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智能设备

可穿戴设备走进医疗领域 我们欢迎也要怀疑

智能设备 2015-10-28 22:09:54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可穿戴智能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应用早已普及到我们的生活中。睡眠监测、基于脑电图技术的大脑锻炼、放松设备甚至是能够监测血糖等功能也意义深远

  可穿戴智能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应用早已普及到我们的生活中。睡眠监测、基于脑电图技术的大脑锻炼、放松设备甚至是能够监测血糖等功能也意义深远。显然,可穿戴设备与医疗设备仅有一线之隔,但这个距离是巨大的,因为它们没有获得医疗设备认证。

可穿戴设备走进医疗领域 我们欢迎也要怀疑

  不要忽略医疗认证资质,这相当于保健品和药物之间的差别。那么,基于健康监测的可穿戴设备,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挑战呢?

  数据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运动监测设备的一个主要问题,便是所手机数据的准确性。即便是使用相同的动作、心率传感器,不同品牌间设备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这取决于不同的软件算法。但遗憾的是,业界缺乏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可穿戴设备走进医疗领域 我们欢迎也要怀疑

  当然,如果用户仅仅是为了减肥,监测热量消耗,数据即便不太准确可能也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是一个心脏病患者想要使用心率胸带或是智能手表监测心率、并将数据反馈给医生作为治疗参考数据,那么准确性便是关系到生命的重要数据,这些心率监测设备显然需要一个权威的、统一的认证标准。

  大部分产品仍是“自我安慰剂”

  著名医学专家Des Spence表示,大量基于健康监测的可穿戴产品仍是一种“自我安慰剂”,就好像一些自我检测医疗设备,如血压监测仪、艾滋监测试纸等等,碍于技术限制永远无法达到专业医疗设备的准确性。他还专门指出“婴儿胎心监测”类设备的不足,指责这种产品让孕妇变得偏执、挑食,缺乏实际意义。

可穿戴设备走进医疗领域 我们欢迎也要怀疑

  Des Spence表示,自检设备互联网化是一个好现象,但需要适当的监管,尤其是在厂商不断夸大其医疗作用的情况下。遗憾的是,即便是如美国、英国等先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对于可穿戴设备认证和监管的进度仍比较缓慢,一方面,要考虑到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价值,不能过度严格伤害市场经济;一方面,需要制定一个全新的、合适的标准,来权衡其医疗价值,要想实现这种平衡还需一定时日。

  慎独,不仅需要用在做人上,也要用在科学态度上。

(作者:苏越责任编辑:苏越) 请关注天极网天极新媒体 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评论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标签: 穿戴 设备 走进 医疗 领域 我们 欢迎 也要 怀疑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