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两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P2P业务的发展尤为迅速,不过很多风险也在逐步暴露,阿里集团副总裁胡晓明甚至断言,未来12-18个月大量P2P机构将面临生存危机。例如,平台跑路事件频繁发生,据报道,P2P平台从上线运营到跑路的最快纪录是一天;P2P平台的坏账阴霾也不时袭来,即使老牌P2P机构红岭创投近期也爆出“史上最大”的1亿坏账
编者按:近两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P2P业务的发展尤为迅速,不过很多风险也在逐步暴露,阿里集团副总裁胡晓明甚至断言,未来12-18个月大量P2P机构将面临生存危机。例如,平台跑路事件频繁发生,据报道,P2P平台从上线运营到跑路的最快纪录是一天;P2P平台的坏账阴霾也不时袭来,即使老牌P2P机构红岭创投近期也爆出“史上最大”的1亿坏账。因此,各方亟盼P2P监管规则出台。近期,银监会提出针对P2P行业监管的五大“底线”――明定位、不碰钱、有门槛、重透明、强自律,引发行业热议。
在监管规则尚未出台之际,P2P市场人士对可能的监管方向有何预期?P2P机构该如何夯实自身实力、有效管控风险?P2P行业的自律能起到什么作用?国资的进入对P2P行业的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为回答以上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理事、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点融网联合创始人、CEO郭宇航,网信金融集团CEO盛佳,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421期,以飨读者。(王乾筝)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乾筝
P2P平台:技术、资金缺一不可
《21世纪》:自去年以来,多家P2P机构出现了经营不善、内部整改甚至跑路等问题。P2P机构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风险因素,打铁尚需自身硬,您认为P2P机构需要什么样的资质?
郭宇航:经营机构面临的风险因素非常多,因此总的来说它本身必须具备一些扎实的条件,才可以考虑去从事P2P行业。首先,必须要有很强的技术团队,因为P2P整个交易涉及到的是海量投资人的点对点、多点对多点的交易的集合,所以它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纳斯达克交易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支撑,保证整个平台的交易顺畅,是没有办法做好P2P的。所以,一个强大的技术团队必不可缺。其次,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很难做好P2P。不做资金池和利差模式,盈利会延后。我们平台目前尚未盈利,而且随着业务增长,成本还在上升。所以,前期的资金如果不够,它就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排名前十位P2P公司多数都获得了美元融资,毕竟这个行业对资本的需求很高。最后,需要成熟的风控团队和谨慎敬畏的心态。风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由于P2P在小微金融服务上有一些模式上的突破,风险系数比银行模式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过快过猛发展,单纯追求业务规模的增长,容易迅速累积风险。所以,小步快走,谨慎试错是新型P2P平台应有的敬畏态度。任何创新都是有风险的。
唐宁:如果是一个刚刚起步不久的机构,没有很成熟的风控团队、技术团队、运营团队,那面临的风险因素还是挺多的。对于动机纯正、一心一意希望开创一番事业的P2P机构来讲,早期会相对艰难,因为理性的市场一开始不会过多关注他们,关注和信任需要慢慢建立;团队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步去招募、磨合、培训;信用体系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这样的机构应该特别善于利用既有的一些资源,少走一些弯路,例如通过与其他机构的数据交换去识别行业黑名单。
另外,市场上也有一些提供P2P反欺诈技术的机构,我觉得新进的机构可以利用这样的资源。除此之外,P2P平台要把安身立命的企业文化搞得非常“正”,吸引人才,因为真正的人才不止需要高薪,更需要合适的舞台。
盛佳:对P2P平台资质的判断,首先要看在出现不良贷款时,P2P平台是不是有足够的流动性能够确保对投资人的支付,还要看平台有没有对投资人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最后,平台要把所有风控措施都尽可能的披露出来。
因为P2P平台是信息中介,所以需要到一定规模才能持续运营下去,而且平台要应对大的经济周期这种外部风险。所以,虽然现在参与P2P的机构很多,但是我相信未来会胜出为数不多的几家,这几家需要有一些品牌影响力,有相对忠实的用户群,也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话,对于平台自身的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
“跑路”并非P2P的商标
《21世纪》:据统计,自去年以来有百余家P2P平台跑路,其中最快的从上线到跑路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对行业的声誉造成了损害。在P2P的日常经营中,借款人跑路也时有发生。您怎样看待这些现象?
郭宇航:跑路不是P2P的专利。首先,每个行业都会有经营不善的公司,我们大型国有企业倒闭的比比皆是;钢贸领域跑路的也很多;连理发店都有跑路的,客户购买理发店几千块钱的卡,几个月后人去楼空,这些事情大家也已见怪不怪。其次,现在1000多家P2P跑100多家,10%左右的倒闭比例,我觉得在一个新兴行业里面是很正常的。再次,很多所谓的P2P平台,没有做过一笔真实的在线交易,从上线第一天就是虚构借款人、虚构债权,其行为构成诈骗,跟P2P没有一点关系。所以,不代表P2P就必然和跑路联系在一起,面对新生业态,由于陌生而怀疑,由怀疑而恐惧,从而扭曲,导致部分负面信息被放大。我希望大家更多的关注那些经营规范的企业,多尝试一下P2P小额投资,获得直观经验。
盛佳:解决P2P借款人跑路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P2P平台找到优质的借款人,这也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平台最开始搜集、发掘这些借款人的时候,需要考虑充分的信息,这包括平台在开始的时候就预想未来的催收或者代偿的措施。借款人跑路或者是逾期没有偿还,有的时候是还款能力问题,但是很多情况下是还款意愿的问题,这就考验P2P平台是否有足够的催收或者使其偿还的能力和手段。当然,不同行业的借款人的做法不一样,因此P2P平台需要针对借款人所处的行业、企业规模、个人资信情况等具体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赖于金融团队,即P2P线下的风控团队或者业务团队,如果团队经验比较丰富,在行业有很多实际操作经验,甚至也经历过一些风险的发生,团队的经验加上系统化的风控条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和防止风险的发生。
唐宁:跑路的绝大多数P2P机构就没有准备把这个事做好。作为出借者、理财者来讲,其实会有很多方法识别一个平台的优劣。比如很多网站、讨论区有不少的讨论,有些建议挺有道理。就像消费者选择地理位置靠近的两个餐馆,一个餐馆门可罗雀,另外一个人满为患,消费者的选择就会很明显,这是常识;再如那些三甲大医院的客流量远超社区医院。我觉得类似的常识会很有帮助,借款人在选择P2P平台时也应考虑平台的运营历史、交易额、网站及机构负责人、高管团队的背景等因素。这种“家庭作业”需要尽职去做。基本的工作做了之后,绝大部分问题理财者都能发觉。反而是急功近利、头脑发热、被一些所谓的高额回报所驱使的投资者很可能会上当受骗。但是,据我了解,投资者群体在越来越成熟。如果有这方面的监管的硬性门槛,要求从业人员的备案、审核或展示,我觉得会非常有帮助。
合理的准入门槛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21世纪》:最近,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的监管规则会强调门槛。有观点认为如果门槛设得太高的话,可能会杀死一些企业。您有什么看法?
唐宁:这个市场的力量其实是非常强大的,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投资人获得了很多经验教训,而且服务于行业的咨询机构也在逐渐壮大,提供了很多建议。我觉得现在市场也在清除一些害群之马,所以,整体上来讲,无论是市场的手,还是监管的手,大家一起会让这个行业分清良莠。从监管的角度来讲,还是希望能够把行业的最佳实践固化下来,支持鼓励行业的长期健康规范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讲,其实现有的运作正规、历史较长、被市场验证了的模式、机构,应该是监管支持的对象。而一些运营不善的机构,特别是还有一些从意愿上就把P2P作为欺诈手段、非法集资的机构,肯定会在这个监管细则出台之后,更难有生存的可能。
准入门槛非常必要。在中国数据缺失、信用体系建设较为落后的情况之下做P2P,就势必要求要有基本的风控流程、体系、人才团队。建这样的团队、流程本身就不可能是一个低成本的事情。既然要有这样的成本,那这个组织无论是从注册资本还是相关从业人员的背景等等,就要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所以我觉得这样基本的要求是非常合理的,达不到这样基本要求的机构是不能从事相关的业务的。我觉得这个完全跟阻碍创新没有关系。
盛佳:我是非常赞同应该设定一个门槛。并不是因为我们已经在做这个事情,就不想让别人来做,从业者目前做得比较好的都不会这样想。设定这个门槛是为了防止这个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当前也确实看到很多资本都开始试水互联网金融、进军P2P,但我并不认为P2P是一个可以盲目进入的行业。我认为门槛应该对P2P平台的业务范围(比如一定做的是金融相关的业务)、团队的金融经验、技术积累、线上所涉及交易的资金安全、机房的安全等一系列内容作出明确要求,只有达到这些要求的才可以去开展业务,这才是对投资人比较负责任的态度。否则的话,随意买一套代码、搭建一个网站,就开始进行交易,出问题的概率是100%,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我觉得监管层设定一定的门槛,规范整个行业的运营,这对于规范运作的公司没有什么影响,更重要的是为了让那些不满足条件的机构出局。
郭宇航:P2P公司发展到现在,我觉得已经过了最初期粗放式的发展阶段。就如同以前的第三方支付一样,可能从事的企业很多,但是一旦监管出台之后,整个行业的发展就会得到规范,但在第三方支付的监管过程中也扼杀了不少金融创新。因此监管应该参考以前的经验,做到适度监管。设立准入门槛是必须的,比如P2P的创始人团队、高管团队、自有资金、完整的信息披露、基本技术平台的验收、必须不断向监管部门报备等,这些都是有利、健康的监管方式。但是如果用非常严苛、僵化的方式来监管,过早地限定P2P的发展方式,这将不利于创新,尤其是在新兴行业的初期模式和商业走向都不确定的情况下。
去担保化理应成为监管方向
《21世纪》:今后可能的监管角度是去担保化,即平台自身不得为投资者提供担保。您在这方面有何看法?
唐宁:其实我们是非常认同这样的一个去担保化的,因为P2P的本质是以平台促成交易,并提供一定的信用管理的服务,最终是由出借人、理财者根据借款人的基本情况,根据信用、风险、收益的组合去进行选择。来到中国之后,也有一定的本地化的尝试,当然,从大方向上来讲,我们觉得这样的本地化、创新尝试还都是可取的。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之中发现,基本上所有的业务都是按照P2P的实质模式去操作。我们有还款风险金的机制,即平台把一部分收入作为和出借人共担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还款风险金不能够去覆盖风险,最终还是由出借人去承担。出借人承担风险的模式也有非常突出的P2P模式痕迹:理财者把资金小额分散地借给很多人,按照现在的这种P2P平台上促成的利息回报,利率超过10%,如果有10%的借款人不还款,90%的借款人还款,其实出借人也会收获一个比不赔不赚更好一些的回报。
发达国家是没有还款风险金这样一个机制的,而在中国,作为P2P本地化过程中的创新,我们跟出借人、理财者共担风险,承担第一道风险防线,这其实体现了平台的责任。但是如果采用担保的方式,反而不鼓励出借人去审核借款人的质量和平台的质量。所以,我觉得监管这样的强调也是合理的。
郭宇航:我觉得这个大方向没错,去担保化不代表去责任化。去担保可能意味着平台因为资金实力有限,不能做任何刚性兑付的承诺,但是P2P平台必须承担披露真实信息的责任,所以平台必须要保证网站上发布的信息是经过核实、认真严肃的,而不是随意发布的,这对投资人也是一个保护。某些网贷平台的过度、虚假宣传,这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根据广告法、工商总局的查处条例相关部门都可以进行查处。
盛佳:我觉得对于平台来说,本来就不应该对投资人进行担保,平台是信息中介,不应该承担担保的责任和义务。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平台一开始就不承担担保责任,平台更多的是撮合的场所,我觉得这个方向也没有问题,就是平台应该做好该做的信息中介、交易,然后制定一些流程,包括一些市场引流这方面的作用。
应重视P2P行业自律体系
《21世纪》:在监管细则没有出台的情况下,P2P行业已经开始行业自律体系的建设。您如何看待行业自律体系的作用?
唐宁:在过去八年多的时间里面,我们非常积极地投入行业的终端建设、行业的规范发展,我们也积极参与各种的协会组织。类似这样的举措,初衷都是好的,但在实践过程中来看,也会面临不少的挑战。例如,这样的相关机构都是竞合关系,如何能够处理好这样的竞合关系?如何能够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机构的诉求撮合到一起?我觉得在竞合关系之下去做一些行业的协会组织,还是有很多挑战的。但是,在过往也有非常多的突破。现在行业之中的权威机构就是支付清算协会下属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这也是由央行领导下的组织,而且其会员也都经过了非常严格的遴选,代表了行业的普遍性。我觉得在这样的平台之上去做这种行业的发展与规范的讨论,效果是非常好的。
郭宇航:我觉得在监管没有落地之前行业自律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措施,这是集体发出的正面声音,引导监管层、投资人去认识这个行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英国就是靠行业自律监管发展到那么多年,一直到今年才慢慢有政府介入的。所以,我觉得在政府观望和研究行业的过程中,监管办法没有出台的时候,行业自律是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
盛佳:我觉得从监管的角度来说,一个监管条例的出台是比较谨慎的,所以在正式监管条例出台之前,形成某些行业自律,让从业者特别是行业内做得比较好的、有影响力的企业,共同来维护这个行业发展,给这个行业的发展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健康的环境,非常重要。实际上我们跟同行进行交流的时候,大家对所谓的乱象、平台的责任、业务边界等问题都有一些共识。我看到各地,包括上海等地方都有一些行业自律,我们也在积极参与当中。
“国家队”对民营P2P的影响微乎其微
《21世纪》:当前不仅一些民营资本涌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一些国有资本也在成立地方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有些媒体戏称他们为“国家队”,您怎么看待这些国字号背景的P2P平台?它们会不会对民营资本的P2P公司造成冲击?
郭宇航:首先P2P行业已经够大,是几万亿的市场,而现在最大的国有P2P平台也就是几十亿的规模。“国家队”对P2P行业的份额影响微乎其微。在互联网行业,我没有看到哪个“国家队”有成功的案例。所以,我觉得不用太担心。当然,一开始“国家队”在公信力、资金安全等方面,有利于培养投资者的信心,对整个行业有积极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除了银行系P2P,我相信最终胜出的一定还是民营资本。
盛佳: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首先它还是金融,所以金融机构或者是有丰富金融经验的公司来投身互联网金融这个浪潮当中,完全不过分,因为他们有他们的经验和资源。另一方面,所谓的“国家队”专业选手的入场,会让这个行业的专业程度提高。但是这对于民营的或者创业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会有太大冲击,因为这个行业太大了。所以目前来看,不管一些所谓“国家队”进不进来,这个行业本身的发展趋势不会变:原来那些不太合格的会被淘汰,做得好的平台会越做越大。“国家队”的进场可能某种程度上会加速行业洗牌的进程,但是从整个大的趋势来看,我不认为“国家队”的进场会让已有的做得相对比较好的这些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或者是面临多大竞争,因为这个空间确实还是比较大的。
唐宁:现在我感觉无论是P2P还是更为广义的金融领域,都是整个国家大的宏观经济形势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大的方向还是非常明确的。所以,我觉得一定是百花齐放,并不应该说这个市场之中就不能有所谓的“国家队”,为什么不让人家做呢?这个也不对。不同的机构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分别对应不同的目标人群,这个市场的容量和前景足够大,市场的细分可以适应各个公司的特点和比较优势。但是,也并不是说什么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独有优势。P2P行业的门槛很高,所以资本也要在进入的时候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
P2P“新玩法”前景不被看好
《21世纪》:近期有P2P机构出现了“新玩法”,不仅做网络贷款,还将股票、期货的配资业务也搬到了线上,帮助投资者扩大实际操作的资金,您怎样看待这种模式?
盛佳:我具体不了解这个业务,因为没有做这方面。P2P实际上服务的是那些因为门槛限制或者产品限制,使得银行不能服务到的小微企业和个人。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新玩法”可能有一点点脱离这个事情的本意,因为这种新出现的业务的目的并不是通过互联网募资,来服务传统金融不太能覆盖的小企业和个人。
唐宁:如果融资用于这种股票、期货等,似乎就不是P2P了。当然,这些平台为理财者人群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我觉得这个也都可以理解。客户有更多的需求,这应该是一个机遇。但问题是类似的机遇并不在少数,作为机构,需要客观衡量自身的能力与人才储备以及对于新业务的洞察力,而不是急功近利、高估自己。其实对于后进的机构来讲,P2P行业的挑战是相当大的,还有很多要做的事,第一步,你先得把本职做好。
郭宇航:我认为P2P行业正确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扶持实业、扶持小微,去做资本市场融资我个人不鼓励,但由于小微放款的用途难以监控,很难杜绝。(编辑 王梓 马冬冬)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