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回避安全问题 360再次起诉媒体被指转移视线

互联网 2012-11-28 15:11:31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中国最早的web2.0网站,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风向标。提供互联网行业资讯、数据分析报告、社区互动、线下交流等服务。是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士交流最权威的平台,是了解中国互联网行业最重要的窗口。

  饱受安全隐私质疑的奇虎360公司,再次采用“诉讼”的手段来转移舆论压力。近日,一份由中科院保密技术攻防重点实验室研究撰写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的技术研究报告》内部资料被泄露到网上,并被多家媒体跟踪报道。这份中科院报告显示,360浏览器等软件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对此,26日下午,奇虎360公司宣布向首家报道此事的《上海青年报》提出诉讼,指责后者“发布虚假新闻、损坏360商誉”。

  这是继9月份360公司不满山东卫视报道其安全问题而提起诉讼之后,再次起诉媒体。在业内人士看来,诉讼,已经成为360转移舆论视线、缓解自身压力、打压媒体的常用公关手段,此事件也再度印证了360“三个凡是”的价值观和回应规则:“凡是自己出的问题都是竞争对手导致;凡是不良信息都是对手造谣;凡是和自己竞争的产品都是不安全的”。

  据悉,11月23日,国内知名媒体《上海青年报》发布了一篇名为《中科院报告揭示:360产品存在三大隐私安全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报道了中科院保密技术攻防重点实验室研究撰写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的技术研究报告》,其中揭示了以安全为名的360浏览器在架构设计、运作原理方面存在着三大隐私安全问题,给用户隐私安全带来严重危害。该报道发布后迅速传播转载,引发舆论和公众关注。

  尽管这份报告遭到了奇虎360以“真实性”为由的强烈否认和反弹,然而,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孟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证实了这份报告的客观和真实存在。孟丹表示,《个人隐私泄露风险的技术研究报告》是研究人员在内部研讨时的交流材料,不会做正式文件报告刊发,“这是一份内部研讨材料,不知道为什么会流到媒体手中”。

  显然,《上海青年报》对中科院报告的报道内容并未失实,那么,360为何还要起诉媒体?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极有可能又是360转移舆论视线的公关手段,身处隐私安全问题泥潭的360公司无法直面各方质疑,只好以起诉质疑者的方式转移公众视线,打压异己。

  事实上,360起诉媒体早有先例,并且往往只是“雷声大雨点小”。9月份,山东卫视《调查》栏目报道了360浏览器和360账号管家服务存在“串号”现象、私自抓取上传网民访问的内部保密信息、导致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等问题,并因此遭到360公司的起诉。而据悉,360所谓的这次起诉,也仅仅是停留在口头的威胁上,并未真正付诸实施。在号称要起诉山东卫视之前,360也曾以类似理由,宣布起诉质疑其安全问题的知名“打假斗士”方舟子。而历年来,媒体们收到的来自360的“警告”律师函更是数不胜数。对于360这种动辄以“起诉”和律师函来威胁媒体和名人的行为,有媒体人调侃道:“没被360起诉过的媒体,不是有勇气的媒体。没收到360律师函的记者,不是追查真相的记者。”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媒体的第三方监督,企业应该保持充分的尊重,这也是重视用户利益的表现。面对来自网民、媒体以及中科院等权威机构的安全质疑,360公司在遭遇信任危机的当下,不肯正视自身产品问题、给公众满意解答,而一味回避问题,甚至对第三方舆论监督进行威胁和打压,非但不能帮助自己跳脱出安全泥潭,更将严重损害企业的自身商誉和品牌形象。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四新评价指出,新闻来源是衡量媒体所报新闻是否属实的重要标准,也为利害各方核定新闻真实性提供了线索。因此,在记者明确告知新闻来源的情况下,所谓“冒用中科院名义发布虚假新闻”的指控就显得无根无据并且用意不善。“360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不仅无法将自己‘洗白’,反而暴露了其想借起诉媒体来打击和规避正常报道和批评的不良用意。”

标签: 回避 安全 问题 再次 起诉 媒体 被指 转移 视线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