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风投不该为短期套利给你的公司釜底抽薪

互联网 2015-11-27 00:03:02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编者按:本文作者Mahesh是印度著名的风险投资人和市场营销专家。他创立了Pinstorm数字品牌公司,以及印度最好的风投基金公司之一Seedfund

编者按:本文作者Mahesh是印度著名的风险投资人和市场营销专家。他创立了Pinstorm数字品牌公司,以及印度最好的风投基金公司之一Seedfund。

就在几天前,笔者干了一件非常不开心的事儿,因为我们投资的一家创业公司倒闭了。当然,这不是我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在过去的15年投资经历中,我花了大量时间和资金投资了50多家创业公司,但也已经“失去”了十几家了,不过如果放在风投圈里,这也应该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但同时,那些“幸存”下来的创业公司给了我巨大的投资回报,他们也是资金回流最好的几家初创公司了。这也让我觉得,自己在风投圈里的表现还比较优秀,毕竟,“在盲人的世界里,有一只眼睛就是国王”。

一如既往,我们把基金里的那些投资人都变成了有限责任合伙人,也就是LP。

创业公司融资时经常会遇到一个常见的理由,也就是投资人常说的“对市场来说太早了点儿”,但很快,创业者们就会发现“已经无法募集到下一轮融资了,因为市场发生了转型”。当然啦,你也经常听到创业圈里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创始人无法和谐相处”,等等。

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很多创业公司遇到的问题,罪魁祸首其实是风投。实际上,外界对于风投的责备一直比较猛烈,我认识一个投资人,要求自己一个好友的公司转型成为一家美国风格的创业公司,最后和他这位创业好朋友不欢而散。可以说,如果说到投资人误导创业者,最终导致他们创业失败,我肯定能写出长长的一篇,但还是长话短说吧,真正的问题在于:

当前风险投资架构不利于创业公司,在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该现象尤为明显。

下面就来说说原因:

全世界绝大多数风险资金都延续着美国模式,通常一个投资周期是8+2或10+2,也就是说,他们有八到十年的时间周期去识别公司,部署资金,培养团队,并确定退出机制,然后再把投资回报给他们的有限责任合伙人,另外有额外的2年时间,确保整个流程顺利结束。

举个例子:如果我今天募集资金,通常我会花3到4年时间寻找十几家初创公司,再决定是否要投资,之后再花5到8年时间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发展,然后确定所有这些公司的退出机制。

或许你会立刻发现其中的问题,不是吗?就拿印度创业圈举个例子吧,从创业起步阶段开始,在5到8年时间里,基本上没有任何初创公司可以做到真正的IPO上市退出。即便该国一些已经非常成功的初创公司,比如MakeMyTrip和Naukri,也花了超过10年时间才上市,而另外一家初创公司JustDial花了超过16年才进入IPO市场。

如果你看看孟买证券交易所上那些大公司的股票,然后做一个列表,看看有哪些创业公司在八年之内就成功IPO上市,那么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张列表将会是一直空白。所有的巨头,无论是印度的TCS和Infosys,还是美国的谷歌,这些创业公司IPO上市都经历了超过8年时间。

事实上,如果要帮助一家公司成长起来,形成一定规模并且能够达到IPO上市的标准,也需要花超过5到8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个规律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适用。

因此,如果你是一家寻找初期创业公司的风投基金,那么需要努力探索机会,并且和创始人一起努力工作,帮助他们构建团队,拓展业务,与他们同甘共苦,让他们的业务能够快速增长,超越竞争对手,实现盈利,然后逐渐成为业界领袖,否则,到最后你肯定无法获得期望的收益。

原因很简单,对于投资人而言,如果你无法让自己的投资获得收益,那么也就无法给予有限责任合伙人回报,当然,你也会因此失去资金持有方对你的欣赏,这对你的投资之路非常不利。

那么,风投们都搞了些什么呢?

事实上,风投做了一些伤害初创公司的事情,至少,在初创公司的角度来看是这样的。

第一,当风投公司投资了一家初创公司,大约到了第五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就会开始尝试游说创业者,看是否能将公司出售。这意味着,投资人会“强迫”创业者将资金用在一些没用的地方,比如在电视广告(大多数情况意义不大)上投入大量成本,或者让创业者尝试彻底转型,甚至还会给予很多愚蠢的建议,比如强迫一些投资组合公司合并。第二,强迫出售公司,大概到了投资的第六年和第七年,投资人就会开始推动出售创业公司这件事儿了----这时,只要有人愿意出一个令投资人满意的价格,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创业公司给卖掉,如果创始人对自己的创业公司还有一点控制力的话,那么可能时间会长一些,而且也许会获得更多回报,但是坦白说,最后还是需要由投资人来决定。

投资人的第三个手段更邪恶….几家规模相当的投资人公司会看看自己投资了大约五年时间的初创公司有几个,然后再分析有哪些初创公司很可能无法获得回报,接下来,他们会对这些公司进行一轮“哄抬估值”,比如A给一个3倍的估值到B的投资对象,B再给一个3倍故事给C的公司,然后C再把“差价”回报返给A的投资对象。

净收入?A、B、C三方的有限责任投资人都觉得他们做的非常不错,但是初创公司和他们的创始人将会有一个“新主人”,而且也会有一个更高,并且站不住脚的公司估值。对于初创公司而言,他们的灾难不过是推迟了一些而已,但是那些可怜的创业者们并不知道在这场由投资人主演的舞蹈剧中,自己的悲惨下场已经被放大了。

如果上述三种情况都没有发生,那就还有第四种选择,给你的公司釜底抽薪,一不作二不休,对不起了伙计,你不适合创业,拜拜吧。

风投可以使用“8年计划”,但是创业公司肯定是不行的。

笔者自己也有过创业经历,而且知道,一家初创公司至少要有10年时间的沉淀,才能达到一定规模和稳定性,有时需要15年,甚至更长。

讽刺的是,在我自己创业的时候,如果那时候接受了风投资金,或许今天的我会变得非常之惨,整天就是想着“退出机制”,周围也都是各种人为压力。现在的我非常高兴,因为当我创业来到第六年的时候,也没有找过风投。如今我在寻找投资的时候,通常不会找那些和我当年创业时期类似的初创公司,当然,这可能也是我有过一些投资失败的原因吧。

那么,有什么解决方法吗?

首先,突破美国风投模式,和大多数“舶来品”一样,很多东西在美国很适合,拿到世界其他地方就不那么有效果。事实上,如今美国自己的那种风投模式在本土都不一定适合。赶紧抛弃传统8到10年周期的资本结构吧,去大胆拥抱20年以上的投资结构吧,这才会让你的基业长青。

有些类型的有限责任投资人(比如养老基金)每八年就要有快速的投资回报,因此他们想要周期在8年之内就能有所回报的投资行为,那么这类风投并不适合选择一些处于创业早期阶段的初创公司,如果他们想要更加高额的回报,那么必须要再多一些耐心。

还有一些其他投资人,比如家族理财基金,捐赠基金,基金会,等等,他们应该更加倾向于投资处于创业初期的初创公司,但是这种投资行为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可能规模有些大。比如他们通常会有数十亿美元用来投资,基本上被物色上的每家初创公司都能获得1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资金,然而对于处于创业初级阶段的初创公司而言,这种规模的资金量是非常大的。

这种方式很不实用,是的,因为他们有更多用于配置的资金,金额数量要比那些专注于投资创业初级阶段的风投大得多。然而对于初创公司而言,那些长期专注于初期投资的风投公司才是最适合他们的。虽然提供的资金不是很多,但是这种类型的风投公司可以融入到初创公司之中,和他们共同成长,

其次,风投公司应该关注那些真正有长期发展前途的创业公司,而这,其实就是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的投资理念,此外,为什么风投公司总想着“退出”呢?实际上,如果创业公司能够站稳脚跟,他们的价值要比IPO上市搞得多---所以,为什么不耐心一些, 多花上几年时间先为投资人创造价值,然后再选择上市?但是,你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做到这点。

第三, 风投公司的确有责任帮助初创公司快速发展,而且需要帮助他们获得优秀的人才,组建出色的团队,而不是给他们设置一些无法实现的里程碑,或是直接甩给他们一笔资金,却不告诉他们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

如果一家初创公司挣扎了三年,或是三年之后还没有募集到第二轮融资,那么他们就无法招募到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绝大多数初创公司都会有几年的“低谷时光”,通常会在创业第三年的时候,开始快速发展。那么,为什么一开始不招募一群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直接给投资人“打工”?或是干脆,为什么投资人不从第一天起就直接给初创公司找一些高级人才呢?难道这不会帮助初创公司成功吗?

笔者在创业投资融资领域有15年的经验了,现在真的需要反思风投的投资方式,因为目前的方法并不奏效。上面我提及了三点,或许身为读者的你也会有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进行补充。

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今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时代了,有几家被巨头家族控制的风投企业,他们会通知市场长达几十年。如今这个时代,会出现很多第一代“迷你风投巨头”,他们的规模不会 太大,但是却能够更快地应变市场,而且不会把眼光局限在5到8年的投资周期里面。

但是,风投所需要做的,不是在短短的5到6年时间里就把初创公司折磨的遍体鳞伤,一个长期的投资规划,可以帮助初创公司有效应对当前起伏不定的市场,也会让初创公司有能力多募集到几轮投资,继而摆脱所谓“对市场来说早了点儿”这样的问题。长期投资,也可以为投资人带来更高的回报。

当然,不少创业公司本身也有问题,甚至有一些创业公司就该早点儿退出市场,否则本身也是在浪费投资人的资金。但是不管怎样,如今的风投圈的确需要更加耐心,记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标签: 风投 不该 短期 套利 你的 公司 釜底抽薪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