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北京时间上线一周年:“奔向春天”再出发

互联网 2017-04-12 06:30:11 转载来源: 人民网

(原标题:北京时间上线一周年:“奔向春天”再出发) 北京时间“奔向春天”再出发。2017年4月12日,北京新媒体集团及所属北京时间新闻媒体有限公司、北京时间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周年

(原标题:北京时间上线一周年:“奔向春天”再出发

北京时间“奔向春天”再出发。

2017年4月12日,北京新媒体集团及所属北京时间新闻媒体有限公司、北京时间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周年。这一天,也是“北京时间”网站和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一周年的日子,更是“北京时间”抓住机遇,顺势立新,再次出发的起点。最是一年春好处,“北京时间”迈入新的征程,“奔向春天”再出发。

一年弹指又春归

在过去的一周年中,刚从北京电视台剥离转制的北京新媒体集团按照北京市“一个平台、多点突破”的媒体融合发展思路,汇集全市主流媒体资源,积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依托北京广播电视台及市属主流媒体强大的内容资源,通过与奇虎360在技术和渠道层面的深度合作,发挥传统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强势平台各自优势,内容与技术双轮驱动,以强大的流量助推新闻传播。这一全新模式,在仅仅一年的运转过程中,越发显现出活力和优势,取得了重要成果,被业内认为是一种开创性、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媒体转型模式。有评论认为,“北京时间”横空出世,将可能改变未来媒体市场格局。

仅一年时间,“北京时间”网站在访问量方面,已经稳稳成为中国新闻网站第一名:从上线之初的日均独立访客人数(UV)1300万,急速上升达到6000万,每一天每23个中国人,就有一人通过“北京时间”了解世界;页面日均浏览量(PV)也已超过4亿。“北京时间”新闻客户端在还没有进行全面推广的情况下,装机量超过500万,月活跃用户100万,日均使用时长32分钟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时间的用户在全国分布广泛,目前,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和北京列全国前五。

重大事件绝不缺位

“北京时间”用近于严苛的尺度努力为新闻直播定立标准,作为一家以专业性原创内容新闻直播和视频为主打的互联网资讯平台,“北京时间”将传统媒体的内容制作能力与新媒体平台渠道与技术力量相结合,每天发布新闻资讯超过10万条,发起直播接近300场。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北京时间”驻会记者与后方编辑协同作战,创造直播500多场次、300多小时新纪录的同时,也集中精锐力量在两会现场采编的基础上,进行新闻短视频的探索,制作各类短视频128部,几乎达到了各媒体两会短视频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委员独白――我在政协这些年》等系列作品,在全网广泛传播,单条访问量均在100万次以上。里约奥运会,中国航海家郭川驾驶“北京时间号”帆船穿越大西洋,16天不间断直播,开创了奥运报道的全新模式。G20峰会,“北京时间”与中青报合作, 38场全景直播,以独特视角,开创重大时政新闻报道流量奇迹,奠定了“北京时间”新型主流媒体的地位。

一年来,在英国脱欧、“南海所谓仲裁案”、神十一发射、南方水灾、长征五号发射、一带一路、珠海航展和世界滑翔机锦标赛、中秋全球直播、纪念长征胜利、全国和北京两会、北京医改等等系列报道中,“北京时间”直击现场的独家全景直播和短视频报道,超越了传统电视直播的线性模式,也超越了互联网平台上生产零星信息所带来的碎片感,为用户实时呈现真实新闻现场,显示出具有主流媒体基因的新锐媒体所具有的格局和创新力。

唯有第一现场的直接呈现,才是媒体责任的真正落地:深度报道宁夏女童《我不想十四岁当妈妈》,让孩子们的梦想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响彻宇宙;“双十一”对实体店生存困境的深度调查,显示出 “北京时间”在社会议题设置上的眼光与锐度;独家披露“白银案”重启侦查消息,推动案件快速告破;独家记录河北邢台官员向水淹灾民下跪"求理解",引起广泛社会影响;首次因一档栏目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北京时间”将第一现场作为新闻直播的主阵地,用最真实的镜头接近新闻的本质。

北京时间系列报道直击现场。

媒体融合矩阵逐渐形成

脱生于北京广播电视台,实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从《跨界歌王》、《跨年晚会》、《春节晚会》等重要节目深度合作、多屏联动、整合营销;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五个频率七档经典栏目,在北京时间同步视频直播。北京广播电视台所有频道频率均在北京时间建立专区,所有150余档经典栏目综合呈现,每天碎片超过350条,充分满足用户需求,使得传统广电内容在互联网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此外,北京时间与中国青年报深度合作,组成联合编辑部,对多项重大新闻事件共同报道;与国家大剧院等国家重要文化平台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北京时间的专属发布空间……通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多媒体矩阵,“中央厨房”呼之欲出。

打造全新概念“时间视频”

一年前,在有着纯正传统广电基因的“北京时间”上线之初,就将新闻直播和视频作为产品发展的重点。一年之后,“北京时间”正式推出“时间视频”,在当前互联网上如火如荼的短视频领域全面发力。

温暖的“时间视频”

我们认为,任何大众传播内容,使受众能够感到温暖都是最重要的诉求之一,不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也不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不论是新闻评论,还是文艺娱乐,都是如此。从普世价值观的角度,能够使大众温暖的作品,一定是有价值,能够产生影响,也可以产生力量的作品,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作品。时间视频,从内心激发温暖,绝不无病呻吟,绝不矫情作态。

好看的“时间视频”

虽然,当前普遍认为网络短视频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但我们坚信, “内容”永远是核心竞争力,不论发布平台和模式怎样改变,依托北京电视台强大视频生产能力和数十年的内容积累,我们都能够也必须坚持专业的制作水准。时间视频,广电级专业制作,有趣、好看,有足够的信息量是基本的标准。

可以共同制作的“时间视频”

在北京时间平台上,4000名云记者,数百家合作媒体和专业机构,每天采编超过300场直播和上千条内容。北京时间研发团队正在进入最后的开发,一套全新的时间云剪辑工具即将上线,它具备专业制作的能力,用你的手机或者任何移动终端,在云端完成剪辑,每一场刚刚完成的直播和现场采访报道就可以立即形成相应的短视频。时间视频,在新闻发生现场,最快生产,也可以共同制作的短视频。

24小时直播频道重装上阵。

24小时直播频道重装上阵

作为全网唯一一个24小时不间断互联网新闻资讯直播频道,一年来逐渐形成了全新的互联网大时段直播新闻内容聚合,开创了陪伴式的新闻体验模式。2017年4月12日, 这个新闻直播频道重装上阵,以独立IP形式打造24小时“时间新闻室”。

永不停歇的“时间新闻室”,是新闻编辑室,是新闻演播室,也是直播信号导播间。每天超过1000场直播信号和全世界正在发生的新闻,不间断地随时切换播出。每时每刻北京时间使用大数据梳理正在发生的热点新闻,并逐条线性地呈现给全网用户。

“时间新闻室”中年轻、富有朝气的青春主播群――“时间妹妹”将与上百位新闻评论员、媒体观察员一起,作为正能量主播的代表,用靓丽的形象、全新的理想、独有的风格,在“时间新闻室”中传播美好。她们既是新闻的播报者,又是新闻的生产者,更是新闻的整理者和分析人。

台网实质融合打造“i生活”

北京时间时间上线一周年之时,将继续深化媒体融合进程,与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共建工作团队,联合打造生活全媒体平台――“i生活”。“i生活”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破冰开路的突破性尝试,通过内容生产与整合的创新,将全面展开产业经营与互联网盈利模式探索

“i生活”系列产品最先的切入点是美食。凭借BTV近40年的优质美食内容积累,将全力打造中国专业美食视频第一品牌《时间美食》,挖掘历史经典美食内容,以短视频再生产的方式打造适合网络传播的新形态内容。联合中国烹饪协会、北京烹饪协会,百名餐饮大V寻找最美味的餐饮宴席,以精致专业的制作水准完成短视频生产与传播。通过多维度标签,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和定位,以足够多的美食类内容匹配用户需求,使用户在搜索感兴趣内容时,能够浏览更多相关联的素材,围绕用户所在场景、浏览习惯、观看内容等各类元素,智能化地提供海量美食类素材,形成千人千面的“美食黑洞”。

集结北京政务“时间号”

为了更好地发挥北京时间网站及APP的宣传力优势,北京市委、市政府各部门陆续入驻“北京时间”,打造北京市“政务时间号”集群,形成“内容、渠道、平台、服务”资源共建,广泛传播政府声音,共同肩负网上传播正能量,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截至目前,北京市外宣办“北京发布”、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组工”、北京市公安局“平安北京”、北京市最高人民法院“京法网事”、北京市交管局“北京交警”、北京市消防局“北京消防”、北京市住建委“安居北京”等已经开通政务时间“时间号”。北京16区及50多个委办局也将陆续完成入驻。

此外,北京市重点企业入驻“北京时间”企业时间号的工作也在推进中,除了传递政府声音外,“北京时间”还将成为企业宣传、拓展、公关的首选平台。

4月12日当天,北京新媒体集团与北京市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时间演播大厅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未来,双方将结合优势资源,依托“北京时间”网站及客户端产品,对庭审现场进行直播,普法律知识,正公序良俗,扬社会正气。

“最会说话的中国人”汇聚“北京时间”

上线一周年之时,“北京时间”与天津力量一起,联合花椒直播,对北京卫视大型季播节目《我是演说家》第四季,发起全球线上海选活动――招募“最会说话的中国人”,展示语言的力量,打造现象级媒体活动。

通过招募活动,“北京时间”将汇聚一批演说精英,他们既是“北京时间”的主播候选人,又是“北京时间”的观点发声者,往届《我是演说家》人气选手陈秋实、潘超、冉高鸣、刘媛媛、董仲蠡等,与花椒新锐女主播张小夏博士,纷纷登上国家大剧院、首图图书馆、清华大学、北京时间号列车等合作伙伴的“舞台”,以全新的演说作品,分享他们的时间故事。

2017年4月12日,一周岁的“北京时间”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去记录、去传承、去重新定义名称。“北京时间”不再只是东八区的标准时间,她被赋予了新型主流媒体的属性,被无数不甘现状的人寄予了新的意义。

又是一个春天来了,“北京时间”整理行装,再次出发。

标签: 北京时间 上线 一周年 奔向春天 出发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