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首发自站搜网微信公众号《“吃人”的滴滴》,欢迎大家关注站搜网微信公众号(ID:ithomenews)。昨天,浙江乐清发生了一件令人悲愤的事,又一名花季少女命陨顺风车司机之手
注:本文首发自站搜网微信公众号《“吃人”的滴滴》,欢迎大家关注站搜网微信公众号(ID:ithomenews)。
昨天,浙江乐清发生了一件令人悲愤的事,又一名花季少女命陨顺风车司机之手。
故事的经过我们无须再次重复,但就本次事件来看,无疑与郑州空姐遇害案件十分相似:顺风车、单身女孩、奸杀、事前的投诉,以及滴滴的道歉与整改。
两起事故,仅仅相隔3个月,而在郑州空姐遇害案之前的一个多月,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在“洪流联盟”成立大会上,还为与会者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滴滴蓝图:“未来十年,滴滴平台将在全球范围内服务20亿用户,满足用户50%的出行需求,并推广超过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
同一时间,滴滴出行决定最快下半年启动IPO港股上市,最新估值约为550亿美元,预计最终上市时市值或能达到700至800亿美元。
一边是制霸共享出行的野望,一边是不断因乘客遇害而备受争议的顺风车业务。滴滴,在这样的一个剧烈的矛盾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吃人的顺风车?
空姐遇害案之后,滴滴曾经发布了一份整改方案,具体如下。
1、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
2、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
3、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
4、顺风车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
5、用户可自主选择一键拨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
但在本次事件中,滴滴所做的整改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事件到底为何会就此发生?
央媒专门就此次滴滴的表现,为其总结了本次事件的七宗罪:事前早有预警,悲剧本可避免,滴滴却视而不见;滴滴客服反应迟缓,严重拖延救援时间;滴滴客服曾拒绝警方提出的调查要求,缺乏与警方有效沟通机制;滴滴整改期间偷偷开放顺风车社交功能,为事件埋下隐患;又是一起车牌伪造!滴滴平台审核存漏洞;滴滴紧急删除了此前的相关微博,整改是否诚心彻底;一家独大或致滴滴缺乏自省和完善产品的动力。
这七个问题,实际上代表了民众对于滴滴在此次事件中表现的疑惑,而如果再行精炼,这七个问题最重要的部分应该是滴滴的事前审查与客服反应。
这桩惨案被曝光之后,很快有报道指出,该司机作案的前一天,有乘客投诉过他。那位侥幸逃脱的乘客林女士,先是被诱骗在系统中取消了订单、改用微信支付车费,尔后被带到偏僻的地方,好不容易脱身下车了,还被尾随了一段距离。
被害女孩于14时15分向朋友发出“救命、抢救”的信息,随后失联。朋友于15时42分开始,共计7次致电滴滴平台客服,但收到的回复都非常格式化、机械化。在未满1小时之前,回复为“一线客服没有权限”“请您耐心等待”;1小时之后,回复变成“加急,标红”“继续等待”。直至当晚20点后,滴滴才表示已将司机信息告诉警方。
在整个事件的进行过程中,这两件事是能够挽救女孩姓名最为关键的部分,但遗憾的是,滴滴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面对前一天的投诉,滴滴平台未有反应;事发当天的抢救时间,客服反应迟钝。
说得不客气一点,滴滴的懒政、不作为确实存在,而且比较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四年里,媒体公开报道及有关部门如法院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至少有50起。平均下来,几乎每个月都有,频率不可谓不高。
此次事件的发生恰好处于滴滴整改期,这明显让滴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平息众怒,滴滴紧急道歉,措辞与上次事件发生时几无区别,让人怀疑其是否真有诚意。随后,滴滴公布了此次的处理结果:
1、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
2、客服体系继续整改升级,加大客服团队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加速梳理优化投诉分级、工单流转等机制;
3、免去黄洁莉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免去黄金红的客服副总裁职务。
相似的剧情,相似的道歉,相似的处理方式。但公众此次对于滴滴的容忍度明显少了许多,不少声音认为,顺风车业务应该从此取消,作为信息分发平台的滴滴也应该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
但滴滴为何对频频发生的负面事件反应迟钝?这是一个值得滴滴与所有人都深思的问题。
滴滴“吸血”?
为什么在如此多的投诉与事故面前,滴滴并没有取消顺风车?甚至是嫡系的滴滴快车在此前也屡屡发生危及乘客安全的事件,可为什么滴滴对此并无太大反应?
原因能列出很多,但说到底还是因为“钱”。
滴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滴滴服务了74亿次用户的出行,滴滴每天服务的用户订单超过3000万笔、4000万人次。有关数据显示,滴滴已经占据90%多的网约车市场份额。
短短几年内,滴滴已经将司机的服务费比例提升到了相当高的地步。
但自从滴滴打败竞争对手,获得市场主导地位之后,滴滴就重新走上了高额垄断收益的老路,站搜网从滴滴司机处了解到,如今滴滴每单有23%-24%左右的服务费,这让滴滴变得越来越像曾经的出租车公司。
2015年8月2日,汤师傅至今依然记得这一天,从这天开始他正式成为一名滴滴司机,他对滴滴司机收入的变化有着很深的印象,“当时几乎没有抽成,最开始的时候只要跑就免抽成;后来变成跑够8单抽15%、跑够16单抽10%,跑够25单就免抽成,像我这样的老司机,最多一天能跑到40单。”对于目前滴滴抽成20%,而且补贴压低到20单奖励20元,汤师傅感觉抽成有点太高了。
与汤师傅几乎同时入行的阎师傅,对滴滴的高抽成也颇有怨言,他告诉站搜网编辑,“我觉得5%-10%应该是合理的,滴滴要经营,有抽成咱们也都理解,但是目前的抽成确实太高了。”这样高的抽成直接体现在了汤师傅的收入和工作时间上,“我现在平均每天出车12个小时,至少要做到25单,想赚钱的话,这个时间是必须的。”汤师傅直言,做滴滴确实很累。
根据站搜网小编了解,吸走滴滴司机们收入的远不止看得见的抽成、保险和服务费。
以工作22天,每天25单以上,月总收入11880元的平均水平来看,滴滴司机每月需要承担3740元的油费,2431元的抽成、保险和服务费,1000元左右的社保,也就是说他每月的纯收入应为4709元,远不足总流水的一半。更何况,滴滴司机的收入还需要再扣除电话费、保养费、维修费、违章罚款等等。
无比讽刺的是,2017年10月,为了强化公众对于滴滴践行社会责任的认知,滴滴政策研究院发布了《2017年滴滴出行平台就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共有2108万人(含专车、快车、顺风车车主、代驾司机)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其中393万是去产能行业职工,有133万失业人员和137万零就业家庭。滴滴平台收入是网约车司机的重要收入来源。平台上多数司机已婚,抚养或赡养负担重,抚养比为1:1.65。
一边宣扬社会责任,一边却高抽成吸血,滴滴这一扭曲的“矛盾”令人唏嘘。
垄断的锅
滴滴之所以能够对网约车司机和乘客如此傲慢和不思进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垄断”。
但讽刺的是,滴滴当时之所以被市场拥戴,反而是因为其打破了出租车公司的垄断。特别是早期的滴滴,不惜巨资“培养用户习惯”。2015年5月,为争抢广州市场,滴滴打出的口号是“车费比出租车低40%”。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滴滴确实做到了:0元起步,0.99元/公里,0.35元/分钟,5元最低消费。这个价钱差不多相当于广州出租车的6折。滴滴以此方式获得了众多忠实拥趸。
根据CNIT数据,在2016年8月合并了快的、优步中国之后,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超90%,意料之中的涨价随即展开,汤师傅与闫师傅所述的收入明显减少,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但早在2016年9月,商务部就表示:滴滴优步合并没有向商务部申报,正在根据《反垄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反垄断调查。
目前,这起调查已经近两年,但至今仍未向公众公布结论。有网友发布了他针对“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反垄断调查进程”,申请信息公开的经历;而早在去年7月,中国出租汽车产业联盟也致函有关部门,就2016年8月的这起合并案的反垄断调查,咨询进展情况。
中国出租汽车产业联盟秘书长葛磊今年五月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说,他们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在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后,商务部发言人一个月三次在新闻发布会表态,商务部一定会对这个合并案进行反垄断调查。我们觉得,有必要给公众一个答复。不管你调查的结果怎样,就算认为他不构成垄断,那也可以,但是不能不了了之。”
虽无公论,但已是事实的垄断,让滴滴在过去的两年中开始收割司机和乘客的钱包。
但程维对此却并不认同,他在参加吴晓波的《十年二十人》的对话系列节目时表示,滴滴其实面对着很多数得出名字的平台的竞争,不下十家,他觉得用户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微信大家都用,但不代表说微信份额最高,它就会欺负用户。互联网本身的精神还是为用户创造价值。Google、Facebook,它们的知名度都很高,但并没有像大家想象那样子变成一个(垄断企业)。”
可稍作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其中的不恰当之处。被程维拿来举例的Google、Facebook、微信等,虽然在话术层面与滴滴的垄断存在诸多相似。但实际上,滴滴更应该对标的企业是国家电网、中石油与自来水公司,因为滴滴所代表的“出行”与众多公共服务性的垄断企业有着太多的相似。
而当公共服务性的企业开始因为垄断而提高收益时,为了资本与利润,牺牲用户的消费体验与诉求几乎成为必然,因为消费者根本别无他选,就如同权力没有制约必然导致“恶”。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来讲,破除滴滴一家独大的垄断已经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政府与社会除了加强企业责任、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与严格监管之外,改进网约车服务水平还必须依靠加大竞争,开放市场,让更多的竞争对手进来,以促进业态良性发展。
或许正是看到了滴滴的垄断与司机、消费者们的怨气,美团等外来者开始闯入网约车市场:截止3月下旬,在上海登陆不久的美团打车,已经拿下了30%的市场份额。
“如果我们拿到20%的市场份额,在财务上就是赚钱的,保证这个前提,其他都是额外赚来的。”一位美团点评高层人士曾表示。
因此,此次事件看上去是由于滴滴偶然的疏忽导致了极其恶劣的结果,但综合前后的表现来看,滴滴此类事件的出现几乎已成必然,原因无他,只因垄断。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