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中国制造如何与互联网加出正效应

互联网 2015-05-20 07:36:03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既需要孵化出与互联网融合程度较高的标志性企业引领,更需要培育出新型制造业环境。怎样让“互联网+”的概念变现,决定着中国制造变强的速度和覆盖面

既需要孵化出与互联网融合程度较高的标志性企业引领,更需要培育出新型制造业环境。怎样让“互联网+”的概念变现,决定着中国制造变强的速度和覆盖面。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该文件以成为制造业强国为目标,以信息化和产业化融合为途径,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原则,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方针,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10年确定了行动纲领。

中国已在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王座上坐了5年。制造业第一大国的身份虽然保证了中国经济应有的景气度和财富增长速度,但并未给中国制造带来普遍美誉度。许多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在下游,附加值含金量极低,全球领先的企业和产品寥寥可数,一些行业还遭遇了信任危机。更严重的是,支持中国制造的要素资源,特别是环境资源和人口红利,均已出现透支现象,传统的中国制造方式已不可持续,中国制造这一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区域正遭遇不小挑战。

在此背景下推出《中国制造2025》,寻求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路径,无疑正当其时。沉湎于现有的生产模式,希冀守护现有利益,既守不住,还可能失去对未来战略高地的争夺权。

既要守住现有利益,又能在未来占领制造业的战略高地,关键在信息化和产业化“两化”的融合程度。“两化”融合,实际上就是互联网+中国制造。从要素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经营模式上看,目前中国制造既有市场化特质,也不乏行政化特质,既有沉重的历史负担,也有难以突破的行动边界。因此,其与互联网并不天然融合,相反,在一些行业不乏互相排斥的先例。互联网+中国制造能否产生正向的乘数效应,将是一个复杂过程。不仅要看技术层面能否对接,更要看机制层面、思维层面能否对接。

引进智能机器人担任生产者,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方式管理供需关系,让产品保持合理库存、能够与多元化的个人需求相对应,是互联网+中国制造容易看到的前景,也容易达成共识。但应认识到,即使个别企业的两化融合做得再好,示范作用再大,放到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中国制造体系中,其撬动效应也注定有限。让中国制造在各行业都变强,既需要孵化出与互联网融合程度较高的标志性企业引领,更需要培育出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能够对冲人口红利和环境资源过快耗竭的新型制造业环境。

创造这样的环境,企业和政府应各司其职。企业是微观层面的先行者,政府则应是宏观层面的主导者。给予中国制造足够的金融支持,为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供政策优惠,加大环境约束和人力资源整合力度,形成既有导向性又有倒逼性的制度架构,互联网+中国制造才能相互作用,实现普遍融合。

怎么做比要做什么更难。《中国制造2025》公布后,怎样让“互联网+”的概念在中国制造中变现,决定着中国制造变强的速度和覆盖面。相关报道见A05版

特约评论员 徐立凡

标签: 中国制造 如何 互联网 加出 效应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