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OPPO在ODC2022上,发布了智慧跨端系统「潘塔纳尔」。我看身边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这并不是什么新概念,类似的事情,手机厂商都在做
昨天,OPPO在ODC2022上,发布了智慧跨端系统「潘塔纳尔」。
我看身边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这并不是什么新概念,类似的事情,手机厂商都在做。的确,智慧跨端、万物互联、生态协同、隔空接力……概念上这件事并不新鲜,而且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OPPO发布了自己的跨端系统潘塔纳尔|OPPO
我还记得当年苹果在iPad上引入「拖放」(drag-and-drop)时的野心:文字、图片、链接……一切都可以在各个App、甚至不同设备之间自由拖动。但现在,5年过去了,即便苹果大力推动,也仍有很多开发者,没有适配这一开发标准。
这是「跨端」最麻烦的地方:硬件、系统、App,分属不同企业,它们各有各的技术路线、利益考量,很难撮合到一起。
但这又确实是一件「正经事」。智能手机、硬件发展了十几年,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数据化,智能化的时代,手机用户体验要提升,需要一套新框架,协调不同的软硬件服务。
面对这个问题,包括苹果、小米、华为,都用不同的路线做过努力,甚至自己做了不少手机配件、智能硬件、软件服务,但目前来看似乎仍未找到那个「突破点」。
潘塔纳尔这个名字很有特点,我查了下,是「全球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那么除了这个很酷的名字,OPPO这个新玩家,会给这个老问题带来什么不同的解法?
今天的智能手机生态,存在着一对明显的矛盾:各种软硬件、服务非常丰富,但用户的选择却非常狭窄。
用户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少数「超级App」上。因为同类产品太多了,很多产品的功能相同,但细节各异,非常复杂,学习成本很高。
包括智能硬件,都要绑特定的 App 才能用,成了「反智能」的负担。比如,明明是开一盏灯这么简单的事,用户却要解锁手机,搜索、打开 App,点开设备菜单,找到这盏灯,再把它打开。
开灯的按钮,为什么不能在我到家的时候,自动显示在手机锁屏上?为什么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如此强大,App 中的数据已经如此丰富,但是智能手机生态依旧像是一个「第一天上班」的助理,永远需要用户去唤醒、问询、点击、选择…
技术层面,想要实现单个场景的智能化,并不复杂。比如手机厂商自家的真无线耳机,基本都能实现「开盖自动弹出菜单,戴上耳朵自动连接」。
自家硬件往往都有很好的智能化体验|极客公园
针对某一个需求点,实现智能化,就像是「修一条路」,开发团队对接好需求、交互逻辑、数据接口,实现起来就不难。
但这样顺畅的协同体验,在我们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时候,我们的体验依然是被打断的:收到晚餐地址,想要打车过去,就必须在打车软件里,重新搜索店名,并需要反复确认,是朋友发来的那一家分店。
在智能手机上,规划一条「高速路」不难,难的是如何从全局体验的角度出发,规划道路网。理想情况下,第三方开发者不需要重复造轮子,就可以接入「路网」,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快速在不同 App、硬件间连起一条「最短路径」,系统也应当积极主动、跑步前进地让用户感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体验进步。
这就是潘塔纳尔名字里「跨端系统」的含义:连接不同的软硬件端,方便用户跨越。
问题在于,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生态里,手机是一片土地,那些 App 和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又是一座座被土路连接,甚至干脆相互割裂的城。
这些「城市」,早已有了自己的建设风格,也有自己的商业壁垒。想要把它们打通,不只是数据、交互层面的「技术逻辑」打通,更是需要智能手机生态未来发展方向的共识上,甚至是商业价值链条上的打通。
归根结底,「人间的逻辑」永远比「技术的逻辑」复杂。
自移动互联网诞生之日,所有产品最核心的运营指标,就是活跃和留存。特别是在高速增长的时期,用户注意力就是一切。当我把数据分享出去,用户可能就会少打开一次我的 App,当我做一个按钮,让用户顺畅地跳转到另一个 App,就会导致活跃度、留存率的损失。
况且,开发者从来就没有信任过手机厂商。市面上每个手机系统,都会有一些「智能化」的开发套件,比如负一屏的信息窗、小组件、快捷方式。如果开发者都主动配合这些标准进行开发,也能提升用户体验。
但这样做的结果大概率是,用户只对手机产生粘性。实际上,当用户离开 App,开发者就不再有话语权。以谷歌的体量,每年也要向苹果支付上百亿美元,才能成为 iOS 系统搜索框的默认引擎。
最后,大家都默认,只有自己的 App,才是属于自己的领土。必须想尽办法,把用户留在 App 内,不能接受别人在我的领土上修路。路修好了,自己的「主权」和利益会不会就丢失了?
类似的逻辑,也存在于智能硬件领域。不少消费硬件厂、家电厂,也坚持要把 App、服务,都攥在自己手里,讲用户忠诚度、粘性,即便它造的只是一个灯泡。
让手机真正积极主动、跑步前进的智能化服务用户,必然要通过「生态共同建设」来实现。这天然适合手机厂商来引领。但这件事的难度非常大,强大如苹果,在推动「拖放」(drag-and-drop)这个尝试让 App 们用简单交互形成信息打通的功能时,也遇到了很大阻力。即便苹果会在 App Store 优先推荐那些适配最新功能,严格遵守开发标准的 App。
苹果会通过编辑推荐、评奖等方式,鼓励开发者积极适配苹果的新功能|Apple
最终,这几年开始流行一个词,叫「全家桶」,大家默认,只有买了某个品牌的「全家桶」,才能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体验。但「全家桶」的规模终究有限,也并非万能。更大部分的用户,日常的智能体验,想要充分实现生态协同、智能化,依然很难。
这可能就是 OPPO 没有优先去做一个更大的「全家桶」,而是想通过做潘塔纳尔这个「中间件系统」,来接解决问题的原因。
这是一件所有人都觉得应该做的正经事,但就是阻力大于驱动力。毕竟驱动力也不是无限的,手机厂商也要算账。所以即便是苹果,手握软件和硬件的王位,智能化体验这件事也是「来日方长」的节奏了;而小米在通过生态链模式,在智能产品上建立了更好的智能化体验,也获得了品牌优势;华为的鸿蒙则希望用软件建设一座覆盖天下的「城池」,但是很多力量还没有「移民」,还在观望。
这次发布会上,OPPO 着重强调,潘塔纳尔要以「开放、共生、共荣」为核心,从用户体验出发,做一个「连接件」,而不是只属于 OPPO 自己的生态资产。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因为这点到了核心的问题。
明确自己修路搭桥,引领生态把目标放到「提升用户智能化体验」的目标上,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太强自己的「战略目标」,智能体验的升级就很难真正推动。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硬件领域,整个行业的整体降速已经是时代主题。过往各家企业之间的封闭,是跑马圈地时代竞争的结果。是为了分到更大的蛋糕,把用户留在自己的领地内。但这却导致产品变复杂,用户体验变差。
在增长为主旋律的时代,单个用户体验差一点,不妨碍市场总体增长。但在用户总量和用户时长已经见顶之后,提升用户体验,扩服务用户的能力和效率,才能继续做大蛋糕。
比如移动互联网领域过去单纯的「流量-广告」模型身上,正在叠加「数据-服务」的新模型,而智能硬件则从单纯的硬件销售模型,开始增加智能化服务的节点价值。
这可能是潘塔纳尔做大「体验」的蛋糕的一个新时代背景。
OPPO 在这次发布会上主要是在讲述技术上的思路。底层通讯方式上,潘塔纳尔和大部分现有的生态体系,不会有太大区别,依然是利用蓝牙、Wi-Fi、互联网来搭建框架。潘塔纳尔会更专注于「端云协同」和「泛在服务」这两大核心能力。
在「端云协同」体系下,OPPO 不仅用到云数据,同时希望端云之间能互相利用算法算力、外设设备(包括传感器)的能力。这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资源,比如电视上的 App,通过端云协同,就可以调用手机的触摸屏进行交互。
而「泛在服务」,则保证了用户的体验不被打扰,开发者的领地不被侵犯。服务的入口都是无形的,并不会「占领」某个地方,它的出现,取决于用户使用手机时,最佳的服务触达状态。比如当用户叫的车快要到达时,这个信息就可以显示在屏保界面,甚至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从耳机里传出;而下周的日历安排,就更可能被显示在负一屏的卡片上。
在此基础上,OPPO 依然要解决商业层面的「互信」,特别是开发成本和利益相关的问题。潘塔纳尔提出了一个技术框架,而开发者在这个框架上做适配和开发也需要计算成本和驱动力。
现在行业现状是:苹果号召力强,只搭框架,很少跟开发者有利益往来;小米有成熟的投资经验,只投生态链,很少有生态链之外的企业主动加入。如何两种模式之间做到平衡,可能就是 OPPO 要回答的那个更难的问题。
但我对 OPPO 的潘塔纳尔依旧有所期待。从创业之初,上溯到段永平创业的时代,OPPO 做的从来不是「最性感的生意」。很多时候,他们的产品并不是最新奇前沿的,也不是最便宜廉价的。
这家公司的成功,就在于它懂得一种「调和」。消费者、供应商、渠道,不是「不得不」跟 OPPO 做生意,而是愿意跟 OPPO 做生意。
后来这个词被总结为「本分」的企业价值观,这正是做生态这件事上最核心的问题。在这种价值观的驱动下,潘塔纳尔才有可能,把开发者的服务资源,转化为好的用户体验,又将用户带来的收益,回馈给开发者。
虽然推动生态一起去解决用户智能化体验进步的目标,是个很难的事情,但这也是手机企业该去做的一件正经事。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