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章蔚玮今年夏天,广东佛山三水区的种植户李永(化名)有点犯愁,他家刚丰收的火龙果出现了滞销,当地已经有一批火龙果因为腐烂而被果农倾倒至河里。但与往年不同,在广东这个盛产火龙果的地区,滞销的情况并非普遍现象,因为互联网的缘故,面对火龙果的丰收,几家欢喜几家愁
■IT时报记者 章蔚玮
今年夏天,广东佛山三水区的种植户李永(化名)有点犯愁,他家刚丰收的火龙果出现了滞销,当地已经有一批火龙果因为腐烂而被果农倾倒至河里。但与往年不同,在广东这个盛产火龙果的地区,滞销的情况并非普遍现象,因为互联网的缘故,面对火龙果的丰收,几家欢喜几家愁。
“触网”果农开始创收
距离三水区七十公里外的高明区,种植户梁国全家今年又扩增了80多亩的种植面积,种的同样是火龙果,他家今年的销量却一直很不错。在和《IT时报》记者通电话的间隙,他不好意思地说,又有客人上门了,他要去忙了。梁国全说的客人,其实是来自网络的订单。
去年开始,梁家的田丰农业陆续“触网”,如今他们不仅自己在微信上开起了微店,在天猫淘宝上也能见到来自他家种植的水晶火龙果、香水柠檬等果品。来自网络的生意,为他们打开了全然不同的工作模式,也解决了“果香也怕巷子深”的难题,“现在卖水果,如果你不走出去,没有人会知道你家的水果到底怎么样。”
如今,梁国全家的火龙果销量要比去年翻上两番。他也从传统的种植户摇身变成了网络上的“卖家”,顾客在其他网站上下的订单,网站也直接把订单转给他,由他负责直接从产地发货,减少中间环节,确保水果在最短时间到达顾客手中。而去年进驻到当地的顺丰快递,也让他们的网络生意有了坚强的后盾,“目前来看,顺丰是最快的。”如今,来自互联网的订单总量已经占到田丰农业总销量的40%-50%。因为互联网的生意稳定,让梁国全在今年年初,下定决心又扩增了80亩种植地,目前总面积达到300多亩,在当地是绝对的种植大户,“过去我们不敢随意扩张,因为不确定是不是有人会买,谁敢种?”
从梁国全种植地直接发出的火龙果,通常来说售价要比市面上同等品质低出20%~30%,其中除了农户采摘、包装的人力外,物流成本一般占到1%,但这仅是针对广东本省内及周边地区。由于受到物流的限制,来自省外的生意所占比例依旧不高,说到上海、北京,梁国全笑了,“这个厉害咯,物流运输成本比水果本身的卖价都要高”,除非是客人愿意接受运费,一般他们都不敢做这么远的生意。无论如何,互联网的销售渠道已经在他们当地打开了“声誉”,目前已有不少果农开始尝试网络销售,尽管未必能赚取高利润,但摆脱滞销已经不成问题。
生鲜电商带着“镣铐”救援
水果+互联网,在国内目前处于小步慢行的状态,由于生鲜水果自身特殊性,让这条路走得依然有点难。
就在不久前,被媒体曝出的漳州地区滞销的万吨荔枝出现在上海生鲜电商网站美味七七的平台上,每2.5公斤售价18.9元并包邮的优惠套装在平台上的销售情况很不错。首批一万份已经售罄,现在进入到下一个一万份的预售阶段。
由于省去了中间环节,这批从原产地直接发货的荔枝从品质到价格都表现出了竞争优势。在市场火爆的情况下,美味七七又进行了追加,从漳州出货的荔枝总量达到二十吨,原本滞销的“水果皇后”在生鲜电商平台上焕发了应有的光彩。
但在这背后,却有着并不简单的商业模式。去往漳州当地采购的是上海一家水果批发行,他们原本就是美味七七的长期合作伙伴,同时,他们在当地有一定的供货渠道,有了前期的“牢固基础”,他们才得以完成此次大规模的集采。
否则从电商平台到果农,这条路依然十分困难。比如,同样出现滞销的陕西周至的油桃果农就没这么幸运。由于当地大多是分散的果农,因此在面对美味七七的合作邀约时,周至的果农犯难了,对他们来说,这个网站远在千里之外,他们如何在见不到人的情况下完成交易?他们希望网站能派人到现场,并协助他们完成采摘。而网站对此也很为难,当地没有合作社,也没有统一的采集商,根据他们既定的“公司对公司”模式,分散的农户既无法确保果品统一质量标准,也无法提供物流,将果品直接送到他们在上海的仓库,整个链条中间缺失了一大块。
果农网络经纪人主攻“滞销”
生鲜对冷链的高要求是让不少供应商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一家在陕西当地做生鲜果品批发的人士透露,最近他们在网上看到滞销的信息后,也赶到了陕西去拉油桃。一车装500筐,一筐成本20元,运费总价就要7000多。但油桃保质期短,回来发得快还可以赚钱,发得慢的话,一车赔一万。
没有冷链,单纯解决滞销是不是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陈松波,“一亩田”周至场地负责人,在不久前,他在“一亩田”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了当地油桃滞销的情况,不到两个星期,目前已经从全国引入了一批客商和加工企业。其中最早一家来自云南的果品加工企业,开口就要了200吨。“他们的当地采购价格是每斤5~6毛,我们这里是每斤2~3毛,价格低,利润高。”
陈松波在当地的工作是采集瓜果信息,了解果农滞销情况,通过网络平台,将信息发布到全国三十多家线下门店,通过这些散落在不同农贸市场内的门店寻找更多有意向的客商和加工企业。
一亩田的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充当瓜果生鲜的互联网信息中介,他们一头签约供应商、合作社,一头联系客商,在中间牵线搭桥,填补了目前信息不对称的空白。同时,作为互联网模式,他们目前对于签约客商还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现金激励政策。但陈松波坦言,目前来看,生鲜电商的客商很少,大多是对保鲜要求较低的深加工企业。
相对而言,本省内的销售更为容易。前不久,陕西当地的西瓜也由于连续十天的下雨,水分太大,而出现滞销。陈松波也通过平台寻找到当地合适的客商,500亩西瓜,他们包销了70%~80%。
更多农户等待解救
在物流专家王卫看来,除了广西之外,目前国内物流发展速度都算不上慢,但生鲜电商之所以无法轻易“跨界”,农户以及当地自身的信息化氛围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就在不久之前,广东省内另一荔枝种植大户揭阳葵潭农场的果农林玉芬对着媒体哭诉今年荔枝丰收,却因销售亏本而眼见着熟透了的荔枝变黑腐烂,这家曾经风光一时的国营农场,如今却遭遇了大面积的荔枝滞销。
果农张华(化名)和丈夫去年在新浪微博上曾发布了一条“2014年,葵潭农场菠萝、荔枝硕果累累,现已快成熟,即将上市,可接受咨询!”的信息,但今年他们已经离开农场,外出寻求其他谋生之道,留下了张华的父亲留守果园。在他家果园的荔枝成熟之后,因为没有销路,就一直留在树上,无人采摘。在他们当地,唯一将荔枝卖出去的方法就是坐等客商,但由于今年荔枝的产量相较于往年多出10%~20%,让原本就为数不多的客商有了坐地压价的理由。六毛一斤的批发价中,包括了他们采摘的人力成本,“请人来采摘至少需要一百多元一天,这样一来,就直接亏本了。”
张华和她的丈夫并不是没有想到通过网络打开销路,也和几家电商网站谈过,但最后都没有谈成,重要的原因是受到物流限制。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地区的葵潭农场,离城镇有十多公里路程,当地的物流公司不多。记者试图联系了当地仅有两家物流公司,圆通和韵达,这两家都无法确定葵潭农场的分属区域,他们表示,对于荔枝的托运,他们不负责上门收件,运输条件也十分苛刻,“生鲜类的货品,需要农户自己做好保鲜,路上出现损耗,我们不能负责。”在这种物流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当地果农很难走出去。
张华留守在农场的父亲说,最近他们农场会来一个大客商,会将水果销往上海、北京,但这家客商只要他家种植的菠萝,而且这位客商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才找到他们这里,十分难得。对于互联网,这位老人十分陌生,他认为,要批发水果,必须要到现场看才算数。但如果是这样,却很少有客商来这里真正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信息不对称、物流弱化的情况在这里依然十分严重。
在国内,类似的果农仍占据了大部分,如何让互联网拯救他们,这条路已然开始,但依然漫长。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