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还在纠结打车应用?海外“共享出行”时代已来临

互联网 2013-06-26 10:06:13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出行领域由创新推动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一大批梦想家们正在描绘未来的云图,这是革命性巨变的前夜,蕴育着数不清的机会,更有价值千亿的市场蛋糕等待分享。

当人们还在纠结打车应用的是是非非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出行领域由创新推动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一大批梦想家们正在描绘未来的云图,这是革命性巨变的前夜,蕴育着数不清的机会,更有价值千亿的市场蛋糕等待分享。

共享用车:今天很残酷,明天很美好!

2000年,Zipcar的横空出世被认为是出行革命的第一缕曙光,创始人RobinChase身为3个孩子的母亲,敏锐发现了“你可以随需用车而不必拥有一辆车”这一为人忽视的逻辑。Zipcar的模式架构于网络之上,LBS定位刷卡上车,车辆的运营和车况仰赖于每位用户的契约精神,这也是Zipcar从美国大学校园起家的原因之一。

Zipcar并非踽踽独行,汽车厂商同样是共享经济的热捧者,2008年奔驰率先推出Car2go,随后大众公司有了Quicar,宝马有了DriveNow,而法国的Autolib则是后起之秀。

然而,伟大的梦想还没有照进现实,当2013年Zipcar被Avis budget收购时,它已经浮亏5000万,股价较2011年高峰时跌去39%,过度扩张带来了系统压力,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营销上的乏力也让Zipcar的会员拓展步履维艰。

Zipcar的失意更像是一个隐喻:伟大的技术创新可能比不过卑微的赢利模式!在新兴国家,共享用车的理念很有市场,不管落地难度有多大,技术风险有多高,个人自助服务的前景总是深入人心的,对创业者尤其如此。

从理念到实践,Zipcar在中国都不乏追随者,但模式的本地化还有诸多限制,核心是原生动力和积累,在美国奋斗经年的Zipcar仍然无法脱离前沿小众服务的窘境,一直面临着高峰时段车辆供给不足和会员基数难以扩大的双重束缚。

Zipcar被收购绝不意味着共享用车模式的沦落和消亡,未来的用车体验一定是在更大平台、更多资源、更强技术支持下的重新整合。

P2P私车分享:出行版“换屋惊魂”

自从Airbnb火爆之后,分享经济理论就深入人心,这也是Groupon鼓吹的“蝗虫经济学”的实体试验,紧跟而上的就是共享用车的另一个变种,以Lyft、Sidecar和GetAround为代表的私家车有偿分享服务。

GetAround是风投明星,前后拿过N轮投资,股东中甚至包括雅虎梅姐这样的IT大佬,这主要缘于公司创始人的敏锐洞察:“美国有2.5亿私家车,而这些车平均每天有22小时处于闲置状态”。GetAround平台上有超过10000辆私家车主的闲置车辆可供租赁,平均每个月可以为车主赚取350美元,收入最高的一个车主每月创收1300美元。GetAround和Lyft通过Facebook这样的社交圈拓展会员,而不像zipcar收取60美元的会员费和25美元的申请费。Lyft号称每周有3万以上的订单,而且半数顾客是女性。

起步早、发展慢是P2P分享用车模式的特点,例如私车短时分享服务商RelayRides成立于2008年,两年后才拿到第一笔风投,2011年傍上干爹通用汽车拿到300万美元投资,最近又宣布收购了专注校园P2P用车的wheelz,获得后者的核心技术Drivebox,才算驶上快车。RelayRides的赢利模式是从车主那里分润15%的费用,据说营收已实现500%以上的超高增长,尽管如此,它的绝对规模仍然小得可怜。

Zipcar的暂时挫折与P2P私车分享的风生水起,并不完全代表未来的趋势,后者的优势并不在于相对轻资本的模式,而是人性使然,因为说服人们把闲置车辆拿出来牟利远比说服他们接受共享模式而不去购买车辆要容易得多。这一行在中国的落地主要是政策和法律门槛,首先要洗白“黑车”的名号,摆脱运管部门的纠缠,然后才谈得到商业模式。这种P2P用车模式在用户层面有着很高的道德门槛,不管会不会引发“换屋惊魂”那样的恐怖遐想,它都要走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智能用车:技术催动产业,亮瞎了!

当silvercar在达拉斯Forth Worth的柜台开张时,很多人预感到这将是传统出行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因为它引领了个人用车最具前瞻的技术创新。

完成注册提前下单,到了机场你只需在指定位置找到订好的车辆,用手机扫描车窗上的QR码,即可完成解锁,剩下的就是逍遥上路了。除非你愿意,整个过程不需要跟任何人对话,真是技术宅的福音啊。

多Nice的模式啊,可做它的中国梦着实不易!原因很简单:

1、贵:Silvercar是一水的奥迪A4,每天110刀,不还价,不含税、油和保险,主打空中飞人的高端商务一族,跟穷游族真心没半毛钱关系。

2、难:且不说扫码识别需要的平台、系统和硬件支持,Silvercar的全部车辆内置3G链接,移动终端可在车内随时wife,用户的手机可以通过蓝牙与车载系统绑定,车辆的运营轨迹、库存调度、整备优化全部在封装的体系中高效运行。

3、高:奥迪A4在美国3万起步,Silvercar首轮融资1150万只够买400辆,还不算技术改造、系统和运营成本,美国好在还有汽车金融,中国没百亿身家您别打这个主意。

Silvercar的孪生兄弟是Flightcar,它是Getaround和Silvercar的混合体,目前正在洛杉矶机场试运行。如果你是一位车主,碰巧你的爱车又是1999年以后生产,行驶里程不超过15万公里,那么你可以在登机开始一段商务或休闲之旅时,把车交给Flighcar产生额外收益,你得到的将是Flightcar开出的支票,免去18美元/天的停车费,外加2次免费洗车。

Flightcar按照你的行期,将车辆投入点对点租赁,并负责车辆的整备,这是比Silvercar更轻资本、更狡猾、更投机的运营模式。当你回家时,你的车已经洁净如初,油箱跟离去时一样,而Flightcar还提供100万美元的保险,免除车主对意外情况的担忧。

这一模式除去资本、技术和政策门槛,更大程度上依赖信用和支付体系的完善以及企业和用户之间在契约精神下的自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将导致整个模式的崩溃。

公众喜欢创业公司,喜欢颠覆,愿意为创新投入更多的热情,不管出行领域的创新未来如何演进,技术如何颠覆,行业如何整合,它都终将惠及世人。

标签: 还在 纠结 打车 应用 海外 共享出行 时代 来临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