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趣科技

愿90岁前实现水稻单产17吨/公顷 86岁袁隆平

趣科技 2016-09-25 15:20:21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9月25日消息,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其一直在致力于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目前已经取得了水稻每公顷产16吨的研究成果,不过这并不是袁隆平院士的追踪目标,他日前表示希望90岁前能够实现单产17吨/公顷(注:1公顷约合15亩)。▲图片来源:武汉晚报据武汉晚报报道,现年86岁的袁隆平院士在24日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挂牌仪式活动中称,“我国人多地少,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9月25日消息,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其一直在致力于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目前已经取得了水稻每公顷产16吨的研究成果,不过这并不是袁隆平院士的追踪目标,他日前表示希望90岁前能够实现单产17吨/公顷(注:1公顷约合15亩)。

86岁袁隆平:愿90岁前实现水稻单产17吨/公顷

▲图片来源:武汉晚报

据武汉晚报报道,现年86岁的袁隆平院士在24日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挂牌仪式活动中称,“我国人多地少,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我们育出的水稻,单产遥遥领先于世界,下一步,还要向17吨/公顷的目标攻关。我愿意和武汉的专家们共同努力,在我90岁前,实现这些超级计划!”

据介绍,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研究将在袁隆平院士极其团队的指导下进行主要农作物尤其是多倍体水稻的育种和研发推广。这里的多倍体指的是个体细胞中含有3套或3套以上的染色体。目前普遍种植的水稻,包括超级杂交水稻,都是二倍体,即2套染色体。水稻多倍体育种是继水稻高秆改矮秆、普通稻改杂交稻之后,由二倍体改多倍体的又一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表示,多倍体是水稻育种新的发展方向,未来单产可能超过二倍体。一直以来,结实率不理想是这个技术最大的难点。但是武汉农科院的专家历经十年使结实率突破30%的瓶颈达到80%以上,这一成就很不简单。

标签: 90岁 实现 水稻 单产 17吨 公顷 86岁 袁隆平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