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的硅谷”。反之,是否有一天硅谷也能被称为“美国的中关村”?培育出无数创业公司、发展成上千亿美元市值的科技企业、一个个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无疑是硅谷吸引世界目光的原因
长期以来,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的硅谷”。反之,是否有一天硅谷也能被称为“美国的中关村”?培育出无数创业公司、发展成上千亿美元市值的科技企业、一个个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无疑是硅谷吸引世界目光的原因。那么,硅谷的孵化体系究竟强在什么地方?中关村与硅谷相比还有哪些差距?中国孵化器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让我们跟随中关村创业大街运营方之一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秦君的脚步,一起走进硅谷,进一步了解硅谷创业孵化模式的精髓,跟上世界创新的步伐。
硅谷的中国创业者
禾赛仪器是在硅谷发展的一个来自中国的创业团队,几天前,CEO李一帆在孵化器举行的一场活动中,把他们初步成型的产品拿出来展示,人气极高。
初见李一帆,感觉到他从内到外散发着领导基因,活跃因子极强,充满生命力。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他,有世界500强公司的任职经历,人脉资源丰富,善社交,需求清晰,目标明确,十足的创业坯子。
李一帆创立的禾赛仪器主要从事开发高端在线气体分析仪器,可以高精度快速分析混合气体成分,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业废气检测和危险气体泄漏检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公司核心技术来自世界领先的斯坦福大学气体分析实验室,导师为国际激光吸收光谱大师、美国工程院院士汉森(Ron Hanson)教授。现在他们已经完成了第二代样机的开发,正在与意向客户共同测试产品。李一帆和他的伙伴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将硅谷最先进的硬件技术引进到中国并产业化。
硅谷的孵化器有什么特点
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科技参赞王俊明
硅谷有着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各类科技中介服务非常健全,创业者们对于中介服务机构依赖性很强,科技服务机构也为创业者们从开公司到上市的整个发展过程提供相关的配套资源。
硅谷有三类孵化器:第一是传统围绕高校的、以大学为中心的孵化器。比如斯坦福、伯克利,依托大学的公共资源、硬件条件,与周围的风投、产业紧密结合,软硬结合;第二是提供软服务的,如YC,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投资基金和创业导师。这类平台将投资人和创业项目紧紧联系在一起,解决了创业团队在初创期非常重要的融资问题。天使投资领域的雄厚基础,为以融资服务为主的孵化器提供了天然的土壤。这也是硅谷本身的优势;第三是由政府支持的专业科技园区,如SAN JOSE的生物科技园,吸引了很多相关企业,因为它拥有公共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平台可以开放租用,和当地风投紧密联系。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孵化器,主要都要满足三个要素:一是投资,投资人一定要理解项目,并且从头到尾地参与到项目的创业过程中,从投资人的角度提供有益的建议,并帮助项目成功获得融资;二是创业导师,创业导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经验,有奉献精神的同时也要有能力帮助创业项目,在高度、深度和广度上都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辅导,帮助创业者降低风险和盲目性;三是后续的支持,在创业项目初步实现产品化,从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阶段走向市场的时候,需要孵化器在商业资源的导入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方面对创业项目给予支持。在这方面,硅谷的孵化器非常重视人脉关系网络的搭建,而且具有很高的开放性,大企业众多,很多创业者都在这里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拓展机会。
中关村和硅谷的距离正在缩小
中关村示范区硅谷联络处主任谈锋
硅谷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是组织松散,其次是无为而治,最后是产、城、人的融合带来的可持续发展。
硅谷的形成不是计划出来的,也不是由特定组织规划建设起来的,完全是自发成长的过程,目前硅谷地区包括39个城市,这些城市都有自己特色的产业领域,也都有城市建设及配套,有一定的人口基础。这里体现产业、城市、居民的结合,不是单纯的科技用地或商业配套,不仅有高度完善的产业要素的聚集,也同样具备非常完善的商业与生活配套,每一个城市都有其内生的系统动力,城市之间又能够达到一种资源分配的均衡性。
中关村也是一个区域的代名词。随着产业生态要素和创业生态要素的重构发展,以及产业发展和产业服务模式的不断变革,中关村也在朝着产业发展、产城融合、注重生态与人文的整体区域构建方向发展,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市场和社会资源的推动力。在这一点上,中关村与硅谷的距离正在逐步缩小,不再是一个“园区”,而是“区域”,承载着更多产业与城市共生发展的元素和机制,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将主要来自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的创新将使中关村的区域生态系统发生重大变革。
中国的创业服务应该瞄向世界
清控科创董事长兼总裁秦君
这次来硅谷一直在走访不同类型的孵化器,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在看差距。和国外孵化器比,国内的孵化器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这表现在:
第一,孵化器管理人员本身的专业能力,做体系建设、孵化服务,需要具备专业的能力,对于产业、行业和技术要熟知,如果没有很好的积累和能力,是没有办法为尚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服务到位的;
第二,国内的孵化器目前还是以综合性孵化器居多,各种业态集合在一个平台上,资源分散,服务也很难聚焦。而硅谷的很多孵化器则是小而精的,它们将资源聚焦在一部分企业上,或者就是将自身的优势资源做深做足,而不强调面面俱到,反而更容易出成绩;
第三,投资方面的差距,现在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天使投资人开始做孵化器,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帮助项目,更容易以高估值、高融资额为目标。在这个前提下,取悦投资人的技巧成了必修课,往往容易忽略市场能力。我们也需要更多的真天使,让项目先成长、先收获,自己再获得水到渠成的价值回报;
第四,帮助企业成功需要具备超强的商业能力,软资源和软体系才是最终能够支持孵化器成长的因素。在这一方面,过去我们做得很不够,有环境因素,有资源聚集程度的因素,也有能力的因素。
现在国内一些地区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环境土壤,比如中关村,创新要素聚集程度也相当高,孵化器向软环境建设转型的速度也前所未有地在加快,更要以围绕企业的商业发展为主要核心设计孵化模式,这是帮助创业者实现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谁也绕不过去。
这次在硅谷,我进一步看到了创业者对孵化器的真正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加深以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加强,世界各国的创业者都在将市场瞄向全球。
他们从一开始就面临着理解并融入全球规则、拓展全球市场渠道、整合全球资源等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对接和融合将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创业者们也必然参与其中。这是非常好的趋势,中国的初创企业还有来自中国的创业者们,体现着前所未有的自信、开放和积极,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创业服务机构,都有责任助他们一臂之力。
北京商报记者 韩琮林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