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回实验室干活!”过五关、斩六将,“理科男”陈拯民拿到了奇点大学的门票,但他的第一个想法居然是继续干活。陈拯民走出哈尔滨工业大学(下称“哈工大”)才三年,如今是星谷实验室的创始人
“赶紧回实验室干活!”
过五关、斩六将,“理科男”陈拯民拿到了奇点大学的门票,但他的第一个想法居然是继续干活。
陈拯民走出哈尔滨工业大学(下称“哈工大”)才三年,如今是星谷实验室的创始人。让他一举夺取“奇点大学中国区学员选拔大赛”冠军的是一款电机:“性能是特斯拉所用电机2.5倍,成本是其三分之一”。
没有来得及找朋友一起喝酒聚餐庆祝一番,陈拯民就赶紧打电话询问合肥加工厂的工作进度,给团队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作为奇点大学通过中国赛区选拔出来的第一个中国学生,陈拯民获得的奖励是在6月中旬前往美国硅谷,并与世界各地其他79名创业者在奇点大学参加为期10周的王牌课程GSP课程(GraduateStudiesProgram)。
但对于冠军的头衔,陈拯民的态度足够谦逊――“干吗非要标榜成一个偶像、一个明星?有些没上台的团队比我们销售额大多了,也都很有价值。”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我觉得先改变自己的员工,过好日子,就是踏实的事情。”
无心插柳的挑战
陈拯民即将步入的奇点大学,没有美国政府学历认证,却聚集了能够“影响十亿人”的能人志士在此求学。
但参与奇点大学中国区学员选拔赛,对陈拯民来说却是一个无心插柳的故事。陈拯民说,当时百度工作人员电话邀请他参赛,他原本不想参加,但考虑到时间不是很长,也不一定选中,只要刷5分钟脸就行。没想到,最后“一站到底”进了决赛。
时间拉回3年前。那时刚刚走出哈工大校园的陈拯民,跟着一个团队研究电动汽车的动力方案,了解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和性能,并攻克汽车中的电机技术。
“当时感觉电机方向好,潜力大,我自己也可以尝试一下。”陈拯民说。于是,2013年3月,陈拯民一个人开始了在房间(查资料做设计)-工厂(做产品加工)-实验室(临时找实验场地)三点一线的创业生活。
由于资金限制,陈拯民说,最初创业时主要通过各种“蹭”资源来完成产品研发。例如研发实验室在哈工大,测试实验室在威海,生产线在合肥,这些几乎都是免费提供的。
“合肥加工厂的厂长是位老工程师,几乎是免费资助我们,现在我们也给他们提供一些补偿。”陈拯民说。
在经过了不断出错、试错和调整后,2014年5月,陈拯民研发的第一代电机经过测试,基本可行。于是他回到北京拿到一笔种子投资,成立了星谷实验室,以公司的形式继续研发。
星谷团队用穷举法在材料、结构和加工工艺上逐一试验,最后选择了一个能够兼顾性能和成本的方案。
半年前,他又发现了一种能够将原来设计效能再提高10%的方案,不惜将电机零件重新设计制作。
陈拯民介绍,目前星谷的高性能电机功率密度(每公斤重量电机能够产生的功率)能做到2.5~4KW/KG,相比之下,国内一线电机水平是0.8KW/KG,特斯拉汽车采用的富田电机是1.6KW/KG;在效率上,星谷电机效率能做到96%~97.5%,市场上主流水平是82%~94%;在成本上,星谷可以为电机企业节约10%的成本。
颠覆传统电机
未来,电机产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电钻,大到汽车、火箭……不过,听上去有点传统的“电机”,是否能够代表未来硬件发展的新方向?
陈拯民告诉记者,电机很传统,按照普通电机的商业模式做,没有太大想象力,但星谷的电机革新一方面在于对性能方面的小颠覆,大大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在于围绕高性能电机的“知识图谱”。
陈拯民说,星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做一款电机,而是创造了一套新型电机技术的“知识图谱”――涵盖电机理论支持、量产制造工艺、复合材料及产业链条来进行研究和开发。正是这项全盘的系统级工作,让星谷团队原计划在春节就做出来的产品一直拖到了现在。
在决赛中的专业评委小米联合创始人洪锋看来,“现在有太多的精力和金钱聚集在互联网创业上,这样的硬件制造需要更多的关注。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高性能电机的设想,它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将会是巨大的。”
IDG资本副总裁张海涛则点评:这类项目虽然投入大,周期长,但却具有长远的潜力,真正可能创造巨大的影响力,需要大量曝光来吸引关注和投资才能坚持下去。
百度新闻资深运营师王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决赛的评分和投票来看,前三名的分数咬得非常近,特别是陈拯民和第二名李浅的评委得分和观众得票差距很小。“我相信前三名都具备夺冠实力,他们的项目都具备强大的创新力和潜在影响力,比如电机项目已经是有高技术指标的原型机,一旦成功将会是一项非常有颠覆性的发明。”
据官方统计,奇点大学中国区学员选拔大赛吸引了超过500多位创业者报名,经过筛选后有49位选手入围了路演初赛,项目涉及航天工程、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线上协作、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游戏、O2O服务、社交通讯应用等领域。
“你可以看到,决赛10强中非互联网领域的项目超过了50%,许多项目创新点和技术指标都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王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仍需证明自己
不过,拿到“入学证”的陈拯民还有些纠结:此前星谷实验室做出的电机产品,主要是测试电机,而非产品级别,而生产出来的第四版样机有望从测试转为应用。在产品测试的关键时期,作为把握技术方向的负责人,如果不在现场,很可能影响开发进度。
此外,不同于此前星谷高性能电机在自己的实验室做出的测试数据,这一次,陈拯民将第四版样机交给第三方出具测试结果。
“小米洪锋的话换个说法就是抓紧时间证明自己特牛,能赚钱,如果做不出来就成了大忽悠。”他说。
但这或许也是陈拯民团队能够获得第一的原因:奇点就是爆发的临界点,星谷高性能电机就是这样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项目,往往风险最大,但仍需要证明自己是1而不是0。
陈拯民对记者表示,有比较认真的投资人知道星谷,并且在关注着和怀疑着这个项目。“一旦被证明靠谱,会变得非常大,但如果不靠谱,就只是一个故事。”因此,现在陈拯民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实验室里。
而对于外界对星谷“没钱申请专利”的质疑,陈拯民也首次对记者做出回应。
“申请专利不是花几千块钱搞定这么简单的,技术专利要当成战略做,但这涉及专利墙,这其中肯定有一些涉及别人已经申请的专利,星谷团队考虑是否可以绕过,或者无效化这些冲突专利,以及未来做国际专利,都要深思熟虑和团队来做工作。”
而想要证明自己,陈拯民告诉记者,目前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于:星谷高性能电机的加工资源和实际需求不是特别匹配。
“毕竟现在我们还在蹭资源、蹭设备,工厂不会把星谷电机的活排到最前面,而是用剩余工时制作,因此加工时间和良品率没法保证,这是件揪心的事。”他预计,如果有自己的设备,半年多的工作量可以压缩到三四个月完成。
但这些是表象问题,陈拯民直言,根本问题还是在于,目前星谷整个团队都是研发团队,而分析市场需求、未来战略规划、项目管理等将实验室转为商业化企业的问题,亟待解决。
陈拯民告诉记者最欣赏的企业是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和通用电气――顶尖技术、航空航天精英、各种科幻项目、大神创始人、一开始是私营创业。而星谷实验室的未来,则等待陈拯民给出答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