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新一轮收购潮:没哪个巨头绝对安全) ■观察家滴滴、美团、饿了么、摩拜等企业,虽是某领域中首轮大战的胜利者,但这种胜利,却也面临不断的挑战。新京报记者获悉,4月3日晚间,摩拜召开股东会议表决通过美团收购案
■观察家
滴滴、美团、饿了么、摩拜等企业,虽是某领域中首轮大战的胜利者,但这种胜利,却也面临不断的挑战。
新京报记者获悉,4月3日晚间,摩拜召开股东会议表决通过美团收购案。知情人士称,美团将以35%的美团股权、65%的现金收购摩拜单车,其中3.2亿美元作为未来流动性补充,A、B轮投资人及创始团队以7.5亿美元现金出局。与此同时,携程专车宣布获得网约车牌照,这意味着,携程现在可开展网络出租车线上服务。
此前,饿了么则被阿里以95亿美元收购,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笔收购就此尘埃落定。而在更早前,美团在上海推出打车服务;作为回应,滴滴则加快推出了其外卖服务。 就此,中国互联网这些巨头或独角兽企业,再度掀起了风浪。这一幕让许多人感觉似曾相识,仿佛几年前在出行领域中滴滴大战快的、饮食领域“百团大战”等“互联网大战”又回来了。如今,战火再次掀起,或许值得追问的是,为何中国的互联网如此容易掀起收购潮呢?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7亿多网民,这个数量相当于印度与美国的总和。如此海量的用户,以及全球领先的互联网普及程度,是中国互联网的根本基础,也造就了中国互联网技术应有和市场的独有特征。
海量用户,使得中国互联网的任何服务和技术普及速度都很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拥有大规模的用户群体。这就造成,许多技术或数字技术,都会选择从应用端切入,由业务场景驱动。哪怕是对技术要求很高的人工智能领域,也是如此。而诸如出行、餐饮、购物等服务领域,则更是很容易形成风口,滴滴、美团、饿了么、摩拜,都是此中的胜利者。 但是,海量的用户同样也意味着,活跃度高、波动度大。所以,滴滴、美团、饿了么、摩拜等企业,虽是某领域中首轮大战的胜利者,但这种胜利,却也面临不断的挑战。
此中关键,就在于企业要有足够资本。只要企业有钱,就有机会打破原来的格局、边界,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比如,最近身处不同领域的美团和滴滴,据报道都曾有意收购摩拜。
滴滴在出行服务市场上有算法优势。但算法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壁垒,只要有资本愿意介入,其他企业依然能够抢到出行服务的份额。美团在上周就声称,已经在上海拿到1/3份额。基于同样的理由,携程也同样想在出行领域完成产业链闭环。
那么,像滴滴这样的企业是否就完全没有办法形成独特壁垒?其实也未必。比如,作为同行的Uber就在全心全意打造无人驾驶技术,试图形成技术壁垒。
当然,除了实打实的技术外,通过其他方式也能形成壁垒。比如京东通过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壁垒,甚至威胁到阿里的整个商业布局。所以,阿里巴巴收购诸如饿了么这样的企业,也是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生态体系,服务于其新零售战略,并构建起自己的同城服务物流。事实证明,在中国,即使是像阿里这样的巨头,也无法确保自己的地位永远巩固。
可以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中,没有哪个独角兽企业是绝对安全的。这一波互联网的收购潮,所验证的正是这个坚硬的现实。作为回应,既有的企业要么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形成壁垒,要么像已有的巨头一样,不断构建、完善自己的生态体系,以应对这里几乎没有尽头的竞争格局。
□郑伟彬(互联网观察者)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