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手机依赖症是“不治之症”? 不久前,南京某高校开展了一项志愿者活动,征集学生体验一回一个月不用手机的生活。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
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手机依赖症是“不治之症”?
不久前,南京某高校开展了一项志愿者活动,征集学生体验一回一个月不用手机的生活。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现象
手机依赖症恐怕是“不治之症”
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在网上随便搜搜“手机依赖症自测题”,再对照下自己的行为,大多数人可能都感觉中枪无数。
不过话说回来,手机依赖症也算是一种常见病:身边对此病症免疫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就算是没有工作任务的,比如我退休在家的父母,也常常一晚上捧着手机不抬头――手机游戏花样繁多还有不花钱的,最适合老年人打发时间;手机依赖症也是一种时代病,再往前回溯十年二十年,很多手机的功能也比不上今天无所不能的智能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派不上其他用场。今后我们的下一代还会不会患上手机依赖症?这可不好说。如今的“00后”们已经是玩着平板电脑长大的一代,也许他们能够幸免于手机依赖症,却患上别的“XX依赖症”也说不定。
患上手机依赖症,一方面是对身体健康有不小影响,看久了屏幕视力受损就是明显例子,如今“眼镜族”的年龄越来越小,就与手机流行有很大关系。同时,长期保持一个姿势玩手机,缺少运动,腰椎、颈椎往往也吃不消,别以为这些都是“老年病”,年轻人离不开手机,也可能是“二十岁的年龄八十岁的身体”。另一方面,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如今正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手机依赖症”侵蚀着与朋友、亲人之间的感情维系,这几年来我也刻意在与亲朋好友相聚时不打开手机,一来算是尊重,二来也减轻了自身的焦虑――工作上的事一时半会找不到你,天也塌不下来。
但让人感到无奈的是,手机依赖症更可能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时逃开了手机,能逃开一世吗?手机已不仅仅是手机,而是人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主要渠道,工作、生活、购物、交友,现在哪一项离得开手机?只要不是高官富豪,手机由秘书接听应付,大多数人还是离不开手机。这恐怕是最令人悲哀但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现在我们还能自省,手机依赖症是病,得治;也许将来,不依赖手机的人,反而才被认为是有病呢!
原因
为工作所迫被科技绑架
“手机依赖症”是现代技术革新的“后遗症”,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大哥大时代”过去后,手机走向一个智能化时代。3G、4G、无线网的普及、便捷快速的技术飞跃、个人时代的到来,让手机成为不少人的生活依赖。“手机依赖症”的主要表现在个人无时无刻带着手机,时不时刷屏,一天不带手机,便如患病般浑身不自然,而有手机相伴,走路刷屏、搭车刷屏,连吃饭也不忘发个朋友圈再刷评论。
总体上看,“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可以从客观、主观两个层面剖析。
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人人享有手机毕竟已是不争的社会现实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工作所迫、被科技绑架。
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依赖手机,在一些人看来不仅无可非议,还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解决
现实的浅笑,胜过网络上的狂欢
《手机》这部电影曾被评论为给人带来“手机=手雷”的恐慌。要知道,彼时最流行的还是键盘式手机,满大街黑白屏晃动。时光荏苒,当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后,“手机”带来的恐慌,兴许早已超越了“手雷”。
世上纵无事,手机来扰之。不少现代人机不离身,吃饭时、走路时、聚会时……甚至,没了手机,蹲个坑都别扭。套用一句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人,有人必在玩手机。无处不在的手机,让不少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最严重的当属“生物钟全盘紊乱”,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
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此言不假,但光靠放下手机,恐远远不够。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不乐与人交流的宅男宅女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所以,要告别手机依赖,机主还得回归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挖掘兴趣爱好,找到能比手机带来更多乐趣的事情;积极运动健身,尤其是户外运动如慢跑、登山、溯溪等,容易让人重拾自然之美;参加社区公益或爱心活动,将生活重心从手机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多与朋友“面对面”交谈,把酒言欢纵论人生都好过单调的网络文字。
另外,自发地创造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去接纳而不是遗忘手机依赖群体。
身边如果有人患上手机依赖症,我们也要主动出击“约起来”,挤压其依赖手机的时间和空间,最终令其觉得:现实中的浅笑,都胜过网络上的狂欢。
依赖不痛
过度才痛
最近网上统计流行的各种依赖症,我边看边对号入座,唉,已经病入膏肓。看看这些依赖症,No.1的就是手机依赖症,而紧随其后的wifi依赖症、充电依赖症,其实也不过是手机依赖的附属品。
我正是重症病患之一,每天回到家我爸爸都会语重心长地叫我“少看点手机”。我当然也知道低头族的悲哀――颈椎病、忽视身边人等等。但是,手机带来的便利呢,你们这群经常说自己“沉迷”、“受害”的人为何就不想想手机的好处?这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
时下,多少人在手机上阅读各种信息,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近几年来,大家都说国人不爱读书,纸质书世界江河日下。其实,读书、学习正是因为移动网络的到来而变得容易,吸取信息的渠道从四面八方涌来。大家不是不读书,反而是无时无刻不在读书。其实,移动网络带来的生活改变何止如此。交水电费、还款再也不用排队;与国外友人视讯可以无障碍实现……你说,好处那么多,手机我怎舍得丢掉?我有时甚至觉得,那些每天嚷嚷撇除手机依赖症的人都是自欺欺人。假如有一天,领导在微信上狂呼你而你浑然不知,到时看会被怎么收拾。同理可证,老婆大人呼你不回也是同样下场。
要“数臭”手机依赖症,症状实在太多,不用我细数读者自身也了解。这里传授几条我要忍痛甩开手机的秘笈吧:1.去旅行,遇见新事物,完全跳出原本的世界。试想想丢掉手机,拿着本地图册,看见什么吃什么,也不用管什么大众点评、不晒图、不刷朋友圈,这绝对是你独自享受新鲜的时刻。或者躺在无人的海滩,哪管谁买了名牌包;哪管余额宝收益升了多少,因为那一刻,世界只有你自己。2.穿越去星际。请自行搜索穿越办法;3.当个和尚。经验本人暂无,如有兴趣请咨询各大寺庙。
其实一样东西好与坏,很难有绝对值。正如爱一个人一样,太过依赖以至于失去自己,好事就会变坏。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