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科技讯 8月8日消息,《哈佛商业评论》日前发表名为《一位内部人士对雅虎投资阿里交易的叙述》文章,记述了雅虎前总裁苏珊・德克尔 (Susan Decker)对雅虎投资阿里巴巴交易过程的回顾,以及对雅虎在中国经验的总结。该文章表示,随着阿里巴巴即将在美国上市,雅虎当年的投资将获得巨大的回报
网易科技讯 8月8日消息,《哈佛商业评论》日前发表名为《一位内部人士对雅虎投资阿里交易的叙述》文章,记述了雅虎前总裁苏珊・德克尔 (Susan Decker)对雅虎投资阿里巴巴交易过程的回顾,以及对雅虎在中国经验的总结。该文章表示,随着阿里巴巴即将在美国上市,雅虎当年的投资将获得巨大的回报。
以下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
2005年5月,雅虎首席执行官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公司联合创始人杨致远、公司企业发展业务高管托比・科佩尔(Toby Coppel)和我(我当时是这家位于硅谷的互联网公司首席财务官)一起来到中国,后来证明这是一次极端重要的行程。不到10年后,这次中国之行带来的雅虎对阿里巴巴的持股,对于曾经在互联网发展早期处于垄断地位的雅虎来说,成为自我救赎的关键。事实上,当时购买的阿里巴巴的股权,现在已经成为雅虎身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股权所产生的意外收获将是雅虎重塑未来的希望所在。
不过在当初,我们只是在那个至关重要但却总是充满艰难的市场寻找一种建立一个可持续业务的新方法。但是在那节点之前,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其实,你可能会说(许多人确实这么认为)我们之前的努力已经失败,因为我们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市场地位。就在那时,我们发现了阿里巴巴,并且它也发现了我们,我们在接触后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一合作最终证明取得了不同平常的成功。这一成功建立在我们对之前努力进行总结基础上,也是建立在为了取得成功必须继续冒险的决心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教训在接近十年后变得更加清晰,可能能够为在中国寻求增长的其他企业缩短通往成功的路途。
建立、收购和合作
雅虎进入中国市场,一开始采取的是建立(build)战略,后来变成收购(buy)战略,最终转变成伙伴关系(partnership)战略。在每次变化中,我们花费许多时间思考如何最佳地使用我们的现有产品。事后看来,这样的思考证明远不如我们从领导才能、管理控制和信任中所学重要,这些东西最终都反映在每个企业在创建、融资和员工招聘过程中。
雅虎中国(YahooChina)于1999年建立,它是一个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平台,把美国内容(新闻、财经、天气)翻译成繁简汉语,并提供通向2万家网站的访问目录,和该公司在别处采用的运营方法一样。
中国互联网用户在1999年大约为500万,但到2002年增长到4000万。那时很明显,雅虎的发展动力不如中国本地互联网公司。当时,雅虎中国营收只有几百万美元,每个月我们只能吸引500万至1000万用户。当时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不足7000万美元,我们的许多本地竞争对手迅速地扩展着营收新渠道和商业模式,远远地走在我们前面。因此,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群,并且总计能够获得1亿美元营收。
我们决定,应对之策是收购一家在中国市场已经发展得较好的本地公司,这将会给我们带来本地管理经验,也有助于我们的网络搜索业务。在2002年我们收购了美国搜索引擎引擎公司Inktomi之后,搜索业务已经成为我们发展的优先。
2003年11月,在经过尽职调查之后,我们宣布了以1.20亿美元收购3721的协议。被收购对象拥有五年的增长经历,有200名员工。最重要的是,该公司由富有进取精神的本地互联网企业家周鸿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