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短袖薄衫穿起来! 换句话说,留给你藏肉和减肥的时间不多了。(冷峻) 藏肉的时间,压根没有了…… | giphy.com 对大多数人来说,想减肥,无非两条:迈开腿,管住嘴
夏天到了,短袖薄衫穿起来!
换句话说,留给你藏肉和减肥的时间不多了。(冷峻)
藏肉的时间,压根没有了…… | giphy.com
对大多数人来说,想减肥,无非两条:迈开腿,管住嘴。
如何迈开腿?欢迎移步《科学燃脂指南》。
如何管住嘴?……不要吧,管住嘴太痛苦了。毕竟那些演化了千万年的自私的基因就是会驱使着你想吃吃吃,特别是那些高糖高脂的食物。四舍五入相当于反人性了……
能切块的食物,就多切几块
有这么个段子――
“披萨切成6块吗?”
“6块怕不够吃,还是切成8块吧。”
段子嘛,够不够吃另说。不过,“切成8块”或许可以帮你少吃。
能多切几块就多切几块吧丨pixabay
想想看:“一人份套餐”,你吃得完吗?好像很轻松。如果换个说法,“一个汉堡,两根鸡翅,20根薯条,加一杯可乐”,你还吃得完吗?……好像就有点多。
一份、一碗、一袋……这样的词语太具迷惑性,很容易让我们误以为是“一个人可以吃完、甚至一个人该吃完的量”,殊不知,这个“一”才是致胖的陷阱。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在2018年发现,描述食物的单位越小,人们会认为食物的量更大,相应地,吃得就会越少。
这实验怎么做的呢?研究者假装在校园里调查大家平时爱吃的食物,顺便赠送玉米饼作为调查时的零食奖励。其中,有一半的参与者被告知“这里是1份玉米饼,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完了我们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小调查,吃好了就告诉我们”,另一半的参与者则被告知“这里是11块玉米饼,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结果发现,那些认为这是“1份”玉米饼的被试,平均吃了1.67块玉米饼,而认为这是“11片”玉米饼的被试,平均只吃了0.85块玉米饼,进食量几乎翻了一倍。
所以,不要被那些“一人食”的标签蒙蔽了双眼。下次盛食物时,可以试试用更小的单位来衡量食物的分量,比方说,盛饭时提醒自己“这一饭铲下去,不是一碗米,是3974粒米”,或许能帮你管住盛饭的手,盛得更少,自然也吃得更少。
把食物混在一起:
看起来多,吃起来少
你有没有买街头炒面却多到吃不完的经历?或者抱怨过爸妈给你盛的炒饭太多了?
多乎哉?不多也。比起饭和菜分开吃,“炒饭”或“盖饭”确实容易看起来更多,但这样反而能让你吃得少。
看起来也确实有点多……丨Unsplash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在2012年发现,一顿饭提供的菜品种类越多,人们吃的就越多。有24名志愿者参加了为期4周的实验,这4周里,他们的午餐由实验人员指定。菜单有两种,炒菜或意面,不同的是,前两周是混着给,后两周是分着给。以“炒菜”为例,前两周,就是洋葱、玉米、胡萝卜、豌豆和西蓝花炒在一起,后两周是5道菜:炒洋葱、炒玉米、炒胡萝卜、炒豌豆和炒西兰花。
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炒菜还是意面,混在一起的时候,实验参与者吃得更少。
菜品分开比混合吃得更多丨参考文献[2]
所以,从“管住嘴”的角度看,不妨多吃炒饭、拌饭、盖饭吧。看着多,吃得少。
混在一起时,看着多,吃得少丨pixabay
少吃热的,多挑凉的
如果让你立刻想象你吃过的最好吃的食物……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是热气腾腾的火锅,香气四溢的烤串,还是外酥里嫩的炸鸡?
谁能拒绝火锅的诱惑呢丨pixabay
有没有发现,让人忍不住食欲大动的食物,往往是那些冒着热气、温度较高的食物,而令人露出克制表情的减脂餐、轻食却大多是常温的?
科学研究表明,食物的温度会大大影响人们的胃口。
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的研究团队在2020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消费者们认为温度高的食物更加美味,也会不自觉地吃得更多。
参加实验的374名本科生被随机分配到高温和低温两个实验组,接受爆米花的考验。研究人员为高温组提供了加热过的爆米花,并放在温热的托盘上;为低温组提供的则是没有加热的常温爆米花,放在较冷的托盘上。在托盘前面,研究人员还加了指示标语:“请小心,托盘可能又热(冷)又重。”参与者们都有一个食品袋,可以根据自己想吃的分量,自由地从托盘中取爆米花。
之后,研究人员称了每位参与者的食品袋重量,发现高温组的参与者平均拿了37克爆米花,而低温组平均只拿了30克爆米花。
爆米花和托盘,都用凉的吧,会吃得少……丨pixabay
面对冒着热气的美食,记得提醒自己:等一会,等食物放凉一些再吃,会吃的更少。或者,直接吃冷餐吧。不麻烦的话,碗碟也可以提前冰一下……
吃吃吃……先别忙着清盘子
别误会,不是教你剩饭,而是:吃完的骨头可以不急着扔。
要知道,胃的饱腹信号差不多要20分钟才能传递到大脑。在这之前,我们吃了多少,该不该再吃,都只能通过视觉上观察进食的量来判断。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2007年做过一个 “鸡骨头”实验。他们招募了52名学生来餐厅吃免费鸡翅,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其中,一半的参与者在畅快大吃的同时享受到了“清盘”服务,工作人员会持续帮他们清理盘子中的鸡骨头,并为他们换上新盘子,而另一半参与者只能将鸡骨头一直堆在盘子里。实验结束,工作人员统计了每个参与者吃的鸡翅数量,结果发现,那些只能把鸡骨头一直堆在盘子里的学生平均吃了5.5根鸡翅,而那些持续换干净盘子的学生平均每人吃了7根鸡翅,多吃了27.3%。
吃鸡翅时,先不忙清理盘子丨Unsplash
留下“吃了多少东西”的证据,可以间接帮助人控制自己的进食量。一些担心顾客饮酒过量的服务员,也会通过把喝完的酒瓶放在桌上来提醒顾客自己已经喝了多少。
如果把装满食物残骸的盘子拿走,反而拿走了你监控自己进食量的线索,给了你放肆吃下去的勇气。
鸡骨头、虾壳、瓜子壳等联合声明:请不要勤快地把我们清理掉,这样可以帮你少吃点。
细杯子让你少喝点
话说回来,“管住嘴”也不仅仅意味着“少吃”,还包括“少喝”,特别是那些甜甜的饮料。最有助于减肥肯定是“不喝甜饮料”,不过,实在想喝的话,用什么杯子可以帮你少喝点呢?
来自心理学的研究会建议你:尽量不用大茶缸子,而是换用细长的玻璃杯。
图丨Blue Cross and Blue Shield of Kansas / TVyoutube
2005年,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做过一个倒酒实验。他们找了两种容量相同的玻璃杯,一种是细长的高杯子,一种是短的宽口杯,然后让参与者估计两种杯子的容量。结果发现,大家普遍觉得,细长的玻璃杯容量更大。然后,研究者又让大家自己估摸着往杯子里倒1.5盎司(44.3毫升)的酒,结果发现,比起往细长杯子里倒,大家往宽口杯里倒酒时更容易倒多,足足多出30%。
这是因为,人对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的感知存在差异,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液体的高度上,会误认为高玻璃杯比同样体积的宽玻璃杯能容纳更多的液体。
所以,如果想喝饮料的话,尽量选细长的杯子吧。当然最好还是“不喝”。
最后,还有实验表明……
胖子更容易低估自己取的食物分量……所以,为了少吃点减肥,你可能需要先减肥……
参考文献
[1]Levitsky, D. A., Iyer, S., & Pacanowski, C. R. (2012). Number of foods available at a meal determines the amount consumed. Eating behaviors, 13(3), 183-187.
[2]Lewis Jr, N. A., & Earl, A. (2018). Seeing more and eating less: Effects of portion size granularity on the perception and regulation of food consump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4(5), 786.
[3]Rolls, E. T. (2010). The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touch, oral texture, and temperature in the brain.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34(2), 237-245.
[4]Wansink, B., & Payne, C. R. (2007). Counting bones: environmental cues that decrease food intake.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104(1), 273-276.
[5]Yamim, A. P., Mai, R., & Werle, C. O. (2020). Make It Hot? How Food Temperature (Mis) Guides Product Judgmen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47(4), 523-543.
作者:猹猹狸
编辑:麦芽杨
一个AI
随手转发本文,(理论上)瘦十斤!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