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对话黑石苏世民:资本之王的下一场“中国派对”

互联网 2014-07-14 05:43:52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本报记者 赵晓悦 北京报道资本之王正在筹办他的下一场“中国派对”。比起“什么行业最值得投资”之类的议题,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史蒂夫・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似乎更愿意聊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者项目:2013年,苏世民从个人财富中捐出1亿美元,在清华启动“苏世民奖学金”

本报记者 赵晓悦 北京报道

资本之王正在筹办他的下一场中国派对”。

比起“什么行业最值得投资”之类的议题,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史蒂夫・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似乎更愿意聊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者项目:2013年,苏世民从个人财富中捐出1亿美元,在清华启动“苏世民奖学金”。

时隔一年,站在苏世民学院的工地前,这位两鬓斑白、脑门发亮的犹太老头兴奋地比划,“你能想象吗,到今年10月份,这里会出现一栋八层的大楼”。他向记者展示着代表清华的紫色领带――未来数年,他将与这所中国顶尖高校共同培育一批学者,参与中国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

相对清华的行程,苏世民与中国股东的会面颇为低调。与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会晤的前夕,苏世民拜访了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CIC),后者在2007年黑石上市前,斥资30亿美元,买入黑石10%的股票,却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浮亏一度超过50%,因深套7年而备受质疑。

最近两年黑石股价的回涨,逐渐扫开笼罩在中投身上的浮亏阴影。与记者会面时,苏世民先后三次“重播”黑石的业绩:“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企业,我们公司管理的资产达到 2720 亿美元,我们去年的纯利润有35亿美金,为股东创造了35%的总体回报率”。

而他的中国效仿者们更加关心,黑石是如何超越一家私募基金的角色,成为横跨PE、地产基金、对冲基金和信贷的资产管理上市公司。

涌动的中国市场

《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处在一段下行的区间,是否意味着中国现在必须采取适当的刺激政策,保证经济增长,您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在什么速度比较合适?

苏世民:相较其他国家,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只不过增长的速率有所放慢。而中国政府目前已经意识到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无论从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中国政府都开始引入了一些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和措施,在未来几个季度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刺激措施产生的较为积极的效果。

我相信,中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继续增长的趋势,这也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重点。至于什么速度合适,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回答的,我觉得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人民能解决这个问题。

《21世纪》:市场对中国的金融风险抱以忧虑。你如何评估这些风险?中国有没有可能发生像美国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

苏世民: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中国金融机构本身的储备率比较高,而且大多数中国银行的收益还是不错的。从中国银行业整体来看,准备金的水平远远高于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尽管一些企业可能蒙受损失,但总体上中国不会出现像2008年美国的情况。

《21世纪》:您谈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放缓,这对你们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会有什么影响?在此现状下,黑石还看好中国的哪些行业?

苏世民:当前,大家对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点过分忧虑,一些投资者由于担忧过甚,而不再采取投资措施,把自己挡在投资大门之外。

我们认为,应该把现在的情况放诸更大的背景去看待,对黑石而言恰是更好的机遇。比如我们去年耗资5.39亿美元购买了中国的一家软件公司――文思海辉;此外,我们最近还完成一笔在医药行业的交易,但没有正式对外公布。在中国从来不缺好的投资机会,只不过我们要做出更精明正确的选择。

《21世纪》:越来越多的主流投资者和消费者群体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成长,在你看来,移动互联会如何影响未来的投资?

苏世民:可以说,移动互联为全球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革在中国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像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发展得非常好。阿里巴巴也在美国进行上市,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在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购买一些特定类别的商品时,他们特别喜欢网购,而避免到商场消费。比起美国和其他国家,中国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最为显著;此外,中国的人口基数高于世界上任何国家。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强化了移动互联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商机。

住宅市场最不感兴趣

《21世纪》:我们来谈谈地产。在黑石全球房地产市场千亿美金的布局中,中国市场显然只分享了很小的份额。黑石是否不看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为什么?对于中国地产市场和地产PE的未来,黑石究竟有何预见?

苏世民:住宅市场恐怕是我们在中国最不感兴趣的一个领域。就中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我们觉得住宅市场在价格层面还相当脆弱。长期来看,住宅类地产的存量还需要进一步的经济增长才能吸收;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人口的流动对住宅地产市场不断带来影响。住宅地产在中国各个地区、各个城市表现不一,有的城市可能很强劲,有的城市可能更加脆弱。

不过,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非常有趣的。举个例子,随着零售业以及网购的大规模发展,仓储物流地产正在成为一块儿有意思的房地产业务。另外涉及写字楼的商业地产也值得一看。

实际上,中国地产市场在行业和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对我们构成了有趣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我们看到,现在一些地区房地产价值有所下降,而且银行的信贷额度不足,就使得像黑石这样的金融机构有所机会:我们可以从开发商或者其他住宅所有者的手上购买这些地产。

在中国这个庞大房地产市场上,一旦金融方面面临压力,很多机构就会显得有些犹豫,比如大家都觉得房地产行业已经过度借贷了。其实,这时候更应该看看真正的地产价值究竟如何,该向谁去购买这个资产,他们的现金需求是什么样的。

站在黑石的立场上看,我们通常会选择一些较大的房地产项目,可能我们对流动性和其他机构竞购的考虑没有那么多,因为我们有资本金的优势,能够以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去购买这些相对优质的资产。

总的来说,当大家都在谈论房地产价格有可能下降,市场弥漫一种恐慌的心理,驱使大家抛售房产,此时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买入的好机会;如果大家蜂拥购买,我们反而认为不是买入的良机。

黑石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体预期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这里面会有波动,在一段时期内,价格的震荡会使房地产价值有所下降,持平一段时间后可能又会迎来一段上升,需要以阶段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市场。

国企改革:市场为导向

《21世纪》:中国政府正在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黑石会如何参与中国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改革的趋向,你有什么判断和评价?

苏世民:国有企业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对于改革的走向,现在做判断为时过早。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大型国企会迈出各种各样改革的步伐,可能会将一部分业务上市,或者把一部分资产出售。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需要以一种市场为导向的方式去发展,但这种变革的实现一定会耗时长久。

黑石集团对整个变革的过程投以密切的关注,同时,我们也在观望,是否能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我们所能提供的各种帮助。

《21世纪》:国内一些PE机构也在参与混合制改革,你对它们的改制有何建议?何种方向和方式的改革,才能让它们适应全球化的竞争?

苏世民:我们知道,中国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改革计划,正在展开全面的金融改革。从大方向上看,中国一定会转变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这将是未来十年内,中国经济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多资管业务的隔离与风控

《21世纪》: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另类资产管理平台,黑石涉足私募、地产、对冲基金等多方面的业务,这些业务之间如何彼此独立?风险控制又是怎样实现的?

苏世民:对业务板块进行分离其实很容易做到。我们会针对不同的业务领域建立不同的基金,有方向性地独立融资,由它们分别决定投什么项目,不投什么项目。

我经常被问起关于风险管理的问题。这个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我们都知道风险管理有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尽量实现资产配置的多样化,不要把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面,不要过度集中某一项目的投资,以及集中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

进行风险管理的方式听起来也非常简单:每进行一场投资,要对具体的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看看它的潜在亏损因素有什么,能够带来收益的点又在哪里。整体评估发展的前景,如果它有巨大的潜在亏损因子,即使能给你带来极其可观的收益,也不要去投这样的项目。

黑石内部有这样一套机制:拒绝个人化的投资决策。个人提出的项目会造成很多麻烦,一旦其他人指责他的项目有什么不足之处,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会非常不高兴;我们的办法是,当一个重大的投资项目出现时,各利益相关方和合作伙伴将共同对项目进行评估,分析它的优势、风险与缺陷;无论谁的项目,一视同仁地接受大家的评估,就没有什么可不高兴的了。对我们来说,这种风险管理方式非常行之有效。

PE上市的利弊

《21世纪》:上市是最近中国的PE市场的一个大热点。作为国内PE很好的学习范例,黑石有哪些可以分享的经验?对一家PE机构来说,上市有哪些好处与弊端?

苏世民:“太阳底下无新事”,在美国,上市的PE机构已经达到八家。让一家PE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有它的好处:毫无疑问,上市会提高整个公司的资本规模,提供很好的资金流动性,能够进一步扩大业务,对其他公司展开并购,同时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到这家企业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之后,人们对黑石的品牌更加熟悉和了解,直接提升了我们作为一家企业的认知度。其好处在于,随着自身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度的提高,我们更有信心为基金募集更多的资本;此外,其他的企业,比如熟悉我们品牌的房地产开发商,也愿意和我们有更多的业务往来。

这对黑石的业务发展非常有帮助。拿具体的数据说话吧,自从2007年上市以来,黑石管理的资产规模扩大了3倍;而很多金融机构在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后,业务规模是大大缩水了的。对我们的投资者来说,上市也是非常有利的,他们看到黑石通过上市,在更多的业务领域有了施展拳脚的空间。总的来说,上市对黑石而言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让我们的股东和员工感到非常乐观和满意。

《21世纪》:私募基金从事的是相对私密的业务,上市会不会对黑石的投资造成困扰和阻碍?

苏世民:我们的确有过这样的担心,尤其是在2007年决定上市的时候,SEC的披露要求让黑石必须把很多信息公之于众。但迄今,黑石上市已有七年时间,我们管理的各项基金表现都非常好,让客户非常满意――如果从整个业务增长的趋势来说,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对私募基金并没有构成太大的麻烦。

《21世纪》:那么,对中国谋求上市的PE同行,你有什么建议和评价?

苏世民:中国的私募基金到底会怎么样,我很难给出判断和建议,因为我知道,在中国还没有出现太多类似黑石的企业。

标签: 对话 黑石 苏世民 世民 资本 之王 下一场 中国派对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