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本页面生成第一名专题报道,第一名滚动新闻,第一名业界评论等相关报道!
  • 9月美国游戏市场数据公开:PS5硬件第一星空软件第一

    9月美国游戏市场数据公开:PS5硬件第一星空软件第一

    9月美国游戏市场数据公开。硬件方面,PS5依然是最畅销的主机,销售量和销售额都是第一,Xbox则都是第二...

    游戏资讯 2023-10-19 02:14:50
  • 再接大单!华为手机销量跃至国内第一!

    再接大单!华为手机销量跃至国内第一!

    (原标题:再接大单!华为手机销量跃至国内第一!) 华为手机又接到了一个大单!近日,据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信息,中国移动采购华为Mate 60权益版等5款手机产品终端,需求数量为120万台。有网友调侃说:“又加塞120万台,手机‘遥遥领先’,发货真的要变成‘遥遥无期’了。”来源: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目前,华为Mate 60系列的强势回归已经让华为手机登顶10月2日至10月8日的周销量第一。而苹果由于面对华为在高端机领域的强势竞争,iPhone 15系列首发销量出现同比下滑。华为深度牵手中国移动据了解,此次中国移动采购120万部华为Mate 60权益版等5款手机,属于中国移动正常的定制版(权益版)代理采购。除此之外,华为与中国移动在很多地方都开展了紧密合作。近日,以“算启新程智享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华为终端旗下的旗舰手机、运动健康、智能家居等产品都亮相展会,如Mate 60系列手机、Mate X5全新折叠屏以及运动穿戴、高效办公等全系新品都出现在“1+8”陈列区。在2023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昆表示,中国移动部署了全球最领先的5G网络,发布云手机、新通话等一系列新业务,为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为人们的数智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同时,中国移动已落地2.5万个5GtoB项目,覆盖港口、煤矿、制造等行业,5G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从试点走向了规模化商用。“华为愿意与中国移动和全产业伙伴一起,围绕5G高速率、低时延、海量联接的三大原生优势,打造差异化的用户体验,持续开发更多令消费者‘爱不释手’的爆款应用,规模化复制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为消费者和行业带来更多价值的同时,更好地提升5G网络的投资回报。”胡厚昆说。华为手机重夺销量第一中信建投研报显示,受Mate 60系列手机发布影响,9月以来,华为已成为销量增长最快的手机厂商。上述研报援引BCI数据称,自9月以来,多数周内,国内手机的周度总销量同比增速已转正。从年初至W40(第40周,10月2日-10月8日)末,国内手机销量同比跌幅收敛至3%,其中非苹果手机销量同比跌幅也收敛至3%,苹果手机销量同比持平。华为是9月以来增长势头最强的厂商,8月29日“先锋计划”发布Mate60系列新机后,华为手机销量迎来快速增长,近四周(W37-W40)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91%、46%、83%和95%。华为手机的销量份额也由Mate60系列发布前的10%左右增长至W40的19...

    电信通讯 2023-10-19 02:14:34
  • 一名38岁大厂高管的“毕业”自白

    一名38岁大厂高管的“毕业”自白

    行业走下坡路时,大厂高管没有“中途岛”,要么中途自己离开,要么被逼着离开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闫俊文‍‍编|李薇文章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 吴可38岁了,目前,他失业在家。2022年10月之前,吴可是国内一家电商巨头全国生鲜行业负责人。公司内部虽然没有P职级,但如果按照他曾供职的阿里巴巴职级算,吴可算得上P9,年薪数百万,直接向副总裁汇报工作。2022年10月,吴可离开了这家电商巨头,按照他的话,“没有高增长了,不得不离开”。5月底,他在职场平台脉脉发文:“想不到中年危机能发生在我身上,失业了,被逼退休在家”,并将自己4页半的简历公布出来:“找不到好的项目,大家看看简历,有没有合作的机会。”翻开吴可的简历,他有一个“开挂”的前半生。2005年,吴可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农业领域工作。2011年,他开始在生鲜行业创业,公司做到了“安徽第一生鲜宅配”。折腾几年后,2016年,他加入阿里巴巴淘鲜达。2017年12月,吴可操盘腾讯和今日资本投资的谊品生鲜,担任新零售全国总经理。项目失败后,在2019年10月,他重回阿里巴巴,任职高级运营专家(P8),全国半小时达生鲜菜场负责人,但1个月后因家庭原因离职。2020年10月,吴可入职另一家电商巨头,两年后离职。可以说,过去十多年,吴可的每一步都踏准了风口,生鲜行业叠加互联网,让其有机会参与了中国商业历史上的新零售、即时配送以及社区团购等战役。吴可自己也坦陈,他信奉“高增长”理论,一旦接手的业务失去高增长的可能性,他就会跳出来,重新寻求机会。进入和离开阿里巴巴等大厂,基本上是出于这个理由。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蛮荒时代已过,包括吴可在内,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中高层,也都需要寻找自己新的可能性。“刚进入职场,你会觉得选择占50%,努力占50%;然后有一天,我发现可能选择占95%,努力占5%;最终又有一天,我发现所有的东西100%都是幸存者偏差,时机和选择很重要。”吴可说。没有任何壁垒是永久的。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吴可在两个多小时的表达中,高频词是“成长”“退化”“竞争”“主动”等,他推荐了几本书,比如《创新者的窘境》《进化论》。吴可感慨,当一个行业走下坡路时,大厂高管没有“中途岛”,要么中途自己离开,要么被逼着离开。以下是吴可的自述:决心离开我在某电商巨头待了两年,我当时带着几十个人的团队,一年的工资,除了我之外,别人的工资,都要发上千万。但对公司来说,增长已经没有了。但之前是有的。我做了一两年,大概涨了有几十亿元,这是有结果的,但慢慢地,增长越来越少。行业红利没有了,团队拿不到结果,说白了,没有增长。当一个行业没有红利的时候,你再怎么努力,他就没有钱挣了,没有增量,就意味着团队只能进入一个维持的状态,那对我来说是没有价值的。要么走要么转岗,无非就是这两种。如果你不离开,在那个位置待着却不创造价值,公司肯定会让你换岗,换着换着也不知道换哪里去了,你让我换还不如我自己主动换(公司)。我每一个阶段都在找高增长,我从来不做维持的事情,所以你看我的简历上很跳。很多人是维持,他也愿意在那工作,稳定,但我觉得不稳定。我觉得只有能力的成长和持续创造价值才是最大的稳定,而不是不增长你还在那待着,实际上你的能力是在退化的。公司保护了你,让你感觉到你还能挣到钱,其实你的能力在退化,但你年轻的竞争对手已经出来了。两个人打架的时候,如果你躲着对方的拳头,你反而会被打得更惨。如果你面对着他,我就看你拳头怎么出,反而你可以挡掉几个,然后组织正确的进攻。大家看到,我可能是中年失业,但其实并不是像大家想象得这么差,因为我是很早就做好了准备。来源:视觉中国‍‍‍‍‍其实我是几个月前(2022年10月)就离职的。我在脉脉写是我被逼退休,是因为大厂没有好机会了,我只能退休了。我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我自己也是一直在盘点各种机会,只要我找到一些高增长的机会,我就会投入我的钱或者精力进去。我的态度是,不管怎么样,先跳出来。每个月领工资那是上瘾的行为,你要出来看看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公司不能一直保护你。到最后有一天你被裁的时候,你再出来,来不及了,你要学会每天都把自己放置于危机当中,才能总结出更正确的方法,更正确的逻辑,而不是在一个地方就躲着。我觉得这是40岁前和40岁之后的一个分界线。40岁之前,我们不撞南墙是不会回头的,认为自己比别人厉害,但实际上从整个时代的浪潮来看,这个时代所有的商业公司,做成一件事大概是运气而不是努力。为什么有些老板水平没有员工高,但他却是老板?你必须在合适的时机入场,你才能拿到这个位置,而不是靠晋升。一个行业如果开始走下坡路了,即使它是超大型企业,你也晋升不上去,因为它一直在裁员,你怎么晋升?如果是一个高增长的行业,它一直需要人,你就算水平不够,也能进去,因为他缺人,高增长的赛道会被动吸入大量的资源进去,会把你从一个普通的人带到顶层。所以如果你努力,不应该放在怎么去努力做一个细节的事情上,首先你要去看大方向,等方向研究清楚了之后就决定了95%。在大的高速增长范围内,你努力一点可能是100分,不努力一点可能也有80分,超过了绝大多数人。所以我们真正的努力不是去跟别人拼体力、拼加班,或者是拼一些具体的业务专业性。我不是说这些不重要,是因为浪潮风口就是用户的价值倾向。风口变化了之后,你的专业就没有意义了。享受时代红利的一批人我大学学的是农业,一直到现在,我都深耕农业,所以这个风口也是我侥幸出场的。为什么选择农业呢?我有个亲戚很厉害,我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他说不要去选很多人都报名的比如经济管理、计算机、会计,你搞不过最聪明的人。你去选最没有人看得上的,但是大的方向很对的专业。农业就是。我的几段经历都收获不少。阿里实际上是给我一个全量的数据,让我看到了用户的行为,让我明白了商业的大框架的东西;谊品生鲜教会了我所有的商业洞察,商业纵深,怎么去打赢一场仗,虽然项目做失败了。我刚毕业的时候天天种水稻,出水稻(种子),然后出口到国外。后来又做食品安全,稍微好一点,也是一点点在努力。2016年,我进入阿里巴巴,当时他们正拓展淘鲜达,我去面试的时候还穿着西装,那时候阿里员工都看我,因为他们很少穿西装。来源:中企图库去阿里前,我一直在合肥,一去杭州还不适应。等我去了阿里之后,我发现我一无所知,我面对的是个全新的情况,开始重新学习。过程就非常痛苦,但认知在那一年爆裂式增长。我经常跟别人说,你到阿里去啥事不干,你就看着别人干活,听别人讲话,你的认知度提升几倍那种感觉。阿里做业务是360度的视角。比如一个小店,每天卖多少货,然后怎么定价,到底找小店合作还是大店合作,后面的跟进怎么策划,人员怎么配置,用什么样的系统,到底是往大池子做还是小池子做。我刚去阿里的时候,一个阿里P10级别的领导给我们上了第一节课,我就问,一年以后,我们到底是往管理方向发展,还是往技术方向发展。这位领导跟我们讲一句话,你在大厂,既要懂管理,也要懂技术。你要把这个事搞定,你到底是从一个技术方面搞定还是管理方式搞定?搞定就好了,不分什么技术和管理。干了一年多后,今日资本的人和谊品生鲜董事长就叫我过来帮他们负责全国的新零售,其实就是现在大厂做的社区团购,这对我来说挑战特别大,我们当时认为能挣钱,结果做了一两年发现都是亏钱的。停掉之后,大厂过了两年就开始做这个业务。我当时还觉得我做的不太好,每天负毛利10个点,比如一年做1个亿,一天就亏3万多。不过我看大厂现在搞这个业务,基本也是这个水平,心里相对平衡一点。他们也没做成这个业务。专业不专业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生态位,专业只是一个相对的词而已。在大厂,我负责几百亿的生意,我下面的团队每一个人都比我专业,他们是行业内的精英,最专业的人可能是螺丝钉,我的专业可能是在另外一个层面了,比如可能就是我找方向的速度,卡位的速度。好比打篮球的时候,我就喜欢卡位之后拿到球传给专业投篮的人。有时候别人说,他连投篮都不会,我确实不会,但我能让会投篮的人投进球。寻找高增长我那个帖子发完之后,很多以前的老同事发信息给我。我们天天都焦虑得很,担心下一步去哪。有很多人不敢离开公司,因为公司提供了保护以及各种资源。但你把整个社会当成一个大公司,你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公司去做事情,它不就相当于一个公司里面不同的部门,我在整个中国去找一个新的方向,然后再去整合资源去做。公司内的资源是很小的,我不如在整个中国去挪动我的生态位。我自己的底层逻辑就是,成长才是刚需,高增长才是方向。来源:视觉中国所有的公司和项目最终都会走向灭亡。所以对于我来说,我们永远要去寻找高增长的赛道,高增长的企业,然后重新去学习,只要你停下来了,很快就能被淘汰。高增长怎么定义?高增长是看增量而不是存量。比如整个大盘已经四五百亿了,你做小型的业务不可能让500亿变成600亿的,只可能让500亿变成501.1亿。但对于一些很好的小赛道,比如一年做两个亿,但能挣1000万。盘子小不代表我挣的钱就少。你去看克里斯坦森(“颠覆性技术”理念的首创者),他讲过一种大方向的高增长,基本上来自于一个行业本身,结合新的技术改变,带来了更大量用户的使用,成本可能变得更低了,效率变得更高了,一般是往这个方向去进化的,只要往这个方向找就肯定会有。《创新者的窘境》可以一读,《进化论》也要好好理解,企业其实就是它做了一套产品,它属于一个生态位;所有东西跟生物演化方向是一样的,搞清楚这两个概念,基本上商业的演化就能掌握。互联网公司真正高增长的时候是没有管理的,当公司开始搞管理的时候,增量就比较小了。PUA是管理的一种工具。当一个领导要去PUA员工的时候,说明领导自己找不到增量,不知道让员工往哪个方向做,然后就会反过来怪员工没有把细节做好,所以这是个很愚昧的领导。互联网岗位有个特性,就是前期人很重要,慢慢地产品化了之后,人就不太重要了。要去搞清楚自己要什么。有个互联网大厂的小伙伴绩效倒数,他很痛苦,我告诉他,你不要用过去的成绩去决定你未来做什么,而是要去思考你本来准备去做什么。也不要用公司给你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因为公司的评价是为了塑造一个岗位的螺丝钉,而不是塑造属于你自己的未来。未来打算2022年10月,离开大厂后,我一开始有一些不习惯,但不习惯的时间并不长,我觉得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陪家人。 网上流传着乔布斯临终之前说的一段话:当我快要去世的时候,才发现我一生积累了那么多财富其实没什么用,当一个人财富足够了之后,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对周围的人有价值的事。比如说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甚至去研究一些艺术,这种看起来没有直接经济收益,但实际上能真正地让自己灵魂变得充实,这样可能才不枉一生。为什么很多人挣钱越挣越多,最后停不下来,这是一种上瘾的行为,是一种惯性。我现在离开公司几个月了,在家歇着,我也可以去上班,但我没有,我觉得我要照顾家庭。现在我觉得我的健康很重要,陪伴家人、跟朋友一起交往很重要,因为生命很短,这两个才是大头,剩下的时间你用一点点时间去挣点钱,挣不到也无所谓。最重要的事情叫,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在大厂干了两年,回家的机会都很少,我现在回来了,没事儿去找我爸喝点酒,我觉得很开心。我以后也不会选择进互联网大厂了。我觉得第一就是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第二就是做一些小但是有价值的事情,这是我要思考的方向。目前还没有完全思考好,以前我可能觉得我很功利,是因为职场的效应造成的,对效率越高的事情关注越多,效率低的事情我都不做。现在反过来了,我要做一些看起来没什么意思的事情,跟周围的人一起去做,我觉得很开心。比如说跟朋友去钓鱼,陪小孩骑自行车,我觉得很开心。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进群”加社群 ...

    智能设备 2023-06-13 10:58:22
  • 苹果VisionPro试戴感觉如何?第一波测评来了!

    苹果VisionPro试戴感觉如何?第一波测评来了!

    在被称为“苹果春晚”的2023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首代混合现实头显、酝酿了7年的VisionPro终于亮相。这款被苹果寄予厚望的产品,能开启空间计算领域的“iPhone时刻”吗?科技媒体9to5MAC记者Chance Miller有幸率先获得了一次试用机会...

    手机互联 2023-06-06 21:32:44
  • 618第一夜,苹果又给国产上了一课

    618第一夜,苹果又给国产上了一课

    618第一夜,也就是昨天晚上。相信看战报大家就能看出来哪个品牌表现好,哪个品牌表现差了...

    手机互联 2023-06-02 10:26:17
  • 华为平板电脑超苹果居中国市场出货量第一 M6系列产品立功

    华为平板电脑超苹果居中国市场出货量第一 M6系列产品立功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平板电脑与iPad几乎等同于一个词,但如今,随着诸多制造商进驻,市场不断推新,苹果平板电脑不再一枝独秀,市场竞争逐渐走向白热化。11月8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报告,数据显示,该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567万台,已连续6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但增速继续收窄,增幅只有1.4%。在这之中,受到新旗舰机型M6-10...

    智能设备 2023-05-27 17:12:30
  • 佳能推出VR社交平台Kokomo,进入消费级市场第一步

    佳能推出VR社交平台Kokomo,进入消费级市场第一步

    IT之家 5 月 27 日消息,据 Road to VR 消息,佳能近日推出 VR 社交平台 Kokomo by Canon,支持 Meta Quest 2 头戴显示设备,目前已在美区 Google Play 上架。▲ 图源:佳能Road to VR 指出,相较于 Magic Leap 向视网膜直接投射整个数字光场,以产生电影级的现实;Kokomo 则是更关注使用其社交属性,通过合理利用使用者的手机镜头,呈现用户的虚拟形象。Road to VR 进一步解释道,用户只需要 VR 设备和手机,就能享受 Kokomo App 所提供沉浸式视频通话体验。Kokomo App 可以捕捉用户的全身 3D 形象,让双方的互动更真实,并提供 Mirror 模式,实时分享通话者手机中的文件、照片等数据。IT之家在佳能公开资料中获悉,佳能目前的虚拟现实设备主要聚焦于企业应用。此前佳能曾在 CES 2023 上展示了最新的 Mreal MR X1 3D 头戴显示器,售价为 350 万日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17.6 万元人民币)。 ...

    手机互联 2023-05-27 15:23:13
  • 嘉楠科技公布第一季度财报人工智能收入增长超68%

    嘉楠科技公布第一季度财报人工智能收入增长超68%

    【网易科技5月26日报道】今日,嘉楠科技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经营性亏损环比收窄31%。其总收入为5523.2万美元,显示出比特币挖矿行业的复苏迹象。销售算力增长了126...

    智能设备 2023-05-26 20:51:42
  • 网易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

    网易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

    (杭州-2023年5月25日)中国领先的互联网与在线游戏服务提供商网易股份有限公司(纳斯达克代号:NTES及港交所代号:9999,“网易”或“公司”),今天宣布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2023年第一季度主要财务业绩· 净收入为人民币250亿元(36亿美元),同比增加6.3%。· 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净收入为人民币201亿元(29亿美元),同比增加7...

    互联网 2023-05-25 16:41:00
  • 小米第一季度营收595亿元同比下滑18.9%

    小米第一季度营收595亿元同比下滑18.9%

    财联社5月24日电,小米集团公布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报。小米第一季度营收59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

    业界动态 2023-05-24 17:42:04
  • 第一批升级iOS16.5正式版的用户被坑了!

    第一批升级iOS16.5正式版的用户被坑了!

    快科技5月21日讯,本周苹果发布了iOS 16.5更新,号称修复了超14个漏洞。但很快,安装了更新的iPhone和iPad用户发现,iOS 16...

    手机互联 2023-05-22 07:35:54
  • 这可能是第一个被AI颠覆的职业

    这可能是第一个被AI颠覆的职业

    在你眼前的这个模特,穿着白色 T 恤和中长牛仔连衣裙,露出一个标准的职业微笑。如果图片出现在某宝,大概率淹没在五光十色里,被我们的手指机械地划过。停留下来多看一眼,你可能就觉得不太对劲了,她的肢体略显僵硬,脖子下面的阴影有些奇怪,靴子像是劣质的芭比娃娃同款。没错,这是一个不够完美的 AI 模特,但以后会越来越真实。我是一名模特,我知道 AI 最终会取代我的工作。三年前,加拿大模特 Sinead Bovell 为时尚杂志 Vogue 写下了这篇文章。现在,她的预言似乎正在实现。AI 模特杀疯了这个 AI 模特,来自牛仔品牌 Levi’s。3 月,它和 AI 模特公司 Lalaland 达成合作,计划在今年启用 AI 生成的模特。真实性暂时不在一个次元,AI 模特就在速度和多样化上和人类争先。▲ 图片来自:Lalaland按照 Lalaland 的说法,AI 模特的灵感来自真人,但由 AI 生成。它们的各方面都可以自定义,包括发型、体型、肤色、姿势、情绪等,整个流程甚至不到 5 分钟。更多 AI 模特公司,正如雨后春笋一样蓬勃生长。初创公司 Botika 推出了一项 AI 模特服务,计划每月收费 15 美元,主要面向小型企业,现在还属于启动阶段,等候名单已经排到 1000 名开外。在官网视频里,一张遮住脸的照片被安上了头部,傻瓜式的操作主打一个丝滑:单一模特适合所有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需单击一个按钮,即可根据面部表情、肤色、发型、背景等更改模特。▲ 图片来自:ZMOAI 内容生成网站 ZMO,示意图将褶皱和触感做得不错,但没有影子显得背景太假。目前只开放了等候名单,宣传文案很想让人连夜排队:只需几分钟,而不是几周,就可以将您的产品放在模特上!荷兰初创公司 Deep Agency,更是高调地自称为「AI 照相馆和模特经纪公司」。他们的服务听起来很是物廉价美:每月支付 29 美元,输入提示词,调整背景、镜头、姿势等等,便可以用 AI 生成模特。▲ 图片来自:Deep Agency平心而论,生成的图片又生硬又有塑料味,价格还比 ChatGPT Plus 贵。将视线放回国内,不少电商从业者也在用 Stable Diffusion 等 AI 工具自主探索,甚至基于这些工具二次开发 AI 模特换装系统,早在 3 月就有人做出了完成度很高的 AI 模特图。▲ 图片来自:微博@浪猪灰头小红书之前有这样一个热搜:「这是不是第一个被 AI 颠覆的职业?」说的就是淘宝模特。但在模特经纪公司高管 Simon Chambers 看来,AI 模特们的用处还很有限,既没有感情,也没有创造力:AI 模特最适合出现在用来参考的基本图像,而不是与客户建立关系的营销或推广。当下,大多数 AI 模特确实只能走中低端的基本款路线,但重要的是未来的可能性。就算再粗制滥造,它们也已经开始了商业化。原画师和好莱坞编剧的后继者AI 模特和初创公司不断兴起的原因很简单,有需求就有供给。雇佣专业模特,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Tracy Porter 是一个经营服装品牌的个体户,为了省钱亲自上阵做模特,她之前招聘过短期的摄影师、模特、发型师和化妆师,但拍摄一次就要花上 5500 美元。国内较早探索 AI 模特的电商从业者「浪猪灰头」也现身说法:「今年我们拍衣服不需要花四五万一天雇摄影师和模特了… 完全够我们用了。」▲ 图片来自:LalalandAI 大力入侵的电商业务,恰恰是模特最可靠的收入来源。先不说完全取代,AI 的出现让市场有了更多选择,就可能让人类的待遇降低。好莱坞编剧和原画师便是前车之鉴。好莱坞编剧抗议 AI 参与创作,怕的不是 AI 会替代他们,而是编辑们自己动手明明写得更好,却要被迫改写 AI 生成的垃圾内容,工资也在这个过程里变相贬值。类似地,不少原画师变成了 AI 改画师,甲方觉得图像已经生成了,原画师只需简单地修一修,就把价格压得很低,导致修图的时薪远远不如原创。现在也有人认为,与其用不够成熟的 AI 模特,不如直接雇佣刚入行的模特,平均下来时间和花费不一定更高。AI 模特不只是影响到人类模特,失业的阴云笼罩在全产业链,化妆师、发型师、摄影师甚至创意人员,都可能受到波及。时尚杂志 Vogue 在巴西和新加坡的春季刊,已经使用 MidJourney、Dall-E 等工具,让 AI 模特登上封面。AI 正在证明自己,它既可以从事电商摄影,也可以涉猎时尚杂志封面等高难度领域。首当其冲的,还得是那些被视作 AI 模特「平替」的、默默无闻的模特们。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地方,模特属于独立合同工。所以,当 AI 模特浪潮袭来,他们可能很难得到保护。这就是华盛顿大学 AI 伦理学者 Os Keyes 所说的,普通的模特、摄影师和艺术家,都特别容易受到生成式 AI 影响,因为他们缺乏结构化的力量:Deep Agency 等应用,如果它们有效的话,将进一步踢出本已不稳定的创意工作者的位置,并将钱转移给这类初创公司,让利润更加集中。与之相反,盛装出席 Met Gala、活跃在红毯和大秀的超模,暂时还能安下心,在技术面前,他们的个人形象仍有价值。几年前的 CGI 模特就是一个参考。她们穿着 Prada、Dior 和 Gucci,被人类编造的故事赋予个性,创造着丰富的商业利润。▲ CGI 模特 Lil Miquela.功成名就的模特,已经在未雨绸缪。4 月底,50 岁的超模 Eva Herzigová 称参与了身体扫描、动作捕捉等拍摄,计划创造出数字分身「MetaHuman」,将它用到未来的广告活动中。▲ MetaHuman...

    智能设备 2023-05-21 01:34:05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