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再过几天,就是2016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召开的日子。今年的主题是“智媒元年”,希望探讨的是人工智能和媒体结合之后,这个世界会怎样?无论从一个新闻资讯的读者或曰内容消费者,还是文学作品的作者或曰内容生产者,我都对未来充满期待:历史的复现再次开始,我们会经历新的时代转换,重新回到生产“不一样”东西的个性化时代
【导语】
再过几天,就是2016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召开的日子。今年的主题是“智媒元年”,希望探讨的是人工智能和媒体结合之后,这个世界会怎样?无论从一个新闻资讯的读者或曰内容消费者,还是文学作品的作者或曰内容生产者,我都对未来充满期待:历史的复现再次开始,我们会经历新的时代转换,重新回到生产“不一样”东西的个性化时代。
文/知名科幻作家、《北京折叠》作者 郝景芳
【正文】
01
此时此刻,我们正处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边缘,站在人类发展十字路口的节点。
如果说此前几百年的工业化时代是由非标准化向标准化过渡的过程,而未来几百年的人工智能时代则是重新向非标准化过渡的过程。
这句话可能说得有点拗口,我用大白话再翻译一遍:
之前我们生产的是“一样的东西”,未来要生产“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人类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降低劳动成本,另一种是增加劳动价值。工业化时代让人用统一而井然有序的方式生产,也即标准化。媒体也用标准化方式加工新闻,让信息生产快捷低廉。譬如起源于电报时代的“倒金字塔”结构几成消息报道的规范,核心信息要在最开篇里用一句话讲清,后面再一段一段慢慢把事情补充清楚。
而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这一切将不再持续。人工智能远比人类更快捷、稳定、精确,从海量信息中产生出符合要求的媒介内容。早晚有一天,几乎所有标准化工作都可以交给它们。标准化产品供应将更丰富低价;重复性人力劳动会大量冗余。
高度敏感的产品提供者几乎必然会想到另外的平衡之道:供应与人工智能产品相抗衡的人力产品。
那就是非标准化人力产品。
也就是说,当劳动不再用来降低成本,就需要用来增加价值。
用大白话说,就是人跟人不同的时代到了。
02
非标准化产品一直都存在。在标准化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只能比拼产量多、价格便宜,这条路很苦。这时候,很多人选择以非标准化产品来竞争,通过高度特异化在另外一个维度赢得竞争优势,例如奢侈品和设计师品牌。
这种非标准化产品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迅速蔓延,蔓延到媒体和信息生产领域。不仅是产品,更重要的是人的非标准化。标准化过程越来越交给机器人,人们不得不开始思考“我能做什么”,而结论必然是“我能做和机器人不一样的事”。
这是一场拼速度的竞争:人工智能会迅速占领所有标准化领域,而人类在各种差异化产品中寻觅新的领地。这个过程是被动的,一如工业化时代对农业人口的驱动。但也因为被动,所以会大规模且不可阻挡。
在速度的压迫下,我们会经历新的时代转换:重新回到个性化时代。
也许有人说,比个性也没用。人工智能已经非常聪明了,将来会更聪明,它们也能提供个性化产品,比人提供得更好。现在不是已经有了许多主打个性阅读的定制化媒体了吗,譬如腾讯自己就做了一个“天天快报”?帮你设置独享的新闻主页,根据你的兴趣给你推送资讯信息。它们以后会比人更厉害,在你意识到自己的兴趣之前,就把你“标签化”了,向你提供更贴合你的标签的个性服务。
是的,没错,它们能提供更贴近消费者的服务,而这也就是它们的瓶颈。
它们是围绕消费者的个性做文章,而不是以自己的个性做文章。
这确实是差异化产品,但是差异的源头在于消费者,而不是劳动提供者。
03
在信息化社会,未来我们确实会看到大量个人定制的精神产品:你一打开网页,看到的就是你熟悉的页面和喜欢的话题,你需要的产品正按照你的购买习惯推送到手边,你进入的信息空间是符合你身份地位的、让你觉得满足的。
这种趋势正在上演,信息足迹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足以对你的喜好做方方面面的探查,一切都记录在案,一切都经过分析,你会被反复提醒你的兴趣所在,也能被推送同好中人,你的购物习惯、看片品味、争吵方式、审美特征,都会被人工智能忠诚地记在心里,并给你提供贴合你习惯的个性化精神服务。你接收到的信息,会是你的偏好带来的选择。
就像一个喜欢吃薯片的人,坐在电视前,不断被送上薯片。
你会越吃越多。
这不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个性化,这仍然是工业时代的个性化:你作为智能媒体流水线上的一个服务对象,被它们的标准化作业“个性化”了。
你只是一个消费者,作为价值的需求端存在于信息世界中。媒体信息是人工智能产生的。你的个性化只是它为自己积累的数据,是它用来丰富算法的案例资料。你只是流水线的终端,将越来越被这个生产体系边缘化。
如果被动接受了被推送到眼前的所有信息,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精神世界越走越窄。“被个性化”的结果之一是狭窄化:你所看到的信息、你了解的观点、你的行为思考方式,都越来越从属于某一个信息空间。你会住进你的“信息茧房”里,以为世界就是被推送到你眼前的样子。这就是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终极遮蔽:它根本不需要有自我意识,只需要按算法不断强化我们某些思想偏差,就足够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一条越走越偏的路上。
当你不再生产内容,你就无从判断真实与虚幻。你会进入一个自我确认的隔离的世界,与其他人的思维世界隔离。到那一天,人类的精神世界也会进入折叠的空间。精神和信息感知的“北京折叠”,某种程度上或许比肉体和时间的折叠更可怕。
真正的个性化不是这个样子。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劳动价值也不是这个样子。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化,而最重要的是生产者的个性化。只有人的精神个性,才是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类劳动的终极需求。
在未来,人类必须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人工智能竞争。这一次不仅仅是物质产品,而更多是专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根本不是计算能力和文书处理能力,而是人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对世界的想象力。人的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才是人和人工智能最大的差别和竞争力。未来的媒体应属于创造性的个人,由创造性的个人创造有个性的媒介内容。
人必须是个性化的源头,而不是被隔离的终端。
04
如果要我对未来做出预言,我会相信,未来是创造者的江湖。智媒元年之后,创造者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能量释放。
1. 未来的分工会更加明确。标准化的信息生产交由人工智能,人类完成创造性工作。
2. 未来的组织会更加灵活。人的工作组织不再是固定制,人与人的沟通成为成为时代的需求,人会从工厂重新迈入江湖。
3. 未来的产品价值在于人的价值。有丰富完整的个性和自由创意的心灵才是新时代的产品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的媒体将从信息收集者变成信息生产者。信息处理将由人工智能标准化完成。而人类则从事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创造。媒体世界将成为人类正式的精神家园。人的个性化将从读者个性化转向作者个性化。人与人经由思想的充分联通达到人性的包容,在创造中,每个人的个性都更加丰富完整,人类的精神世界也不会被折叠和隔离。
这是最好的想象。
也是不确定的未来。
是以为记,作为我对2016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的一点寄语。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