是如此。

我问过不少投资人朋友,几乎无人能说出农民工手机品牌持有情况,大多都以为小米最多。其实从北到南几乎一样,第一档其实是VIVO、OPPO,这一档遥遥领先几乎可以等于后面几档的总和,我见的手机店几乎都是气球拱门易拉宝全部这俩牌子(这俩其实都是步步高一家的),线下渠道非常牛逼。

第1.5档勉强可以算上魅族,与VIVO、OPPO一起。第二档不是三星,是华为、联想、金立、中兴甚至朵唯等国产牌,量不算少。第三档迅速减少,基本是三星。第四档是小米和苹果,小米也以红米为主。后来合伙人点醒,vivo、oppo牛,是因为价格不透明,线下渠道返利大,小米苹果则是价格单一了。

主流手机4.3-5寸大屏,价格在1400-2000元为主。主宣传大屏、高像素、自拍、外观、自带软件等功能。有分期贷款,常见佰仟金融。一台1700左右的手机,12期还下来,多还300-350元左右。

请注意,手机店对用户手机是第一手管理。购机后基本都会帮助刷一次rom,上面提到的多个应用商店,常用软件都是这时候刷进去了,绝大多数此后不会再root,除非卡得不行,手机店做点系统软件维护,root要收费。因此真的推APP的话(当然单独的app在这群用户中独立安装非常困难),不得不走卖场刷机的路。

不知有没注意到,常见门店中没有服装店。至少昆山晋江情况,除了穿厂服外,服装采购需求不强,换季的时候发工资的第一个星期去镇上买一些,平常小件衣服主要是夜市摊,牛仔裤29一条、50元两条那种。

分工厂不同,晋江普遍到手收入2800-3200元。东莞高些,在3500-3700元。基本是本月25-30日发上个月的工资,即压一个月。储蓄率高,大家也都清楚,出来是赚钱奔生活的。节约又保证正常生活下,厂里管住,小姑娘存1000-1500元/很普遍。有了男朋友后,吃喝男友的话,储蓄率更高。东莞由于男女比例问题,的确有一男多个女朋友,然后吃女朋友的情况。总的来说,储蓄率高。

刚到泉州的时候见到一哥们值得说。临沧的,每年去厂后找小姐就要花近三千块(质量不错的约50-100元),年底穷到没钱回家。后来深聊才明白,他们家乡太穷了,人均年估计也就千把块钱,出来打工见到灯红酒绿就没想再回去,工资里省一点就够家里人用了,过年回家的确需要折腾很久转不少交通工具花费不少。西南极穷地方出来的男孩子,这不算太特例。

农民工产品的需求分析

在我看来,第一需求是优惠折扣、便宜过日子,保持基本生活质量情况下,怎么便宜怎么来。这方面的需求遥遥领先。第二需求可以算是泛社交,这个需求已经远较第一需求低很多了。第三需求可以算是学习,第四需求可以算是保障知识,包括维权啊、医保社保、生活常识之类的。

说到学习,有点矛盾。去打工其实就是没有继续读书下去的选择,因此即便学习,也都没有规划性。女孩子看韩剧想学韩语。东莞街区不少培训班,百来块学五笔打字,就是给你个金山词霸随便学;几百块学office办公软件,一两千学淘宝天猫开店。学的人很少。

不同年龄的农民工对未来规划不同。刚来两三年的年轻人,还保持在有点热情,面对到组长主管的晋升的阶段,消费随意。平常也喜欢三五好友买旱冰鞋玩、改造电摩酷炫等等。

但五年以上,到了熟练工组长之类的,则明显开始有所规划未来。女的一般不愿嫁回老家,希望留在本城市。男的则开始比较固定女朋友往结婚考虑,除了晋升外,考虑回老家开小店做小生意等。

后记

个人不太看好在制造业集中厂区做蓝领/灰领招聘这个细分方向。

一来这个方向上跑得快的,比较多都是原来就是线下劳务中介出身,对企业端比较有把握。二来,熟练工自有了制造业以来就有所短缺,当前经济状况下,工厂倒闭外,剩下的工厂招普工并不困难。

普工真的失业后,通过朋友介绍、自行车转一圈厂区拉的招聘横幅,并不难找到新工作。而且见到的工厂岗位非常同质,都是车工、普工、前整后整、质检等等,工资多少,各个厂相差不大。昆山主要的四大家电子厂,工资政策相差不大;长安让人羡慕的流动就是从普通小厂去vivo、oppo里。

大家对农民工称呼是中性偏负面的,我并不喜欢。

对自己的定义其实就是工厂/公司上班的普通工薪阶层,没有人称呼自己农民工,对想关衍生出来的什么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等,一概不怎么喜欢。大家会认为除了具体工作内容、城市、收入不同外,跟大城市公司里上班的没什么区别。

他们的心态或者乐观程度普遍比我们好些,早先觉得阶层固化,很难改变等等,这些偏负面的担忧在他们身上看不到。

跑这几个月,觉得真的互联网世界并不在北京、上海,而那些广大的亿级用户、三四线的城市,可能才是互联网应用的真想。

非常感谢这个过程中帮助我的朋友们,秦、赵、周、刘。。。没有诸位,很难顺利的跑完这个过程。

并非全无机会,还有一两个机会可以考虑,待与大家再多聊。写得很散,关于这个方向,还有什么没提到,欢迎留言多聊。

标签: 杀马特 农民工 APP 机会 何在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