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智能设备

鱼龙混杂待霸主 “鸟瞰”智能手表行业

智能设备 2015-01-23 08:30:28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站长搜索网1月23日报道 (文/林章)2012年4月在谷歌将谷歌眼镜带入了现实生活的同时也扣开了可穿戴设备这一新鲜市场的大门。一时间可穿戴设备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波智能终端产业热点潮流

打架

站长搜索网1月23日报道 (文/林章)

2012年4月在谷歌将谷歌眼镜带入了现实生活的同时也扣开了可穿戴设备这一新鲜市场的大门。一时间可穿戴设备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波智能终端产业热点潮流。而到了2014年,可穿戴设备更是迎来了大爆发;苹果发布备受期待了Apple Watch,微软发布了智能手环Microsoft Band,老牌劲旅摩托罗拉带来了Moto 360,三星、索尼,LG等巨头亦来新品来袭;更为重要的是谷歌、苹果分别发布了Android Wear和Watch OS这两款可穿戴设备专用系统使之具备了更强的生命力。智能可穿戴设备似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春天。而作为可穿戴设备分支之一的智能手表在2014年又有哪些较具代表性的产品出现呢?下面开启2014年度智能手表巡礼。

 

Moto 360

2014年3月,摩托罗拉移动在官方博客宣布,将推出一款名为Moto 360的可穿戴智能手表,其表盘直径46毫米,厚11.5毫米,重49克,正面的圆形表盘采用的是一块尺寸为1.56英寸的低压微功耗LCD屏幕,分辨率为320X290。康宁大猩猩玻璃覆盖其上以保证其抗刮擦能力。被一圈不锈钢材质所包裹的表框与圆形表盘完美结合,侧面表冠则巧妙的承担了开关键的作用。其搭载谷歌专为可穿戴设备所准备的Android Wear系统。Moto 360将提醒作为核心功能,将时间作为其设计的首要思考方向,整合Google Now,内置心率传感器、计步器、光线感应器等;配合智能手机,则可实现接打电话、接收邮件、天气告知、检测心率、导航、计步等功能;在自定义上面,摩托罗拉也为其定制了一些较具特色的App,例如Connect应用,就可以定制表盘主题,包括表盘背景和颜色等,使表盘的显示彰显个人特色。该设备在2014谷歌I/O大会上正式亮相,于2014年9月5日在美国以250美元的价格正式开售。

Moto 360 1

摩托罗拉作为老牌工业设计豪门,在手机市场上创造了例如刀锋、MOTO X等等经典;而在新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Moto 360则是其最新力作。作为旗下第一款智能手表,其外感设计独树一帜:大猩猩玻璃表面与金属质感的表框经过斜角注塑工艺链接,而其与多种高端材质的表带相遇,则使Moto 360更具品味,更显高端雅致。Moto360在工业设计上带给我们的震撼正如Moto总设计师Jim Wicks所言的“所有人在看到Moto新产品时,都会情不自禁的说“Whoa!”。

Moto360拥有极其出色外观设计,而其搭载的Android Wear系统可以赋予其内在的灵魂;在当下的可穿戴设备市场里,它是极为优秀的存在,市场的热烈反响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他并非十全十美,作为内在灵魂的Android Wear由于新生应用较少;Moto在功能上也多是按部就班;糟糕的续航使其难逃一天一充命运;较大较厚的机身无疑拒绝了大部分的女性市场;而为了设置光源感应器在Moto 360的屏幕下方留出一块黑色区块更是逼死众多处女座。Moto 360为智能手表的设计带来了一股清风,一泓甘泉,为诸多茫然的厂商指明的设计的方向;但他要改变行业,则需要更多的改变与努力。

Moto 360 2

 

Apple Watch

如果有一款可穿戴产品能够让全球消费者翘首期盼,无限YY两年之久,必非Apple watch莫属,作为目前市场上最受关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它于2014年9月10日在美国库伯提诺市弗林特剧院举行的苹果发布会上与iPhone 6一起揭开了神秘面纱,它带领苹果进入了可穿戴设备市场,以图在下一个耀眼的市场中继续保持全球的领先位置。Apple Watch携银、金、红,绿、白五色而来,分有普通、运动、定制三系;方形正面表盘被一块具备防水功能的1.65英寸2.5D蓝宝石屏幕覆盖,边框则有不锈钢、铝合金、以及18k金三种材质配色,数码表冠则担当了整个交互操作的核心,通过转动数码表冠则可以放大或缩小屏幕显示内容,或者进行功能列表选择;采用磁力MagSafe插头,支持无线充电;内置心率传感器,加速感应器;为了更好的感知与提醒,苹果为其加入了Force Touch、Glance以及名为Taptic Engine的线性致动器;搭载S1芯片,配合内置传感器,使其具备主动感应功能,运行Watch OS操作系统。其支持电话,语音回短信,Apple Pay、连接汽车,天气、航班信息,地图导航,播放音乐,测量心跳、计步等几十种功能。

Apple Watch1

基于苹果的巨大品牌号召力和强大的粉丝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Apple Watch会取得一个相对漂亮的成绩,会赢在起跑线。他对于业界而言,也是一次有力的促进。但Apple Watch并未给我们带来颠覆性的改变,甚至说并未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其工业设计让乔纳森之前的言语有些自打脸;虽然表冠的交互操作相对于其他智能手表而言可以说是在前一步,但其只能配合iPhone 5及以上手机才能完整使用,其核心还是在作为iPhone的一个配合部件,一个替补,并不是非他不可;而其专为Apple Watch设计的Watch OS的圆形UI设计,在方型表盘上呈现则又略显违和;起步价349美元的高昂售价又使其用户群大受限制,而对续航能力的遮遮掩掩则不仅让我们对其难逃一天一充的厄运捏了一把汗。Apple Watch其并未达到消费者的预期。

也许是乔布斯时代苹果太过于成功,带来的iPod、iPhone、iPad一系列产品改变了人们对电子消费品的认知,甚至改变了世界,他将其创新推向了顶峰,使苹果走上了神坛,以至于以后苹果的每一款新品都被我们期待其改变世界。Apple Watch作为苹果的首款可穿戴设备,理所当然的承担了改变可穿戴设备世界的厚望,所以在她犹抱琵琶半遮面时,我们无限遐想。但当其摘开面纱,却我们明白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Apple Watch并未改变世界,他有许多东西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完善。苹果需要对其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使Apple Watch成为苹果硬件的下一个增长极,并带来可穿戴设备世界由苹果改变的可能。

Apple Watch3

 

Sony SmartWatch 3

2014年9月,索尼在IFA大会上发布了索尼新款智能手表 SmartWatch 3,SmartWatch 3在工业设计保持着索尼一贯的对称平衡风格,但与前作立方块设计又有明显区别,其更具流线感和运动风范;但整体工业设计并无出彩之处,而回归产品本身,其方形正面表盘配备的是一块1.6英寸的320×320像素显示屏幕,表框与表带则是硅胶材质,而表盘与硅胶部分的可拆卸设计则为用户留下了更多的搭配选择的权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表带颜色和机身;其内置独立GPS模块,无需配合智能手机便可实现记步功能;而其祖传的三防功能在SmartWatch 3上索尼自然也没有被遗忘,其具备IP68的防尘防水等级;MicroUSB接口充电则为无需用户为其携带专用的充电插座。其搭载高通骁龙400处理器,512MB运行内存; 内置4GB内存空间;420毫安时电池;配有Walkman应用;支持智能手机摄像头远程触发;运行Android Wear系统。

Sony SmartWatch 3 1

Smart Watch 3独立的GPS模块,防水防尘和MicroUSB接口充电,使其使用更为便捷,但除此之外,SmartWatch 3并没有多少能够被人记住的东西;在工业设计上,并未带来如Moto 360那样的惊叹,甚至可以用平庸来形容,这与索尼工业设计一贯的高水准严重不符;而其糟糕的显示屏幕,缺乏亮点的功能,以及较为高昂的售价,又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索尼是进入可穿戴设备战场较早的厂商,此前就已经发布了两款 Smart Watch,但均未引起多大的反响,Smart Watch 3作为其再次进入智能手表的又一尝试,以期能够取得好的反响。但现实很残酷,可以预见Smart Watch 3仍然是一款失败的产品。在此,我们只能期待Smart Watch 4为索尼带来一丝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春风。

Sony SmartWatch 3 2

 

三星GALAXY Gear Live和Gear S

2014年,三星发布了多款智能可穿戴设备,其中GALAXY Gear Live和Gear S两款智能手表在三星的可穿戴产品中则较具特色。

GALAXY Gear Live

三星GALAXY Gear Live延续了三星之前的Gear智能手表系列设计风格,其拥有黑色和酒红色两色可选;采用拉丝不锈钢材质,机身三围为56×38×8.9mm,重59克;其方形正面表盘配备的是一块1.63英寸的320×320像素的Super Amoled屏幕;其自带触摸屏,表冠则担当了电源按钮,而可更换表带设计,为消费者留出更多的可选择权利。具备IP67防水等级,其搭载高通骁龙400处理器,512MB运行内存;4GB内存空间;运行Android Wear系统。内置心率传感器和具备脉搏监测功能。

GALAXY Gear Live

三星Gear S

2014年9月,三星在IFA大会上发布了三星新款智能手表三星Gear S,在工业设计上得益于三星Gear S使用曲面弧形屏幕,促成了三星在智能手表工业设计上的一次进步;Gear S采用金属材质,有黑白两色可选,机身三围为39.9×58.1×12.5mm。其曲面弧形表盘配备的是一块2英寸的360×480分辨率的Super AMOLED屏幕;内置心率传感器、紫外线感应器、气压计、环境光传感器和加速器,已实现紫外线指数提醒,HRM心率监测。具备IP6X/IPX7的防尘防水等级;以及GPS、WiFi 和蓝牙无线性能。其搭载双核1Ghz处理器,512MB运行内存; 内置4GB内存空间;300毫安时电池;支持省电模式。运行Tizen OS。而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植入了通话模组,可以插入SIM卡,使之拥有独立的网络支持能力,进行同时具备3G/2G通话功能、短信的收发以及上网等功能,它摆脱了智能手表依附智能手机通话的长期惯例。

Gear S

市场嗅觉一向灵敏的三星,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则进入较晚,2013发布了旗下一款基于安卓系统的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表Galaxy Gear后,虽市场反响一般,但却开启了三星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上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2014年,三星继续在智能手表上探索,推出了三星GALAXY Gear Live和Gear S。可以看到的这两款产品代表了三星对智能手表功能运用思维的一个升华过程。三星GALAXY Gear Live设计平庸,功能一般,整体并无亮点;而三星Gear S则带来了一个逆转,虽然设计上离惊叹还有一定距离,还需多加努力,但Gear S也脱离了千人一面的平庸,走上了独树一帜的道路;而在功能上,则带给了我很多惊喜,其不失传统的各种传感器,使可穿戴设备主打健康的功用得以保留,而其独立通话模组的加入,又使他可以独立工作。可以说他的出现,带给我们对智能手表到底是定位为“配合智能手机,当他的附庸替补;还是拥有独立的工作能力”更多的思考,带给未来智能手表更多的可能。也许三星此款产品的关注度与整体的设计美观性不如苹果的Apple Watch,在销量上也很可能是惨淡,被Apple Watch狂虐;但在我看来,它是一款具有创新的产品,目前它比Apple Watch要优秀。

 

LG G Watch和LG G Watch R

LG作为韩国仅次于三星的电子巨头,自然不甘落于人后,于2014年谷歌I/O大会和9月IFA大会前夕分别发布了LG G Watch 和LG G Watch R这两款智能手表。

 

LG G Watch

在2014年谷歌I/O大会上,LG正式推出了名为LG G Watch的智能手表,其拥有香槟金和隐秘黑两色可选,采用金属材质,其三围为47×38×10mm,重61克。正面的方形表盘是一块尺寸为1.65英寸的280X280像素的IPS LCD屏幕;支持IP67防水功能;其搭载高通骁龙400处理器,512MB运行内存;4GB内存空间;内置400毫安时电池容量;运行Android Wear系统,整合Google Now。

LG G Watch

 

LG G Watch R

2014年IFA大会前夕,LG就按耐不住激情发布了今年的第二款智能手

表LG G Watch R,该手表类似于Moto360的设计,采用圆形表盘,表框由金属制成并配有真皮皮带。正面圆形表盘配备了一块为1.3英寸,320×320像素的P-OLED触摸屏;其搭载高通骁龙400处理器,512MB运行内存;4GB内存空间;内置410毫安时电池容量;运行Android Wear系统,整合GoogleNow,内置心率传感器,能够实现心率监测、运动追踪等功能,除支持基本的通知、信息、社交网络功能之外,还具备防水功能。

LG G Watch和LG G Watch R具备明显的传承关系,G Watch可以看作是LG的首次尝试,而R则是LG的逐步进化,无论是在工业设计上还是在内置功能上,LG G Watch R明显要优于 LG G Watch。对于LG的兄弟竞争来说,无疑LG G Watch R是绝对的胜利者,但放眼整个智能手表市场,无论是LG G Watch还是LG G Watch R都不具备十足的竞争力,更多的是为这个市场增添一点容量,但想要凭借这两款产品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确立自己的山头,LG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LG G Watch R

 

Pebble Steel

在智能手表上,Pebble公司是一位老兵,2014年在CES上,其又为它的智能手表阵容新增了一款高端版本Pebble Steel 。Pebble Steel拥有磨砂黑和拉丝钢两种材质,在外观上加入了更多的金属元素,整体观感更显精美。其三围为46×34×10.5mm,重56克。其方形表盘装配的是一块1.26 英寸,分辨率为168×144 的单色水墨电子显示屏屏(更为节能的夏普LCD屏幕)。康宁最新推出的Gorilla玻璃覆盖其上,已达到更好的防刮保护、抗油性和耐指纹性。其配备了一个用于显示电量的LED指示灯。具备5ATM防水功能,在电池续航上则更进一步,据称能达到一周的使用时间。具备健康追踪功能和通知提醒功能,支持安卓和iOS系统,运行Pebble OS操作系统。

作为一名老兵,但同时也是一个弱势者,他没有巨头公司的财大气粗,也没有那么多试误机会,其Pebble  OS虽然拥有了几千名开发者注册,拥有了一千多款应用程序,但在谷歌Android Wear和苹果Watch OS面前,则有显得有些微不足道,而其自身较为奇葩的只能允许8个App存在以及较为高昂的售价,则都为其未来留下了太多悲观因素。

Pebble Steel

 

华硕ZenWatch

2014年,华硕带来了旗下智能手表华硕ZenWatch,在工业设计上,华硕ZenWatch类似于AppleWatch,机身三围为50.6×39.8×7.9-9.4mm,重75克。其方型表盘配备了一块1.63英寸的2.5D弧形AMOLED显示屏,分辨率为320×320。具备IP55级别的防尘防水性能;搭载高通骁龙400处理器,512MB运行内存;4GB存储空间;具备计步数,燃烧卡路里测量,运动时间,心律,运动强度及放松程度,手表解锁,翻转静音,查找手机,投影控制,遥控相机等功能;支持蓝牙4.0和Micro USB接口;运行Android Wear系统。起步价199.99美元。

对于华硕这家来自台湾的厂商,我们对他最多的映像是停留在笔记本电脑上。但随着近年来移动化的普及和可穿戴设备的趋势,华硕也加入了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竞争。旗下的Zen系列,包含手机和智能手表;旗下手机在台湾市场据称已超越HTC的占有率,而在大陆市场和国际市场,却难见他们的踪影。这款ZenWatch具备相对较好的工业设计,也具备较多的功能,但还是没能避免智能手表在功能上千人一面的现状。

ZenWatch

 

其他

智能可穿戴设备被公认为是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波潮流趋势,自然有众多厂商参与其中,国产自然不能落下这一波盛宴。目前国类也有诸如果壳智能手表GEAK Watch、映趣科技inWatch、智器Z Watch智能手表、土曼T-Fire 系列等等代表。他们与上述种种智能手表在功能上大同小异;但由于国产的某些痼疾,这一波又一波的国产智能手表,能让人关注的,记住的却是少之又少,智能手表对于国产来说,需要走的路更长更远。

 

结语

上述列举了在2014年较具代表性的一些智能手表。我们发现它作为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分支系列,相比智能手环,其在外观设计上与传统手表的相似使人们对他有着更高的熟悉度,也具备更好的佩戴舒适感,但它的价格和象征意义却远远达不能达到传统手表所代表的象征地位。其在内在的功能上,无非是可以链接手机使用接听电话,收发信息,健康监测,以及一些简单的提醒操作,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功能并不是独家的,这更导致了功能上的千人一面,并无独特的个性化体验。

inWatch

inWatch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定位处于一个较为尴尬模糊的状态,他们多数需要配合手机使用,更多的时候只是在充当一个辅助设备;一旦离开手机,功能残缺不全。而作为可穿戴设备所希望达到的常驻性,装饰性和地位象征性目前这些智能手表或是可穿戴设备产品都不能很好的满足;更为棘手的一点是智能可穿戴设备所具备的各种监测功能,带来了消费者对自身隐私安全的担忧,围绕在可穿戴设备身边的隐私疑云至今也没有一个较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而在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全面的今天,目前这些可穿戴设备所主打的这些功能只存在极小的应用范围,各种功能又略显鸡肋,并且糟糕的续航,欠佳的使用体验和过重的极客范儿更是痼疾。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对消费者而言没有非他不可的理由。所以至今消费者对其接受度依然极低,购买也多是出于一个尝鲜心理。自可穿戴设备概念的兴起,至今已走过了几年的历程,我们每年都在言其春天到来,但一番总结下来,我又尴尬的发现其春天仍然没有到来。可穿戴设备并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功能规范,厂商的热情更多的是探索,试误与跟风;我们仍然需要等待一款真正具备颠覆性的可穿戴设备来带领我们穿过这探索的迷雾森林,迎接真正可穿戴设备时代的到来。2015年会是可穿戴设备真正的春天吗?我们期待!

本文系站长搜索网特约作者、科技行业观察者林章所撰。观点仅代表个人,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鱼龙混杂 霸主 鸟瞰 智能 手表 行业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