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本页面生成古生物学家专题报道,古生物学家滚动新闻,古生物学家业界评论等相关报道!
  • 外媒:科学家发现罕见的“热木星”系外行星竟没有云层

    外媒:科学家发现罕见的“热木星”系外行星竟没有云层

    【综合报道】1月26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称,哈佛大学和史密森尼大学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团队发现一种罕见的行星类型——WASP-62b,它类似木星,但行星上空没有云层。它可以为行星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并扩大人类对宇宙的了解...

    趣科技 2021-01-26 11:26:06
  • 科学家利用从ISS获得的数据研究“蓝色喷流”等怪异的自然现象

    科学家利用从ISS获得的数据研究“蓝色喷流”等怪异的自然现象

    据外媒BGR报道,国际空间站(ISS)处于独特的位置,可以帮助地球上的科学家了解雷暴的一些更为神秘的方面。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个观测站正在向研究人员提供关于只有在太空中才能看到的奇怪风暴现象的见解...

    趣科技 2021-01-25 09:26:07
  • 天文学家估计土卫六最大海洋最深处达300米

    天文学家估计土卫六最大海洋最深处达300米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土星卫星土卫六是太阳系中最迷人的天体之一,尤其是因为它拥有巨大的海洋、湖泊和液态甲烷河流。现在,科学家们利用雷达探测了土卫六最大海洋——“克拉肯—马雷”(Kraken Mare)的成分和深度,并估计它至少有300米深...

    趣科技 2021-01-22 12:21:06
  • 科学家利用卫星图像和深度学习监测非洲大象数量

    科学家利用卫星图像和深度学习监测非洲大象数量

    【综合报道】由于偷猎、报复性杀害及栖息地破坏,非洲大象的数量在上个世纪直线下降,引起人们重视。据估计,目前野生的非洲大象还剩下4万到5万头,已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易危”...

    趣科技 2021-01-20 11:16:06
  • 哈勃望远镜帮助天文学家确定超新星的位置

    哈勃望远镜帮助天文学家确定超新星的位置

    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让“时间倒流”,确定了对一颗在很久以前位于小麦哲伦云中的超新星爆炸的位置和时间的更准确估计。 小麦哲伦云是银河系的一个卫星星系,爆炸后的恒星留下了一团膨胀的气体云...

    趣科技 2021-01-19 08:42:05
  • 意科学家在孕妇胎盘中发现微塑料

    意科学家在孕妇胎盘中发现微塑料

    科技日报讯 (记者冯卫东)据《环境国际》杂志近日报道,意大利科学家首次在孕妇胎盘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 罗马菲特贝尼弗雷特里医院的研究小组在妇女生完孩子后捐赠的6个胎盘中的4个中发现了12个微塑料碎片...

    趣科技 2021-01-18 09:03:07
  •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一个庞大的恒星家族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一个庞大的恒星家族

    瞥了一眼下面的图片,我们不难发现银河系里有大量的恒星。天文学家表示,银河系中充满了恒星流,但其中一个恒星流里面似乎有近500颗恒星...

    趣科技 2021-01-17 09:51:06
  • 外媒: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超大质量黑洞

    外媒: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超大质量黑洞

    【综合报道】1月16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称,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130.3亿光年的暗角发现了一个类星体,它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比太阳大16亿倍。这项发现是在本周二的美国天文学会第 237 次会议上宣布的,它有助于阐明古代宇宙的环境...

    趣科技 2021-01-16 08:06:07
  • 中外科学家联合发布巨幅宇宙二维天图

    中外科学家联合发布巨幅宇宙二维天图

    高清大图来了科技日报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陆成宽)宇宙高清大图来了!1月1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团队和暗能量光谱巡天(DESI)国际合作项目团队联合发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维天图。该宇宙二维天图覆盖了两万平方度的天空,约占全天球面积的一半,容纳了10万亿数码像素,包含了20亿个天体...

    趣科技 2021-01-15 09:07:06
  • 科学家让泥芯“开口”讲述青铜器产地故事

    科学家让泥芯“开口”讲述青铜器产地故事

    我们判定乔家院墓地青铜器泥芯的原料很可能来自南方红土区域,且与盘龙城及左塚泥芯具有同源性。考虑到盘龙城及左塚所在地属于楚国中心区域,据此推测此批青铜器系在楚地铸造后输入古麇地,这从另一角度讲述了麇国为楚所灭的历史...

    趣科技 2021-01-15 09:00:07
  • 我国科学家用新技术实现11公里量子纠缠“纯化”

    我国科学家用新技术实现11公里量子纠缠“纯化”

    新华社合肥1月13日电(记者徐海涛)量子纠缠是实现量子通信的重要基础,但纠缠态非常脆弱容易消失。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南京邮电大学合作,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将两对低纠缠度的纠缠态“纯化”成一对高纠缠度的纠缠态,并首次实现了11公里的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纯化效率比此前国际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

    趣科技 2021-01-14 09:13:06
  •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克星”基因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克星”基因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黄垚)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过揭示Xa7高抗、广谱、持久、耐热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机制,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趣科技 2021-01-14 09:12:07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