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熟不一定能生巧 颠覆性研究

业界动态 2015-03-23 15:39:06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美国知名网络杂志Slate近期发表了一篇题为《熟不一定能生巧》的文章。文章通过各种丰富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生而是不平等,自身的很多才能受到基因的影响

美国知名网络杂志Slate近期发表了一篇题为《熟不一定能生巧》的文章。文章通过各种丰富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生而是不平等,自身的很多才能受到基因的影响。若在某个领域缺少“天赋”,其再怎么努力也难以达到卓越的水准。

以下是文章概要:

十年前,当时年仅13岁的马格努斯・卡尔森(Magnus Carlsen)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击败了前世界冠军阿纳托利・卡尔波夫(Anatoly Karpov),引起了国际象棋界的巨大轰动。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卡尔森又与国际象棋史上的奇才,被誉为“棋坛巨无霸”的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打成平手。

后来,卡尔森一跃成为国际象棋界的明星:2004年获得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称号;2010年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排名第一的棋手;2012年打破加里・卡斯帕罗夫保持了12年的最高等级分纪录。

取得如此惊人成绩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因素使得某些人在音乐、游戏、体育以及商业方面出类拔萃?这个问题一直是心理学领域讨论的焦点之一。

在19世纪初期,优生学创始人、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表弟法兰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通过对数百位学者、艺术家、音乐家以及其他方面专业人士的族谱进行分析,发现人的成就往往由家庭决定。

举例来说,他从巴赫家族中数出了20多位著名的音乐家,其中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最负盛名。高尔顿总结认为,在某些方面有成就是由于“天生”禀赋如此。

在近半个世纪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约翰・华生(John Watson)反对高尔顿的理论,他还笃定从婴儿中随机挑选一个,无论这个婴儿具有什么才能,他都能将其“训练成任何领域的专业人士,从医生、律师到企业家甚至是乞丐和小偷。”

这种“人才培养理论”在最近几十年中占据主导地位。1993年,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及其同事在心理学权威杂志《心理学评论》上发表文章称,人们在音乐以及象棋等领域的表现差异性很大程度是由于他们在专业领域“刻意练习”的时间多少造成的。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埃里克森和同事们从柏林音乐学院聘请了数位优秀小提琴家,并询问他们每年在音乐上“刻意练习”的时间,结果发现最有成就的音乐家“刻意练习”的时间最多。例如,优秀小提琴家每年“刻意练习”的平均时间为1万小时,而成就稍逊的小提琴家每年所用平均时间为5000小时。

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这种情况在钢琴家中更加明显。出色钢琴家需要花费1万小时,而业务爱好者平均只有2000小时。基于这些发现,埃里克森以及其同事认为,长久的努力,而不是内在的才华才是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区别。

后来,这种理论经过过滤后进入了流行文化。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异类》(Outliers)中使用了“1万小时定律”(10,000 Hour Rule)。

受此启发,Macklemore & Ryan Lewis在首张专辑《The Heist》中创作了一首名为《一万小时》(Ten Thousand Hours)的歌曲。后来,《The Heist》还获得了第56届格莱美最佳说唱专辑。

不过,最近的研究显示,“刻意练习”虽然很重要,但只是专业才能七巧板中的一块,而且还不是不可或缺的最大的一块。认知心理学家福尔兰德・戈贝特(Fernand Gobet)和吉尔莫・坎皮特里(Guillermo Campitelli)的研究就首次证明了这一观点,他们发现,为了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国际象棋选手所花费的时间差异很大。

例如,为了达到大师级水平,需要“刻意练习”的时间从728小时到16120小时之间不等。这也意味着一位棋手为了达到大师级水平,其付出的时间可能是某些人的22倍。

由凯斯西储大学心理学家布鲁克・麦克纳马拉(Brooke Macnamara)及其同事近期完成的一篇分析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麦克纳马拉等心理学家搜索了9000多份可能存在相关性的出版物,最终确定其中88篇研究报告收集了“刻意练习”的行为,并记录了“刻意练习”与相应技能行为之间的关系。剔除极个别情况,“刻意练习”与技能确实存在关联。这也就是说,勤加练习的人要比疏于练习的人在某些方面表现更好。

不过,这两者的关系并非永远成正比关系:“刻意练习”所造成的“无法解释”的变化要多于可以解释的变化。例如,在国际象棋方面,通过“刻意练习”而变得更优秀的比例是26%,这一比例在音乐领域是21%,而在体育方面则是18%。

因此,“刻意练习”不能解释一切、或者说几乎所有人的表现,甚至连这些领域大部分人的表现也无法解释。具体而言,这些案例说明,即使是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也无法“保送”你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因为影响人们在某些领域表现的因素还有很多。

在这些众多因素当中,其中一个可能是接触某个领域的年龄。在戈贝特和坎皮特里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即便是考虑到先开始下棋的国际象棋棋手要比晚开始下棋的棋手所进行的“刻意练习”更多,前者所取得的成就也比后者更高。因此,童年时期可能有一个窗口期,就如同学习语言一样,对于我们能否掌握某些复杂的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有更具说服力的证据表明,基因也能够影响成功。一项由伦敦国王学院心理学家罗伯特・普罗明(Robert Plomin)牵头的研究给15000多对双胞胎做了出生记录,这些双胞胎被要求参加一系列测试及问卷调查,其中包括记录孩子绘画人物的能力。

在近期发布的数据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同卵双胞胎在绘画能力一致性上的能力要强于异卵双胞胎。这也就是说,如果同卵双胞胎的其中一个擅长画画,其另一个兄弟姐妹擅长画画的可能性也很大。

因为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是100%相同的,而异卵双胞胎平均只有50%的相同基因。这一发现表明,人们在基础艺术能力上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另一项基于这些样本的独立研究发现,在阅读上,专业人才与能力稍逊者之间一半以上的差异归咎于基因。

在另一项研究中,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一组研究人员在心理学家米里亚姆・莫辛(Miriam Mosing)的带领下,要求10000对双胞胎估算了自己花在音乐练习上的时间,并对他们在基本音乐能力进行测试。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虽然音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基因影响,但没有证据表明这项能力因练习而发生改变。对于一对同卵双胞胎来说,在音乐上练习时间较多的那个人在测试中并不比练习较少者表现更出色。

虽然此次测试中所体现的音乐能力并不是成就高水平所必需的唯一因素,但也从一定程度表明,勤加练习在提升音乐能力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莫辛以及同事认为,在音乐领域,练习并不意味着完美。

以同一种思路,生物学家迈克尔・隆巴多(Michael Lombardo)和心理学家罗伯特・迪纳尔(Robert Deaner)查阅了杰西・欧文斯(Jesse Owens)、马里恩・琼斯(Marion Jones)以及尤塞恩・博尔特(Usain Bolt)等短跑名将的履历。

他们发现,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这些运动员就凭借自身出色的素质脱颖而出,而这种能力在他们还没有比其同龄人累积到更多的练习之前就已经有体现出来了。

所有研究都表明,我们在能力方面并不是生而平等的。这一结论可能会让你感到不安,但却可以理解。

标签: 不一 定能 生巧 颠覆性 研究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