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能投顾”行业调查: P2P换个“马甲”上阵 行业发展受牌照限制) 导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宣称自己拥有“智能投顾”功能的理财平台,至少已有十数家。然而,名不副实的平台随处可见
(原标题:“智能投顾”行业调查: P2P换个“马甲”上阵 行业发展受牌照限制)
导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宣称自己拥有“智能投顾”功能的理财平台,至少已有十数家。然而,名不副实的平台随处可见。
本报记者 黄斌 北京报道
随着Wealthfront,Betterment等公司融资额和估值节节高升,加上高盛、花旗等传统金融巨头的布局,Robo-Advisor(机器人投顾或智能投顾)在过去一年多里频频曝光。引来大批国内理财机构跟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宣称自己拥有“智能投顾”功能的理财平台,至少已有十数家。然而,名不副实的平台随处可见。
“国内市场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平台配置的产品,可能表面上看起来产品种类较多,但归类后会发现,真正投资的大类资产只有一两种,并没有真正做到分散风险。”北京某不愿具名的“智能投顾”研究人士告诉记者。
但更需注意的是, “智能投顾”成为部分P2P平台吸引投资者的“外衣”,实际应用上关联并不大。
“智能投顾”外衣下的P2P
“真正的智能投顾,一般会将投资分散到众多的产品中,且不会在同一大类资产中。”某金融界人士这样表述。
某家曾拿自己与Betterment对比的在线理财平台,其主打的服务卖点为“固定+浮动”双收益,用户的资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投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一部分用于投资收益相对较高的高风险类产品,比如期货、大宗商品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该平台上的产品投资期限分为1天、10天、3个月、半年四档。其中1天的短期产品,配置的固定收益产品为货币基金,另加2个看涨期权与1个看空期权产品。3个月和半年期产品,则根据可承受风险的不同,在固定收益产品部分使用艺术品抵押或是房屋抵押贷款债权做为基础资产,期权部分则与1天期产品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风险偏好几何,几乎所有的产品组合里,固定收益类品种占比均超过90%,最高可达近99%。
“本质上就是1个P2P产品加上几个期货产品,而从比例来看,期货产品只是‘陪太子读书’角色。”一位看过该理财平台产品组合的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在这种产品组合模式下,“平台的真实目的是销售P2P产品,其资产配置原理与‘智能投顾’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
若前述案例还算较易辨别,有些平台的做法则较具迷惑性。
一家自称“智能理财平台”的平台,在其宣传语中,亦有“智能化投资”的字眼,其网站上目前仅一款活期产品可供购买,起购金额100元,最高可投5万元。
据其官网宣传页面,该产品的资金投向为货币基金、消费金融、小微信贷、供应链金融、分级基金、开放式基金等10类金融产品。其中,仅货币基金、消费金融、分级基金、公募基金有一定投资比例,其余类型金融产品,投资比例均为0%。
值得注意的是,资金投向中,消费金融产品的占比高达72%,其对应的资产为某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信贷产品。而更有意思的是,投资比例仅占约11%的分级基金,投向竟达25个之多。
“多数分级A级产品雷同,2-3只足矣,超过5只就没有任何分散的意义了。”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平台“以近80%的篇幅罗列有名基金公司的指数分级A”,颇有“掩耳盗铃的意思,应该是为了让投资者觉得这个投资很分散”。
“消费信贷产品投资占比都快四分之三了,可以说又是挂‘智能投顾’的羊头,卖P2P的‘狗肉’。”该金融业人士说。
牌照限制成行业发展难点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Wealthfront、Betterment等智能投顾均投资于ETF、基金等标准化产品,以保证流动性和产品的安全。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ETF数量有限,而国外发达市场ETF数量高达上千只,可投标的不足,成为国内“智能投顾”的发展障碍。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人民币资产投资的ETF数量,实际足以满足智能投顾公司的配置需求。
“国内投资标的不丰富”阻碍“智能投顾”发展的观点并不成立,“国内主要的问题是乱象太多,信托、P2P等产品承诺的回报太高,并隐瞒风险,随着投资者的成熟,这块市场就能逐渐发展起来。”某主打美元资产配置的智能投顾公司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国内人民币投资标的包括博时标普500,国泰的纳斯达克100等, 其实已经很多了,完全可以配比一个全球投资的组合,投资的效果也不错。”
此外,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也成为影响智能投顾业务发展的原因之一。
“国外投资顾问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可以混合。”国内某理财平台业务人士告诉本报记者:“Wealthfront和Betterment均持有RIA(Registered Investment Advisor,注册投资顾问)牌照,在RIA牌照下,平台的资金受到监管和托管以后,可以根据用户的委托进行投资,而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牌照。”
因而国内智能投顾公司一般通过ETF联接基金投资ETF。
“我们暂时不碰股票,很大的原因也是从监管的层面考虑,因为如果做股票,就涉及到去控制客户的股票证券账户代替客户下指令,我觉得有点碰红线,因为我们还没有证券牌照。”上述理财平台业务人士说,因其平台目前持有公募基金牌照,主要通过公募的ETF联接基金投资ETF,“虽然交易所有很多的ETF正在被交易,交易速度快,费用也比较低,是很理想的智能投顾投资对象,但是我们目前不会碰。”
(编辑:重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yanqb@@21jingji.com)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