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科技不怕问]联想为何敢于不断跨国并购?

业界动态 2014-03-28 22:52:37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网友“柯南一梦”:今天联想宣布以23亿美元收购IBM的低端服务器业务。印象中这家中国公司近年来频繁收购海外企业,他们的底气在哪里?如何破解文化、制度和监管方面的难题?AS网站目录:从2004年收购过IBM的PC业务开始,联想就走上了一条“国际化”的道路

网友“柯南一梦”:

今天联想宣布以23亿美元收购IBM的低端服务器业务。印象中这家中国公司近年来频繁收购海外企业,他们的底气在哪里?如何破解文化、制度和监管方面的难题?

AS网站目录:

从2004年收购过IBM的PC业务开始,联想就走上了一条“国际化”的道路。

2011年1月,联想与NEC合资成立日本最大PC公司,联想出资1.75亿美元持股51%;2011年6月,联想集团收购德国电脑生产商Medion;2012年9月,联想集团宣布收购巴西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商CCE。

收购曾助联想登顶PC产业

联想2004年底宣布收购IBM PC业务,并于2005年正式完成交易。此前的联想更多是作为国内知名PC品牌出现,在国际市场缺乏足够影响力。

收购IBM PC之后,联想在国际市场突破,不仅增长了份额,更重要是树立了品牌影响力。但此后几年里,联想缺乏收购成绩,而对手宏碁却屡次出手,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直到2011年,联想与NEC成立合资公司进入日本市场,才重返全球前三位。而随后对德国电脑厂商Medion的收购,这家公司占据德国PC市场14%份额,以及西欧PC市场的7.5%。

通过一系列收购和发展,联想最终打败惠普、戴尔、宏碁等老对手,成为PC市场的全球第一名。联想已经彻底尝到了通过并购壮大实力的甜头。

收购经验足够丰富

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最大的难度是经验不足。收购IBM PC业务后,联想最初以稳为先,力求将IBM在PC业务上的客户尽量过渡到联想旗下。为了做到这一点,联想采用双轨制,国内用老班底做中国区业务,海外用IBM原套流程和人马,做国际生意。

在度过了5个月的并购稳定期后,联想开启了大规模整合,统一了全球的管理架构和组织流程。最终,联想完成了并购PC业务后的整合,成为全球性品牌。

跨国收购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文化。柳传志在回顾联想当年收购IBM PC业务时曾说,对海外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你把它预计得多难都不为过。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美国高管在中国企业中的水土不服,都曾给联想带来很大麻烦。

2009年,联想外籍CEO阿梅里奥辞任、柳传志回归后,联想最终树立起“尽心尽力说到做到”的企业文化风格,对中美文化并存的员工体系中,让企业运作有效落地。

有了收购IBM PC业务的经验,此后联想的几次收购,整合过程都更加顺利。

行业大众化 容易通过审查

和华为中兴等电信设备商在海外并购屡屡遭遇的“监管门”相比,联想的并购要顺利得多。网络和通信领域涉及到较为敏感的数据信息,因此容易被“找茬”,而联想并购多集中于消费业务,涉及国家安全的可能性很小。

此次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同样也会走审查的流程。和之前的PC相比,服务器的敏感度稍高,因此联想或许会在此次审核上花些时间和精力,但低端服务器的涉密属性不高,因此通过相关国家审核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联想此次收购欲“复制”当年

联想此次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与9年前收购PC很相似。目前联想在服务器领域缺乏全球影响力,但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错成绩。为了服务器产品的扩大海外业务规模,联想很自然的想到了并购。

目前IBM服务器全球份额约为22.9%,其中低端服务器占三分之一。联想并购后,将会直接增加8%左右的市场份额,以及每年50亿美元的营收。

换句话说,联想有可能依托此次收购,一跃成为服务器领域的主要玩家之一。

有了之前在PC并购中的种种经验和磨砺,联想应该对IBM的员工和文化有深刻理解,此次整合应该会比当年顺利许多。(王冠)

[科技不怕问]联想为何敢于不断跨国并购?

标签: 科技 不怕 联想 为何 敢于 不断 跨国并购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