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趣科技

蛟龙号成功完成科学应用下潜作业 最大深度2258米

趣科技 2016-05-01 17:00:23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日在西北太平洋维嘉海山的西北侧成功完成科学应用下潜,这也是“蛟龙”号首次在这一海域搭载科学家进行下潜作业。据现场指挥部介绍,此次下潜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潜航员唐嘉陵担任主驾驶,搭载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姚会强和潜航员学员杨一帆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日在西北太平洋维嘉海山的西北侧成功完成科学应用下潜,这也是“蛟龙”号首次在这一海域搭载科学家进行下潜作业

最大深度2258米,蛟龙号成功完成科学应用下潜作业

据现场指挥部介绍,此次下潜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潜航员唐嘉陵担任主驾驶,搭载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姚会强和潜航员学员杨一帆。“蛟龙”号于当地时间4月30日8时03分布放入水,16时05分回收至甲板。水中时间8小时2分钟,海底作业时间5小时24分钟,最大下潜深度达2258米。

本次下潜开展了4千米的近底航行观察,拍摄了大量海底视频照片资料,采集砾状结壳57千克、巨型底栖生物样品9个,其中海绵4个、珊瑚和虾各2个、海星1个,近底水样8升,还开展了对潜航员学员的海上实艇下潜培训。

最大深度2258米,蛟龙号成功完成科学应用下潜作业

“我们在2240米至2270米和1490米至1560米这两个不同水深范围都发现有连续分布的板状结壳成矿带。通过近底观察,我们发现下面成矿带范围的生物量比较少,而上面成矿带范围的生物量比较多,主要是海绵、珊瑚等,” 姚会强说。

维嘉海山位于麦哲伦海山链中部,是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所在地。此次“蛟龙”号下潜作业的目的之一,是验证多波束回波强度技术在富钴结壳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潜力。“目前初步发现回波强度高的地方的确是对应板状结壳分布区,当然这还有待继续研究确认,”姚会强说。

标签: 蛟龙 成功 完成 科学 应用 下潜 作业 最大 深度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